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教师应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机械模仿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介绍或创造以特定情感色彩和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鼓励学生体验某种情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使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得到发展,并逐步掌握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和发展智力的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职员工开始关注和思考如何将新的课程改革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的方式在教师和学生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高中地理新课标还规定,地理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地理素养。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自主研究地理教材,并注意地理问题的研究。同时,有必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地理观察,地理研究,地理实践,和地理主题研究。那么如何通过创建地理教学情境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呢?下面从四个方面简要讨论此问题。
一、找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并创建教学环境
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复杂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帮助学生使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并将其整合到原始知识体系中以进行改进,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框架,进而提升学习效果。与地理相关的那些谚语,民俗,故事等都可以用作创造情境的素材。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眼睛找到生活与地理知识的最佳组合,以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反思,在情境展开协作。
例如,在讲授“工业区位因素”这一内容时,作者使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了污染行业的位置地图,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行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及其对大气和水生环境的影响和污染程度,然后提供几个练习题,让学生选择合理的产业布局并陈述原因。但是随后作者问学生,存在水污染的行业,随着污染规模的扩大下游水仍会受到污染吗?这对住在下游的居民区有什么危害吗?再举一个例子,如果空气污染行业位于盛行风的郊区,那么这个地方的郊区会遭受空气污染吗?在此基础上,笔者强调,针对各种污染性工业废物的排放,应提出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和改造现有设备。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在达到标准之前对废物进行处理和处置。第三,充分利用,清洁生产,减少废物。第四,加大执法力度,避免利用未按要求排放的废物。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必须采取惩罚性措施,例如停工和整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创建问题情境,并指导学生深入其中,主动探索新知,以获得合理的解释。
二、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創造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应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最新发展区”进行设计。问题的深度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这应该基于学生可获得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便学生可以感觉到情况,积极、迅速地思考。将自己投入到所创造的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时,作者首先让学生理解课本插图,然后指导学生按以下顺序进行研究:在第一阶段,学生记住并绘画学习地球上的压力和风带模式。在图表上标记纬度值,例如O°,30°和60°;第二步是鼓励学生思考并绘制洋流模型的空白图,即标题图。在第三阶段中,强调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盛行风。绘制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北半球和南半球的西部漂移以及由东北向风,东南向贸易风,东南风和中纬度西风南北产生的南北半球的极地环流。绘制赤道的逆流和其他受陆地轮廓,海运动连续性和水平补偿影响的洋流,并完成整个洋流模型;第四步是为学生连接不同纬度的区域(亚热带海和亚极海),了解不同海域中顺时针和逆时针运动的规律。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时应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创造的情境不仅应该很有趣,而且还可以让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以使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
三、创设协作情境巩固知识要点
课堂上的一般讨论是教师创造的“协作情境”和“讨论情境”。在高中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应提出许多问题,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一些核心和疑难问题,以便学生进行思考、协作和交流、总结等,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领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将课堂传授给学生,为他们提供协作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通过交流和讨论巩固知识。
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就是一个例子”,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回想起他们在此前学到的“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相关知识,诸如位置条件、生产特性等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比较东北商品粮农业生产与美国商品粮农业生产,并与所学知识一起,派出代表阐述他们的观点,最后是全班总结两个地区商业谷物农业的异同。学生们在东北农业发展条件的背景下,总结和分析了东北农业生产的利弊,并推测了东北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利用协作和讨论情况的经验,学生可以在不断思考,讨论和概括的过程中比较新旧知识,从而系统地重建所学知识结构,并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差异性。
四、创建问题情境并建构认知结构
一般而言,创建有问题的情境是一种学习情况,是对学生讨论和协作方法的补充。创建问题情境主要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它是物理、地理和其他学科中最常用,也是最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注意情境中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它们必须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相适应,另一方面,它们不能太简单,必须通过思考和努力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问题情境创设的真正目标。
例如,当教学讲解“大气运动”这一内容时,笔者使用的主要方法是遇到问题。特别是,笔者要求学生密切关注“热循环图”中的问题(等压表面,没有水平和垂直气流指示器)。笔者提出的主要问题是:(1)气压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比例是多少?(2)气压是否随高度而变化?如果改变了怎么办?(3)如果气流上升或下降,气压在同一水平面将如何变化?然后让学生思考,小组内相互讨论和交流。在学生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笔者要求他们使用教材中给出的大气运动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热循环图可以用来描述城市热岛或热力环流的影响吗?最后,学生们继续进行讨论和思考,全班学生得出结论:热循环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热循环原理是大气运动的基本理论。在创造了上述问题情境之后,学生通过研究获得了相关的地理规律,这种渐进式提问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并建立自己的认知系统。
参考文献:
[1]卢钢,彭琰清.例谈“洋流”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地理教学,2012(16).
[2]尹中峰.《洋流》中高频考点的深度剖析[J].新高考:政史地,2008(05).
