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神话传说里,最富的神仙并非天上的玉皇大帝,而是海底的龙王,就连刚出道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明白其中道理,所以时不时敲诈一番邻居老龙王。
既然人类己有勇气探索火星,更不会放过家门口的未知地带。海洋面积有3.6亿平方千米,人类一直只能在浅海区活动和开发,对深海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到了近代,深海探测器技术突飞猛进,科学家也只探测了1%的海区,大部分海域还是等着认识的处女地。陆地资源大半已经用完,海洋是解决人类未来生活的阿里巴巴。广袤海底除了蕴藏着难以估量的矿产资源之外,那些躺在海底无数沉船上的宝贝更让人叹为观止。据考证,自古以来长眠在海底的沉船多达百万艘。可以说,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就在海底。
拍卖会与中国考古
17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名下的“斯尔德麦森”号商船满载17万件康熙年间的瓷器,还有125块打有“南京马蹄金”印记的金锭,从南京起航。但是,当船到达新加坡附近海域时遇到了风暴而失事。这笔巨大的财富在水下躺了230多年,终于在1986年被打捞上来并运到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同年4月的一天,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竞拍者云集拍卖现场。拍卖场上竞拍非常激烈,有的瓷器估价600美元,不想却被卖到1.5万多美元;最后连一箱残破的瓷器,也被荷兰博物馆高价买走。一船打捞起来的瓷器共拍得1500多万美元。
本来千里之外一场充满铜臭气的拍卖与中国考古扯不上关系,但当时拍卖会的现场偏偏坐着两位默不作声的中国人,他们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古瓷专家,受中国文物部门的指派到现场看一看有无可买的东西。然而手中微薄的资金在拍卖会上根本买不了一件看得上眼的瓷器。眼看着成千上万的古瓷全部流散海外,那情景深深地刺伤了他们的自尊。
回国后,两位专家向主管部门力陈组建中国水下考古队伍的重要性,提出再也不能置海底沉船于不顾,任凭海外机构肆意打捞中国的古船了。中国文物考古界这才终于决定开创本国的水下考古事业。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该领域的专业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室。
意外的发现
明末清初,荷兰航海家奥斯芬乘船经过广东沿海时,看到一处海岛的景象和资源,不禁惊呼:“好一个美丽港湾和天然宝岛!”他要求船上的人要对宝岛的位置保密,但这一消息仍不胫而走,这就是广东省阳江市东平镇大澳村。明清时,现在的东平镇是一个孤岛,无路可通,大澳港处在岛的尖端。当时阳江流域水深河宽,这里形成了广东最大的渔场。大澳成为一个集结渔船的渔港,各行各业的生意日渐兴旺。最繁荣的时候是清代乾隆年间,海上商船频繁出入大澳,澳内车水马龙,商贸极为发达。来这里的不仅有普通商人和航海家,更有很多“国际”大海盗将所得财物运到大澳来交易,使得该地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当时便有了“东方威尼斯”的美称。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在大澳港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时,并没有找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却意外发现了深埋在23米之下的另一条中国古代沉船“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船长30.4米,宽9.8米,高3.5米(不包括桅杆),发现时船身覆盖了近2米的淤泥。它是目前世界发现的海下沉船中,船体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这艘南宋初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的沉船在海底躺了800年,由于其上装载有8万余件保存完好的宋代瓷器、生活用具等文物而极具价值,最初被发现,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所以对它的打捞也持续了20年。中国水下考古伴随它,开始步入成熟。
巨型“水晶宫”
2007年开始采用“整体打捞”方案,是将“南海一号”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人们将这个重达3000吨的庞然大物迁移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巨型“水晶宫”当中,一边发掘一边展览。以至于世界水下考古之父乔治·巴斯看到时连声说,不可想象,这只能是在中国才发生的事情。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在那之前,“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对这艘宋代商船已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并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考古界人士表示,与这些瓷器年代、工艺相当的一个瓷碗,此前在美国就卖出了数十万美元的天价,而这里却是整船、成批地出现。现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出水瓷器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对着“南海一号”上出水的瓷器连呼惊叹:“搞了一辈子的瓷器研究,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多连听都没听说过!”
