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刍议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逐渐深入开展。但在实施和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种种不良现象或错误的操作方式等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必须探讨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促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遍开展。
  关键词: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055-02
  
   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一个人整体的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就是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关注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人的许多心理素质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1]。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样重要,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在中小学校,相比较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管是资金投入、师资力量、教育模式、干预策略等等,都有着一定的距离和偏差。笔者对沧州市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心理测验和调查研究,较为系统地掌握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教育策略,以期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人口,建立起多渠道渗透、全方位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心理卫生监护系统。
  
   一、重新审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在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因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糟糕,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育过程是直接为孩子终身奠基的过程,培养目标是心身健康、全面发展的公民。中小学阶段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健康的心理素质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2]。毋容置疑,新世纪人才的竞争已经不再只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竞争。
   其次,要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教育部在1999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做到个别和全面相结合,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相结合,普及和预防相结合。
  
   二、全面渗透,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据调查,在中小学真正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老师寥寥无几。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研究,尽最大可能覆盖教师队伍,让更多的教学一线的老师了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能够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医学等有关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接受教育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基本认知,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认知心理教育
   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等。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学生按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个性品质教育
   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这些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是学生健康教育的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教育
   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和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开发资源,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环境
  
   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多种多样的教育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的心理环境状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能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2]。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硬件教育环境和软件教育环境。比如保持窗明椅净、空气清新、整洁优雅、安静舒适。校园的美化、绿化、彩化体现了较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安全感、温馨感。这都是硬件环境作用的结果。学校的宣传橱窗、教室的墙报、走廊中的艺术版面,是学生们展示风采的基地,孩子们常能在此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软件环境的作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温馨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陶冶和净化,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二是营造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灵活的课外活动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创立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主动关爱、理解、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心态,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以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3]。学校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贴近学生,围绕学生的热点话题展开,使第二课堂成为学生的“宽心台”。此外,定期请心理专家做专题讲座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围绕中小学生阶段常见的心理困惑有针对性地讲解释疑,真正起到了沟通、咨询、宣传的作用,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理疑惑,又为学生指明了方向,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加强培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与机构建设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而且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操作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师资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水平不高[4]。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队伍是根本性前提,这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此项工作取得成效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开始积极地开展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重点是提高心理教育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这支队伍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督导,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工作者为主,以学校医务工作者、学生工作者、学校团委或少先队的管理工作者等多元化组成的兼职人员为辅的心理教育与服务队伍,并吸收优秀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不断补充到队伍中来,对原有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或进修。对教学人员实施资格认证和职称考评,规范上岗与管理,逐步建立起一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在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开通热线电话和网上咨询,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有效性,并不断发展壮大。
  
   五、借鉴经验,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已有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心理辅导、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我们要借鉴西方心理辅导的理论,注重研究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辅导技术和测量技术。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研究实践与探索历程,积极推广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可以使刚刚起步的学校、区域迅速入门,也可以使已经正在进行的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加速整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
   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以及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人各级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内容。其次,教育职能部门或学校要对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心理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考核,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第三,各个学校或学术团体之间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摩、交流、考察、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第四,争取政府的支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政府行为,纳入各级政府精神文明考核指标体系之中。第五,扩大宣传的范围和层面,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理解、重视、尊重、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协助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服务”,成为新形势下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全面发展和个别差异的原则,逐个解决他们成长中的问题,而且应该是越早越好。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利于健康教育深入开展,而且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89.
  [2]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1,5:22-26.
  [3]季成叶,李勇.1985-2000年中国青少年青春期生长长期变化趋势[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14(5):271-275.
  [4]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62-65.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参与全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的完成自主学习?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阐述的是由一堂课引发的对此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 有效学习 有效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18-02    一、思考背景    现代教育理论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28-01    一、问题陈述   ××是本地学生,他纪律散漫,上课经常开小差,尤其爱讲悄悄话,是本班有名的“话公公”,别的同学认真听课、无人搭理他时甚至能一个人自言自语好一会儿,而一旦你叫他回答问题却支支吾吾,声音低得像蚊子叫。他的话已多到了同学们无法忍受的地步,外出游玩时大家都嫌他啰嗦不愿意跟他在一组。   他
期刊
摘 要: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是经典测试理论中的两个关键指标,对试题分析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EXCEL计算选择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旨在提高试题命制和试卷分析的科学性。  关键词:难度 区分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11-01     一般来说,传统的教育统计测量是从试卷的效度、信度及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等方面作评估的,
期刊
摘 要:《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新增的模块。当前中学的人物史教学往往模式单一,重点把握偏差,其原因固然有教材理解上的失误,但根源在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缺失。本文试图以《邓小平》一课的两种教学设计为例,探究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差异:是否具备新教材观;是否重视课标、准确把握课标;是否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三维”。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关键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39-01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弘扬民族精神;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师要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引导学生在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尤其要有效搞好文言文教学,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切实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巩固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56-01     一、分析学生,根据需要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     我们上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学生之间总是存在着个性差异。真正的熟知他们的个性差异,使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都受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上语文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1、理解文本,对教材有独到的见解和剪裁。理
期刊
摘 要: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强调和尊重个性差异、充分肯定人的潜力的智能理论。它在智力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学习观等方面对我们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结合我国学校教育与教育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深入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
期刊
摘 要:把自学法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使素质教育原则正在落到实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着和接班人。   关键词:自学法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035-02     当前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学校化”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又一日益凸显的问题。从观念到行为的这一异化现象,不仅使家庭教育面临严重的危机,更给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发展埋下了隐患。从长远来看,还可能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学校化 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042-02    一、研
期刊
摘 要:学校、社会、老师、家长的关注程度、考试的级别、考场的紧张气氛很容易使中职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畏惧、焦虑的心情。拿到试卷答题时,经常会出现“舌尖现象”,严重影响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找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帮助中职生克服这种话到嘴边又表述不出来的现象。  关键词:中职生 舌尖现象 应策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