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癌症的防治攻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新思路:“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专家指出,胃癌等消化道癌症在早期完全可以治愈。
近日,家族成员相继患上胃癌的消息屡见报端。江苏省扬州市的戴先生一家由于时常腹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一家三口相继患上了胃癌。海宁市的小伙子小李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他的两位家人,也分别被查出了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这种一家人都患胃癌的消息,让人们不由得把“致病元凶”指向了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Hp),是至今发现唯一存在于人体胃部内的一种细菌。中国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超过50%。而目前证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密切。
遗憾:发现时多为晚期
中国每年胃癌的发病率占了全球47%,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万人,死亡人数达30万人,是我国第三大常见肿瘤。不良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
其中不健康的饮食规律与生活习惯包括:经常吃夜宵、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常吃腌制食物。
专家表示,胃癌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的隐蔽性很强,早期基本没有症状,很难被发现。因此早期筛查非常重要。早期发现,经过内镜下剥离治疗或外科手术是可以根治的,不需要放疗、化疗。但一旦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时,就已经到了中晚期,而目前中晚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20%。
专家提醒,以下几类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胃。
1.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吸烟、生活不规律的人,长期有胃病的人。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
3.喜欢吃腌制食品的人,比如咸肉、咸菜、咸鱼等。
4.有胃癌遗传家族史的人。
有以上情况的人群,需定期前往医院检查。首先可以通过胃癌早筛(通过验血),查看体内的胃蛋白酶值。一般情况下,高危人群每1年做一次精查胃镜,中危人群每2年做一次精查胃镜,低危人群每3年做一次精查胃镜。
辨证:幽门螺旋杆菌是否为元凶
幽门螺旋杆菌其实是一种喜欢强酸环境的细菌,它非常特殊,在自然界中很少存在,最适合它生存的就是哺乳动物的胃。正因如此,幽门螺旋杆菌也是唯一能在胃里生存的微生物。理论上讲,这个菌如果在胃里大量繁殖。有可能会损伤胃黏膜、甚至肌肉层,从而造成胃溃疡,反复感染,也可能会诱发胃癌,但这个可能性其实并不高。
但是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单纯的“肇事细菌”,它也可能在人体内快乐地繁衍,而并不造成任何伤害。它和乙肝病毒、HPV病毒那样的致癌病毒不同,更多的还是要看它和我们的胃壁细胞“性格搭不搭”。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4种表现:
1.胃疼。胃疼是最常见的症状,这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不断感染,使得胃黏膜受损,从而有胃溃疡的现象出现,导致胃疼。
2.恶心、嗳气、肠胃不适。当胃肠道被幽门螺旋杆菌所侵占,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就会影响到胃肠道的正常功能运作,影响正常的食物消化。导致患者出现恶心,饭后不断嗳气、肠胃不适等异样改变。
3.便秘。不少人都有便秘的经历,但都没有想到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所以对于那些尝试多种方法,却还是不能完全治疗便秘的人群来说,消灭幽门螺旋杆菌才是关键。
4.癌变。若长期忽略幽门螺旋杆菌给人体带来的异样,最大的危险就是很可能会癌变。
但是,并不是所有胃病都是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特别是胃癌的致病因素从来不是单一的,是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忧:胃镜检查不太痛苦
胃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许多年轻人还没到40岁就成了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的筛查手段之一,胃镜检查十分重要。但是很多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做胃镜,或者觉得做胃镜痛不欲生,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很多胃病患者听到做胃镜的建议都会拒绝,原因只有一个:怕痛!一般来说,熟练的医生可以在3~5分钟内完成胃镜检查,遇到症状复杂的患者也很少超过10分钟,因而大多数患者还是可以承受的。
胃镜检查一般不会感觉痛,主要的不适是恶心和感觉喘不出气。为减輕不适感,不憋气和调整呼吸是关键,而最重要的是要放松,避免过度紧张。
相关链接
日本防治胃癌:早发现早治疗
据报告,日本人口为1.27亿,每年总共约完成1500万例胃镜检查。相当于每年12.5%的人都去做了胃镜。再换算一下,相当于5年中有62.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胃镜。
建议:胃镜的首次检查,普通人群从45岁开始,高危人群最好从40岁开始。然后根据胃镜检查结果来确定日后的防治。例如,检查结果显示“浅表性胃炎”,那么3至5年复查即可;如果是“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最好1至2年复查一次;如果有“异型增生”或者“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通常需要更密切地随访或者黏膜下切除。最终只为一个目的,就是早期发现病变,尽量避免胃癌“无端”发生。
