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美术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艺术设计运动,该运动从英国伊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起起落落,逐步影响到了欧洲各国以及美国等国家。19世纪四五十年代, 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市场上的工艺品不再是贵族的专属,也不再是精美器物的代名词。而是,发展的更加多元化,一方面沿袭了之前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洛可可的风格,一方面有一些开放的设计师,将一些新兴事物加在自己的设计中。也许是思维的禁锢,他们依旧喜欢类似卷草纹的繁杂装饰,也许是当时生产力的低下,当时的机械无法铸造他们脑海中梦幻的家园,于是乎,出现了大量的粗陋工业产品。这一两级分化的现象,却没有的到消费者的买单。贵族对产品有着高要求、高标准、高期望。哪怕是日常生活的一羹一匙,也是需要哥特花纹和银器錾刻的加持。而普通民众,再好的艺术修养也抵不过物美价廉,在生存面前,美好灰飞烟灭。粗陋工业产品的出现,并不仅仅是社会的大众审美的低落的表现,而是技术、艺术、经济的协同反应。英国第一次世界工业博览会把这一切矛盾推向了高潮,从而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
艺术与技术的分与合
在工艺美术运动以前,艺术家往往是王室贵族沙龙的贵客,贵族们对艺术品的材料与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一件物品通过艺术彰显自身地位的功能往往超过了自身的实用性,设计早已成为皇亲贵胄的把玩物件。这一切都促使艺术与平民大众严重脱离,更有甚者指出:穷人没有设计。而匠人作为社会的底层,他们所做的产品往往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审美性的缺乏,让他们的物件没有得到贵族专属的冠名。工艺美术运动思想奠基人约翰·拉斯金认为:艺术与技术应该相结合,且艺术没有“大艺术”与“小艺术”之分;艺术家应该参与从事产品的艺术设计工作;认为所设计的产品应服务于平民大众,反对精英设计,进而提升大众审美。这一切都是当时富有大爱的设计师的愿景,然而其自身希望服务大众的意愿也只是停滞在表面。期望为大众做物美价廉的愿景与对工业化的逃避之间的矛盾,导致越来越多的象牙塔产品的产生。究其原由,还是艺术技术之间脱离在作祟。
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使艺术设计与工业技术进行重新划分,艺术设计与工业都得到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在机械化的新时代,产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设计师和低下的匠人们的分工合作,而是由更加专业化的新职业人负责——设计师这一职业的出现。专业的精确分类,在现代主义运动之后极大的促进了设计向前推进。
师承自然
无论是当下繁忙的帝都精英,还是当年的“纨绔子弟”莫里斯,青山如黛,花木如洗,都是令人万般神往。自然,这一主题无论是车马很慢的过去,还是现代化的今天,都是设计师的座上宾。拉斯金认为:艺术设计的灵感和素材应来源于自然,倡导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威廉莫里斯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与其友人菲利普·韦伯一起创作了“红屋”,红屋作为莫里斯本人新婚住所,体现设计师不凡的品味。《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莫里斯在书籍装帧上的作品,该书籍与“红屋”的室内与家具装饰都运用了大量的卷草花鸟纹做为其主要装饰,在赋予其使用功能的同时不失装饰的美感。
无印良品(MUJI)是一个源自日本的品牌,旨在打造一个无品牌的品牌,其核心就是自然。其产品所使用的材料均来自于自然,大多数都保留纯天然的质感。置身店铺内,也令人有一种置身自然的感觉。而产品的设计上,不仅仅是在功能上符合人们日常需求,在外观上符合大众审美,以产品的材料最自然的颜色多以米色,白色,原木色为主,以最简单的外观,最适宜的功能捕获大众芳心。这种对产品不做过度装饰与包装,反而大受欢迎,如今的浮华与繁杂早已不缺华丽与绚烂,在忙碌一天后,灯火阑珊后的安静祥和才是最大的享受。人们爱的居家感受不再是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而是方寸之间流出的潺潺温暖。这是“师承自然”在当下最完美的继承体现。
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
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探索人们一直没有停止,也许是为了贵族的“一骑红尘妃子笑”,也许是为了完成突发任务。“水晶宫”是帕克斯顿为英国第一次工业博览会所设计的展馆,由于当时时间紧任务重,需要短期内做好场馆,而且为了避免高昂的后续维护费用,在使用后會考虑拆除,随后设计中选用回收废料价值较高的玻璃和钢架作为其主要结构,在技术上也采用了预制件装配化,这是玻璃幕墙在设计史的第一次体现。“水晶宫”还运用了预制钢架结构,为该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20世纪初,彼得·贝伦斯就开始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设计了厂房,1954年米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扎哈·哈德雷为我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以及北京大兴机场等建筑,都运用了玻璃幕墙作为其主要构造。“水晶宫”开创了玻璃幕墙先河,在世界建筑设计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虽然工艺美术运动本身有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有较大贡献。工艺美术时期虽然思想有一定的民主倾向,但是风格上依旧提倡产品的装饰性,增加了产品的制作费用,而且设计师所服务的对象依旧是贵族,导致所生产的产品依旧是“象牙塔”产品,违背了设计服务于大众的初衷;而反对使用新材料违背了历史进步的潮流;过度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在提高制作成本的同时,新技术无法等到发展。这也体现出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诸多弊病,从而引发新艺术运动的产生。
