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遇上歌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bil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辜鸿铭曾说:“汉语是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诗意和韵味。”中国的诗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秀丽的山川涵养出中国独特的诗的灵气,培育着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无数诗魂。正如《礼记·乐记》中所言:“诗,言其志也”,富有诗性的炎黄子孙,偏爱用诗来表达情感与思想。汉代时,毛亨为《诗经》做序时说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的繁盛恐怕就是源于此——若一个诗人动情,平实的语言已无法表达他激动的心情,那么文艺的诗人唯有挥墨作诗方能抒发内心的情感。因而,汉语逐渐被附上越来越浓厚的诗的韵味。
  我们常说“诗歌”,从这一词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与“歌”难以分割的联系。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其实,中国也是音乐的国度。“诗”与“歌”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是一对连体孪生的姐妹,这一点,我们从古人的成语与诗句中不难发现。如贾岛在《题诗后》中曾这么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从我们常说的成语“吟诗作对”,可以推测出古人的诗句常常是“吟”出来的,亦或者说,是唱出来的。诗中之“志”往往难以用单调的“读”表达得充分,因此诗人偏向于用“吟唱”的方式来抒发感情。而汉代的毛亨也曾表达过这种观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表达人们情感意志,而歌则是用来咏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言辞,五声旋律紧紧依附着歌唱,而律吕则是用来调谐五声的,从中可见言志之诗和歌唱关系之密切。从原始歌谣,到“诗三百篇”,都是诗乐一体,密不可分的。即使诗脱离了歌的母体,它与音乐的联系仍然无法被彻底隔断,诗追求声律,押韵就是诗歌内在音乐美的一大重要特征。用音律咏唱富有诗意的汉语,“我的母语如歌”这句话不单单是对母语的自豪感的体现,也是能够得到历史的考证的。
  而如今,随着诗与歌两者在创作、存在、传播方面经历着不断地“独立”和“自成一体”的过程,它们的发展也倾向于走上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商业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迎合大众口味的歌曲在大家口中广为流传,而曾经悠扬的诗被印进了语文教科书,成为了晦涩枯燥又难以背诵的古文。作诗亦或是喜欢诗的人逐渐减少,面对诗的衰亡,近年来,政府部门自然开始有所行动,对诗采取了拯救并对其发展进行推动。然而细究政府的手段,不难发现,“揠苗助长”似乎已成通则,“应试教育”的方式对于促使诗的复兴当然存在一定作用,但是这种方式难以激发人们对诗真正的兴趣与喜爱,诗的“复兴”必须找到切合实际的啮合点。
  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为何让诗与歌重新交汇从而复兴诗呢?
  北京的郭健老师曾说:“百年前,国人無朗诵,皆吟诵也;上溯三千年,皆吟诵也。”诗在几千年前的繁盛时期都是被吟唱出来的,我们何不,将诗重新配上旋律呢?在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现代化的当今,“复古”或成了复兴诗的一种方法,借助歌在大众中持续的活力,来破除诗在当今的传承困境,当诗随着高扬的歌声重新站在繁荣的高台,或许诗才有希望早日跳出它的阴影。
  当今有不少大师推崇的吟诵恰恰顺应了将诗“歌化”的要求。古时的乐不同于今天所说的音乐,古代的礼乐文化,被赋予了浓重的政治意义,古代的礼乐文化包含了更多的政治伦理教化在里面,音乐被赋予了移风易俗、教化百姓、巩固封建政治的功能,统治者制订礼法,编制成歌,配以旋律的方式让民众更易对它们进行记忆,以这种方式引导民众遵礼守法更为有效。另外,吟诵是古人的读书方式,当人们将诗文吟诵出来而非读出来,动人的旋律会使人不自觉地摇头晃脑起来,也在这过程中激起了人们的兴趣,有利于人们的记忆与理解。而如今,我们复兴吟诵自然不是为了挖掘它巩固统治的作用,而是充分利用它使人方便记忆的优点,使诗恢复充满活力的模样。当诗被赋予旋律,那么在语文书上曾经枯燥的古诗便不再无味,吟起来朗朗上口,而不再味同嚼蜡。再者,在吟诵的过程中,随着旋律的推进,作者的感情也会不知不觉中浮现出来,吟诵着也因此更容易了解到作者的心境。这种情感的共鸣效果在现代汉语的朗诵中很难达到,而吟诵在追寻诗的原义的路上为人们添砖加瓦,为被误读正义正名。
  可喜的是,如今我们能看到人们不少让诗遇上歌作出的努力,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诗遇见歌》就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尝试。若想让诗歌重焕生机,我想,让诗重新遇上歌,或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
