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高考作文越来越“生活化”,尤其江苏省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要求学生“品味时尚”的生活。从阅卷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写的作文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这就对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一个警示:把学生关在题海里,不去好好关心社会与生活,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那么,怎样让写作教学走进生活呢?
一、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1)要激发观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发掘写作源泉,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去观察它、研究它,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强制。对所接触的人、事、景物,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就能见别人之所未见,闻别人之所未闻,获得“发现”的欢乐。如在写春景的习作前,开展《走进春天》的语文活动激励孩子去寻找春天,让其利用假日去野外观赏一番明媚的春色,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名篇,以增加直接感受。
(2)明确观察对象。处处留心皆素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去发现别人没发现的独特的美,从而形成自己作文的活水源头。
(3)学会观察方法。确立观察的重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在学校,可以观察校园校貌,可以观察学生学习生活,如上课、作业、早晚自习,可以观察学生课外生活等情况。在家庭,可以观察父母对我们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可以观察父母兄弟等家人的动作神态、性格爱好。在社会,可以观察社会的自然景色,社会的建设、发展变化,可以观察社会的风俗习惯、奇闻逸事、社会的热点问题及重大事件。无论在哪,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也要用心去分析、体会、辨明是非。
(4)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总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活动也是如此。观察景物,可引导学生取一个固定观察点,按一定的方位顺序(如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时间先后顺序等)对景物进行观察;或者是随着观察者的移动,不断变换观察点,按景物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观察。观察人物或动植物时,我指导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事件可结合听、问,弄清楚事件发生的环境、前因后果,具体经过,以反映事件的延续性。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旨在使学生思维、表达有条理,但教师不必强求统一。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选择最佳的观察顺序。
(5)全面细致的观察。不管是观察环境还是观察人物,都要既注意整体,又注意局部,还要注意细部;既观其静态,又了解其变化。观察如只注意一鳞半爪,那就只会在记忆中留下破碎不全的事实,难以形成质地优良的写作材料。如“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
(6)用比较法,捕捉事物的特点。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每件事物各具特色。如在认识和观察周围同学时,你一定会发现,同样的中学生,生活地域不同,有的在城镇,有的在农村,有的在城乡接合处;经济状况不同,有的富裕,有的贫困,有的一般化;性格特点不同,有的活泼大方,有的老实忠厚,有的内向胆小;处事能力不同,有的心直口快,敢作敢为,有的优柔寡断、扭扭捏捏,有的泼辣尖刻、刁钻顽皮。他们的穿着打扮、兴趣爱好、学习精神、学习成绩等都是不一样的。写作时,就要注意他们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就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他们,刻画他们。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形象生动。
二、 关注学生情感,以情感为突破口形成写作个性
写作的根本在于情感,情是一切优秀作文之核心。纵观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无一不是具有真挚的情感,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而发之作。生活呼唤起情感,情感激发写作欲望。文章传达情感,读者通过文章体验这种情感,情包括作者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这些情感不是硬加的,它基于生活,来自生活之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一个思考人生的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是一定能够从生活中“自然”感悟到一些东西的。感悟生活,就要积极地热爱生活,热情地关爱他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善于由“物”进行感悟,对事物所蕴涵的深意进行发散思维,进一步找到物与意之间的合乎情理的紧密联系。
让写作教学走进生活,我们就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但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而且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精神的体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写作教学,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格塑造能力,就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生活,在对学生观察、认知、表达生活的指导中,完成对学生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只有写作教学真正融合了生活,学生才能真诚地、自由地表达,师生才能真正沟通,人格塑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一、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1)要激发观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发掘写作源泉,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去观察它、研究它,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强制。对所接触的人、事、景物,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就能见别人之所未见,闻别人之所未闻,获得“发现”的欢乐。如在写春景的习作前,开展《走进春天》的语文活动激励孩子去寻找春天,让其利用假日去野外观赏一番明媚的春色,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名篇,以增加直接感受。
(2)明确观察对象。处处留心皆素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去发现别人没发现的独特的美,从而形成自己作文的活水源头。
(3)学会观察方法。确立观察的重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在学校,可以观察校园校貌,可以观察学生学习生活,如上课、作业、早晚自习,可以观察学生课外生活等情况。在家庭,可以观察父母对我们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可以观察父母兄弟等家人的动作神态、性格爱好。在社会,可以观察社会的自然景色,社会的建设、发展变化,可以观察社会的风俗习惯、奇闻逸事、社会的热点问题及重大事件。无论在哪,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也要用心去分析、体会、辨明是非。
(4)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总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活动也是如此。观察景物,可引导学生取一个固定观察点,按一定的方位顺序(如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时间先后顺序等)对景物进行观察;或者是随着观察者的移动,不断变换观察点,按景物出现的先后次序进行观察。观察人物或动植物时,我指导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事件可结合听、问,弄清楚事件发生的环境、前因后果,具体经过,以反映事件的延续性。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旨在使学生思维、表达有条理,但教师不必强求统一。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选择最佳的观察顺序。
(5)全面细致的观察。不管是观察环境还是观察人物,都要既注意整体,又注意局部,还要注意细部;既观其静态,又了解其变化。观察如只注意一鳞半爪,那就只会在记忆中留下破碎不全的事实,难以形成质地优良的写作材料。如“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
(6)用比较法,捕捉事物的特点。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每件事物各具特色。如在认识和观察周围同学时,你一定会发现,同样的中学生,生活地域不同,有的在城镇,有的在农村,有的在城乡接合处;经济状况不同,有的富裕,有的贫困,有的一般化;性格特点不同,有的活泼大方,有的老实忠厚,有的内向胆小;处事能力不同,有的心直口快,敢作敢为,有的优柔寡断、扭扭捏捏,有的泼辣尖刻、刁钻顽皮。他们的穿着打扮、兴趣爱好、学习精神、学习成绩等都是不一样的。写作时,就要注意他们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就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他们,刻画他们。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形象生动。
二、 关注学生情感,以情感为突破口形成写作个性
写作的根本在于情感,情是一切优秀作文之核心。纵观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无一不是具有真挚的情感,都是感于物而动于情的有感而发之作。生活呼唤起情感,情感激发写作欲望。文章传达情感,读者通过文章体验这种情感,情包括作者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这些情感不是硬加的,它基于生活,来自生活之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一个思考人生的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是一定能够从生活中“自然”感悟到一些东西的。感悟生活,就要积极地热爱生活,热情地关爱他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善于由“物”进行感悟,对事物所蕴涵的深意进行发散思维,进一步找到物与意之间的合乎情理的紧密联系。
让写作教学走进生活,我们就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但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而且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中获得精神的体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写作教学,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格塑造能力,就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生活,在对学生观察、认知、表达生活的指导中,完成对学生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只有写作教学真正融合了生活,学生才能真诚地、自由地表达,师生才能真正沟通,人格塑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