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dl0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根源,但目前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水平总体不高,在保护修缮、宣传展示、交流研究、文旅融合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缺乏“走得出、站得住、叫得响”的文化符号和品牌。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是新时期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战略抓手,任务重、专业性高、紧迫性强,亟需统筹考虑、协同推进。
   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需要处理的五个关系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必须厘清黄河文化保护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突出问题,从问题导向出发,以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为方向,统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需要处理好国家标准与地方特色的关系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是传承中华文明基因库和汇聚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战略举措,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必须体现国家水准和突出地方特色。一方面在国家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标识,加强对流域沿线地区统筹规划和协调配合,提升对黄河流域沿线文化资源的统筹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在地方层面突出地域特色,黄河文化时空跨度大、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迥异、经济支撑条件不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保护应该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突出沿黄地域文化特色,鼓励和支持地方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路径。
   (二)需要处理好长期目标与短期见效的关系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处理好长期目标与短期见效之间的关系问题,一是要正确处理好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衔接问题,按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轻重缓急,明确不同阶段的建设保护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二是要统筹处理好近期建设紧迫性与投资回收长期性的兼顾平衡问题,创新性设计建設保护资金筹措机制,调动各方资金参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积极性。三是要科学处理好黄河文化长期历史底蕴和近期时代价值的关系问题,着力建立黄河文化保护体系,努力彰显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打通保护与发展的内在桥梁。
   (三)需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在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管理等全过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但更重要的是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加快形成良好协调搭配关系。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组织引领作用,重点强化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政策供给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流域沿线地区文化协作缺乏、公共设施供给不足、建设保护标准不高和保障政策不健全等问题。另一方面更好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秉承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模式,提高社会资本参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积极性,着力解决建设保护资金瓶颈问题。
   (四)需要处理好传统保护与现代运营的关系
   黄河文化遗产遗址多、时空跨度大,保护要求比一般文化遗产更为复杂,但目前保护碎片化现象依然突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不足,保护压力大、保护力量不足,面临生存发展挑战。此外,黄河文化遗产展示水平不高,活化利用方式单一,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足,与旅游融合发展程度和综合开发水平不高,静态参观游览产品多、深度体验式文化产品少,文化转化和活化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实际行动不多。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要处理好传统保护与现代运营的关系,综合采取现代手段,推动黄河文化找到推进保护与有效利用的转化路径。
   (五)需要处理好公园建设与黄河战略的关系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不同于其他国家文化公园,其建设保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重要内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改革开放等其他黄河战略内容紧密相关,其建设保护进程不能独立于黄河战略之外,必须置于黄河战略整体框架下实施,并与黄河战略其他领域紧密衔接,提高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整体建设保护水平。
   二、高水平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建议
   (一)建立统分结合、协调有序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坚持统的到位、分的清晰、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取向,优化机构设置,明确管理权限,理顺相应关系,形成边界清晰、各司其职、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跨区域、跨部门国家文化公园管理制度体系。按照中央统筹、省(区)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思路,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总统筹以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统筹分工,强化省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压实市县(区)层面的落实责任,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制。另一方面,推动世界遗产、国家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现有管理机构加强协作,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协同与信息共享的横向管理机制。
   (二)制定长短结合、面向实施的系统建设保护路径
   按照一年谋划、三年建设、十年成型的时间表,制定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路线图,构建长短结合、面向实施的系统性建设保护路径。一年谋划期指2021—2022年,重点任务是国家层面加快编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地方层面尽快编制完成分省建设保护规划方案,明确重点建设区和重点建设任务,健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政策配套等顶层设计。三年建设期指2023—2025年,加强黄河文化资源普查,以重点建设区为核心,以古都文化、山水文化、治黄文化等为特色,按照控制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等四大分区,实施保护传承工程、研究发掘工程、环境配套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数字再现工程,基本完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十年成型期指2026—2035年,提升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现代运营、高效协作和高水平走出去的能力,深化世界对华夏文明的认知和认同,培育公祭伏羲大典、祭孔大典、“中国年·最长安”、洛阳牡丹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统一打造“中华母亲河”文化品牌,建成展现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廊道。    (三)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现代公园运营体系
   以构建现代国家文化公园运营体系为目标,科学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责权利边界,综合采取市场化、法治化和信息化等现代运营手段,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运营体系。一是突出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研究制定黄河文化保护条例,建立黄河文化资源大数据库,加强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实施政府专项债券、贴息贷款等金融支持,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引导流域沿线省区开展多样化文化协作,打造黄河文化公共品牌。二是着重发挥市场主导力量。鼓励社会资本以直接出资、股权投资、成立基金等多种形式参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参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运营管理,推动以市场主体为核心创造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力作,加强黄河沿线文化市场主体多领域协作,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四)构建全域全链、保障有力的多元要素支撑系统
   面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现实需要,加强人、地、钱、技术等核心要素支持,完善建设保护链条体系,构建保障支撑有力的要素支撑系统。一是强化人才支持。支持沿黄省区依托高等院校、科技机构等设立黄河文化研究院,实施黄河学者计划,培养一批长期深耕黄河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队伍和文艺创作队伍,加大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优秀传统工艺继承人的培育力度,推动黄河文化系统研究和创造性转化。二是强化用地支持。严格划定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控制保护红线,严厉打击各类违规占用控制保护区的行为,鼓励采取城乡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一事一议等多种供地方式,加大对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的用地支持,加快破解用地瓶颈制约。三是强化金融支持。允许地方政府创新性运用地方专项债支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支持设立不同形式的黄河文旅基金,针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牵引性黄河文化公园项目给予贴息政策支持。四是强化技术支持。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五)推动黃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纳入黄河流域战略大局
   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基础引领作用,切实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纳入到黄河流域战略大局。一是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要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以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为主线,围绕敦煌文化区、河湟—藏羌文化区、关中文化区、河洛—三晋文化区、儒家文化区等战略布局,谋划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内容,保障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充分体现国家战略需求。二是加强衔接。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相衔接,积极主动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年度要点和任务,纳入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工作要点中,及时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中需要破解的难题,反馈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解决。三是率先突破。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作为黄河流域五大战略内容率先突破的战略抓手,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黄河流域其他领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