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教育细节入手,以发现教育的细节、研究解读教育的细节为主要内容。在发现、研究中审视和反思自己整个的教育观念,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最终在促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寻找到教育的魅力。
【关键词】 细节 教育细节 发现 研究
细节,意思为起关键作用的小事。别看它小,但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教育中。
教育的细节,我认为它就像是一滴清水,渺小却伟大。渺小是因为它没有肥皂水的五光十色,却能晶莹剔透;因为它不像肥皂水的瞬间消逝,却能永留心间。伟大的是因为它能折射阳光,照亮周围的世界;它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教育细节一直存在,在我们身边重复出现,我们见怪不怪,又好像常常被我们忽略,未曾在意过。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与学生日常相处的中,教育的细节处处可见、时时在线。它往往藏于最不起眼处。我们要从言行中、行动中发现、研究教育的细节。
一、发现教育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细节决定着教育的成败。首先,我们要有一双观察、发现教育细节的慧眼,去发现生动的细节,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细心里藏卓见,只待有心人去发现。有心人必定有着明锐的观察力,充分的细心和耐心,更多的是爱心。这样,他才能发现教育细节上往往为人所忽视的地方,以其独特的观察感受力,言人之所未言。
在班级劳动课上,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着实让我惊讶。我家的孩子在班级拖地板。这在家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虽不说拖得多干净,但专心致志的表情、认真的态度让我很不适应。我家孩子属于手脚不协调。在家学扫地,扫把簸箕难合作愉快。往往看到的是流了一头汗,垃圾只是换了个地方安家,散落一地,效果不尽人意。每次跟他说要怎么做,总是我知道了,我明白了。往往人和人之间也闹得不愉快。事情也就这么不了了之。家里人总说年龄小,长大就懂了。在回家路上,我偷偷问他:“你会拖地板?从哪学的?”他习以为常地告诉我,老师教的。“那我教你时怎么没学会呢?”“因为你教不好啊,你每次总坐着说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没说几句还不耐烦。而老师却是弯下腰,亲切地跟我说事情的先后顺序和关键的步骤。最重要的是老师教我做,跟我一块做、不停表扬我、最终还有糖果奖励。”原来这么简单。这让我备受打击。道理我也懂得,为什么我没做到?想了许久,这是因为老师换了一种方式,接着说。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们父母的影子,其实身上也有着老师的影子。孩子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活的范本”。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健全的人,那么在教育手段的选择上最好也同样是多样的。我想弯腰说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动作,更是心灵上的动作。体现的是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尊重。老师尊重学生、从心中爱学生。所以能从学生的立场出发,通过言传身教,用爱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促其成长。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老师的爱,习得能力从而昂首挺胸、充满自信。不仅如此,还让我明白了和孩子说话,一定不能随意。言传身教,教育随时都会发生。
二、研究教育的细节
在课堂中、在与学生的点滴相处中,我们发现了教育的细节,就应该研究教育的细节。研究细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细节、发现细节。从而习以为常的细节审视和反思自己整个的教育观念,研究和改进自己的实践操作。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作为研究者,我们工作就是沉潜下来,再去看,再去听,再去思考。
学校使用的是湘文艺版的音乐教材。这套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循序渐进的加入合唱曲目。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能力,尽早积累与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短短几年的教学中,我逐渐发现教材选择的二声部歌曲也是非常有特点:歌曲二声部歌词大多是由模仿情境的象声词组成的细节。例如一年级的《母鸡叫咯咯》及三年级《三轮车》和《打秋千》等等。这些二部歌曲都是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出低声部是以模仿歌曲内容的象声词为主的歌词,配合歌曲的主要节奏。发现此细节,在遵循孩子年龄特征和审美认知规律,我融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效地解决二声部合唱。例如在《母鸡叫咯咯》中,就配上了模仿母鸡叫声词。我是这样教学的:孩子们,母鸡刚下蛋,身体很虚弱。但是它激动、开心的心情却喜形于色,很想表现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它的喜悦。如果你是小作词家,你会怎么做呢?一年级的孩子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也很善于形象思维。所以当我在提问时加上适当的动作提示时,他们很快的就能想到用叫声、用动作来表示。这样就巧妙地介入二声部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到母鸡下蛋的快乐,也感受到二声部的音乐表现力。
再例如在歌曲《三轮车》中,低声部歌词是模仿三轮车行驶中发出的依歪歪声音。我就以此为切入点,融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低声部学习。我以拍摄学生课间猜拳游戏为入口,导入歌曲二声部教学。以游戏的方式拉进学生与歌曲的距离,能更让歌曲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再巧用歌曲第二声部的三轮车的象声词,引导学生通过声势和体态律动在游戏中学会歌曲低声部。在这样一来一去的教学中,有效地解决了低声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为接下去的学习做铺垫。
