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为镜像的现实与文学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s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月落荒寺》是格非反映当下现实处境的长篇新作,作家既试图以拟真的方式描摹日常生活的物质性,又通过引入经典话语赋予现实以意义。但生活与写作由此陷入商品化的流通网络,导致现实与文学互为镜像,共同呈现了现实的总体性危机。
  【关键词】《月落荒寺》镜像危机冷眼关于新作《月落荒寺》,在一次采访中,格非一方面将其放在既往作品序列的延长线上,凸显个人思考和艺术探索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强调新作“也有一些区别”,“因为生活在变化”,作家“要有能力分析当今的现实”,同时通过“特殊的修辞”将这一现实呈现出来。[1]格非的这番创作自述,无疑为理解、评论《月落荒寺》提供了一个坐标系,即在“现实”与“修辞”的相互生成中,才能定位新作之“新”。因此,探讨《月落荒寺》以何种“修辞”呈现了怎样的“现实”,成为进入格非新作的方便途径。
   然而,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小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或许并非如作家本人说得那般自然、透明。具体在《月落荒寺》中,现实与修辞、内容与形式既相互配套,但也相互掣肘,并互为镜像,反映着彼此的危机与出路,在勾连广阔的历史语境的同时,体现出文学与现实的种种症候。
  一、生活的符号化
   从所反映的“当今的现实”来看,《月落荒寺》以北京某大学教授林宜生及其家庭和朋友圈的日常生活為主要内容。在小说中,这些人物是高级知识分子、上层官员、艺术策展人、商界精英,经济地位、物质生活十分优越,但又不断陷入婚姻、事业、欲望和精神的危机之中。小说移步换景般地展示着这群上流人士无聊而匮乏的生活:出轨、离婚、孩子教育、官场失意、家庭聚会、音乐雅集等,看似一地鸡毛,却又左右逢源,种种危机在日常现实的流动中转移、化解、重现,周而复始,却依然无动于衷。一言以蔽之,《月落荒寺》呈现出一幅上层社会的众生相。
   如果说,通过上述概括,可以将《月落荒寺》定位为“现实主义”小说的话,那么为了配合反映这一现实,格非在写作中采取了拟真的艺术手段。在小说叙述的“物质性”层面上,《月落荒寺》的一个突出之点是,格非给小说中的每一位人物都安装了定位系统,无论小说人物身处何地、去往何方,都在共享实时位置。以近乎强迫症的方式,格非巨细靡遗地描画了上流社会的日常生活轨迹图。
   小说中,这些地点包括但不限于北京的街道(中关村北大街、五道口、肖家河)、社区(褐石小区、望京的“圣馨大地”公寓楼)、景点(怀柔的雁栖湖、南锣鼓巷、正觉寺)、茶社(曼珠沙华)、咖啡馆(雕刻时光咖啡厅、盒子咖啡馆)、书店(单向街书店)、酒楼(桃屋日本料理店、嘉和一品、张生记、欣叶酒家、顺峰酒楼)、医院(积水潭的精神康复中心、美联众合动物医院)等。具有症候性的是,即使是在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地方,小说也不忘“报地名”,如第55节,林宜生与回国的儿子去小区门口吃烧烤,格非也刻意点出烧烤店的名字——“渝淮人家”。
   与真实的地点、位置的植入相对应,格非在小说中对“物品”同样进行了偏执的展览式描写,典型如第55节,作家以静物素描的方式细数伯远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一柄海泡石烟斗,两袋荷兰产的烟丝,一把Philips的电动剃须刀,一只Zippo打火机,一套雅诗兰黛的化妆品。更典型的段落,则是借人物周德坤之口,对茶道的展示:
  要说今天这壶茶,还真不简单。单说这茶叶,得是武夷山一百零三岁的周桐和老茶师亲手烘焙的牛栏坑肉桂。光有好茶还不成,还得有好水。农夫山泉够可以的了吧,人家偏偏说不能喝,非得是内蒙古阿尔山特供的五藏泉!就差到芭蕉叶上去扫雪了。好水有了,却不兴搁在电水壶里煮,还得备上潮州枫溪的红泥炉和砂铫。炭呢,得是意大利进口的地中海橄榄炭。你说这费劲的![2]28
  可以说,位置与物品的密集呈现,是《月落荒寺》的“特殊的修辞”,两者构成了一张现实生活的物质大网,将作家所要思考的现实与人物牢牢地固定在日常的肌理上,以真实而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描摹着中产生活的声色犬马。
   不可否认,对地点和物品的强调,结构出《月落荒寺》的“物质外壳”,并与小说的“精神叙事”产生内在勾连,既体现着作家的艺术功力,更折射出人物性格和时代的精神状况。[3]正如小说以暗示的方式提及的卢卡奇的评论,林宜生们无疑搬进了“深渊大饭店”:“一个富丽堂皇、设备齐全、处在深渊、处在虚无和无意义边缘的饭店。在精美的膳食之间或风雅的娱乐之间,每日注视着深渊,只能强化精妙的舒适享受所带来的快感。”[4]而问题在于,如果说,林宜生们的生活处于“深渊大饭店”中,那么,“注视着”这一“深渊”的文学及其背后的作家主体,如何不被“深渊”所吞噬,其自外于“深渊大饭店”的合法性何在?换言之,当《月落荒寺》以拟真的、超级现实的方式,以商品展览的方式呈现“处在虚无和无意义边缘”的他人生活时,如何保证文学自身是有意义的,也即如何在镜像式反映“精美的膳食”和“风雅的娱乐”时,保证自身不是在“强化精妙的舒适享受所带来的”叙事快感?
