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联想的意义同一个民族所生存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浩瀚的中国古典诗词的海洋中,有很多描写相思、忧愁、爱情等的诗句,由于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联想意义而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
一、把感情同水、月、雨雪等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水”乃至柔之物,诗人们由此会想到女子的柔情。秦观有诗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而“江水”、“河水”气势汹汹,奔流不息,又常使诗人联想到自己愁苦之深之久。南唐后主李煜亡国被禁之后。于悔恨忧伤中写下了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冻之后的“一江春水”滔滔不息,正恰似诗人忧伤之情,既浓郁又无息无止。此类诗句还有“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那愁绪思情如流水一般何时才有终结呢?
母爱细腻如丝,令诗人们想到春雨,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秋雨”、“梅雨”皆具有绵密细腻之特点,且连绵不断,使诗人想到那忧愁、相思,淡淡的,却挥之不去。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曾写下诗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而那“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试问人间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雨时。”、“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不都抒发了诗人的词种心情吗?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有独特而深刻的联想意义。中秋佳节,合家欢聚,使人想到团圆,进而引发对人生的圆满追寻与感叹。苏轼曾在《江城子。悼亡妻》中写道:“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夫妻琴瑟相和,但不幸爱妻早亡,创痛无以弥补,而最令他“断肠”之时还是在那“明月夜”。月圆了,他与妻子却身处两界,人生不可能再有圆满。苏轼在另一首词中也写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道出了月与人生是多么的相似!在外游子见到月亮会由然而生出思乡之情,杜甫说“露从今夜自,月是故乡明。”唐代卢纶也在《晚次鄂州》中写道“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明月。”而那思夫的少妇呢,却是“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二、把感情同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联想在一起。“花”是美丽的,所以有“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的诗句来描写美好的爱情,而“落花”却总让诗人想到美好易逝,生发感伤之情。李清照写道“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草”是野火烧不尽的,所以诗人借此抒发极端感伤之情,“百忧如草雨中生”,而李煜亦是“离恨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萋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而不幸遭遇霜降,给诗人压抑之感。屈原在《逐游》中便用诗句“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发出怀才不遇的感叹。引发诗人感情联想的树木莫过于红豆树和柳树。相传古时有人客死在外,其妻哭于树下,化为红豆,古人以此物象征爱情或相思。王维在《相思》中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柳树”与感情的联想更为紧密,我国唐代盛行折柳送别的风习,人们见杨柳会产生依依惜别之情。唐代张九龄在《折杨柳》一诗中云:“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情。”杨柳并不足贵,但它代表着故乡的春意,值得珍视。连妇人“三见柳棉飞”时,亦会想到“离人犹未归”,而“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三、感情同游鱼飞鸟联想在一起。“大雁”即“飞鸿”是一种候鸟,春天北来,深秋南去,最易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唐代李益在《春夜闻笛》中写道“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笛声哀怨,衬托出春归而人不归的感慨。唐代杜牧在《秋浦途中》也写道“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诗人老家在杜陵,他借飞落寒沙之雁设问,旅途中能否在家乡停留呢?婉转透露出作者羁旅之愁及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中国自古有“鸿雁传书”的典故,所以两地相思之情皆可借鸿雁来抒发,王维道“月尽南飞雁,何由免一言。”李清照也写道“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辛弃疾也有诗云“立尽西风雁不来”。“杜鹃”又名子规鸟,传说为古蜀王望帝所化,喜深夜嘀叫,鸣声凄切。唐代无名氏《杂诗》中有诗句“早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嘀”。唐代崔涂《春夕旅怀》中亦有诗句“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皆是表达杜鹃悲嘀引发的思乡之情。“鹧鹄鸟”据说性喜南飞,其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易引发诗人思乡之情,唐代郑谷在《席人贻歌者》中写道“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抒发的正是思乡之情。此外,《诗经》中有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即鱼鹰,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称之为贞鸟,令诗人想到忠贞的爱情。唐代卢照龄《长安古意》中也写道“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传说中比目鱼与鸳鸯皆两两并游,生死相依,诗人想到爱情。白居易《长恨歌》中亦有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翼鸟亦是爱情的象征。
文小灯,湖南工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
一、把感情同水、月、雨雪等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水”乃至柔之物,诗人们由此会想到女子的柔情。秦观有诗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而“江水”、“河水”气势汹汹,奔流不息,又常使诗人联想到自己愁苦之深之久。南唐后主李煜亡国被禁之后。于悔恨忧伤中写下了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冻之后的“一江春水”滔滔不息,正恰似诗人忧伤之情,既浓郁又无息无止。此类诗句还有“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那愁绪思情如流水一般何时才有终结呢?
