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57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本院制剂室自制的排石通淋汤,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67.7%,有效率为25.8%,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痊愈率为53.8%,有效率为34.6%,总有效率为88.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排石效果好,速度快、疗程短、痛苦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中西医结合排石通淋汤 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060-02
泌尿系结石目前为临床上的多发病及常见病,病因复杂根治率低,临床是指患者感觉疼痛和血尿,出现排尿困难或排尿突然中断的现象,经腹部平片检查或超声检查诊断确诊[1],根治十分困难,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现对本院近年收治的57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将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随诊和外科住院患者57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为输尿管结石患者。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1.6岁:病程10d~13年,平均病程8.3年。输尿管结石10例,膀胱结石7例,肾结石12例,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结石2例,结石直径在0.5cm以下者14例,结石直径在0.5~lcm 12例.结石直径超过1cm的患者5例。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5d~12年,平均病程8.5年。2组病例中输尿管结石9例,膀胱结石9例,肾结石7例结石,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结石1例,结石直径小于0.5cm 8例,结石直径在0.5~lcm之間者14例,结石直径大于1cm 4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及不能配合患者。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B超阳性结石49例,X线阳性结石31例,结石大小、部位、形状均具体到每个患者的详细情况,肾积水22例。57例患者均经膀胱镜检查,输尿管口结石部分外露2例,逆行造影3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且未见患者有泌尿系狭窄、畸形及明显患侧肾功能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腹部绞痛病史,部分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有排尿次数增加、下腹部胀痛、小便异常或伴有阵发性腰痛伴血尿等症状,患侧肾区及输尿管点有叩痛或压痛,伴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1.2.2 治疗方法 (1)杜冷丁针剂50~100mg或阿托品针剂0.5mg均进行肌注;(2) 654-2针剂10mg+10%葡萄糖500ml+10%硫酸镁lOml, 60滴/min,1次/d,连续静滴6d;(3)林格氏液500ml+维生素C 2.O g+维生素K 40mg,1次/d,连续静滴6d;(4) 停经后女性或男性黄体酮20ml,1次/d肌注;(5)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加用硫酸依替米星或环丙沙星lOOml,2次/d静滴,连用3d,复查血尿常规;(6)治疗结束让患者高跳活动,如存患者有脑血管疾病者禁止高跳活动。两组均每日给药一剂,以三周为一个疗程,连用两个疗程后评定治疗结果。同时要求患者多活动,进行跳跃运动。排石通淋汤组成:金钱草30g,海金沙30g,鸡内金25g,生黄芪15g,黄柏15g,王不留行lOg,知母10g,川牛膝10g,牛膝15g,赤白芍(各)15g,滑石15 g,生甘草5g。根据具体情况随证加减。
1 .3 疗效标准
痊愈:结石排出,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B超或X线腹部摄片检查无结石结石排净,输尿管扩张消失,超声检查肾积水;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B超或X线腹部摄片结石缩小或下移,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减少: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B超及X线腹部摄片检查无变化,结石不见消失和移动。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67.7%,有效率为25.8%,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痊愈率为53.8%,有效率为34.6%,总有效率为88.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n(%)X2=7.47 P<0.05
组别 N 痊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31 21(67.7) 8(25.8) 2(6.5)
对照组 26 14(53.8) 9(34.6) 3(11.5)
3讨论
目前泌尿系结石人群患病率为1%-5%,治疗后易复发,10 年复发率高达50%[2],目前超声碎石技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仍有一部分结石排不出去,需要药物辅助进行,现在中西医结合排石在临床应用广泛,且具有一定的效果[3]。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中西医联合痊愈率为67.7%,总有效率为93.5%,而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痊愈率为53.8%,总有效率为88.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好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与以往的文献报道一致[4-5]。且无明显副作用。