   在现实中,林宜生们的生活极度虚无,只能以对商品(位置和物品)的依恋,锚定生活的意义。但正是在这种“物”的替代性变动中,当林宜生们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地点、下一件物品,真实的地点和实体的物品就不断地转化为漂浮的能指,形成一个平面化的象征网络,尽管可以用以表征身份,并转移无意义的焦虑感,但“深渊”依然无法摆脱。而关键在于,这不仅是生活与现实的危机,也是文学与写作的危机,林宜生们的生活遵循着符号流通的逻辑,在《月落荒寺》对地点和物品的展览式描写中,商品规律同样渗透其间。因此,可以说,现实生活、小说内容的无意义,直接反射到叙事、形式层面,《月落荒寺》的叙事动力似乎就根源于商品与“物”的不断流动,作家既试图以对精致却虚无的生活的镜像式呈现,来掩饰“故事”的匮乏和“写作”本身的无意义感,却同时在小说“物质性”的极度膨胀中,导致内容与形式上的流水账。正如前引关于茶道的描述,一方面体现出揶揄、讽刺,另一方面又隐约流露出叙述者精通茶道的炫耀之感,而在细致的铺排中,小说叙述流于“物”的展览,造成意义与批判性思考的缺席。在这一意义上,《月落荒寺》与其所思考的现实,互为镜像,映照出彼此共同的危机。
其他文献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年会于10月26日手10月28日存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武汉市同林局、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承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晓丽、武汉市副市长张光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处长曹向东、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詹林等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的学者和企业家共计1000余人参与了此次年会。  武汉市副市长张光清在会
期刊
2013年11月14日,为期20天的武汉市第30届金秋菊花展在武昌首义广场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菊花展由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武汉市绿化委员会、武汉市园林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和长江日报社联手策划打造,武汉城市圈、荆门市、荆州市,武汉市各城区、开发区及社会单位积极参与,参展单位共计189家,展出作品155组(其中主会场31组)。期间,组委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各参展作品进行了初评和复评,共评选出组织奖、综合布展
期刊
在2013年湖北省园林绿化优质工稚评选活动中, 由湖北山高景观园艺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项目——应城北美城市花园园林景观工程获得专家组一致好评,作为园林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湖北山高,交出的此份漂亮答卷,其实绝非首次,早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由他们设计施工的尚隆地球村园林景观工程便被评为“2004年武汉优秀园林工程”。在园林施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发展趋势下,作为湖北省为数不多的一级资质企业
期刊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伴随着黄梅戏经典曲目《天仙配》的传唱而闻名天下,但是故事发生地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命名的城市,传说中的“二十四孝”中便有“三孝”发生在这里。重孝义、讲孝道的千年“孝”文化底蕴便成为了重建的董永公园的一张亮丽名片。  以“孝”立意,倡导传统美德  2006年,董永公园本着以自然为基础,以“孝文化”和“董永文化”为主题,以进一步优化董
期刊
【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道统论》,以道统为主线,梳理了自古至今中国3000年学术思想发展史。从问题入手,采用大历史和中西比较的视野,不仅能更深刻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学术思想,而且对理解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支撑,同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国道统学术思想天道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国道统论》,以传承3000年的中国学术思想为脉络,讲述了一个贯穿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
期刊
【导读】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大理论”层面即整个现代文学研究范型的进展,文学研究需要探索一种更具阐释力、更能回应于现实社会变化的新的意义框架。耿传明的文集《扣问与触摸——百年中国文学的精神史探寻》表明了他在探寻现代文学研究的“大理论”层面的持之以恒的努力。从启蒙主义到现代性再到多元共存的文明论视野,他在系列论著中留下了他不肯止步、不断进行新的思想、学术探索的足印。  【关键词】现代性文
期刊
清同治五年《重阳限制》记:“迷惘平畴,旷博沃衍。四维有山,愈远愈高,如列屏叠嶂。”说的便是天赋。短短几句,仿佛可清理鸢啼,可见千里绿映红。天成之地,一条隽水自通城迤逦而来,蜿蜒东去,绕城是平缓,入山时湍急,默默地养育着邑内圣灵。隽水又名桃溪,源于两岸桃树,每到春天,桃花冰粉落入水面,飘向长江。  隽水和凝聚着重阳厚重的历史  崇阳青山绿水,人才辈出 “金城墨沼”成就了宋太史黄庭坚:温润的浏水孕育了
期刊
【导读】《文学:八个关键词》是作家张炜一部长达25万字的文学讲稿,其中多见对文学经典别具一格的精妙解读。特别是作者在讲稿里流露出自己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过程中对道德理想的不懈坚持,对文化保守主义价值立场的坚定以及对文学审美的反复强调,都能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张炜《文学:八个关键词》文学审美我所面对的,是作家张炜一部长达25万字的文学讲稿。这部讲稿,是由湖北作协和位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
期刊
《百年大党正年轻》,李君如主编,东方出版社  【推荐理由】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大党,朝气蓬勃,风华正茂。为什么说“百年大党正年轻”,怎样才能使百年大党“永远年轻”?面对这个时代之问,本书从“百年大党正年轻”的新颖视角,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朝气蓬勃的基本经验,彰显了我们党面对各种危机,善于危中寻机、困中破局的制胜伟力,揭示了我们党厚植根基、实现长期执政的成
期刊
【导读】南帆先生用日常的、碎片的散文语言把握生动的生活经验与个体回忆,将某些看似距离我们很遥远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还原为“历史现场”当中的人和事,并创作了一系列关注当代日常生活的思想随笔,还原出作者视域内具体的“此刻”的现实面貌。  【关键词】散文日常现实从个体记忆到历史事件,人情世相到山水风物,日常经验到深思悬想,读南帆先生的六卷本“理趣之光”系列散文集,仿佛经历一场漫长的文学旅行。旅途的路径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