“大海淘”时代来临
近日,西班牙航运史学家和水下考古学家组成的专家组,大翻故纸堆,锱铢必较地统计每一艘散落在全球海底的西班牙大帆船,绘制“海底宝藏图”,大有时刻准备挽起袖子来场规模浩大的“海淘”活动的架势。他们仅在西班牙海域就散落着大约700艘沉船,这些沉船上载满了金银珠宝,如果打捞出来,其价值比西班牙中央银行的财富都多。只要利益存在,就会有人钻进来。就像陆上有盗墓者一样,水下也有盗捞的。全世界的海底躺着数百万艘沉船,这些沉睡的宝藏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寻宝者。而且由于海疆管理更为松散,因此盗捞的“水鬼”比陆上的盗墓者更猖獗。无论是西班牙画图圈地,还是抚仙湖和南海,都有盗捞者神出鬼没的影子。这伙人的目标自然是沉船上那些老古董,专门以打捞并洗劫海底沉船的宝藏为生,自称“海洋考古学家”,不过警方直接叫他们“沉船海盗”。
当西班牙政府通过宝藏图的形式想把大量海底宝藏划拉到国库后,对这些胆敢打着念头动“我”的奶酪的“沉船海盗”自然毫不客气。西班牙警方曾在严打活动中,从一伙海盗的船只“路易莎”号上,搜出大量已经消失几个世纪的宝物,每件都价值不菲。其中有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腓尼基人手工制作的花瓶、17世纪战船上的加农炮、3个古罗马时代的船锚等,这些珍品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其后警方又沿着线索摸到西班牙圣玛丽亚镇“沉船海盗”大本营,在那里除发现几张中世纪海图,图上用古拉丁语标注的沉船点外,还看到“沉船海盗”的大批髙科技装备,包括1个水下遥控机器人、8个金属探测器、5台笔记本电脑以及65只氧气瓶。可见他们分这一杯羹的决心之大。
既然人类己有勇气探索火星,更不会放过家门口的未知地带。海洋面积有3.6亿平方千米,人类一直只能在浅海区活动和开发,对深海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到了近代,深海探测器技术突飞猛进,科学家也只探测了1%的海区,大部分海域还是等着认识的处女地。陆地资源大半已经用完,海洋是解决人类未来生活的阿里巴巴。广袤海底除了蕴藏着难以估量的矿产资源之外,那些躺在海底无数沉船上的宝贝更让人叹为观止。据考证,自古以来长眠在海底的沉船多达百万艘。可以说,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就在海底。
拍卖会与中国考古
17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名下的“斯尔德麦森”号商船满载17万件康熙年间的瓷器,还有125块打有“南京马蹄金”印记的金锭,从南京起航。但是,当船到达新加坡附近海域时遇到了风暴而失事。这笔巨大的财富在水下躺了230多年,终于在1986年被打捞上来并运到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同年4月的一天,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竞拍者云集拍卖现场。拍卖场上竞拍非常激烈,有的瓷器估价600美元,不想却被卖到1.5万多美元;最后连一箱残破的瓷器,也被荷兰博物馆高价买走。一船打捞起来的瓷器共拍得1500多万美元。
本来千里之外一场充满铜臭气的拍卖与中国考古扯不上关系,但当时拍卖会的现场偏偏坐着两位默不作声的中国人,他们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古瓷专家,受中国文物部门的指派到现场看一看有无可买的东西。然而手中微薄的资金在拍卖会上根本买不了一件看得上眼的瓷器。眼看着成千上万的古瓷全部流散海外,那情景深深地刺伤了他们的自尊。
回国后,两位专家向主管部门力陈组建中国水下考古队伍的重要性,提出再也不能置海底沉船于不顾,任凭海外机构肆意打捞中国的古船了。中国文物考古界这才终于决定开创本国的水下考古事业。198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该领域的专业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室。
意外的发现