本研究应用维生素K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参与机体的氧化还原过程,增强腺体分泌和平滑肌张力且具有明显镇痛及止血疗效。其镇痛效果较强,镇痛持续时间可达lh以上。如果临床需要可进行大剂量维生素K,一般镇痛时间可达2-5h,最长达到12-24h。对胆结石、胃肠痉挛和胆道蛔虫或等引起的疼痛及癌肿疼痛均取得较好疗效。若个别患者无法控制疼痛,可使用杜冷丁,本组57例患者中有2例使用了杜冷丁。大剂量654-2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平滑肌痉挛作用,抑制唾液分泌,改善微循环,解除血管痉挛,作用类似于阿托品,而且副作用例如中枢兴奋作用和散瞳强度仅为阿托品的5-10%,且选择性高,毒性低,副作用较小。黄体酮应用绝经女性及男性患者,具有孕激素的生理效应,松弛平滑肌可与维生素K 及654-2起到协同作用和相互补充。
泌尿系结石在中医学隶属于“石淋”范畴,患者多为工作压力高、强度大、喜流汗、饮水不足、且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例如久卧、久坐、不进行运动等、嗜酒太过、喜食肥甘辛热的食物。长久以往导致体内湿热蕴积,结于下焦,日积月累,尿液受其影响,尿中杂质沉淀,结为砂石,则为石淋[6]。本方中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清热通淋利湿:赤白芍、黄柏养阴清热,王不留行活血祛瘀散结:黄芪、知母益气协排;川牛膝引药下行: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同,相辅相成,共奏清利湿热、利尿排石、活血化瘀之效。
总之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排石效果好,疗程短,降低患者痛苦。使用中药排石应通过尿液量增加及增加排尿次数,产生自排压力,促进结石排出,利尿通淋;同时解除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清除泌尿系炎症,减轻炎症引起的水肿清热泻火以有效地促使结石排出。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等.外科学[M].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81-682.
[2] 叶章群. 泌尿系结石研究现况与展望[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13(19):44.
[3] 董海波.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2):229.
[4]任建国,赵宏耀.中西医结合诊治输尿管结石80例疗效分析[J].临床实践,2010,19(11):871-872.
[5] 岳煜.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67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12):33.
[6]陈翠萍,冯其斌.利水通淋排石汤治疗石淋158 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2,34(9):33-3.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中西医结合排石通淋汤 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060-02
泌尿系结石目前为临床上的多发病及常见病,病因复杂根治率低,临床是指患者感觉疼痛和血尿,出现排尿困难或排尿突然中断的现象,经腹部平片检查或超声检查诊断确诊[1],根治十分困难,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现对本院近年收治的57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将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随诊和外科住院患者57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为输尿管结石患者。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1.6岁:病程10d~13年,平均病程8.3年。输尿管结石10例,膀胱结石7例,肾结石12例,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结石2例,结石直径在0.5cm以下者14例,结石直径在0.5~lcm 12例.结石直径超过1cm的患者5例。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5d~12年,平均病程8.5年。2组病例中输尿管结石9例,膀胱结石9例,肾结石7例结石,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结石1例,结石直径小于0.5cm 8例,结石直径在0.5~lcm之間者14例,结石直径大于1cm 4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及不能配合患者。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B超阳性结石49例,X线阳性结石31例,结石大小、部位、形状均具体到每个患者的详细情况,肾积水22例。57例患者均经膀胱镜检查,输尿管口结石部分外露2例,逆行造影3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且未见患者有泌尿系狭窄、畸形及明显患侧肾功能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腹部绞痛病史,部分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有排尿次数增加、下腹部胀痛、小便异常或伴有阵发性腰痛伴血尿等症状,患侧肾区及输尿管点有叩痛或压痛,伴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1.2.2 治疗方法 (1)杜冷丁针剂50~100mg或阿托品针剂0.5mg均进行肌注;(2) 654-2针剂10mg+10%葡萄糖500ml+10%硫酸镁lOml, 60滴/min,1次/d,连续静滴6d;(3)林格氏液500ml+维生素C 2.O g+维生素K 40mg,1次/d,连续静滴6d;(4) 停经后女性或男性黄体酮20ml,1次/d肌注;(5)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加用硫酸依替米星或环丙沙星lOOml,2次/d静滴,连用3d,复查血尿常规;(6)治疗结束让患者高跳活动,如存患者有脑血管疾病者禁止高跳活动。两组均每日给药一剂,以三周为一个疗程,连用两个疗程后评定治疗结果。同时要求患者多活动,进行跳跃运动。排石通淋汤组成:金钱草30g,海金沙30g,鸡内金25g,生黄芪15g,黄柏15g,王不留行lOg,知母10g,川牛膝10g,牛膝15g,赤白芍(各)15g,滑石15 g,生甘草5g。根据具体情况随证加减。
