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台湾《尖端科技》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国军5年兵力调整计划”的文章,文中指出,台“国防部”已于去年9月向“立法院”提出“5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计划”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含兵力整建规划、“国防”财力等部分。据该报道披露,未来5年台军兵力整建计划的重点将放在“提升台军联合整体战力”及“反制立即威胁”两个方面。由此可见,台军自“精进案”实施以来,在科技先导、资电优势、联合截击、“国土”防卫总体指导下,又在酝酿新一轮大规模战力调整规划,目的是加速或提前实现其“十年建军构想”,为早日实现“先制反制”作战,加速蓄积战力。台军此次战力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动向。
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优势,大幅提升资讯战与电子战实力
台军通过伊拉克战争得到的启示和对我军深入研判认为:“传统战争中,伤亡代价高的空袭战、两栖登陆战与过久的封锁战,已不再是大陆攻台的优先选择,而人员伤亡少、代价低及决战快,且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奇效的资讯作战已经成为最符合大陆先统一再统治的最高战力指导原则与战法”,并认为大陆将结合卫星,通过网络侦收系统搜获台军政治、经济、军事战略、战术资讯;透过电脑病毒、电磁脉冲炸弹来干扰台军武器、战情系统,迫使台军在恶劣的环境下接战;并以资讯战侵入破坏台电信、金融、电力、交通等非军事设施,迫使台当局走向谈判桌。为此,台军将“制空、制海、反登陆”修正为“资讯战、电子战、制空、制海、反登陆”,大力依托先进科技优势,大幅提高台军的资讯战与电子战实力。
一是构建资讯战与电子战组织机构。为加强对资讯战、电子战的统一管理,台军构建了一个集作战指挥、管战、通信、情报、侦监(C4ISR-EW系统)于一体的资讯体系,主要负责发展资讯战战力、研究资讯战战法,以“争取”与保持资讯优势,并在冲突事件发生前,就消弭问题于无形。为此,台军将“参谋本部”所属“通信指挥部”改变为“通信资讯指挥部”,并成立“资讯战中心”,各军兵种也根据资讯战任务需要,组建相应的资讯战大(中)队、分队,专门负责指挥控制系统与通讯网络的安全维护和网络攻击任务。
二是发展先进的资讯战与电子战装备。为在未来资讯战和电子战中取得主动地位和优势,台军秘密引进了大量电子战设备,制定了多重资讯战预案,同时组建强有力的资讯战、电子战部队。除已拟定的“博胜专案”及“侦搜雷达计划”等专案外,台军在2006年9月份提交立法院“5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计划”报告中特别强调军方计划筹建“电侦机电子侦搜装备”、“电子干扰飞机”等专案,以强化台军早期、反导弹预警及同步化作战效能。
三是组建功能齐全的资讯战与电子战部队。台陆军计划近期内将现编的电子战营扩编成电子战大队;台空军在现编电子作战大队基础上,再各增编1个电子攻击中队、讯号侦搜中队、通讯反制中队和无人机电子战中队;台海军重点提升作战潜艇的电子攻击能力,使单舰电子攻防作战能力有进一步提升。
四是积极争取外援,扩大与美日联合资讯战和电子战能力。今年,台当局全力争取美国、日本等在台湾周边地区建立资讯战基地,拉拢美日直接介入台海战争。这对提高台军整体资讯战、电子战能力而言,无疑增加了一个新的重量级“砝码”。
加快反导防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整体反导弹防御能力
此次台军战力调整,特别强调了加强反导防御体系的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提升导弹系统的战术性能,加快自研“低层反战术弹道导弹系列”建设的步伐,并与远程预警雷达和军用卫星系统构成严密的反导弹防御系统,大幅提升台军的整体反导弹防御能力。