明末清初,荷兰航海家奥斯芬乘船经过广东沿海时,看到一处海岛的景象和资源,不禁惊呼:“好一个美丽港湾和天然宝岛!”他要求船上的人要对宝岛的位置保密,但这一消息仍不胫而走,这就是广东省阳江市东平镇大澳村。明清时,现在的东平镇是一个孤岛,无路可通,大澳港处在岛的尖端。当时阳江流域水深河宽,这里形成了广东最大的渔场。大澳成为一个集结渔船的渔港,各行各业的生意日渐兴旺。最繁荣的时候是清代乾隆年间,海上商船频繁出入大澳,澳内车水马龙,商贸极为发达。来这里的不仅有普通商人和航海家,更有很多“国际”大海盗将所得财物运到大澳来交易,使得该地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当时便有了“东方威尼斯”的美称。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在大澳港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时,并没有找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却意外发现了深埋在23米之下的另一条中国古代沉船“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船长30.4米,宽9.8米,高3.5米(不包括桅杆),发现时船身覆盖了近2米的淤泥。它是目前世界发现的海下沉船中,船体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这艘南宋初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的沉船在海底躺了800年,由于其上装载有8万余件保存完好的宋代瓷器、生活用具等文物而极具价值,最初被发现,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所以对它的打捞也持续了20年。中国水下考古伴随它,开始步入成熟。
巨型“水晶宫”
2007年开始采用“整体打捞”方案,是将“南海一号”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人们将这个重达3000吨的庞然大物迁移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巨型“水晶宫”当中,一边发掘一边展览。以至于世界水下考古之父乔治·巴斯看到时连声说,不可想象,这只能是在中国才发生的事情。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在那之前,“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对这艘宋代商船已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并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考古界人士表示,与这些瓷器年代、工艺相当的一个瓷碗,此前在美国就卖出了数十万美元的天价,而这里却是整船、成批地出现。现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出水瓷器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对着“南海一号”上出水的瓷器连呼惊叹:“搞了一辈子的瓷器研究,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多连听都没听说过!”
“大海淘”时代来临
近日,西班牙航运史学家和水下考古学家组成的专家组,大翻故纸堆,锱铢必较地统计每一艘散落在全球海底的西班牙大帆船,绘制“海底宝藏图”,大有时刻准备挽起袖子来场规模浩大的“海淘”活动的架势。他们仅在西班牙海域就散落着大约700艘沉船,这些沉船上载满了金银珠宝,如果打捞出来,其价值比西班牙中央银行的财富都多。只要利益存在,就会有人钻进来。就像陆上有盗墓者一样,水下也有盗捞的。全世界的海底躺着数百万艘沉船,这些沉睡的宝藏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寻宝者。而且由于海疆管理更为松散,因此盗捞的“水鬼”比陆上的盗墓者更猖獗。无论是西班牙画图圈地,还是抚仙湖和南海,都有盗捞者神出鬼没的影子。这伙人的目标自然是沉船上那些老古董,专门以打捞并洗劫海底沉船的宝藏为生,自称“海洋考古学家”,不过警方直接叫他们“沉船海盗”。
当西班牙政府通过宝藏图的形式想把大量海底宝藏划拉到国库后,对这些胆敢打着念头动“我”的奶酪的“沉船海盗”自然毫不客气。西班牙警方曾在严打活动中,从一伙海盗的船只“路易莎”号上,搜出大量已经消失几个世纪的宝物,每件都价值不菲。其中有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腓尼基人手工制作的花瓶、17世纪战船上的加农炮、3个古罗马时代的船锚等,这些珍品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其后警方又沿着线索摸到西班牙圣玛丽亚镇“沉船海盗”大本营,在那里除发现几张中世纪海图,图上用古拉丁语标注的沉船点外,还看到“沉船海盗”的大批髙科技装备,包括1个水下遥控机器人、8个金属探测器、5台笔记本电脑以及65只氧气瓶。可见他们分这一杯羹的决心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