1 .3 疗效标准
痊愈:结石排出,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B超或X线腹部摄片检查无结石结石排净,输尿管扩张消失,超声检查肾积水;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B超或X线腹部摄片结石缩小或下移,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减少: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B超及X线腹部摄片检查无变化,结石不见消失和移动。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67.7%,有效率为25.8%,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痊愈率为53.8%,有效率为34.6%,总有效率为88.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n(%)X2=7.47 P<0.05
组别 N 痊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31 21(67.7) 8(25.8) 2(6.5)
对照组 26 14(53.8) 9(34.6) 3(11.5)
3讨论
目前泌尿系结石人群患病率为1%-5%,治疗后易复发,10 年复发率高达50%[2],目前超声碎石技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仍有一部分结石排不出去,需要药物辅助进行,现在中西医结合排石在临床应用广泛,且具有一定的效果[3]。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中西医联合痊愈率为67.7%,总有效率为93.5%,而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痊愈率为53.8%,总有效率为88.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好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与以往的文献报道一致[4-5]。且无明显副作用。
本研究应用维生素K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参与机体的氧化还原过程,增强腺体分泌和平滑肌张力且具有明显镇痛及止血疗效。其镇痛效果较强,镇痛持续时间可达lh以上。如果临床需要可进行大剂量维生素K,一般镇痛时间可达2-5h,最长达到12-24h。对胆结石、胃肠痉挛和胆道蛔虫或等引起的疼痛及癌肿疼痛均取得较好疗效。若个别患者无法控制疼痛,可使用杜冷丁,本组57例患者中有2例使用了杜冷丁。大剂量654-2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平滑肌痉挛作用,抑制唾液分泌,改善微循环,解除血管痉挛,作用类似于阿托品,而且副作用例如中枢兴奋作用和散瞳强度仅为阿托品的5-10%,且选择性高,毒性低,副作用较小。黄体酮应用绝经女性及男性患者,具有孕激素的生理效应,松弛平滑肌可与维生素K 及654-2起到协同作用和相互补充。
泌尿系结石在中医学隶属于“石淋”范畴,患者多为工作压力高、强度大、喜流汗、饮水不足、且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例如久卧、久坐、不进行运动等、嗜酒太过、喜食肥甘辛热的食物。长久以往导致体内湿热蕴积,结于下焦,日积月累,尿液受其影响,尿中杂质沉淀,结为砂石,则为石淋[6]。本方中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清热通淋利湿:赤白芍、黄柏养阴清热,王不留行活血祛瘀散结:黄芪、知母益气协排;川牛膝引药下行: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同,相辅相成,共奏清利湿热、利尿排石、活血化瘀之效。
总之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排石效果好,疗程短,降低患者痛苦。使用中药排石应通过尿液量增加及增加排尿次数,产生自排压力,促进结石排出,利尿通淋;同时解除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清除泌尿系炎症,减轻炎症引起的水肿清热泻火以有效地促使结石排出。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等.外科学[M].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81-682.
[2] 叶章群. 泌尿系结石研究现况与展望[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13(19):44.
[3] 董海波.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2):229.
[4]任建国,赵宏耀.中西医结合诊治输尿管结石80例疗效分析[J].临床实践,2010,19(11):871-872.
[5] 岳煜.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67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12):33.
[6]陈翠萍,冯其斌.利水通淋排石汤治疗石淋158 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2,34(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