一是提高“爱国者”导弹系统的战术性能。台湾当局根据未来作战需要,制定了“台湾导弹防御系统”筹建方案:初期将以“陆基低层导弹防御”系统(“爱国者”PAC-3型反导弹系统)为主,以“海基低层防御”系统(“宙斯盾”防空系统)为辅,“高层导弹防御”系统为长远目标。为此,台“国防部”拟花费2500~3000亿新台币(约合76.5~91.7亿美元),在2010年内建成低层导弹防御系统。为加快实现整体反飞弹防御能力,台军以“爱国者”导弹系统为重点,大力提升该导弹系统的战术性能。此外,台湾还积极谋求参加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一旦成功,这将对台军目前的反导弹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提高。
二是加快自主研发系列弹道导弹。台军在新一轮军事调整中,将主要依托台湾“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研制中、近程地地导弹和巡航导弹。目前,台军已把发展中程导弹纳入现阶段建军规划之中,正在积极发展以“爱国者”PAC-2型导弹为目标的“天弓”一Ⅲ型防空导弹(ATBM反导弹系统),其探测距离从160千米达到460~500千米,使“天弓”-Ⅲ型能拦截射程为300千米的地地导弹。
三是引进并研制远程预警雷达。台军决定在从去年年底开始分期编列专项经费,用于采购探测距离达1000千米的远距离导弹预警雷达,着手从美国引进2套陆基远程预警雷达(探测距离为1500~4000千米),准备用3~4年的时间,引进美国技术,自制导弹预警系统。目前该项计划正处于收尾阶段。
四是大力发展军用预警卫星。台湾已于2004年初成功发射“中华二号”小型对地观测卫星,“中华二号”卫星可监视福建沿海地区,地面分辨率达2米。目前,台湾正在考虑将“中华二号”卫星发展成为军用预警卫星,进一步提高对大陆导弹的侦察预警能力,与远程导弹预警雷达一起组成一体化的预警系统,于2007年完成研发作业,并配合地面、海面、空中预警雷达系统,整体提升台军的反导弹防御能力。
加快空军战力更新换代,提高空军联合制空能力
空军一直是台军建设的重点,也是台军实现以空制空、以空制地和夺取制空权基础和前提。此次台军新一轮战力调整,尤其强调了从整体上提高空军的联合制空能力。主要突出了空军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一是大力提升战机的作战性能。为加速台空军战机的更新换代,整体提升台空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台空军规划第三代战机以获得美国JSF“联合攻击战斗机”为首要目标,但因获得时间可能延至2020年,在此之前需先有“二代半战机”弥补战力空隙。据了解,在台空军“极力建议”下,目前台军方已确定将向美采购一联队(40至60架)全新的F-16C/D-block50/52型战机。在获得F- 16C/D-block50/52型战机后,现有IDF战机将改为教练机。另外,F-5系列战机使用已经29年,未来将陆续封存,或出售给“感兴趣”的国家和地区。
二是全面筹划“空军下一代战机”计划。根据台军新一轮战力调整计划,台空军将重点筹划“空军下一代战机”。在综合发展下一代战机各种途径的基础上,台军首先将目标盯在了美国正研发的“联合攻击战斗机”JSF身上,虽然台军明知道美国不会将先进的战机出售给“伙伴”,但台军还是交纳了天文数字的“入伙费”7500万美元。另外,台军为了逐步摆脱先进战机依靠引进的局面,台空军利用研制IDF战机建立的技术基础,启动了第三代隐身战机的研制计划。
三是加快野战防空体系建设。“建立具有吓阻与实战能力的防空”是台湾当局防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原则。在此次台军战力调整的过程中,台军侧重于加强“新型野战防空系统”和“低空防空快炮系统”的建设,以提升联合防空作战效能。。
加紧引进海军作战兵器,全面提高海军联合制海能力
一是提高水面舰艇的综合作战能力。台海军换装“二代舰”后,装备了射程为38千米、射高为20千米左右的“标准”型防空导弹,结合康定级的“海小懈树”近程防空导弹和各级舰的中小口径舰炮,实现了反舰作战以导弹为主,舰炮为辅的整体作战能力。目前,台海军在获准引进4艘基德级大型驱逐舰和完成建造锦江级大型导弹艇的基础上,还准备进一步引进4艘美国配备有“宙斯盾”系统的伯克级驱逐舰和改进二代舰的武器装备,同时准备引进“AAV7两栖登陆车”、基隆级舰等,以大幅增强水面舰艇的现代综合作战能力。预计在2010年前后,台湾海军将淘汰全部老式水面舰艇,完成综合作战能力强大型水面舰艇的引进,并装备自行研制的新型武器装备。