[3]郝莲.如何构建生活地理课堂[J].考试周刊,2011(22).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益阳市第十六中学 湖南 益阳 413002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职员工开始关注和思考如何将新的课程改革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的方式在教师和学生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高中地理新课标还规定,地理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地理素养。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自主研究地理教材,并注意地理问题的研究。同时,有必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地理观察,地理研究,地理实践,和地理主题研究。那么如何通过创建地理教学情境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呢?下面从四个方面简要讨论此问题。
一、找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并创建教学环境
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复杂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帮助学生使用旧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并将其整合到原始知识体系中以进行改进,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框架,进而提升学习效果。与地理相关的那些谚语,民俗,故事等都可以用作创造情境的素材。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眼睛找到生活与地理知识的最佳组合,以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反思,在情境展开协作。
例如,在讲授“工业区位因素”这一内容时,作者使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了污染行业的位置地图,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行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及其对大气和水生环境的影响和污染程度,然后提供几个练习题,让学生选择合理的产业布局并陈述原因。但是随后作者问学生,存在水污染的行业,随着污染规模的扩大下游水仍会受到污染吗?这对住在下游的居民区有什么危害吗?再举一个例子,如果空气污染行业位于盛行风的郊区,那么这个地方的郊区会遭受空气污染吗?在此基础上,笔者强调,针对各种污染性工业废物的排放,应提出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和改造现有设备。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在达到标准之前对废物进行处理和处置。第三,充分利用,清洁生产,减少废物。第四,加大执法力度,避免利用未按要求排放的废物。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必须采取惩罚性措施,例如停工和整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创建问题情境,并指导学生深入其中,主动探索新知,以获得合理的解释。
二、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創造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应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最新发展区”进行设计。问题的深度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这应该基于学生可获得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便学生可以感觉到情况,积极、迅速地思考。将自己投入到所创造的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时,作者首先让学生理解课本插图,然后指导学生按以下顺序进行研究:在第一阶段,学生记住并绘画学习地球上的压力和风带模式。在图表上标记纬度值,例如O°,30°和60°;第二步是鼓励学生思考并绘制洋流模型的空白图,即标题图。在第三阶段中,强调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盛行风。绘制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北半球和南半球的西部漂移以及由东北向风,东南向贸易风,东南风和中纬度西风南北产生的南北半球的极地环流。绘制赤道的逆流和其他受陆地轮廓,海运动连续性和水平补偿影响的洋流,并完成整个洋流模型;第四步是为学生连接不同纬度的区域(亚热带海和亚极海),了解不同海域中顺时针和逆时针运动的规律。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时应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创造的情境不仅应该很有趣,而且还可以让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以使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
三、创设协作情境巩固知识要点
课堂上的一般讨论是教师创造的“协作情境”和“讨论情境”。在高中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应提出许多问题,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一些核心和疑难问题,以便学生进行思考、协作和交流、总结等,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领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将课堂传授给学生,为他们提供协作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通过交流和讨论巩固知识。
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就是一个例子”,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回想起他们在此前学到的“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相关知识,诸如位置条件、生产特性等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比较东北商品粮农业生产与美国商品粮农业生产,并与所学知识一起,派出代表阐述他们的观点,最后是全班总结两个地区商业谷物农业的异同。学生们在东北农业发展条件的背景下,总结和分析了东北农业生产的利弊,并推测了东北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利用协作和讨论情况的经验,学生可以在不断思考,讨论和概括的过程中比较新旧知识,从而系统地重建所学知识结构,并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差异性。
四、创建问题情境并建构认知结构
一般而言,创建有问题的情境是一种学习情况,是对学生讨论和协作方法的补充。创建问题情境主要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它是物理、地理和其他学科中最常用,也是最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注意情境中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它们必须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相适应,另一方面,它们不能太简单,必须通过思考和努力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问题情境创设的真正目标。
例如,当教学讲解“大气运动”这一内容时,笔者使用的主要方法是遇到问题。特别是,笔者要求学生密切关注“热循环图”中的问题(等压表面,没有水平和垂直气流指示器)。笔者提出的主要问题是:(1)气压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比例是多少?(2)气压是否随高度而变化?如果改变了怎么办?(3)如果气流上升或下降,气压在同一水平面将如何变化?然后让学生思考,小组内相互讨论和交流。在学生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笔者要求他们使用教材中给出的大气运动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热循环图可以用来描述城市热岛或热力环流的影响吗?最后,学生们继续进行讨论和思考,全班学生得出结论:热循环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热循环原理是大气运动的基本理论。在创造了上述问题情境之后,学生通过研究获得了相关的地理规律,这种渐进式提问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并建立自己的认知系统。
参考文献:
[1]卢钢,彭琰清.例谈“洋流”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地理教学,2012(16).
[2]尹中峰.《洋流》中高频考点的深度剖析[J].新高考:政史地,2008(05).
[3]郝莲.如何构建生活地理课堂[J].考试周刊,2011(22).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益阳市第十六中学 湖南 益阳 4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