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大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大省和强省。云南省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尤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评估10年来绿色经济发展的成效。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云南省目前绿色经济发展的水平,探讨云南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绿色经济发展上取得的绩效。提出“做强做实”云南绿色经济发展这篇文章,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实践启示和理论价值的文本。
关键词:云南;绿色经济;水平与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1-0057-03
一、话题的提出
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大省和强省,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从建设“七彩云南”、“森林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的要求和遍及全省的绿色经济实践看,目前云南省的发展已具备了建设绿色经济的良好环境基础。习近平同志2008年视察云南省时对云南省实施“七彩云南省保护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2014年“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云南省代表与会时又对云南省“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表达了殷切希望。
我们知道,云南绿色经济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就是云南作为一个中国区域发展地区,在全球绿色经济转型背景下,在中国十八大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它是云南省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应对传统非绿色挑战的发展治理模式选择。近年来,绿色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在国际、国内日益受到关注。从长远来看,绿色的东西才具有发展性和竞争性。云南省因其特殊的生态位,在全国较早地触及一系列重大的绿色经济理论和现实发展问题。今天,云南省最迫切的需要是通过有成效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归纳出若干涉及绿色经济发展的绩效,使云南省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云南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
如前所述,十八大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三家单位联合推出的第四本《2013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2013年),正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举措。该报告全面分析评估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100个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同时指出,据测算结果,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参与测算的30个省(区、市)中,绿色发展水平排名前10位的是北京、上海、青海、天津、海南、浙江、云南、福建、江苏、广东,其中有18个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参与测算的城市中,绿色发展水平排名前十位的是深圳、海口、昆明、北京、合肥、广州、大连、青岛、长沙、福州,其中有19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低于平均水平[1]。东部地区的总体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资源环境禀赋优势相对明显,中部地区绿色发展压力相对较大。
绿色经济已经起步于云南省的社会发展进程之中,而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推行。在30个省(区、市)中,云南省绿色发展水平排名第7,昆明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排名第3[2],就此,我们能够真切看到云南省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与那份执着。具体分析如下。
(一)云南省以更大的力度抓绿色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题中应有之义。从云南省目前的做法看,首先,这里的第一产业继续坚持走现代农业的路子,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使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一个品牌。其次,第二产业不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大规模改造提升烟草、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磷煤化工、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再次,第三产业突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把园区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园区化、生态化。
(二)云南省以更大的强度抓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云南省已锁定目标,措施更硬,责任更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力抓好节能减排这一硬指标、硬任务。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调节器”作用,加强战略环评、规划环评,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大力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重点减排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削减的目标任务。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对污染重、能耗高、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实施限期淘汰,腾出环境容量。大力推广和使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企业等活动,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扩大减排空间。
(三)云南省以更大的幅度抓环境保护
当前,水污染、空气特别是城市大气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此,云南省要从解决这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对所有饮用水源地实施全覆盖保护,让人民群众喝上洁净的水。加大江河湖泊治理力度,抓好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巩固、提升治污成果,加强出境跨界河流水环境综合防治。在昆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建立完善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让人民群众呼吸清新的空气。强化重金属、辐射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切实抓好重金属污染和危险化学品大排查工作,强化三峡库区上游工业水污染防治和铬渣治理项目的管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城镇路网改造以及地下管网、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和减灾防灾设施建设,重点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防治土壤污染,有效遏制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四)云南省以更大的关注度抓生态建设
云南是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特殊敏感。就此,云南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切实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以“森林云南”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增加森林碳汇。力争用10年时间实施1 00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2015年治理80万亩[3]。同时,加强以滇西北、滇西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各类保护地建设。加快中低产林改造,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干热河谷生态恢复、水源涵养林建设,大力实施煤炭采空塌陷区植被恢复绿化工程,加快自然生态的修复、恢复进程,增大环境容量。稳步推进生态移民,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五)云南省以更大的责任度抓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目前我们看到,云南省国土开发格局方案已出台。其基本点是:科学合理划分全省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区定位清晰和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乡建设和国土开发格局。抓住云南省被列为全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的机遇,加快编制全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全面开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将坝区80%以上的耕地和山区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和引导,构建节约集约用 地机制,提高土地使用综合效益。其目标是,通过创新思路,切实转变工业化、城镇化用地方式,加强土地、税收等政策引导,合理利用山地资源,特别是坝子周边的丘陵、荒山、荒坡、荒滩,合理布局城镇用地和工业用地。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健全“矿政管理”新机制。全面推进水资源保护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倡导水资源多目标开发。
