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皮无籽西瓜新品种豫园翠玉的选育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豫园翠玉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优良无籽西瓜新品种。中晚熟, 全生育期105 d, 果实发育期35 d。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 第1 朵雌花着生在主蔓6~10 节, 以后每隔5~6 节再现雌花, 坐果率高。果实圆球形, 果形指数1.01, 果皮浅绿底色上覆墨绿条带, 皮厚1.4 cm, 果皮硬度大于25 kg/cm2, 耐贮运性好; 单果重6 kg;大红瓤, 瓤质细脆, 纤维少, 不空心,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 无籽性好, 可食率高, 品质优。商品性好。田间表现对西瓜炭疽病、病毒病抗性较强。2006 年3 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证号: 晋审西瓜2006005。
  关键词: 无籽西瓜; 新品种; 豫园翠玉; 优质
  
  1 育种目标
  
  长期以来, 黑蜜2 号一直是我国无籽西瓜主栽品种, 近年来, 该品种在外观、品质以及抗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生产发展的要求。因此,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选育商品外观优良、无籽性好、抗性较强、综合性状优于黑蜜2 号的优良花皮无籽西瓜新品种。具体目标为: 果实圆形, 京欣型外观, 商品性状好, 质量、抗性均超过对照, 产量超过或等同对照。
  
  2 选育过程
  
  2.1 母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母本SB- 1 是以天然杂交浅绿皮带细网、红瓤二倍体西瓜为试材, 经秋水仙素诱导而成的四倍体,以此四倍体自交单果后代为基础, 经多代自交纯合,得到了稳定的四倍体自交系。SB- 1 植株生长势中等, 中晚熟, 全生育期104 d; 果实圆形, 果形指数1,浅绿皮带细网, 单果重6.8 kg, 大红瓤, 质地细脆, 味甜多汁,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 皮厚1.1 cm;种子黄褐色, 千粒重65 g; 对炭疽病、疫病等常见病害抗性较强。
  
  2.2 父本来源及特征特性
  父本RB- 5 来源于日本, 经过7 年连作于西瓜地病圃筛选出的抗病株系, 又经过多代自交和筛选,最后育成优质、抗病、高产自交系。RB- 5 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 中晚熟, 全生育期103 d, 易坐果; 果实圆形, 果形指數1.02, 果皮绿色覆深绿色条带, 单果重7.3 kg; 大红瓤, 质地甜脆, 多汁,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 皮厚1.0 cm, 不裂瓜; 种子深褐色, 千粒重51 g; 抗枯萎病、病毒病。
  
  2.3 选育过程
  2000 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试验地试配花皮无籽组合23 个, 2001 年春进行组合筛选, 从中初步选出较优组合4 个。2001 年冬季在海南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对照为京欣无籽1 号西瓜, 在4 个优选组合中选出WZ- 1 为中选组合; 在2002 年春、冬两季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中, 该组合表现优良, 定名为豫园翠玉。豫园翠玉参加了2003- 2004年山西省无籽西瓜生产试验。同时, 在山东、河南、四川、河北及山西各地示范推广, 均表现产量高, 田间抗病性较强, 综合性状优良。2006 年3 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证号: 晋审西瓜2006005。
  
  3 试验结果
  
  3.1 品种比较试验
  2001- 2002 年春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北郊试验地和临颖县英王村对筛选出的WZ- 1 组合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设3 次重复, 每小区40株, 黑蜜2 号为对照1, 京欣无籽1 号为对照2。栽培及肥水管理水平同当地一般管理。结果表明, 豫园翠玉首雌节位8 节, 熟性与对照2 京欣无籽1 号相当, 比对照1 黑蜜2 号早熟2 d、5 d。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2 个对照。2 年试验667 m2 产量分别比对照2 京欣无籽1 号高12.3%、15.5%, 比对照1 黑蜜2 号高12.3%、11.9%( 表1) 。
  
