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的初衷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且要坚持不懈地“反复抓、抓反复”。因此,在习惯的训练和养成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抓住学生思想教育的最佳切入点,采取合理有效、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实施教育,并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才能鼓励先进不断进步、后进不断超越。
一、优化养成教育的内容
1.组合的精细化。根据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我们可以制订“劳动一日好习惯”的要求,重点突出三方面的习惯养成:品德方面,我们抓文明礼貌习惯、团结友爱习惯、积极进取习惯;学习方面,我们抓早读习惯、课堂习惯、作业习惯(课内、课外)、阅读习惯;生活方面,我们抓卫生习惯、劳动习惯、自理、自护习惯。
2.分层的童趣化。为了使习惯养成的内容更贴近儿童的认知特点,更易于他们的理解与接受,我们可以将行为规范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层面童话化,使内容更适合口语表达,让学生在掌握行为规范具体要求的时候能琅琅上口,脱口而出。
3.内容的生活化。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要求我们要加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地掌握新的本领。因此,我们在对养成教育内容组合的同时,更要注重养成教育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填补养成内容的一些小空缺。
二、优化养成教育的方法
1.集会说理法。要积极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晨会课等时间,让学生了解行为规范的内容,告诉他们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具有的文明意识和言行,让学生接受并掌握正确的文明礼仪要求。
2.專项训练法。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养成往往会有起落甚至反弹的过程。针对学生一些比较普遍性的习惯问题,我们就进行具体的专项指导,强化训练。如学生做广播操踏音乐进场的行进:如何有秩序地做到“三个一”?行进中拐角怎么走?退场时队伍怎么退?站立时形体的要求等这样具体细致的专项训练,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该怎么做。当进入这种状态时,要求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们的脑海,化为行动的指引。
3.实践体验法。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活动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提高德育成效。因此,我们可以将体验活动与行为规范训练相结合,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如对于有乱扔纸屑行为的同学,我们除了要求他亲自捡拾以外,还要增加参加学校卫生监督值勤一天,让他在保洁的过程中认识到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错误,从而提醒自己文明言行。
4.案例研讨法。在中、高年级的班队活动课上,针对近阶段本班学生言行的动向和一些行为偏差。班主任播放事前拍摄的一组镜头,或者让擅长表演的同学演一演平时同学们不经意间的不文明行为,让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让他们在探讨中觉悟,在争辩中明理,在反思中自省。
三、优化养成教育的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任何教育的引导,只有让学生自我真正感悟到才会内化为他们的内心需求。因此在优化养成教育的评价上,我们要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评价。让他们在活动中,在与伙伴相处的过程中,对学校、老师提出的行为要求根据自我的意识需求做出评价。
2.生生相互评价。让朝夕相处的小伙伴说说各自言行的优、缺点,这样的评价更真实,更易于学生接受。同时对一些行为有偏差的学生采取一帮一、手拉手互助等方式能起到时时监督、引导的作用。
3.教师评价。在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上,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期望习惯的养成可以一蹴而就,教师需要正视养成过程中的不断反复。一旦选择养成教育,就更需要多一些宽容和鼓励,多一份耐心和爱心,多一些细心和关心。
4.家长评价。我们可以每月发一次“告家长书”,内容为本月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家长的各项建议。这样让家长能及时结合最近的教育重点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同时通过家长书上的每月反馈,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孩子在家庭中的习惯表现。
四、优化养成教育的管理机制
1.一日三巡制。总护导值日应提前20分钟上班,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一巡各班晨间管理:交作业习惯、早读习惯、卫生习惯等;二巡课间、午间的学生活动习惯,同学之间的文明习惯;三巡课堂的情趣、作业习惯。这样既挖掘了每班在常规管理上的一些优秀做法,又及时发现了班级管理中的漏洞,及时制止与疏解。
2.集体晨会总结反馈制。每周一的全体教师晨会上,我们可以及时通报各班上周班级常规管理的情况,同时布置本周的检查重点以及评价要求。
3.年级督导制。养习惯是我校抓常规、求内涵的重点工作。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在养成教育管理中提高常规状态质量。在常态下,追踪一个年级一个班一天的师生活动。通过听课、看作业、开座谈会、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习惯养成的实际情况,总结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作业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
4.条块结合包干制。“条”是指行政蹲点的年级,“块”是指行政包干的班级。让学校的行政深入一线,加强观察,加强研究,加强指导,加强督促,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5.激励奖惩制。陶行知“四颗糖”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打破了常规的教育模式,良好的激励奖惩机制是督促每个学生严格执行行为规范、促进优秀集体成长的有效措施。大队部一方面召集五、六年级学生组成文明行为监督岗,定岗、定人、定责。对各中队勤学、卫生、纪律等情况进行检查。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并颁发“三星中队”红旗。另一方面,通过评比“校级行为规范示范生”、各中队“每周一星”,树立孩子们身边的榜样,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养成教育的过程需要教育者触碰的往往是幼小的心灵,可见这一过程更显教育的艺术性。