从云南省“旗帜的力量,跨越的足音”主题发布会获悉,“十二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① 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发展绿色经济未必会一帆风顺,仍然需要我们付出不懈努力。人们必须在社会实践和经济发展中不断探索、体会绿色经济的真谛。
三、云南绿色经济发展绩效分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云南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发展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矿产、电力五大特色产业构成的支柱产业群,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光电机、现代生物技术和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中国最大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基地、中国最大的安全型烟草科技开发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磷化工基地、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云南省绿色经济发展道路的效果正在显著地反映出来。
(一)巩固提高了烟草产业
烟草业是云南省最重要的经济支柱。通过建国50年来的建设和完善,云南省烟草行业已成为全国烟草行业龙头,成为云南省最大的优势产业和财政经济重要支柱。“九五”前三年,全省烟草实现利税1 126亿元,创汇7.05亿美元。目前,“云烟”牢固占领着国内40%的烤烟和20%的卷烟市场,经过坚持不懈的开拓,有把握在巩固现有市场份额中继续扩大。②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烤烟种植将向最适宜地区集中,依靠科技,选育优化烤烟品种,逐步使烤烟种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加快与国际知名烟草企业的合作步伐,建设全国最大的安全型烟草科研和生产基地;加快烟草产业集团化进程,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坚持以烟为主、多元化发展,增强烟草产业综合开发能力。
(二)加快了建设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
早在1995年8月,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即把以食品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确定为云南省一个时期内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近来,全省共启动生物资源开发项目126个,并已在一些领域形成优势和强势。一批专业化企业在新兴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中崛起,推动了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的发展。如花卉产业,全省鲜切花种植面积达1 232公顷,鲜切花生产量7亿多枝,每年航空运输出省的鲜切花在1万吨左右,鲜切花生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50%。咖啡产业,围绕“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是:全省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年产咖啡豆9.6万吨;实现总产值170亿元以上。葡萄酒产业,全省完成种植面积上万亩,年产“云南红”为代表的葡萄酒产品1 000多吨,已在省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销售区域逐扩大。“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大力实施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建设“中华生物谷”,开发和引进现代生物技术,建设生物原料基地和中试基地,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良种、试验示范、绿色通道、信息和市场开拓等工程,并建立科技、人才、资金、中介组织、政策和法规等支撑体系。改造提高传统优势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天然药物、绿色食品、花卉及园林绿化、生物化工等新兴生物产业,建设亚洲最大的花卉基地。①
(三)大力提升了旅游产业
旅游业是云南省近年来新兴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云南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提高规划水平,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全省用于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上千亿元,形成了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五大不同景观特征的旅游区,成为云南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支柱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使云南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很大改善,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硬环境”,同时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将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旅游环境和条件;实施特色和精品战略,增加民族文化内涵,建设几个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②在继续扩大观光旅游的同时,积极发展度假、生态、会展、健身和探险等新兴旅游;推进旅游产业集团化进程,鼓励外资和民间创办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信息化步伐;加强行业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提高服务水平。 (四)全面提高以磷化工和有色金属为重点的矿产业
云南省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王国”。“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突出资源和技术优势,依托骨干企业,组建大型集团;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率,增强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③有色金属将重点发展锌,积极发展铂,稳步发展铜,深度发展锡,力争将云南省建成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云南化工近年来得到卓有成效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以磷化工为主、集化学矿采选、基本化工原料、化肥、农药、橡胶加工、有机化工、化工机械等为一体化学工业体系,成为云南工业系统的第二大行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磷化工将以建设全国最大的磷化工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商品磷酸和精细磷化工产品。④
(五)加快培育和发展了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
云南把发展电力作为支柱产业有三大有利条件,一是资源丰富,水利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9 000多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位。二是机遇难得,“东电西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得到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安排实施一大批项目。三是市场广阔,我国东部省区和云南周边国家都对云南电力有很大需求。⑤“十二五”期间,云南省抓住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机遇,调整思路,做好规划,优先建设调节性能优越的大中型水电站,适度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火电厂,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抓紧做好小湾电站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加快配套电网建设,扩大电网覆盖面,建设适应“西电东送”需要的输电通道;努力开拓“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国内外市场,力争用10—15年时间,把云南省建成全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云南省在绿色发展的基调下,把生态立省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绿色是云南最大的省情,是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之所在。在中国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这盘大棋中,云南省不仅要立足自己的努力,还要积极争取国家的绿色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唯有如此,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3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8.
[2] 张锐,田逢春.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坚持绿色发展基调[N].云南日报,2013-05-15.
[3] 秦光荣.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实施“绿水青山”计划[N].云南日报,2012-01-11.
