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教学的初级阶段,该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实现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另一方面是实现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了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水平,教师都会为学生布置作业并予以批改,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作业修改
作业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其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回顾,因此数学作业的布置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非常重要。当学生完成作业时,作为对学生作业成果的检验,教师都会对作业进行批改,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并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如何在利用作业批改来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进步给予认可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学习错误的指导,就成为衡量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分层布置作业,实现全面进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实际作业能力也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采用统一布置作业的方法,那么其作业效果必然不会太好。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教师必须在充分掌握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保证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不同需求,并能够让他们在作业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实现作业布置的目标。
例如,笔者在进行《四则混合预算》的作业布置时,就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布置了不同的作业:
作业1:请选出正确答案,5×35-28÷7=( )
A.171 B.21 C.5 D.155
作业2:①请计算出(156÷3 18)×7的正确答案,并写出计算步骤;②请计算出156÷3 18×7的正确答案,并写出计算步骤。
这种根据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所以,此种作业布置方法非常值得推广。
二、分级批改作业,实现逐步提升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方式十分简单,一个“√”或“×”就完成了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这种作业批改形式是教师不负责任的一种直接表现。作业布置的目的是在考核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作业的批改是教师对学生作业行为的一种直接反馈,教师简单的“√”或“×”不仅无法完成对学生作业的指导,更是对学生认真作业的一种不尊重。因此在作业批改方面,教师除了要判断基本的对错之外,还必须巧妙地利用批语来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在作好作业指导的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态度与付出给予鼓励,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持久的推动力。
经过对实践教学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利用分级批改方法来进行作业的批改,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错误的纠正,还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专项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例如,在最近一次作业的批改当中,笔者就利用了分级批改作业方法,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批改效果:
作业:请计算出27×401-27的正确答案,并写出解题步骤。
学生A的作业为:27×401-27=10827-27=10800。
笔者第一次批改:“√”。
批语:得数正确,但方法可以更简便,你再想一想!
学生A的作业修改为:27×401-27=(27×400 27)-27=10800。
笔者第二次批改:“√”。
批语:得数正确,进步很大!不过方法还可以更简便一些!(同时笔者在“27”下面标出了红线)
学生A的作业第二次修改为:27×401-27=27×(401-1)=10800。
在笔者分级批改的策略下,学生不仅完成了作业的基本目标,还实现了解题思路的拓宽和解题水平的提升,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了提升,更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心情下去完成作业,从而将做作业看做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负担。
综上所述,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过程,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必须进行作业的布置,然而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合理的作业布置是需要教师在仔细琢磨的基础上进行的。另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他们很难保证每一道作业都能够答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进行作业批改时,必须注意语言的恰当性与引导性,在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为学生以后的高难度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赵 悦.吉林省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改梅.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优化研究[J].大众科技,2011(11).
[3]陈 扬.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浅谈新课标下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新课程(小学),2012(9).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布政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作业修改
作业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其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回顾,因此数学作业的布置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非常重要。当学生完成作业时,作为对学生作业成果的检验,教师都会对作业进行批改,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并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如何在利用作业批改来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进步给予认可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学习错误的指导,就成为衡量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分层布置作业,实现全面进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实际作业能力也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采用统一布置作业的方法,那么其作业效果必然不会太好。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教师必须在充分掌握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保证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不同需求,并能够让他们在作业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实现作业布置的目标。
例如,笔者在进行《四则混合预算》的作业布置时,就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布置了不同的作业:
作业1:请选出正确答案,5×35-28÷7=( )
A.171 B.21 C.5 D.155
作业2:①请计算出(156÷3 18)×7的正确答案,并写出计算步骤;②请计算出156÷3 18×7的正确答案,并写出计算步骤。
这种根据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所以,此种作业布置方法非常值得推广。
二、分级批改作业,实现逐步提升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方式十分简单,一个“√”或“×”就完成了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这种作业批改形式是教师不负责任的一种直接表现。作业布置的目的是在考核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作业的批改是教师对学生作业行为的一种直接反馈,教师简单的“√”或“×”不仅无法完成对学生作业的指导,更是对学生认真作业的一种不尊重。因此在作业批改方面,教师除了要判断基本的对错之外,还必须巧妙地利用批语来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在作好作业指导的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态度与付出给予鼓励,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持久的推动力。
经过对实践教学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利用分级批改方法来进行作业的批改,不仅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错误的纠正,还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专项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能力的逐步提升。例如,在最近一次作业的批改当中,笔者就利用了分级批改作业方法,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批改效果:
作业:请计算出27×401-27的正确答案,并写出解题步骤。
学生A的作业为:27×401-27=10827-27=10800。
笔者第一次批改:“√”。
批语:得数正确,但方法可以更简便,你再想一想!
学生A的作业修改为:27×401-27=(27×400 27)-27=10800。
笔者第二次批改:“√”。
批语:得数正确,进步很大!不过方法还可以更简便一些!(同时笔者在“27”下面标出了红线)
学生A的作业第二次修改为:27×401-27=27×(401-1)=10800。
在笔者分级批改的策略下,学生不仅完成了作业的基本目标,还实现了解题思路的拓宽和解题水平的提升,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了提升,更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心情下去完成作业,从而将做作业看做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负担。
综上所述,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过程,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必须进行作业的布置,然而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合理的作业布置是需要教师在仔细琢磨的基础上进行的。另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他们很难保证每一道作业都能够答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进行作业批改时,必须注意语言的恰当性与引导性,在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为学生以后的高难度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赵 悦.吉林省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改梅.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优化研究[J].大众科技,2011(11).
[3]陈 扬.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浅谈新课标下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新课程(小学),2012(9).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布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