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逐渐深入开展。但在实施和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种种不良现象或错误的操作方式等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必须探讨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促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遍开展。
关键词: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055-02
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一个人整体的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就是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关注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人的许多心理素质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1]。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样重要,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在中小学校,相比较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管是资金投入、师资力量、教育模式、干预策略等等,都有着一定的距离和偏差。笔者对沧州市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心理测验和调查研究,较为系统地掌握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教育策略,以期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人口,建立起多渠道渗透、全方位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心理卫生监护系统。
一、重新审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在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因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糟糕,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育过程是直接为孩子终身奠基的过程,培养目标是心身健康、全面发展的公民。中小学阶段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健康的心理素质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2]。毋容置疑,新世纪人才的竞争已经不再只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竞争。
其次,要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教育部在1999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做到个别和全面相结合,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相结合,普及和预防相结合。
二、全面渗透,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据调查,在中小学真正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老师寥寥无几。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研究,尽最大可能覆盖教师队伍,让更多的教学一线的老师了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能够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医学等有关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接受教育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基本认知,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认知心理教育
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等。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学生按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个性品质教育
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这些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是学生健康教育的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教育
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和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开发资源,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环境
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多种多样的教育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的心理环境状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能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2]。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硬件教育环境和软件教育环境。比如保持窗明椅净、空气清新、整洁优雅、安静舒适。校园的美化、绿化、彩化体现了较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安全感、温馨感。这都是硬件环境作用的结果。学校的宣传橱窗、教室的墙报、走廊中的艺术版面,是学生们展示风采的基地,孩子们常能在此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软件环境的作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温馨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陶冶和净化,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二是营造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灵活的课外活动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创立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主动关爱、理解、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心态,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以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3]。学校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贴近学生,围绕学生的热点话题展开,使第二课堂成为学生的“宽心台”。此外,定期请心理专家做专题讲座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围绕中小学生阶段常见的心理困惑有针对性地讲解释疑,真正起到了沟通、咨询、宣传的作用,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理疑惑,又为学生指明了方向,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加强培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与机构建设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而且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操作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师资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水平不高[4]。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队伍是根本性前提,这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此项工作取得成效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开始积极地开展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重点是提高心理教育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这支队伍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督导,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工作者为主,以学校医务工作者、学生工作者、学校团委或少先队的管理工作者等多元化组成的兼职人员为辅的心理教育与服务队伍,并吸收优秀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不断补充到队伍中来,对原有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或进修。对教学人员实施资格认证和职称考评,规范上岗与管理,逐步建立起一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在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开通热线电话和网上咨询,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有效性,并不断发展壮大。
五、借鉴经验,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已有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心理辅导、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我们要借鉴西方心理辅导的理论,注重研究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辅导技术和测量技术。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研究实践与探索历程,积极推广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可以使刚刚起步的学校、区域迅速入门,也可以使已经正在进行的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加速整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
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以及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人各级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内容。其次,教育职能部门或学校要对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心理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考核,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第三,各个学校或学术团体之间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摩、交流、考察、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第四,争取政府的支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政府行为,纳入各级政府精神文明考核指标体系之中。第五,扩大宣传的范围和层面,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理解、重视、尊重、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协助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服务”,成为新形势下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全面发展和个别差异的原则,逐个解决他们成长中的问题,而且应该是越早越好。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利于健康教育深入开展,而且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89.
[2]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1,5:22-26.
[3]季成叶,李勇.1985-2000年中国青少年青春期生长长期变化趋势[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14(5):271-275.
[4]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62-65.
关键词: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055-02
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一个人整体的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就是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关注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形势下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人的许多心理素质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1]。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样重要,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在中小学校,相比较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管是资金投入、师资力量、教育模式、干预策略等等,都有着一定的距离和偏差。笔者对沧州市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心理测验和调查研究,较为系统地掌握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教育策略,以期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人口,建立起多渠道渗透、全方位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心理卫生监护系统。
一、重新审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在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因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糟糕,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育过程是直接为孩子终身奠基的过程,培养目标是心身健康、全面发展的公民。中小学阶段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健康的心理素质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2]。毋容置疑,新世纪人才的竞争已经不再只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竞争。
其次,要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教育部在1999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做到个别和全面相结合,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相结合,普及和预防相结合。
二、全面渗透,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据调查,在中小学真正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老师寥寥无几。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研究,尽最大可能覆盖教师队伍,让更多的教学一线的老师了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能够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医学等有关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接受教育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基本认知,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认知心理教育
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等。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学生按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个性品质教育
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这些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是学生健康教育的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教育
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和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开发资源,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环境
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多种多样的教育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的心理环境状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能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2]。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硬件教育环境和软件教育环境。比如保持窗明椅净、空气清新、整洁优雅、安静舒适。校园的美化、绿化、彩化体现了较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安全感、温馨感。这都是硬件环境作用的结果。学校的宣传橱窗、教室的墙报、走廊中的艺术版面,是学生们展示风采的基地,孩子们常能在此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软件环境的作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温馨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陶冶和净化,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二是营造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灵活的课外活动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创立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主动关爱、理解、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心态,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以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3]。学校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作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贴近学生,围绕学生的热点话题展开,使第二课堂成为学生的“宽心台”。此外,定期请心理专家做专题讲座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围绕中小学生阶段常见的心理困惑有针对性地讲解释疑,真正起到了沟通、咨询、宣传的作用,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理疑惑,又为学生指明了方向,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加强培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与机构建设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而且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操作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师资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水平不高[4]。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队伍是根本性前提,这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此项工作取得成效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开始积极地开展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重点是提高心理教育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这支队伍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督导,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工作者为主,以学校医务工作者、学生工作者、学校团委或少先队的管理工作者等多元化组成的兼职人员为辅的心理教育与服务队伍,并吸收优秀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不断补充到队伍中来,对原有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或进修。对教学人员实施资格认证和职称考评,规范上岗与管理,逐步建立起一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在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开通热线电话和网上咨询,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有效性,并不断发展壮大。
五、借鉴经验,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已有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心理辅导、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我们要借鉴西方心理辅导的理论,注重研究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辅导技术和测量技术。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研究实践与探索历程,积极推广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可以使刚刚起步的学校、区域迅速入门,也可以使已经正在进行的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加速整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
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以及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人各级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内容。其次,教育职能部门或学校要对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心理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考核,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第三,各个学校或学术团体之间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摩、交流、考察、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第四,争取政府的支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政府行为,纳入各级政府精神文明考核指标体系之中。第五,扩大宣传的范围和层面,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理解、重视、尊重、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协助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服务”,成为新形势下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全面发展和个别差异的原则,逐个解决他们成长中的问题,而且应该是越早越好。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利于健康教育深入开展,而且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89.
[2]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1,5:22-26.
[3]季成叶,李勇.1985-2000年中国青少年青春期生长长期变化趋势[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3,14(5):271-275.
[4]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