[责任编辑 王 佳]
关键词:云南;绿色经济;水平与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1-0057-03
一、话题的提出
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大省和强省,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从建设“七彩云南”、“森林云南”、生态文明“排头兵”的要求和遍及全省的绿色经济实践看,目前云南省的发展已具备了建设绿色经济的良好环境基础。习近平同志2008年视察云南省时对云南省实施“七彩云南省保护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2014年“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云南省代表与会时又对云南省“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表达了殷切希望。
我们知道,云南绿色经济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就是云南作为一个中国区域发展地区,在全球绿色经济转型背景下,在中国十八大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它是云南省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应对传统非绿色挑战的发展治理模式选择。近年来,绿色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在国际、国内日益受到关注。从长远来看,绿色的东西才具有发展性和竞争性。云南省因其特殊的生态位,在全国较早地触及一系列重大的绿色经济理论和现实发展问题。今天,云南省最迫切的需要是通过有成效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归纳出若干涉及绿色经济发展的绩效,使云南省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云南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
如前所述,十八大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三家单位联合推出的第四本《2013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2013年),正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举措。该报告全面分析评估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100个城市的绿色发展状况,同时指出,据测算结果,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参与测算的30个省(区、市)中,绿色发展水平排名前10位的是北京、上海、青海、天津、海南、浙江、云南、福建、江苏、广东,其中有18个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参与测算的城市中,绿色发展水平排名前十位的是深圳、海口、昆明、北京、合肥、广州、大连、青岛、长沙、福州,其中有19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低于平均水平[1]。东部地区的总体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资源环境禀赋优势相对明显,中部地区绿色发展压力相对较大。
绿色经济已经起步于云南省的社会发展进程之中,而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推行。在30个省(区、市)中,云南省绿色发展水平排名第7,昆明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排名第3[2],就此,我们能够真切看到云南省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与那份执着。具体分析如下。
(一)云南省以更大的力度抓绿色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题中应有之义。从云南省目前的做法看,首先,这里的第一产业继续坚持走现代农业的路子,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使高原特色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一个品牌。其次,第二产业不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大规模改造提升烟草、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磷煤化工、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再次,第三产业突出大力发展以旅游业、文化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把园区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园区化、生态化。
(二)云南省以更大的强度抓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云南省已锁定目标,措施更硬,责任更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力抓好节能减排这一硬指标、硬任务。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调节器”作用,加强战略环评、规划环评,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大力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重点减排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削减的目标任务。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对污染重、能耗高、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实施限期淘汰,腾出环境容量。大力推广和使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企业等活动,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扩大减排空间。
(三)云南省以更大的幅度抓环境保护
当前,水污染、空气特别是城市大气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此,云南省要从解决这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对所有饮用水源地实施全覆盖保护,让人民群众喝上洁净的水。加大江河湖泊治理力度,抓好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巩固、提升治污成果,加强出境跨界河流水环境综合防治。在昆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建立完善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让人民群众呼吸清新的空气。强化重金属、辐射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切实抓好重金属污染和危险化学品大排查工作,强化三峡库区上游工业水污染防治和铬渣治理项目的管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城镇路网改造以及地下管网、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和减灾防灾设施建设,重点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防治土壤污染,有效遏制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四)云南省以更大的关注度抓生态建设
云南是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特殊敏感。就此,云南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切实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以“森林云南”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增加森林碳汇。力争用10年时间实施1 00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2015年治理80万亩[3]。同时,加强以滇西北、滇西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各类保护地建设。加快中低产林改造,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干热河谷生态恢复、水源涵养林建设,大力实施煤炭采空塌陷区植被恢复绿化工程,加快自然生态的修复、恢复进程,增大环境容量。稳步推进生态移民,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五)云南省以更大的责任度抓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目前我们看到,云南省国土开发格局方案已出台。其基本点是:科学合理划分全省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区定位清晰和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乡建设和国土开发格局。抓住云南省被列为全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的机遇,加快编制全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全面开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将坝区80%以上的耕地和山区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和引导,构建节约集约用 地机制,提高土地使用综合效益。其目标是,通过创新思路,切实转变工业化、城镇化用地方式,加强土地、税收等政策引导,合理利用山地资源,特别是坝子周边的丘陵、荒山、荒坡、荒滩,合理布局城镇用地和工业用地。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健全“矿政管理”新机制。全面推进水资源保护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倡导水资源多目标开发。
