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豫园翠玉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优良无籽西瓜新品种。中晚熟, 全生育期105 d, 果实发育期35 d。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 第1 朵雌花着生在主蔓6~10 节, 以后每隔5~6 节再现雌花, 坐果率高。果实圆球形, 果形指数1.01, 果皮浅绿底色上覆墨绿条带, 皮厚1.4 cm, 果皮硬度大于25 kg/cm2, 耐贮运性好; 单果重6 kg;大红瓤, 瓤质细脆, 纤维少, 不空心,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 无籽性好, 可食率高, 品质优。商品性好。田间表现对西瓜炭疽病、病毒病抗性较强。2006 年3 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证号: 晋审西瓜2006005。
关键词: 无籽西瓜; 新品种; 豫园翠玉; 优质
1 育种目标
长期以来, 黑蜜2 号一直是我国无籽西瓜主栽品种, 近年来, 该品种在外观、品质以及抗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生产发展的要求。因此,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选育商品外观优良、无籽性好、抗性较强、综合性状优于黑蜜2 号的优良花皮无籽西瓜新品种。具体目标为: 果实圆形, 京欣型外观, 商品性状好, 质量、抗性均超过对照, 产量超过或等同对照。
2 选育过程
2.1 母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母本SB- 1 是以天然杂交浅绿皮带细网、红瓤二倍体西瓜为试材, 经秋水仙素诱导而成的四倍体,以此四倍体自交单果后代为基础, 经多代自交纯合,得到了稳定的四倍体自交系。SB- 1 植株生长势中等, 中晚熟, 全生育期104 d; 果实圆形, 果形指数1,浅绿皮带细网, 单果重6.8 kg, 大红瓤, 质地细脆, 味甜多汁,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 皮厚1.1 cm;种子黄褐色, 千粒重65 g; 对炭疽病、疫病等常见病害抗性较强。
2.2 父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父本RB- 5 来源于日本, 经过7 年连作于西瓜地病圃筛选出的抗病株系, 又经过多代自交和筛选,最后育成优质、抗病、高产自交系。RB- 5 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 中晚熟, 全生育期103 d, 易坐果; 果实圆形, 果形指數1.02, 果皮绿色覆深绿色条带, 单果重7.3 kg; 大红瓤, 质地甜脆, 多汁,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 皮厚1.0 cm, 不裂瓜; 种子深褐色, 千粒重51 g; 抗枯萎病、病毒病。
2.3 选育过程
2000 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试验地试配花皮无籽组合23 个, 2001 年春进行组合筛选, 从中初步选出较优组合4 个。2001 年冬季在海南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对照为京欣无籽1 号西瓜, 在4 个优选组合中选出WZ- 1 为中选组合; 在2002 年春、冬两季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中, 该组合表现优良, 定名为豫园翠玉。豫园翠玉参加了2003- 2004年山西省无籽西瓜生产试验。同时, 在山东、河南、四川、河北及山西各地示范推广, 均表现产量高, 田间抗病性较强, 综合性状优良。2006 年3 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证号: 晋审西瓜2006005。
3 试验结果
3.1 品种比较试验
2001- 2002 年春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北郊试验地和临颖县英王村对筛选出的WZ- 1 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设3 次重复, 每小区40株, 黑蜜2 号为对照1, 京欣无籽1 号为对照2。栽培及肥水管理水平同当地一般管理。结果表明, 豫园翠玉首雌节位8 节, 熟性与对照2 京欣无籽1 号相当, 比对照1 黑蜜2 号早熟2 d、5 d。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2 个对照。2 年试验667 m2 产量分别比对照2 京欣无籽1 号高12.3%、15.5%, 比对照1 黑蜜2 号高12.3%、11.9%( 表1) 。