二是加强水下和反潜作战能力。台湾当局已争取到美国同意其引进8艘先进常规柴电潜艇和12架P-3反潜机的计划,同时计划引进“扫雷运兵直升机”、潜射“鱼叉”导弹等,以达成海空拦截及增进制海能力,争取在未来反制作战中,构成可靠的空中、水面、水下立体反潜作战体系。另外,台湾正在利用其较先进的造船工业力量,正在加紧潜艇的自主研制工作,根据有关报道,台湾完全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力量研制或仿制常规潜艇,但难以保证潜艇的先进性能和高可靠性。
三是重视海军联合作战能力的提升。台海军非常重视未来制海作战中的三军联合。目前正在大力加强海军自动化指挥系统自身的能力,并完善与“衡山”、“强网”、“陆资”系统之间的互通能力。在未来作战中,台湾海军将充分利用“大成”、“海神”系统和引进的先进信息数据分发系统,提升三军信息共享能力,以满足三军联合作战的需求。
调整兵力结构和充实新型武器装备,提高岸滩决胜作战能力
一是部分调整和紧缩兵力结构。台军在继续施行“量少质精”的精兵政策,不断压缩兵力规模和调整部队结构的整体框架下,此次新一轮战力调整在兵力结构方面又作了以下几个方面局部调整和紧缩:台陆军在本岛北部作战区将增设1个装甲旅;金门、马祖、澎湖与花东防卫司令部将降编为防卫指挥部;台海军舰队指导部编成6个舰队、2个战队(潜舰战队等新型潜舰获得后转型为舰队形态)、2个指挥部(海洋监侦指挥部、航指部)、2个大队(“海锋”、“海蛟”大队);另外,台陆战队指挥部编成3个陆战旅、1个指挥部及4个大队;台空军将编成7个作战联队及2个战斗支援联队(通航、战管);纳编飞弹指挥部所属防空部队,编成防空炮兵指挥部。台后备司令部则维持3个地区后备指挥部及21个县市后备指挥部的编组形态,但将裁撤2个新训旅、7个动员营、34个动员连及4个守备旅。最终达到“紧急应变、快速反应、立即作战”的目标,整体提高台军滩岸决胜的能力。
二是购买和自研新式武器装备。此次战力调整,台军仍将以“争取质量优势,抵消数量差距”为指导思想,本着“尖端武器与常规武器相结合,自动研制与对外采购共发展”的原则,以“立体化、机械化、电子化”为目标,全力更新主要地面作战装备,重点发展新型坦克、火炮、野战防空和反坦克导弹、武装直升机等10个类别的武器装备。目前,台湾已经购买美国MIA2主战坦克40辆;计划购买美国的227毫米12管MLRS自动火箭炮,美式“陶2”型反坦克导弹若干;拟购买75架美国最先进的AH-64“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筹购“云豹”装甲车、无人飞行载具等。另外,台军还坚持走“自主更生”的道路,在发展压制火炮方面,“中山科学院”已研制成功“雷霆”2000,这是台陆军唯一能对登陆船队实施泊地攻击的地面多管自行火箭炮。在发展地对地导弹方面,台军正在屏东的九鹏基地秘密展开代号为“天戟”的研发工作,准备将“天弓”-Ⅱ型防空导弹改制为射程为300至600千米的近程地对地导弹。同时,台军也将对后备部队的火力兵器实施大幅度提升,并将其列为重要的调整项目,以弥补正规作战部队火力方面的不足。
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优势,大幅提升资讯战与电子战实力
台军通过伊拉克战争得到的启示和对我军深入研判认为:“传统战争中,伤亡代价高的空袭战、两栖登陆战与过久的封锁战,已不再是大陆攻台的优先选择,而人员伤亡少、代价低及决战快,且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奇效的资讯作战已经成为最符合大陆先统一再统治的最高战力指导原则与战法”,并认为大陆将结合卫星,通过网络侦收系统搜获台军政治、经济、军事战略、战术资讯;透过电脑病毒、电磁脉冲炸弹来干扰台军武器、战情系统,迫使台军在恶劣的环境下接战;并以资讯战侵入破坏台电信、金融、电力、交通等非军事设施,迫使台当局走向谈判桌。为此,台军将“制空、制海、反登陆”修正为“资讯战、电子战、制空、制海、反登陆”,大力依托先进科技优势,大幅提高台军的资讯战与电子战实力。
一是构建资讯战与电子战组织机构。为加强对资讯战、电子战的统一管理,台军构建了一个集作战指挥、管战、通信、情报、侦监(C4ISR-EW系统)于一体的资讯体系,主要负责发展资讯战战力、研究资讯战战法,以“争取”与保持资讯优势,并在冲突事件发生前,就消弭问题于无形。为此,台军将“参谋本部”所属“通信指挥部”改变为“通信资讯指挥部”,并成立“资讯战中心”,各军兵种也根据资讯战任务需要,组建相应的资讯战大(中)队、分队,专门负责指挥控制系统与通讯网络的安全维护和网络攻击任务。