  当诗重新遇上歌,我相信这会是诗的又一个晴天。
其他文献
化疗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传统化疗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强,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肿瘤微环境表现出弱酸性和氧化还原应激特性。合理利用肿瘤微环境的这些特征,开发肿瘤微环境响应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以及在肿瘤部位的可控释放,降低化疗药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本课题中,分别合成了具有GSH/pH双敏感特性和增强磁共振成像特性的二氧化锰(MnO_2)纳米片层、pH超敏
读完《极花》,第一感觉是愤怒,小说开头胡蝶被關在黑暗的窑中,她用手指在窑壁上刻下第一百七十八条道,她无助中饱含愤怒。一个曾经拥有理想的女孩,被拐卖到贫穷的土地,沦为男人传宗接代的工具,丧失作为人的基本尊严,像玩物一样,在一群男人的“帮助”下被黑亮强奸。毋庸置疑,这是赤裸裸的犯罪,再多的解释也不能为这种行为开脱。无论是拐走胡蝶的王总,还是买了胡蝶的黑亮,他们都是犯罪,为了满足一己的私欲,强行改变他人
期刊
端午节粽子的味道,这已经成为大家熟悉的舌尖记忆。端午代表了一段时令,一种情结,一种思念。粽子成为了每个家庭成员回家过节相互连结的感情纽带。对于我来说,家人包的粽子,总是弥留着粽叶的清香、糯米的米香,这种香味传递的味道牵连着我的亲情与乡情。一个个小小的粽子,不仅意味着美味,更承载着我的思绪。  端午来临,粽叶飘香。我的家乡不划龙舟,现在流传下来的习俗就属吃粽子了。寻常人家,家家都要包粽子,其花色品种
期刊
摘 要:莫言是我国当代作家,在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掀起了我们国家人民喜爱文学作品的潮流。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对优秀作品进行研读,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陶冶情操。那么在莫言获奖的背后,我们也应该深度思考莫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关键词:莫言;高中生;文学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要关注时事政治,对于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无论好坏都要进行了解。虽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是6年之
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紫珠属(Callicarpa L.)植物,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福建、湖北等地。目前收载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其药用部位为干燥的茎枝及叶,具有收敛止血,散瘀,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症。本论文对广东紫珠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
《莫里埃尔》和《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构成“意识流”电影三部曲。和阿伦·雷乃其他的作品一样,《莫里埃尔》一如既往地阐述了他电影中的母题:记忆与遗忘。从个体的记忆层面上看,电影中每个个体自身的记忆都呈现出碎片化、混乱化的状态,记忆、想象交织在一起,每段记忆都有其真实之处,也有其失真之处。从集体的记忆层面上看,不同群体在不同时空的记忆因同样的记忆点相互重合和交织,碎片化的记忆因其呈现出同一的特
期刊
我不是藏人,更不是虔诚的朝圣者。我踏上进藏之旅,只是因为对那片神秘土地的好奇。那天边的雪山一角、湛蓝的天空与柔软的云彩,仍旧会时时冒入我的心间,带来一份澄清。回忆中你的莅临与那神奇的布达拉一体,使我的嘴角不住地向上浅浅扬起。  最初注意到你,是在旅程的开始,窗外的景色飞快变幻,我却无心流连,听着那一个个旅行的经历从你的口中清晰地吐出,我忍不住抬头,触到你干净的眉眼,感觉口中甜甜的棉花糖在唇齿间丝丝
期刊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s why Tess’s life is a tragedy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f Tess herself,Clare,Alec,and Tess’s parents,the fiv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The
信念是指引人成功的一盏明灯,从头到尾,都是明亮的。  生活中困难重重,多少人放弃了信念呢?尘世纷纷扰扰,多少人迷失自我呢?难道放弃是正确的选择吗?难道停滞不前是学会取舍的一种吗?不是的。  择一事,从一生。卓越的工匠工作是不动如山,沉静似水,世俗的喧嚣如沉睡的涟漪,在日复一日的专注中平静。手艺人用手创造手工制品,从心到手不分离,他们对技艺要求精益求精,坚守信念,工匠精神便是信念的体现。  刘备三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