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践,提问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传授知识信息和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问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保证;而如果课程问题设置不当,不仅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混乱,还会影响教学质量.本文将着重对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进行分析,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进行最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化学教学 问题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取决于课堂问题,设计是否合理.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型发展与课堂问题设计存在必然关联,合理、科学的课堂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更能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基本上是采取教师“自编自导”方式,学生无法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信息,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优化问题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师生互动效果,更能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一、设计情境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情趣
心理学实践研究表明,在人类思维体系中“问题情境”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情境”与以存储的经验、知识存在必然关联,教师应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若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则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认知探索情趣,从而使学生开展有目的的思考与探究.在设计化学课堂问题时,必须在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冲突,以此将学生引入到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
例如,在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师:在100g的水(水温为20 ℃)中将10g盐完全溶解,最后获得的溶液质量是多少?生:110g.师:在100g的水(水温为20 ℃)中将20g盐完全溶解,最后获得的溶液质量是多少?生:120g.师:那么在100g的水(水温为20 ℃)中将40g盐完全溶解,最后获得的溶液质量是多少?生:140g.师:请同学们再认真想一下.生:……师:正确答案是136g.生:为什么是136g呢?这时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并通过实验得出在溶液中溶质不能无限溶解的结论.通过创设这样新颖的化学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即便是同样的问题,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是开放性,但是其他学生则是封闭性的.因此,课堂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是具有相对性的,也就是判断一个题目的开放性与否主要是根据问题本身对解题主体的兴趣、能力激发程度而定的.
例如,在讲“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时,我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245g氯酸钾在加热状态下分解后可获取多少克氧气呢?这个问题有多种不同解题方法,既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也可以用元素守恒定律计算,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解题思路来计算结果;在鉴别“空气与氧气”时,要求学生采用多种不同方法进行鉴别,学生可以单独完成或者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解决这个问题.
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可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合作探索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探索能力,还能够构建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
三、设计实验性问题,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化学课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化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而化学实验则是学生了解、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可贯穿于化学实验理论与实验学习整个过程,如实验原理、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实验方案优化等.
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我提出问题: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会变大、变小还是不变?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又如,在探讨“铁为什么生锈”时,我提出问题:铁生锈与生活中的哪些物质有关系呢?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铁生锈与水、氧等有关系.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设计化学实验,验证自己的认知是否准确.这样,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设计合理的问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逐渐巩固化学知识,还能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化学实验的设计、观察、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等化学实验技能).这样,不仅提升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丁永霞.化学探究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6).
裴慧敏.浅谈初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J].学周刊 A 版,2011,(8):80.
关键词:化学教学 问题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取决于课堂问题,设计是否合理.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型发展与课堂问题设计存在必然关联,合理、科学的课堂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更能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基本上是采取教师“自编自导”方式,学生无法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信息,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优化问题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师生互动效果,更能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一、设计情境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情趣
心理学实践研究表明,在人类思维体系中“问题情境”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情境”与以存储的经验、知识存在必然关联,教师应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若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则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认知探索情趣,从而使学生开展有目的的思考与探究.在设计化学课堂问题时,必须在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冲突,以此将学生引入到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
例如,在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师:在100g的水(水温为20 ℃)中将10g盐完全溶解,最后获得的溶液质量是多少?生:110g.师:在100g的水(水温为20 ℃)中将20g盐完全溶解,最后获得的溶液质量是多少?生:120g.师:那么在100g的水(水温为20 ℃)中将40g盐完全溶解,最后获得的溶液质量是多少?生:140g.师:请同学们再认真想一下.生:……师:正确答案是136g.生:为什么是136g呢?这时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并通过实验得出在溶液中溶质不能无限溶解的结论.通过创设这样新颖的化学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即便是同样的问题,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是开放性,但是其他学生则是封闭性的.因此,课堂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是具有相对性的,也就是判断一个题目的开放性与否主要是根据问题本身对解题主体的兴趣、能力激发程度而定的.
例如,在讲“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时,我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245g氯酸钾在加热状态下分解后可获取多少克氧气呢?这个问题有多种不同解题方法,既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也可以用元素守恒定律计算,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解题思路来计算结果;在鉴别“空气与氧气”时,要求学生采用多种不同方法进行鉴别,学生可以单独完成或者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解决这个问题.
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可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合作探索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探索能力,还能够构建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
三、设计实验性问题,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化学课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化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而化学实验则是学生了解、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可贯穿于化学实验理论与实验学习整个过程,如实验原理、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实验方案优化等.
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我提出问题: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会变大、变小还是不变?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又如,在探讨“铁为什么生锈”时,我提出问题:铁生锈与生活中的哪些物质有关系呢?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铁生锈与水、氧等有关系.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设计化学实验,验证自己的认知是否准确.这样,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设计合理的问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逐渐巩固化学知识,还能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化学实验的设计、观察、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等化学实验技能).这样,不仅提升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丁永霞.化学探究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6).
裴慧敏.浅谈初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J].学周刊 A 版,201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