二是发展先进的资讯战与电子战装备。为在未来资讯战和电子战中取得主动地位和优势,台军秘密引进了大量电子战设备,制定了多重资讯战预案,同时组建强有力的资讯战、电子战部队。除已拟定的“博胜专案”及“侦搜雷达计划”等专案外,台军在2006年9月份提交立法院“5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计划”报告中特别强调军方计划筹建“电侦机电子侦搜装备”、“电子干扰飞机”等专案,以强化台军早期、反导弹预警及同步化作战效能。
三是组建功能齐全的资讯战与电子战部队。台陆军计划近期内将现编的电子战营扩编成电子战大队;台空军在现编电子作战大队基础上,再各增编1个电子攻击中队、讯号侦搜中队、通讯反制中队和无人机电子战中队;台海军重点提升作战潜艇的电子攻击能力,使单舰电子攻防作战能力有进一步提升。
四是积极争取外援,扩大与美日联合资讯战和电子战能力。今年,台当局全力争取美国、日本等在台湾周边地区建立资讯战基地,拉拢美日直接介入台海战争。这对提高台军整体资讯战、电子战能力而言,无疑增加了一个新的重量级“砝码”。
加快反导防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整体反导弹防御能力
此次台军战力调整,特别强调了加强反导防御体系的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提升导弹系统的战术性能,加快自研“低层反战术弹道导弹系列”建设的步伐,并与远程预警雷达和军用卫星系统构成严密的反导弹防御系统,大幅提升台军的整体反导弹防御能力。
一是提高“爱国者”导弹系统的战术性能。台湾当局根据未来作战需要,制定了“台湾导弹防御系统”筹建方案:初期将以“陆基低层导弹防御”系统(“爱国者”PAC-3型反导弹系统)为主,以“海基低层防御”系统(“宙斯盾”防空系统)为辅,“高层导弹防御”系统为长远目标。为此,台“国防部”拟花费2500~3000亿新台币(约合76.5~91.7亿美元),在2010年内建成低层导弹防御系统。为加快实现整体反飞弹防御能力,台军以“爱国者”导弹系统为重点,大力提升该导弹系统的战术性能。此外,台湾还积极谋求参加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一旦成功,这将对台军目前的反导弹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提高。
二是加快自主研发系列弹道导弹。台军在新一轮军事调整中,将主要依托台湾“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研制中、近程地地导弹和巡航导弹。目前,台军已把发展中程导弹纳入现阶段建军规划之中,正在积极发展以“爱国者”PAC-2型导弹为目标的“天弓”一Ⅲ型防空导弹(ATBM反导弹系统),其探测距离从160千米达到460~500千米,使“天弓”-Ⅲ型能拦截射程为300千米的地地导弹。
三是引进并研制远程预警雷达。台军决定在从去年年底开始分期编列专项经费,用于采购探测距离达1000千米的远距离导弹预警雷达,着手从美国引进2套陆基远程预警雷达(探测距离为1500~4000千米),准备用3~4年的时间,引进美国技术,自制导弹预警系统。目前该项计划正处于收尾阶段。
四是大力发展军用预警卫星。台湾已于2004年初成功发射“中华二号”小型对地观测卫星,“中华二号”卫星可监视福建沿海地区,地面分辨率达2米。目前,台湾正在考虑将“中华二号”卫星发展成为军用预警卫星,进一步提高对大陆导弹的侦察预警能力,与远程导弹预警雷达一起组成一体化的预警系统,于2007年完成研发作业,并配合地面、海面、空中预警雷达系统,整体提升台军的反导弹防御能力。
加快空军战力更新换代,提高空军联合制空能力
空军一直是台军建设的重点,也是台军实现以空制空、以空制地和夺取制空权基础和前提。此次台军新一轮战力调整,尤其强调了从整体上提高空军的联合制空能力。主要突出了空军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一是大力提升战机的作战性能。为加速台空军战机的更新换代,整体提升台空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台空军规划第三代战机以获得美国JSF“联合攻击战斗机”为首要目标,但因获得时间可能延至2020年,在此之前需先有“二代半战机”弥补战力空隙。据了解,在台空军“极力建议”下,目前台军方已确定将向美采购一联队(40至60架)全新的F-16C/D-block50/52型战机。在获得F- 16C/D-block50/52型战机后,现有IDF战机将改为教练机。另外,F-5系列战机使用已经29年,未来将陆续封存,或出售给“感兴趣”的国家和地区。