  3.2.1 丰产性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2003 年豫园翠玉在统计的6 个试验点中有5 个点增产, 667 m2 产量平均2 176.6 kg, 较对照增产11.8%, 产量居第3位; 平均单果重3.71 kg, 比对照增加0.22 kg, 最大单果重5.67 kg。2004 年5 个试验点中2 个试点试验失败, 翠玉无籽在其余3 个试点平均表现减产。见表2。
  3.2.2 商品性根据品种比较试验及生产试验的观测结果, 豫园翠玉的果实为圆形, 果皮浅绿底色上覆黑条带, 外观美; 皮厚1.4 cm, 皮硬韧, 耐贮运, 商品性状好, 符合育种目标。
  3.2.3 质量2003- 2004 年生产试验各点结果表明, 豫园翠玉为大红瓤, 瓤质脆沙、多汁, 纤维少, 无籽性好, 质量好, 风味佳, 超过对照。2005 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郑州) 的检验结果表明, 豫园翠玉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3%, 边部10.58%。
  3.2.4 抗病性根据2 年生产试验结果及2005 年专家田间考察结论, 豫园翠玉在正常栽培管理水平下, 田间病毒病的危害较轻, 抗病性好于对照。
  3.2.5 2005 年专家田间考察意见2005 年7 月29日, 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公室组织有关委员、专家, 在忻州市忻府区播明镇泡池村2 块无籽西瓜试验田, 对豫园翠玉无籽西瓜进行了田间考察。意见如下: 豫园翠玉无籽西瓜品种田间长势中等, 炭疽病发生较重。主蔓第1 朵雌花节位为11~12 节, 较对照品种黑蜜2 号早熟, 坐果率较高。果实圆形, 浅绿底色上覆墨绿条带,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 风味好。大家认为: 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一致, 商品性及质量均好, 适宜在山西省无籽西瓜种植区域栽培。
  
  4 主要特征特性
  豫园翠玉植株生长势中等偏强, 第1 朵雌花着生在主蔓6~10 节, 以后每隔5~6 节再现雌花, 坐果率高。中晚熟品种, 全生育期105 d, 果实发育期35d。果实圆球形, 果形指数1.01; 果皮浅绿底色上覆墨绿条带, 皮厚1.4 cm, 果皮硬度大于25 kg/cm2, 耐贮运性好; 单果重6 kg 左右, 瓜瓤大红, 瓤质细脆,纤维少, 无籽性好, 不空心,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 果皮薄, 可食率高, 商品性好, 品质优良; 种子扁平, 黑褐色, 千粒重61.2 g 左右。田间表现对炭疽病、病毒病抗性较强。
  
  5 栽培技术要点
  ( 1) 每667 m2 种植500 株左右, 三蔓整枝, 1 株留1 瓜, 在20 节第3 朵雌花留瓜, 开花期人工授粉。( 2) 果实膨大期加强肥水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
其他文献
许勇,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获浙江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农学博士,2002—2003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张明方,男,1966年4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副处长兼科教兴农办主任.1988、1991年分别获原浙江农业大学蔬菜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9年获浙江大学农学博士
【正】开封地处豫东平原,气候、土壤都很适合西瓜生长,是全国三大西瓜产区之一。西瓜是开封的传统特产,种植历史悠久,驰名古今,畅销中外,具有皮薄汁多,瓤沙脆甜,清洌可口的特
【摘 要】 以验案为例,结合老年病的特点,选取三则典型病例,介绍生脉散在中医老年病中的应用。老年病有多病并存、多证相兼、虚实夹杂、缠绵难愈特点,老年人生理特点及久病多虚决定老年病以虚为主,生脉散加减对老年性慢性心功能不全、老年性肺癌、不稳定型心绞痛都能改善其症状,但在临床治疗中要注意整体调理、辩证论治。  【关键词】 生脉散;老年病;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摘要】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期间各临床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
[摘要]目的:介绍—种美容效果良好的男性乳房肥大症的外科治疗技术。方法:在肿胀麻醉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增生肥大的乳腺组织。结果:本组15例共21侧男性乳房肥大症患者,除2例术后出现血肿,经血肿清除、止血处理后切口愈合外,其余病例切均一期愈合,术后乳头乳晕无坏死,丑乳头乳晕感觉于手术后3~6个月恢复。结论:应用该方法行男性乳房肥大症外科治疗,术后切,不明显。不仅能达到切除增生、肥大乳腺组织的目的,
辣椒是东台市蔬菜保护地栽培主栽菜种之一,现有种植面积1.7万hm^2,其中双大棚栽培面积0.8万hm^2。由于本地区早春低温寡照、夏季高温多湿的气候特点,导致辣椒成株期常发生萎蔫枯死
神农无籽3号是用四倍体XJ015为母本、018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无籽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105d,果实发育期34d左右,具有易坐果、抗性强、品质优和高产稳产等突出优点,适应于黑
软骨组织存在于机体的许多部位,透明软骨是软骨的主要形式,普遍存在于骨骼系统中,如胚胎时期的骨生成始基、幼年个体发育期引导骨增长的生长板以及关节的骨软骨负重面等。所有的
【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