类似这样的歌曲,教材中还有很多。这就是教育中的细节。教师抓住教学细节,在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审美认知规律研究细节,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学生发展,从而教育就开始改变。
很喜欢于漪老师的话: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不但喜欢,也很认同。一辈子做老师,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这是发自肺腑的喜爱、并将不离不弃。一辈子学做老师,正是一个“学”字,凸显出教师是个终身学习者,是在不断学习、不断领悟、不断改进中成长。⑷我发现这细节:在如今的社会中,知识获得途径繁多,信息获取成本低廉,学生懂的比“先生”多的情况比比皆是。老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载体、知识的权威。研究细节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已经不是只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信息和知识。他们处处可以学、时时可以学,而且学习的效果不容小觑。所以我打算转变我的观念,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方式。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让我的课堂焕然一新。
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学吹竖笛,四年级要求学吹“吐音”。这考验技巧和肺活量,沒有几把刷子还是做不到的。“同学们,吐音就像这样……”“老师,应该是这样……”场面一度尴尬,我已经不知道该怎样办。突然,我急中生智地说:“你总结的很到位。谢谢某某同学的建议。同学们,不知大家听出我们区别了吗?谁来说说。”话锋一转,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发言、讨论着两种方法的区别。很快,关于“吐音”在演奏过程中的学习点和注意点都被总结出来了。回想之前的情形,虽说尴尬,但也庆幸。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因“祸”得福为学生营造适合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也和学生共同学习。学生真正做到了教育的主人,懂得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习得学习的能力。从中我也学习了。向学生学——这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有人说: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教育的本质就是用一颗心去唤醒另一颗心,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教育的魅力就从教师主动发现细节,从发研究细节开始。教师在改变,在学习、领悟、改进、成长这一系列过程中改变并完善自己。课堂也会变得与众不同,焕发生机。学生将会更加健康、自信地成长。最终教育的魅力之花将绽放。
【关键词】 细节 教育细节 发现 研究
细节,意思为起关键作用的小事。别看它小,但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教育中。
教育的细节,我认为它就像是一滴清水,渺小却伟大。渺小是因为它没有肥皂水的五光十色,却能晶莹剔透;因为它不像肥皂水的瞬间消逝,却能永留心间。伟大的是因为它能折射阳光,照亮周围的世界;它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教育细节一直存在,在我们身边重复出现,我们见怪不怪,又好像常常被我们忽略,未曾在意过。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与学生日常相处的中,教育的细节处处可见、时时在线。它往往藏于最不起眼处。我们要从言行中、行动中发现、研究教育的细节。
一、发现教育的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细节决定着教育的成败。首先,我们要有一双观察、发现教育细节的慧眼,去发现生动的细节,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细心里藏卓见,只待有心人去发现。有心人必定有着明锐的观察力,充分的细心和耐心,更多的是爱心。这样,他才能发现教育细节上往往为人所忽视的地方,以其独特的观察感受力,言人之所未言。
在班级劳动课上,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着实让我惊讶。我家的孩子在班级拖地板。这在家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虽不说拖得多干净,但专心致志的表情、认真的态度让我很不适应。我家孩子属于手脚不协调。在家学扫地,扫把簸箕难合作愉快。往往看到的是流了一头汗,垃圾只是换了个地方安家,散落一地,效果不尽人意。每次跟他说要怎么做,总是我知道了,我明白了。往往人和人之间也闹得不愉快。事情也就这么不了了之。家里人总说年龄小,长大就懂了。在回家路上,我偷偷问他:“你会拖地板?从哪学的?”他习以为常地告诉我,老师教的。“那我教你时怎么没学会呢?”“因为你教不好啊,你每次总坐着说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没说几句还不耐烦。而老师却是弯下腰,亲切地跟我说事情的先后顺序和关键的步骤。最重要的是老师教我做,跟我一块做、不停表扬我、最终还有糖果奖励。”原来这么简单。这让我备受打击。道理我也懂得,为什么我没做到?想了许久,这是因为老师换了一种方式,接着说。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们父母的影子,其实身上也有着老师的影子。孩子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活的范本”。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健全的人,那么在教育手段的选择上最好也同样是多样的。我想弯腰说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动作,更是心灵上的动作。体现的是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尊重。老师尊重学生、从心中爱学生。所以能从学生的立场出发,通过言传身教,用爱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促其成长。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老师的爱,习得能力从而昂首挺胸、充满自信。不仅如此,还让我明白了和孩子说话,一定不能随意。言传身教,教育随时都会发生。