艺术与技术的分与合
在工艺美术运动以前,艺术家往往是王室贵族沙龙的贵客,贵族们对艺术品的材料与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一件物品通过艺术彰显自身地位的功能往往超过了自身的实用性,设计早已成为皇亲贵胄的把玩物件。这一切都促使艺术与平民大众严重脱离,更有甚者指出:穷人没有设计。而匠人作为社会的底层,他们所做的产品往往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审美性的缺乏,让他们的物件没有得到贵族专属的冠名。工艺美术运动思想奠基人约翰·拉斯金认为:艺术与技术应该相结合,且艺术没有“大艺术”与“小艺术”之分;艺术家应该参与从事产品的艺术设计工作;认为所设计的产品应服务于平民大众,反对精英设计,进而提升大众审美。这一切都是当时富有大爱的设计师的愿景,然而其自身希望服务大众的意愿也只是停滞在表面。期望为大众做物美价廉的愿景与对工业化的逃避之间的矛盾,导致越来越多的象牙塔产品的产生。究其原由,还是艺术技术之间脱离在作祟。
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使艺术设计与工业技术进行重新划分,艺术设计与工业都得到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在机械化的新时代,产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设计师和低下的匠人们的分工合作,而是由更加专业化的新职业人负责——设计师这一职业的出现。专业的精确分类,在现代主义运动之后极大的促进了设计向前推进。
师承自然
无论是当下繁忙的帝都精英,还是当年的“纨绔子弟”莫里斯,青山如黛,花木如洗,都是令人万般神往。自然,这一主题无论是车马很慢的过去,还是现代化的今天,都是设计师的座上宾。拉斯金认为:艺术设计的灵感和素材应来源于自然,倡导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威廉莫里斯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与其友人菲利普·韦伯一起创作了“红屋”,红屋作为莫里斯本人新婚住所,体现设计师不凡的品味。《坎特伯雷故事集》是莫里斯在书籍装帧上的作品,该书籍与“红屋”的室内与家具装饰都运用了大量的卷草花鸟纹做为其主要装饰,在赋予其使用功能的同时不失装饰的美感。
无印良品(MUJI)是一个源自日本的品牌,旨在打造一个无品牌的品牌,其核心就是自然。其产品所使用的材料均来自于自然,大多数都保留纯天然的质感。置身店铺内,也令人有一种置身自然的感觉。而产品的设计上,不仅仅是在功能上符合人们日常需求,在外观上符合大众审美,以产品的材料最自然的颜色多以米色,白色,原木色为主,以最简单的外观,最适宜的功能捕获大众芳心。这种对产品不做过度装饰与包装,反而大受欢迎,如今的浮华与繁杂早已不缺华丽与绚烂,在忙碌一天后,灯火阑珊后的安静祥和才是最大的享受。人们爱的居家感受不再是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而是方寸之间流出的潺潺温暖。这是“师承自然”在当下最完美的继承体现。
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
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探索人们一直没有停止,也许是为了贵族的“一骑红尘妃子笑”,也许是为了完成突发任务。“水晶宫”是帕克斯顿为英国第一次工业博览会所设计的展馆,由于当时时间紧任务重,需要短期内做好场馆,而且为了避免高昂的后续维护费用,在使用后會考虑拆除,随后设计中选用回收废料价值较高的玻璃和钢架作为其主要结构,在技术上也采用了预制件装配化,这是玻璃幕墙在设计史的第一次体现。“水晶宫”还运用了预制钢架结构,为该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20世纪初,彼得·贝伦斯就开始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设计了厂房,1954年米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扎哈·哈德雷为我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以及北京大兴机场等建筑,都运用了玻璃幕墙作为其主要构造。“水晶宫”开创了玻璃幕墙先河,在世界建筑设计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虽然工艺美术运动本身有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有较大贡献。工艺美术时期虽然思想有一定的民主倾向,但是风格上依旧提倡产品的装饰性,增加了产品的制作费用,而且设计师所服务的对象依旧是贵族,导致所生产的产品依旧是“象牙塔”产品,违背了设计服务于大众的初衷;而反对使用新材料违背了历史进步的潮流;过度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在提高制作成本的同时,新技术无法等到发展。这也体现出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诸多弊病,从而引发新艺术运动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