二是全面筹划“空军下一代战机”计划。根据台军新一轮战力调整计划,台空军将重点筹划“空军下一代战机”。在综合发展下一代战机各种途径的基础上,台军首先将目标盯在了美国正研发的“联合攻击战斗机”JSF身上,虽然台军明知道美国不会将先进的战机出售给“伙伴”,但台军还是交纳了天文数字的“入伙费”7500万美元。另外,台军为了逐步摆脱先进战机依靠引进的局面,台空军利用研制IDF战机建立的技术基础,启动了第三代隐身战机的研制计划。
三是加快野战防空体系建设。“建立具有吓阻与实战能力的防空”是台湾当局防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原则。在此次台军战力调整的过程中,台军侧重于加强“新型野战防空系统”和“低空防空快炮系统”的建设,以提升联合防空作战效能。。
加紧引进海军作战兵器,全面提高海军联合制海能力
一是提高水面舰艇的综合作战能力。台海军换装“二代舰”后,装备了射程为38千米、射高为20千米左右的“标准”型防空导弹,结合康定级的“海小懈树”近程防空导弹和各级舰的中小口径舰炮,实现了反舰作战以导弹为主,舰炮为辅的整体作战能力。目前,台海军在获准引进4艘基德级大型驱逐舰和完成建造锦江级大型导弹艇的基础上,还准备进一步引进4艘美国配备有“宙斯盾”系统的伯克级驱逐舰和改进二代舰的武器装备,同时准备引进“AAV7两栖登陆车”、基隆级舰等,以大幅增强水面舰艇的现代综合作战能力。预计在2010年前后,台湾海军将淘汰全部老式水面舰艇,完成综合作战能力强大型水面舰艇的引进,并装备自行研制的新型武器装备。
二是加强水下和反潜作战能力。台湾当局已争取到美国同意其引进8艘先进常规柴电潜艇和12架P-3反潜机的计划,同时计划引进“扫雷运兵直升机”、潜射“鱼叉”导弹等,以达成海空拦截及增进制海能力,争取在未来反制作战中,构成可靠的空中、水面、水下立体反潜作战体系。另外,台湾正在利用其较先进的造船工业力量,正在加紧潜艇的自主研制工作,根据有关报道,台湾完全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力量研制或仿制常规潜艇,但难以保证潜艇的先进性能和高可靠性。
三是重视海军联合作战能力的提升。台海军非常重视未来制海作战中的三军联合。目前正在大力加强海军自动化指挥系统自身的能力,并完善与“衡山”、“强网”、“陆资”系统之间的互通能力。在未来作战中,台湾海军将充分利用“大成”、“海神”系统和引进的先进信息数据分发系统,提升三军信息共享能力,以满足三军联合作战的需求。
调整兵力结构和充实新型武器装备,提高岸滩决胜作战能力
一是部分调整和紧缩兵力结构。台军在继续施行“量少质精”的精兵政策,不断压缩兵力规模和调整部队结构的整体框架下,此次新一轮战力调整在兵力结构方面又作了以下几个方面局部调整和紧缩:台陆军在本岛北部作战区将增设1个装甲旅;金门、马祖、澎湖与花东防卫司令部将降编为防卫指挥部;台海军舰队指导部编成6个舰队、2个战队(潜舰战队等新型潜舰获得后转型为舰队形态)、2个指挥部(海洋监侦指挥部、航指部)、2个大队(“海锋”、“海蛟”大队);另外,台陆战队指挥部编成3个陆战旅、1个指挥部及4个大队;台空军将编成7个作战联队及2个战斗支援联队(通航、战管);纳编飞弹指挥部所属防空部队,编成防空炮兵指挥部。台后备司令部则维持3个地区后备指挥部及21个县市后备指挥部的编组形态,但将裁撤2个新训旅、7个动员营、34个动员连及4个守备旅。最终达到“紧急应变、快速反应、立即作战”的目标,整体提高台军滩岸决胜的能力。
二是购买和自研新式武器装备。此次战力调整,台军仍将以“争取质量优势,抵消数量差距”为指导思想,本着“尖端武器与常规武器相结合,自动研制与对外采购共发展”的原则,以“立体化、机械化、电子化”为目标,全力更新主要地面作战装备,重点发展新型坦克、火炮、野战防空和反坦克导弹、武装直升机等10个类别的武器装备。目前,台湾已经购买美国MIA2主战坦克40辆;计划购买美国的227毫米12管MLRS自动火箭炮,美式“陶2”型反坦克导弹若干;拟购买75架美国最先进的AH-64“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筹购“云豹”装甲车、无人飞行载具等。另外,台军还坚持走“自主更生”的道路,在发展压制火炮方面,“中山科学院”已研制成功“雷霆”2000,这是台陆军唯一能对登陆船队实施泊地攻击的地面多管自行火箭炮。在发展地对地导弹方面,台军正在屏东的九鹏基地秘密展开代号为“天戟”的研发工作,准备将“天弓”-Ⅱ型防空导弹改制为射程为300至600千米的近程地对地导弹。同时,台军也将对后备部队的火力兵器实施大幅度提升,并将其列为重要的调整项目,以弥补正规作战部队火力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