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案件调查实践表明,在与被调查人进行谈话取证的过程中,除极少数被调查人比较老实,或案情简单、错误明显、情节又不太严重的案件之外,被调查人的心理变化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 ,如果能掌握好被调查人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对策进行攻心,就能使取证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办案效率。
关键词:被调查人;心理变化;对策
一、谈话初期阶段
在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进行谈话初期,被调查人一般主要存在恐慌心理、揣测心理和戒备心理。第一方面担心自己的违纪问题彻底暴露,急于了解被调查人掌握了多少事实;第二方面被谈话的主要对象,他们可能是办案人员所要了解问题的证人、被调查人、知情人或检举揭发人;第三方面想着如何应付调查人员的提问,对个人得失考虑较多。谈话过程是调查人员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的心理交锋,调查人员根据被调查对象的心理,采取适当和有效的心理控制手段,促使被调查对象供述事实,或判断其供述是否真实。如我们对一个企业领导进行谈话时,他一开始对所提问题答非所问,装作不知,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心理战术,可以重复所谈内容,或者暂停谈话,让他重新考虑问题。在谈话时他们往往注意察言观色,才、显得紧张、谨慎,回答问题常常以虚代实,或避重就轻,或避而不答,以观调查人员的反应。针对被调查人此时的心理特点,调查人员的 主要工作是先端正其思想,同时可以通过拉拉家常或聊聊天等较为宽松的谈话,尽可能消除其紧张、戒备心理,以利于下一步谈话工作的开展。调查人员切忌刚开始谈话时就以教训人的口气问话,以免引起被调查人的反感和抵触,另外还应注意自己的谈话内容,防止漏底。同时,要努力去发展可以唤起被调查人道德感和自尊心的积极因素,促使其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
二、采取的方法技巧
一是采取重复谈话的方法。对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反复提问,让被调查对象反复陈述;如果他的陈述是假的,那么总会出现前后矛盾,办案人员就可以从矛盾中获得其想掩盖的信息,达到获取真实信息的目的。 二是充分利用被调查对象间的利害关系。由于被调查对象在违纪违规中的角色、地位、作用不同,他们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利害關系,其陈述也难以完全一致。办案人员可以根据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进一步分析判断,获取相应的信息。 三是旁敲侧击。对于那些用矢口否认来对待谈话的被调查对象,办案人员要采用温和的谈话方式,把谈话内容逐渐引向实质问题,取得谈话效果。对于这种调查对象,我们可以先和案件无关的人但又了解情况的人闲谈,让他觉得好像没什么,从中得到事实真相。总之,谈话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一味地态度严厉或温和,都很难奏效,必须综合运用法律、政策、情理、等策略,形成一套科学、辨证、有效的谈话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谈话进入关键时期
经过初期谈话之后,被调查人逐渐适应了谈话气氛,并自以为摸到了案件调查进展情况的一些底细。此时,面对调查人员提出的关键性问题其心理斗争较为激烈,往往会存在饶性心理和拒供心理,并不断地“构筑”自己的心理防线。在与调查人员谈话时他们往往谎话连篇,或沉默不语,或软磨硬泡,或极力狡辩,即使交代问题也只不过交代些次要的问题。面对这种局面,必须掌握好谈话策略,打乱其心理防线,使其内心出现动摇并如实交代 问题,从而使谈话取证取得关键性突破。具体而言:一要应用好政策攻势,向其讲明有關政策,特别是要联系实际,结合被调查人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讲明从宽从严的利害关系,作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礼”;二要应用好已掌握到的证据,把握好时机、方法及谈话的气势,揭露被调查人的违纪事实,使其受到突然刺激震动而改变原有的饶性、拒供心理;三要掌握好被调查人个人的特点,选择突破口,找其谈话中矛盾之处或疏于防守的环节进行突破。同时,对被调查人已交代的问题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进行鼓励,使之受到感化,能够彻底交代问题。我们要对提供线索的证人,应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按顺序进行调查取证。一般来说,对预计能够正确提供问题线索的证人应靠前调查取证。对存在较大泄密风险的证人,一般不要轻易向其调查取证,以防对调查造成被动局面。
四、交代问题后
被调查人在交代问题后心理又有了新的变化,此时他们往往考虑最多的是可能会受到怎样的处理,以及此事对自己的形象、地位、家庭、亲友等将生产怎样的影响,由此可能萌发悔过心理。但如果被调查人深感自己的问题极为严重,没有勇气接受处理和面对今后的生活,往往就会产生绝望等消极心理,有的可能会伺机翻供,有的可能会寻机逃跑,有些深感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因绝望而自杀。针对被调查人交代问题后可能出现的这些心理变化,调查人员应给予其关怀和帮组,作好教育其本人的工作。一方面要利用其可能产生的悔过心理,指出其所犯错误的性质、危害及造成的不良影响,认真帮组他们分析所犯错误的原因,让其从中吸取教训;另一方面,以正面 的事例启发他们,帮组他们树立起从新做人的信念,打消其消极心态,从而避免翻供、逃跑、自杀等消极行为的发生。
被调查人在谈话阶段的心理变化是较为复杂的,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个性、违纪类型和轻重程度等不同,其心理变化也会有所区别。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各种方式掌握被调查人的心理变化,并采取好相应对策,排除各种不利于案件调查的情况,促使被调查人如实交代问题并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办案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马婧.火灾调查询问中被询问人常见心理类型及对策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6(06):135.