二、研究教育的细节
在课堂中、在与学生的点滴相处中,我们发现了教育的细节,就应该研究教育的细节。研究细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细节、发现细节。从而习以为常的细节审视和反思自己整个的教育观念,研究和改进自己的实践操作。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作为研究者,我们工作就是沉潜下来,再去看,再去听,再去思考。
学校使用的是湘文艺版的音乐教材。这套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就循序渐进的加入合唱曲目。目的应该是让孩子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能力,尽早积累与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短短几年的教学中,我逐渐发现教材选择的二声部歌曲也是非常有特点:歌曲二声部歌词大多是由模仿情境的象声词组成的细节。例如一年级的《母鸡叫咯咯》及三年级《三轮车》和《打秋千》等等。这些二部歌曲都是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出低声部是以模仿歌曲内容的象声词为主的歌词,配合歌曲的主要节奏。发现此细节,在遵循孩子年龄特征和审美认知规律,我融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效地解决二声部合唱。例如在《母鸡叫咯咯》中,就配上了模仿母鸡叫声词。我是这样教学的:孩子们,母鸡刚下蛋,身体很虚弱。但是它激动、开心的心情却喜形于色,很想表现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它的喜悦。如果你是小作词家,你会怎么做呢?一年级的孩子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也很善于形象思维。所以当我在提问时加上适当的动作提示时,他们很快的就能想到用叫声、用动作来表示。这样就巧妙地介入二声部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到母鸡下蛋的快乐,也感受到二声部的音乐表现力。
再例如在歌曲《三轮车》中,低声部歌词是模仿三轮车行驶中发出的依歪歪声音。我就以此为切入点,融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低声部学习。我以拍摄学生课间猜拳游戏为入口,导入歌曲二声部教学。以游戏的方式拉进学生与歌曲的距离,能更让歌曲贴近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再巧用歌曲第二声部的三轮车的象声词,引导学生通过声势和体态律动在游戏中学会歌曲低声部。在这样一来一去的教学中,有效地解决了低声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为接下去的学习做铺垫。
类似这样的歌曲,教材中还有很多。这就是教育中的细节。教师抓住教学细节,在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审美认知规律研究细节,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学生发展,从而教育就开始改变。
很喜欢于漪老师的话: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不但喜欢,也很认同。一辈子做老师,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这是发自肺腑的喜爱、并将不离不弃。一辈子学做老师,正是一个“学”字,凸显出教师是个终身学习者,是在不断学习、不断领悟、不断改进中成长。⑷我发现这细节:在如今的社会中,知识获得途径繁多,信息获取成本低廉,学生懂的比“先生”多的情况比比皆是。老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载体、知识的权威。研究细节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已经不是只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信息和知识。他们处处可以学、时时可以学,而且学习的效果不容小觑。所以我打算转变我的观念,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方式。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让我的课堂焕然一新。
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学吹竖笛,四年级要求学吹“吐音”。这考验技巧和肺活量,沒有几把刷子还是做不到的。“同学们,吐音就像这样……”“老师,应该是这样……”场面一度尴尬,我已经不知道该怎样办。突然,我急中生智地说:“你总结的很到位。谢谢某某同学的建议。同学们,不知大家听出我们区别了吗?谁来说说。”话锋一转,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发言、讨论着两种方法的区别。很快,关于“吐音”在演奏过程中的学习点和注意点都被总结出来了。回想之前的情形,虽说尴尬,但也庆幸。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因“祸”得福为学生营造适合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也和学生共同学习。学生真正做到了教育的主人,懂得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习得学习的能力。从中我也学习了。向学生学——这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有人说: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老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教育的本质就是用一颗心去唤醒另一颗心,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教育的魅力就从教师主动发现细节,从发研究细节开始。教师在改变,在学习、领悟、改进、成长这一系列过程中改变并完善自己。课堂也会变得与众不同,焕发生机。学生将会更加健康、自信地成长。最终教育的魅力之花将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