母爱细腻如丝,令诗人们想到春雨,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秋雨”、“梅雨”皆具有绵密细腻之特点,且连绵不断,使诗人想到那忧愁、相思,淡淡的,却挥之不去。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曾写下诗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而那“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试问人间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雨时。”、“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不都抒发了诗人的词种心情吗?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有独特而深刻的联想意义。中秋佳节,合家欢聚,使人想到团圆,进而引发对人生的圆满追寻与感叹。苏轼曾在《江城子。悼亡妻》中写道:“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夫妻琴瑟相和,但不幸爱妻早亡,创痛无以弥补,而最令他“断肠”之时还是在那“明月夜”。月圆了,他与妻子却身处两界,人生不可能再有圆满。苏轼在另一首词中也写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道出了月与人生是多么的相似!在外游子见到月亮会由然而生出思乡之情,杜甫说“露从今夜自,月是故乡明。”唐代卢纶也在《晚次鄂州》中写道“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明月。”而那思夫的少妇呢,却是“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二、把感情同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联想在一起。“花”是美丽的,所以有“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的诗句来描写美好的爱情,而“落花”却总让诗人想到美好易逝,生发感伤之情。李清照写道“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草”是野火烧不尽的,所以诗人借此抒发极端感伤之情,“百忧如草雨中生”,而李煜亦是“离恨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萋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而不幸遭遇霜降,给诗人压抑之感。屈原在《逐游》中便用诗句“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发出怀才不遇的感叹。引发诗人感情联想的树木莫过于红豆树和柳树。相传古时有人客死在外,其妻哭于树下,化为红豆,古人以此物象征爱情或相思。王维在《相思》中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柳树”与感情的联想更为紧密,我国唐代盛行折柳送别的风习,人们见杨柳会产生依依惜别之情。唐代张九龄在《折杨柳》一诗中云:“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情。”杨柳并不足贵,但它代表着故乡的春意,值得珍视。连妇人“三见柳棉飞”时,亦会想到“离人犹未归”,而“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三、感情同游鱼飞鸟联想在一起。“大雁”即“飞鸿”是一种候鸟,春天北来,深秋南去,最易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唐代李益在《春夜闻笛》中写道“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笛声哀怨,衬托出春归而人不归的感慨。唐代杜牧在《秋浦途中》也写道“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诗人老家在杜陵,他借飞落寒沙之雁设问,旅途中能否在家乡停留呢?婉转透露出作者羁旅之愁及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中国自古有“鸿雁传书”的典故,所以两地相思之情皆可借鸿雁来抒发,王维道“月尽南飞雁,何由免一言。”李清照也写道“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辛弃疾也有诗云“立尽西风雁不来”。“杜鹃”又名子规鸟,传说为古蜀王望帝所化,喜深夜嘀叫,鸣声凄切。唐代无名氏《杂诗》中有诗句“早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嘀”。唐代崔涂《春夕旅怀》中亦有诗句“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皆是表达杜鹃悲嘀引发的思乡之情。“鹧鹄鸟”据说性喜南飞,其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易引发诗人思乡之情,唐代郑谷在《席人贻歌者》中写道“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抒发的正是思乡之情。此外,《诗经》中有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即鱼鹰,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称之为贞鸟,令诗人想到忠贞的爱情。唐代卢照龄《长安古意》中也写道“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传说中比目鱼与鸳鸯皆两两并游,生死相依,诗人想到爱情。白居易《长恨歌》中亦有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翼鸟亦是爱情的象征。
文小灯,湖南工业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