3.2.1 丰产性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2003 年豫园翠玉在统计的6 个试验点中有5 个点增产, 667 m2 产量平均2 176.6 kg, 较对照增产11.8%, 产量居第3位; 平均单果重3.71 kg, 比对照增加0.22 kg, 最大单果重5.67 kg。2004 年5 个试验点中2 个试点试验失败, 翠玉无籽在其余3 个试点平均表现减产。见表2。
3.2.2 商品性根据品种比较试验及生产试验的观测结果, 豫园翠玉的果实为圆形, 果皮浅绿底色上覆黑条带, 外观美; 皮厚1.4 cm, 皮硬韧, 耐贮运, 商品性状好, 符合育种目标。
3.2.3 质量2003- 2004 年生产试验各点结果表明, 豫园翠玉为大红瓤, 瓤质脆沙、多汁, 纤维少, 无籽性好, 质量好, 风味佳, 超过对照。2005 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郑州) 的检验结果表明, 豫园翠玉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3%, 边部10.58%。
3.2.4 抗病性根据2 年生产试验结果及2005 年专家田间考察结论, 豫园翠玉在正常栽培管理水平下, 田间病毒病的危害较轻, 抗病性好于对照。
3.2.5 2005 年专家田间考察意见2005 年7 月29日, 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公室组织有关委员、专家, 在忻州市忻府区播明镇泡池村2 块无籽西瓜试验田, 对豫园翠玉无籽西瓜进行了田间考察。意见如下: 豫园翠玉无籽西瓜品种田间长势中等, 炭疽病发生较重。主蔓第1 朵雌花节位为11~12 节, 较对照品种黑蜜2 号早熟, 坐果率较高。果实圆形, 浅绿底色上覆墨绿条带,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 风味好。大家认为: 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一致, 商品性及质量均好, 适宜在山西省无籽西瓜种植区域栽培。
4 主要特征特性
豫园翠玉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 第1 朵雌花着生在主蔓6~10 节, 以后每隔5~6 节再现雌花, 坐果率高。中晚熟品种, 全生育期105 d, 果实发育期35d。果实圆球形, 果形指数1.01; 果皮浅绿底色上覆墨绿条带, 皮厚1.4 cm, 果皮硬度大于25 kg/cm2, 耐贮运性好; 单果重6 kg 左右, 瓜瓤大红, 瓤质细脆,纤维少, 无籽性好, 不空心,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 果皮薄, 可食率高, 商品性好, 品质优良; 种子扁平, 黑褐色, 千粒重61.2 g 左右。田间表现对炭疽病、病毒病抗性较强。
5 栽培技术要点
( 1) 每667 m2 种植500 株左右, 三蔓整枝, 1 株留1 瓜, 在20 节第3 朵雌花留瓜, 开花期人工授粉。( 2) 果实膨大期加强肥水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 无籽西瓜; 新品种; 豫园翠玉; 优质
1 育种目标
长期以来, 黑蜜2 号一直是我国无籽西瓜主栽品种, 近年来, 该品种在外观、品质以及抗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生产发展的要求。因此,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选育商品外观优良、无籽性好、抗性较强、综合性状优于黑蜜2 号的优良花皮无籽西瓜新品种。具体目标为: 果实圆形, 京欣型外观, 商品性状好, 质量、抗性均超过对照, 产量超过或等同对照。
2 选育过程
2.1 母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母本SB- 1 是以天然杂交浅绿皮带细网、红瓤二倍体西瓜为试材, 经秋水仙素诱导而成的四倍体,以此四倍体自交单果后代为基础, 经多代自交纯合,得到了稳定的四倍体自交系。SB- 1 植株生长势中等, 中晚熟, 全生育期104 d; 果实圆形, 果形指数1,浅绿皮带细网, 单果重6.8 kg, 大红瓤, 质地细脆, 味甜多汁,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 皮厚1.1 cm;种子黄褐色, 千粒重65 g; 对炭疽病、疫病等常见病害抗性较强。
2.2 父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父本RB- 5 来源于日本, 经过7 年连作于西瓜地病圃筛选出的抗病株系, 又经过多代自交和筛选,最后育成优质、抗病、高产自交系。RB- 5 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 中晚熟, 全生育期103 d, 易坐果; 果实圆形, 果形指數1.02, 果皮绿色覆深绿色条带, 单果重7.3 kg; 大红瓤, 质地甜脆, 多汁,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 皮厚1.0 cm, 不裂瓜; 种子深褐色, 千粒重51 g; 抗枯萎病、病毒病。