关键词:被调查人;心理变化;对策
一、谈话初期阶段
在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进行谈话初期,被调查人一般主要存在恐慌心理、揣测心理和戒备心理。第一方面担心自己的违纪问题彻底暴露,急于了解被调查人掌握了多少事实;第二方面被谈话的主要对象,他们可能是办案人员所要了解问题的证人、被调查人、知情人或检举揭发人;第三方面想着如何应付调查人员的提问,对个人得失考虑较多。谈话过程是调查人员与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的心理交锋,调查人员根据被调查对象的心理,采取适当和有效的心理控制手段,促使被调查对象供述事实,或判断其供述是否真实。如我们对一个企业领导进行谈话时,他一开始对所提问题答非所问,装作不知,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心理战术,可以重复所谈内容,或者暂停谈话,让他重新考虑问题。在谈话时他们往往注意察言观色,才、显得紧张、谨慎,回答问题常常以虚代实,或避重就轻,或避而不答,以观调查人员的反应。针对被调查人此时的心理特点,调查人员的 主要工作是先端正其思想,同时可以通过拉拉家常或聊聊天等较为宽松的谈话,尽可能消除其紧张、戒备心理,以利于下一步谈话工作的开展。调查人员切忌刚开始谈话时就以教训人的口气问话,以免引起被调查人的反感和抵触,另外还应注意自己的谈话内容,防止漏底。同时,要努力去发展可以唤起被调查人道德感和自尊心的积极因素,促使其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
二、采取的方法技巧
一是采取重复谈话的方法。对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反复提问,让被调查对象反复陈述;如果他的陈述是假的,那么总会出现前后矛盾,办案人员就可以从矛盾中获得其想掩盖的信息,达到获取真实信息的目的。 二是充分利用被调查对象间的利害关系。由于被调查对象在违纪违规中的角色、地位、作用不同,他们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利害關系,其陈述也难以完全一致。办案人员可以根据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进一步分析判断,获取相应的信息。 三是旁敲侧击。对于那些用矢口否认来对待谈话的被调查对象,办案人员要采用温和的谈话方式,把谈话内容逐渐引向实质问题,取得谈话效果。对于这种调查对象,我们可以先和案件无关的人但又了解情况的人闲谈,让他觉得好像没什么,从中得到事实真相。总之,谈话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一味地态度严厉或温和,都很难奏效,必须综合运用法律、政策、情理、等策略,形成一套科学、辨证、有效的谈话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谈话进入关键时期
经过初期谈话之后,被调查人逐渐适应了谈话气氛,并自以为摸到了案件调查进展情况的一些底细。此时,面对调查人员提出的关键性问题其心理斗争较为激烈,往往会存在饶性心理和拒供心理,并不断地“构筑”自己的心理防线。在与调查人员谈话时他们往往谎话连篇,或沉默不语,或软磨硬泡,或极力狡辩,即使交代问题也只不过交代些次要的问题。面对这种局面,必须掌握好谈话策略,打乱其心理防线,使其内心出现动摇并如实交代 问题,从而使谈话取证取得关键性突破。具体而言:一要应用好政策攻势,向其讲明有關政策,特别是要联系实际,结合被调查人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讲明从宽从严的利害关系,作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礼”;二要应用好已掌握到的证据,把握好时机、方法及谈话的气势,揭露被调查人的违纪事实,使其受到突然刺激震动而改变原有的饶性、拒供心理;三要掌握好被调查人个人的特点,选择突破口,找其谈话中矛盾之处或疏于防守的环节进行突破。同时,对被调查人已交代的问题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进行鼓励,使之受到感化,能够彻底交代问题。我们要对提供线索的证人,应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按顺序进行调查取证。一般来说,对预计能够正确提供问题线索的证人应靠前调查取证。对存在较大泄密风险的证人,一般不要轻易向其调查取证,以防对调查造成被动局面。
四、交代问题后
被调查人在交代问题后心理又有了新的变化,此时他们往往考虑最多的是可能会受到怎样的处理,以及此事对自己的形象、地位、家庭、亲友等将生产怎样的影响,由此可能萌发悔过心理。但如果被调查人深感自己的问题极为严重,没有勇气接受处理和面对今后的生活,往往就会产生绝望等消极心理,有的可能会伺机翻供,有的可能会寻机逃跑,有些深感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因绝望而自杀。针对被调查人交代问题后可能出现的这些心理变化,调查人员应给予其关怀和帮组,作好教育其本人的工作。一方面要利用其可能产生的悔过心理,指出其所犯错误的性质、危害及造成的不良影响,认真帮组他们分析所犯错误的原因,让其从中吸取教训;另一方面,以正面 的事例启发他们,帮组他们树立起从新做人的信念,打消其消极心态,从而避免翻供、逃跑、自杀等消极行为的发生。
被调查人在谈话阶段的心理变化是较为复杂的,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个性、违纪类型和轻重程度等不同,其心理变化也会有所区别。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各种方式掌握被调查人的心理变化,并采取好相应对策,排除各种不利于案件调查的情况,促使被调查人如实交代问题并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办案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马婧.火灾调查询问中被询问人常见心理类型及对策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6(0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