一、优化养成教育的内容
1.组合的精细化。根据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我们可以制订“劳动一日好习惯”的要求,重点突出三方面的习惯养成:品德方面,我们抓文明礼貌习惯、团结友爱习惯、积极进取习惯;学习方面,我们抓早读习惯、课堂习惯、作业习惯(课内、课外)、阅读习惯;生活方面,我们抓卫生习惯、劳动习惯、自理、自护习惯。
2.分层的童趣化。为了使习惯养成的内容更贴近儿童的认知特点,更易于他们的理解与接受,我们可以将行为规范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层面童话化,使内容更适合口语表达,让学生在掌握行为规范具体要求的时候能琅琅上口,脱口而出。
3.内容的生活化。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要求我们要加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地掌握新的本领。因此,我们在对养成教育内容组合的同时,更要注重养成教育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填补养成内容的一些小空缺。
二、优化养成教育的方法
1.集会说理法。要积极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晨会课等时间,让学生了解行为规范的内容,告诉他们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具有的文明意识和言行,让学生接受并掌握正确的文明礼仪要求。
2.專项训练法。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养成往往会有起落甚至反弹的过程。针对学生一些比较普遍性的习惯问题,我们就进行具体的专项指导,强化训练。如学生做广播操踏音乐进场的行进:如何有秩序地做到“三个一”?行进中拐角怎么走?退场时队伍怎么退?站立时形体的要求等这样具体细致的专项训练,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该怎么做。当进入这种状态时,要求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们的脑海,化为行动的指引。
3.实践体验法。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活动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提高德育成效。因此,我们可以将体验活动与行为规范训练相结合,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如对于有乱扔纸屑行为的同学,我们除了要求他亲自捡拾以外,还要增加参加学校卫生监督值勤一天,让他在保洁的过程中认识到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错误,从而提醒自己文明言行。
4.案例研讨法。在中、高年级的班队活动课上,针对近阶段本班学生言行的动向和一些行为偏差。班主任播放事前拍摄的一组镜头,或者让擅长表演的同学演一演平时同学们不经意间的不文明行为,让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议一议、想一想,让他们在探讨中觉悟,在争辩中明理,在反思中自省。
三、优化养成教育的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任何教育的引导,只有让学生自我真正感悟到才会内化为他们的内心需求。因此在优化养成教育的评价上,我们要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评价。让他们在活动中,在与伙伴相处的过程中,对学校、老师提出的行为要求根据自我的意识需求做出评价。
2.生生相互评价。让朝夕相处的小伙伴说说各自言行的优、缺点,这样的评价更真实,更易于学生接受。同时对一些行为有偏差的学生采取一帮一、手拉手互助等方式能起到时时监督、引导的作用。
3.教师评价。在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上,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期望习惯的养成可以一蹴而就,教师需要正视养成过程中的不断反复。一旦选择养成教育,就更需要多一些宽容和鼓励,多一份耐心和爱心,多一些细心和关心。
4.家长评价。我们可以每月发一次“告家长书”,内容为本月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家长的各项建议。这样让家长能及时结合最近的教育重点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同时通过家长书上的每月反馈,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孩子在家庭中的习惯表现。
四、优化养成教育的管理机制
1.一日三巡制。总护导值日应提前20分钟上班,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一巡各班晨间管理:交作业习惯、早读习惯、卫生习惯等;二巡课间、午间的学生活动习惯,同学之间的文明习惯;三巡课堂的情趣、作业习惯。这样既挖掘了每班在常规管理上的一些优秀做法,又及时发现了班级管理中的漏洞,及时制止与疏解。
2.集体晨会总结反馈制。每周一的全体教师晨会上,我们可以及时通报各班上周班级常规管理的情况,同时布置本周的检查重点以及评价要求。
3.年级督导制。养习惯是我校抓常规、求内涵的重点工作。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在养成教育管理中提高常规状态质量。在常态下,追踪一个年级一个班一天的师生活动。通过听课、看作业、开座谈会、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习惯养成的实际情况,总结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作业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
4.条块结合包干制。“条”是指行政蹲点的年级,“块”是指行政包干的班级。让学校的行政深入一线,加强观察,加强研究,加强指导,加强督促,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5.激励奖惩制。陶行知“四颗糖”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打破了常规的教育模式,良好的激励奖惩机制是督促每个学生严格执行行为规范、促进优秀集体成长的有效措施。大队部一方面召集五、六年级学生组成文明行为监督岗,定岗、定人、定责。对各中队勤学、卫生、纪律等情况进行检查。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并颁发“三星中队”红旗。另一方面,通过评比“校级行为规范示范生”、各中队“每周一星”,树立孩子们身边的榜样,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养成教育的过程需要教育者触碰的往往是幼小的心灵,可见这一过程更显教育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