2.3 选育过程
2000 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试验地试配花皮无籽组合23 个, 2001 年春进行组合筛选, 从中初步选出较优组合4 个。2001 年冬季在海南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对照为京欣无籽1 号西瓜, 在4 个优选组合中选出WZ- 1 为中选组合; 在2002 年春、冬两季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中, 该组合表现优良, 定名为豫园翠玉。豫园翠玉参加了2003- 2004年山西省无籽西瓜生产试验。同时, 在山东、河南、四川、河北及山西各地示范推广, 均表现产量高, 田间抗病性较强, 综合性状优良。2006 年3 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证号: 晋审西瓜2006005。
3 试验结果
3.1 品种比较试验
2001- 2002 年春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北郊试验地和临颖县英王村对筛选出的WZ- 1 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设3 次重复, 每小区40株, 黑蜜2 号为对照1, 京欣无籽1 号为对照2。栽培及肥水管理水平同当地一般管理。结果表明, 豫园翠玉首雌节位8 节, 熟性与对照2 京欣无籽1 号相当, 比对照1 黑蜜2 号早熟2 d、5 d。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2 个对照。2 年试验667 m2 产量分别比对照2 京欣无籽1 号高12.3%、15.5%, 比对照1 黑蜜2 号高12.3%、11.9%( 表1) 。
3.2.1 丰产性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2003 年豫园翠玉在统计的6 个试验点中有5 个点增产, 667 m2 产量平均2 176.6 kg, 较对照增产11.8%, 产量居第3位; 平均单果重3.71 kg, 比对照增加0.22 kg, 最大单果重5.67 kg。2004 年5 个试验点中2 个试点试验失败, 翠玉无籽在其余3 个试点平均表现减产。见表2。
3.2.2 商品性根据品种比较试验及生产试验的观测结果, 豫园翠玉的果实为圆形, 果皮浅绿底色上覆黑条带, 外观美; 皮厚1.4 cm, 皮硬韧, 耐贮运, 商品性状好, 符合育种目标。
3.2.3 质量2003- 2004 年生产试验各点结果表明, 豫园翠玉为大红瓤, 瓤质脆沙、多汁, 纤维少, 无籽性好, 质量好, 风味佳, 超过对照。2005 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郑州) 的检验结果表明, 豫园翠玉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3%, 边部10.58%。
3.2.4 抗病性根据2 年生产试验结果及2005 年专家田间考察结论, 豫园翠玉在正常栽培管理水平下, 田间病毒病的危害较轻, 抗病性好于对照。
3.2.5 2005 年专家田间考察意见2005 年7 月29日, 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公室组织有关委员、专家, 在忻州市忻府区播明镇泡池村2 块无籽西瓜试验田, 对豫园翠玉无籽西瓜进行了田间考察。意见如下: 豫园翠玉无籽西瓜品种田间长势中等, 炭疽病发生较重。主蔓第1 朵雌花节位为11~12 节, 较对照品种黑蜜2 号早熟, 坐果率较高。果实圆形, 浅绿底色上覆墨绿条带,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 风味好。大家认为: 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一致, 商品性及质量均好, 适宜在山西省无籽西瓜种植区域栽培。
4 主要特征特性
豫园翠玉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 第1 朵雌花着生在主蔓6~10 节, 以后每隔5~6 节再现雌花, 坐果率高。中晚熟品种, 全生育期105 d, 果实发育期35d。果实圆球形, 果形指数1.01; 果皮浅绿底色上覆墨绿条带, 皮厚1.4 cm, 果皮硬度大于25 kg/cm2, 耐贮运性好; 单果重6 kg 左右, 瓜瓤大红, 瓤质细脆,纤维少, 无籽性好, 不空心,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 果皮薄, 可食率高, 商品性好, 品质优良; 种子扁平, 黑褐色, 千粒重61.2 g 左右。田间表现对炭疽病、病毒病抗性较强。
5 栽培技术要点
( 1) 每667 m2 种植500 株左右, 三蔓整枝, 1 株留1 瓜, 在20 节第3 朵雌花留瓜, 开花期人工授粉。( 2) 果实膨大期加强肥水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