从云南省“旗帜的力量,跨越的足音”主题发布会获悉,“十二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① 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发展绿色经济未必会一帆风顺,仍然需要我们付出不懈努力。人们必须在社会实践和经济发展中不断探索、体会绿色经济的真谛。
三、云南绿色经济发展绩效分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云南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和发展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矿产、电力五大特色产业构成的支柱产业群,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光电机、现代生物技术和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中国最大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基地、中国最大的安全型烟草科技开发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磷化工基地、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云南省绿色经济发展道路的效果正在显著地反映出来。
(一)巩固提高了烟草产业
烟草业是云南省最重要的经济支柱。通过建国50年来的建设和完善,云南省烟草行业已成为全国烟草行业龙头,成为云南省最大的优势产业和财政经济重要支柱。“九五”前三年,全省烟草实现利税1 126亿元,创汇7.05亿美元。目前,“云烟”牢固占领着国内40%的烤烟和20%的卷烟市场,经过坚持不懈的开拓,有把握在巩固现有市场份额中继续扩大。②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烤烟种植将向最适宜地区集中,依靠科技,选育优化烤烟品种,逐步使烤烟种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加快与国际知名烟草企业的合作步伐,建设全国最大的安全型烟草科研和生产基地;加快烟草产业集团化进程,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坚持以烟为主、多元化发展,增强烟草产业综合开发能力。
(二)加快了建设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
早在1995年8月,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即把以食品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确定为云南省一个时期内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近来,全省共启动生物资源开发项目126个,并已在一些领域形成优势和强势。一批专业化企业在新兴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中崛起,推动了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的发展。如花卉产业,全省鲜切花种植面积达1 232公顷,鲜切花生产量7亿多枝,每年航空运输出省的鲜切花在1万吨左右,鲜切花生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50%。咖啡产业,围绕“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是:全省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年产咖啡豆9.6万吨;实现总产值170亿元以上。葡萄酒产业,全省完成种植面积上万亩,年产“云南红”为代表的葡萄酒产品1 000多吨,已在省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销售区域逐扩大。“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大力实施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建设“中华生物谷”,开发和引进现代生物技术,建设生物原料基地和中试基地,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良种、试验示范、绿色通道、信息和市场开拓等工程,并建立科技、人才、资金、中介组织、政策和法规等支撑体系。改造提高传统优势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天然药物、绿色食品、花卉及园林绿化、生物化工等新兴生物产业,建设亚洲最大的花卉基地。①
(三)大力提升了旅游产业
旅游业是云南省近年来新兴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云南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提高规划水平,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全省用于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上千亿元,形成了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五大不同景观特征的旅游区,成为云南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支柱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使云南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很大改善,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硬环境”,同时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将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旅游环境和条件;实施特色和精品战略,增加民族文化内涵,建设几个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②在继续扩大观光旅游的同时,积极发展度假、生态、会展、健身和探险等新兴旅游;推进旅游产业集团化进程,鼓励外资和民间创办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产业信息化步伐;加强行业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提高服务水平。 (四)全面提高以磷化工和有色金属为重点的矿产业
云南省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王国”。“十二五”期间,云南省突出资源和技术优势,依托骨干企业,组建大型集团;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率,增强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③有色金属将重点发展锌,积极发展铂,稳步发展铜,深度发展锡,力争将云南省建成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云南化工近年来得到卓有成效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以磷化工为主、集化学矿采选、基本化工原料、化肥、农药、橡胶加工、有机化工、化工机械等为一体化学工业体系,成为云南工业系统的第二大行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磷化工将以建设全国最大的磷化工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商品磷酸和精细磷化工产品。④
(五)加快培育和发展了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
云南把发展电力作为支柱产业有三大有利条件,一是资源丰富,水利资源蕴藏量达1.04亿千瓦,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9 000多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位。二是机遇难得,“东电西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得到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安排实施一大批项目。三是市场广阔,我国东部省区和云南周边国家都对云南电力有很大需求。⑤“十二五”期间,云南省抓住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机遇,调整思路,做好规划,优先建设调节性能优越的大中型水电站,适度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火电厂,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抓紧做好小湾电站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加快配套电网建设,扩大电网覆盖面,建设适应“西电东送”需要的输电通道;努力开拓“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国内外市场,力争用10—15年时间,把云南省建成全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云南省在绿色发展的基调下,把生态立省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绿色是云南最大的省情,是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之所在。在中国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这盘大棋中,云南省不仅要立足自己的努力,还要积极争取国家的绿色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唯有如此,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3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区域比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8.
[2] 张锐,田逢春.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坚持绿色发展基调[N].云南日报,2013-05-15.
[3] 秦光荣.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实施“绿水青山”计划[N].云南日报,2012-01-11.
[责任编辑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