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应具备生活性,只有富有生活气息及生活元素的道德与法治课才能使学生深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的六大领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社会的学习中,从而推动学生个人道德素养的完善、法律意识的健全以及生活能力的提升,而活动教学则是一种灵活的、多变的、多样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性的落实,进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是以活动为主的教学,其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对学生展开多角度的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活动教学的应用能够更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能够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而活动教学的展开则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出多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的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活动教学中得以提升和发展。下面,笔者便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来对此进行探究。
一、创设游戏体验类活动,推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教学往往只是一味地“教”,而没有给予学生切身参与、切身体会的场景,因此,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体现的道德情操及行为规范的理解并不深刻,这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而游戏体验类活动则是通过为学生创设切实的活动场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思想道德及法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一次教学中,笔者便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如下的表演情景: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觉得作业太多,于是他将自己的作业本撕掉,并将撕掉的作业本碎片随意地丢在了马路上。随后,笔者先是让学生进行延伸,如:回家之后妈妈辅导小明写作业时,小明会如何跟妈妈说、第二天老师检查小明作业时,小明又会如何解释,而最后的后果是怎样的等,笔者会挑选不同的学生进行表演,而不同的学生在表演时的应对也不同。有的学生会选择撒谎,有的学生则会选择坦白,笔者会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点评,使学生通过对比来认知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而学生在亲身的表演中也能够表演情景产生直观体验,从而对错误的行为产生自己的理解。
二、创设互动交流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更喜欢互动性的活动,而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并且,互动交流类的活动更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動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创设互动交流类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并贯彻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将道德观念、法律意识以及行为规范以活动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道德行为规范的遵守意识。
例如,在一次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来总结日常行为规范,如:不能迟到早退、不能乱丢垃圾、不能浪费等,并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卡片分类,如正确的行为、错误的行为、自己日常坚持做的、自己做错的等,这样,便可以使学生以卡片的形式将日常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清晰而条理分明地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正确的行为规范产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而每个小组还需设计卡片的形状、图案、条纹、大小等,这便能够使小组成员在同一目标下共同协作,促进学生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形成和发育,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活动的丰富多彩,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生活实践类活动,树立学生的道德习惯
道德行为的践行主要还是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去自觉遵守,这便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道德习惯进行培养,以习惯的力量来推动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道德行为的践行。而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践类活动来展开,通过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目标较小的、便于坚持的活动作业,并通过要求学生做好活动记录来督促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践行,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持之以恒地坚持中树立道德习惯。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会为学生制定生活实践作业,如周一需要帮助环卫工人捡垃圾两次、周二需要帮助父母打扫卫生两次等,然后让学生对自己在生活中践行的道德行为加以记录,并让学生将其所帮助的人的反馈记录下来,如父母除鼓励之外还提出了什么批评,哪里做的不好等,笔者依据学生的记录来帮助学生解决其身上存在的问题,推动学生个人能力及素养的提升。这样,学生便能够在日常中多多体会践行道德行为的乐趣,从而能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活动教学来更灵活地将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生活性及重要性,推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从小自觉践行道德行为、遵守法律法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使学生能够从小便争做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是以活动为主的教学,其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对学生展开多角度的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活动教学的应用能够更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能够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而活动教学的展开则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出多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能力的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活动教学中得以提升和发展。下面,笔者便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来对此进行探究。
一、创设游戏体验类活动,推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教学往往只是一味地“教”,而没有给予学生切身参与、切身体会的场景,因此,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体现的道德情操及行为规范的理解并不深刻,这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而游戏体验类活动则是通过为学生创设切实的活动场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思想道德及法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一次教学中,笔者便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如下的表演情景: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觉得作业太多,于是他将自己的作业本撕掉,并将撕掉的作业本碎片随意地丢在了马路上。随后,笔者先是让学生进行延伸,如:回家之后妈妈辅导小明写作业时,小明会如何跟妈妈说、第二天老师检查小明作业时,小明又会如何解释,而最后的后果是怎样的等,笔者会挑选不同的学生进行表演,而不同的学生在表演时的应对也不同。有的学生会选择撒谎,有的学生则会选择坦白,笔者会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点评,使学生通过对比来认知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而学生在亲身的表演中也能够表演情景产生直观体验,从而对错误的行为产生自己的理解。
二、创设互动交流类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更喜欢互动性的活动,而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并且,互动交流类的活动更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動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创设互动交流类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并贯彻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将道德观念、法律意识以及行为规范以活动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道德行为规范的遵守意识。
例如,在一次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来总结日常行为规范,如:不能迟到早退、不能乱丢垃圾、不能浪费等,并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卡片分类,如正确的行为、错误的行为、自己日常坚持做的、自己做错的等,这样,便可以使学生以卡片的形式将日常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清晰而条理分明地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正确的行为规范产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而每个小组还需设计卡片的形状、图案、条纹、大小等,这便能够使小组成员在同一目标下共同协作,促进学生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形成和发育,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活动的丰富多彩,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生活实践类活动,树立学生的道德习惯
道德行为的践行主要还是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去自觉遵守,这便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道德习惯进行培养,以习惯的力量来推动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道德行为的践行。而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践类活动来展开,通过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目标较小的、便于坚持的活动作业,并通过要求学生做好活动记录来督促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践行,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持之以恒地坚持中树立道德习惯。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会为学生制定生活实践作业,如周一需要帮助环卫工人捡垃圾两次、周二需要帮助父母打扫卫生两次等,然后让学生对自己在生活中践行的道德行为加以记录,并让学生将其所帮助的人的反馈记录下来,如父母除鼓励之外还提出了什么批评,哪里做的不好等,笔者依据学生的记录来帮助学生解决其身上存在的问题,推动学生个人能力及素养的提升。这样,学生便能够在日常中多多体会践行道德行为的乐趣,从而能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活动教学来更灵活地将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生活性及重要性,推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从小自觉践行道德行为、遵守法律法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使学生能够从小便争做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1]朱训. 基于儿童需求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化教学模式构建[J]小学生(中旬刊),2018.
[2]朱莉.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初探[J]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