近日,家族成员相继患上胃癌的消息屡见报端。江苏省扬州市的戴先生一家由于时常腹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一家三口相继患上了胃癌。海宁市的小伙子小李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他的两位家人,也分别被查出了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这种一家人都患胃癌的消息,让人们不由得把“致病元凶”指向了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Hp),是至今发现唯一存在于人体胃部内的一种细菌。中国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超过50%。而目前证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密切。
遗憾:发现时多为晚期
中国每年胃癌的发病率占了全球47%,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0万人,死亡人数达30万人,是我国第三大常见肿瘤。不良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高发的危险因素。
其中不健康的饮食规律与生活习惯包括:经常吃夜宵、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常吃腌制食物。
专家表示,胃癌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的隐蔽性很强,早期基本没有症状,很难被发现。因此早期筛查非常重要。早期发现,经过内镜下剥离治疗或外科手术是可以根治的,不需要放疗、化疗。但一旦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时,就已经到了中晚期,而目前中晚期胃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20%。
专家提醒,以下几类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胃。
1.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吸烟、生活不规律的人,长期有胃病的人。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
3.喜欢吃腌制食品的人,比如咸肉、咸菜、咸鱼等。
4.有胃癌遗传家族史的人。
有以上情况的人群,需定期前往医院检查。首先可以通过胃癌早筛(通过验血),查看体内的胃蛋白酶值。一般情况下,高危人群每1年做一次精查胃镜,中危人群每2年做一次精查胃镜,低危人群每3年做一次精查胃镜。
辨证:幽门螺旋杆菌是否为元凶
幽门螺旋杆菌其实是一种喜欢强酸环境的细菌,它非常特殊,在自然界中很少存在,最适合它生存的就是哺乳动物的胃。正因如此,幽门螺旋杆菌也是唯一能在胃里生存的微生物。理论上讲,这个菌如果在胃里大量繁殖。有可能会损伤胃黏膜、甚至肌肉层,从而造成胃溃疡,反复感染,也可能会诱发胃癌,但这个可能性其实并不高。
但是幽门螺旋杆菌并不是单纯的“肇事细菌”,它也可能在人体内快乐地繁衍,而并不造成任何伤害。它和乙肝病毒、HPV病毒那样的致癌病毒不同,更多的还是要看它和我们的胃壁细胞“性格搭不搭”。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4种表现:
1.胃疼。胃疼是最常见的症状,这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不断感染,使得胃黏膜受损,从而有胃溃疡的现象出现,导致胃疼。
2.恶心、嗳气、肠胃不适。当胃肠道被幽门螺旋杆菌所侵占,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就会影响到胃肠道的正常功能运作,影响正常的食物消化。导致患者出现恶心,饭后不断嗳气、肠胃不适等异样改变。
3.便秘。不少人都有便秘的经历,但都没有想到是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所以对于那些尝试多种方法,却还是不能完全治疗便秘的人群来说,消灭幽门螺旋杆菌才是关键。
4.癌变。若长期忽略幽门螺旋杆菌给人体带来的异样,最大的危险就是很可能会癌变。
但是,并不是所有胃病都是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特别是胃癌的致病因素从来不是单一的,是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忧:胃镜检查不太痛苦
胃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许多年轻人还没到40岁就成了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的筛查手段之一,胃镜检查十分重要。但是很多人认为自己不需要做胃镜,或者觉得做胃镜痛不欲生,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很多胃病患者听到做胃镜的建议都会拒绝,原因只有一个:怕痛!一般来说,熟练的医生可以在3~5分钟内完成胃镜检查,遇到症状复杂的患者也很少超过10分钟,因而大多数患者还是可以承受的。
胃镜检查一般不会感觉痛,主要的不适是恶心和感觉喘不出气。为减輕不适感,不憋气和调整呼吸是关键,而最重要的是要放松,避免过度紧张。
相关链接
日本防治胃癌:早发现早治疗
据报告,日本人口为1.27亿,每年总共约完成1500万例胃镜检查。相当于每年12.5%的人都去做了胃镜。再换算一下,相当于5年中有62.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胃镜。
建议:胃镜的首次检查,普通人群从45岁开始,高危人群最好从40岁开始。然后根据胃镜检查结果来确定日后的防治。例如,检查结果显示“浅表性胃炎”,那么3至5年复查即可;如果是“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最好1至2年复查一次;如果有“异型增生”或者“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通常需要更密切地随访或者黏膜下切除。最终只为一个目的,就是早期发现病变,尽量避免胃癌“无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