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构建知识框架与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目前在许多学科领域中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设计初中课程中的一节课的实际教学案例,来探究将思维导图整合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何种作用。旨在探索一种更好的整合思维导图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给予其他人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2
一、研究背景
思维导图[1]是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立的一种新型的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右脑的不同潜能,能够最充分的开发大脑的潜能,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在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近30年,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逐步认识,由传统的计算机教育阶段走到了今天的信息技术教育阶段。教育部于2000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和征集意见之后决定: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我国中小学的必修课,并将从2001年至2010年,用5-10年时间,分3个阶段在全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自200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2003年3月31日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应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核心目标。
由此可见,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首要目标和任务。而在现实中,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明显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工具性、实验性、趣味性等特点,但是其中的知识也是非常的庞杂,怎样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化。这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正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些特点和这一问题,所以探索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使用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和学习。
二、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由于其独特的不同于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它看上去更像人的神经网络图,它可以运用到学习生活的每个层面,帮助我们学习、思考,让我们的大脑处于最佳状态,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与思考,很接近人的思维过程。
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教师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思维导图能帮助教师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易于帮助教师实现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帮助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思维导图在有利于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有利于学习思路的整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复习课的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为了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和比较,笔者选择了人教版初中第一册第二单元访问因特网第一课《用浏览器上网》作为教学案例来实施教学活动。主要使用思维导图工具——Mindmanager7。
(一)课前准备活动
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对本课内容进行备课,在充分的把握了课程教学内容,系统的分析了学习特征后,利用思维导图系统、科学的画出章节的内容要点及其之间的关联。这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在课前对于教学内容更加系统的把握。
(二)课程完成的过程
1、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利用老师课前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能够在预设的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教学。例如,在几分钟的导课结束后,能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隐藏内容这一项,进行逐步讲解,深入探讨,最终将使这节课在逻辑性内聚过程中进行。
(2)能够准确把握课堂的组织和时间的分配。在设计这个思维导图的时候,老师已经能够很好的把握知识的重难点,这就促使老师能够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实践,有的放矢。应该简单介绍的知识的就简单表述,应该深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
(3)在課程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好的复习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经历“总体认识—分层学习—整体把握”这三个环节,以更好的掌握内容的所有知识点,更好的把学生学习的知识同化或是顺应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其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图表标记”很详细的向同学们展示,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更好促进学生的课下巩固复习。
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
(1)在课程内的详细讲解前,学生可以从思维导图中获得对本节知识系统、全面的认识,在大脑中初步建立要学习知识的框架,对后面的学习不会觉得知识零散,难以全面掌握。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很详细的掌握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更好的把握知识,使零散的知识更加的清晰明了。这对于学生内化知识起到很好的指引和促进作用。
(3)在课堂知识内容的复习阶段,学生在深入的学习了各种知识点的基础上,再次强化其中的所有关系,并且通过教师展示重点和难点,更好的把握知识的不同深度层次,对自己的课下复习巩固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课下学生巩固知识
把整个知识形成完整的框架,需要学生在课上学习和课下巩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在课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断的完善,只有把宏观的知识体系逐层细化,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在很好的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提高。
在这一阶段中很好的利用Mindmanager7中的“图表标记”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图表标记”中展示的各种图标,比如“任务的优先级”来逐步学习知识;“任务已完成(%)”、“旗标”、“笑脸”等图标能够更好的记录学生自己在课下学习时完成和掌握知识的情况,由于学生在课下学习巩固的时候时间也许不集中,利用这个图标就很好的避免了学生在下次学习的过程中遗忘了上次学习完成程度,更好的链接上次的学习接着复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清楚的表明自己在学习知识时的难易程度,对于以后的再次复习有更好的借鉴作用。
学生在课下巩固课堂学习知识时,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认知结构中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化的很透彻;学生把知识贮藏在长时记忆中,不容易遗忘。
四、总结和反思
把思维导整合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中,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与学工具,而且是一种创新思维的理念及方式。目前思维导图已经应用到了包括信息技术学科在内的许多领域。总之,把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沟通的方式和习惯来培养,可极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能够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更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目前思维导图和学科整合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思维导图出现了一定的滥用情况。有部分教师过分的推崇思维导图的形式、图形和软件。不管合不合适,都要使用以显示自己在创新,并没有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判断是否使用思维导图比不使用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目前还比较少,教师及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因为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参照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探索研究,以更好的使用思维导图来促进信息技术的教学;(三)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这些作用还有待信息技术教师以开放、积极的态度去实际运用好这一教学策略,有待于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以及学生的认真学习。对于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以及思维导图评判标准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李斯.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教学研究,2006,(6):59.
[3]高志军,李海青.对思维导图在教育应用研究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1):16.
[4]陈锡宗,段接会,孟祥增.基于思维导图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16.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2
一、研究背景
思维导图[1]是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立的一种新型的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右脑的不同潜能,能够最充分的开发大脑的潜能,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在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近30年,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逐步认识,由传统的计算机教育阶段走到了今天的信息技术教育阶段。教育部于2000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和征集意见之后决定: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我国中小学的必修课,并将从2001年至2010年,用5-10年时间,分3个阶段在全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自200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2003年3月31日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应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核心目标。
由此可见,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首要目标和任务。而在现实中,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明显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工具性、实验性、趣味性等特点,但是其中的知识也是非常的庞杂,怎样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化。这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正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些特点和这一问题,所以探索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使用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和学习。
二、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由于其独特的不同于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它看上去更像人的神经网络图,它可以运用到学习生活的每个层面,帮助我们学习、思考,让我们的大脑处于最佳状态,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与思考,很接近人的思维过程。
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教师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思维导图能帮助教师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易于帮助教师实现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帮助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思维导图在有利于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有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有利于学习思路的整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复习课的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为了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和比较,笔者选择了人教版初中第一册第二单元访问因特网第一课《用浏览器上网》作为教学案例来实施教学活动。主要使用思维导图工具——Mindmanager7。
(一)课前准备活动
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对本课内容进行备课,在充分的把握了课程教学内容,系统的分析了学习特征后,利用思维导图系统、科学的画出章节的内容要点及其之间的关联。这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在课前对于教学内容更加系统的把握。
(二)课程完成的过程
1、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利用老师课前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能够在预设的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教学。例如,在几分钟的导课结束后,能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隐藏内容这一项,进行逐步讲解,深入探讨,最终将使这节课在逻辑性内聚过程中进行。
(2)能够准确把握课堂的组织和时间的分配。在设计这个思维导图的时候,老师已经能够很好的把握知识的重难点,这就促使老师能够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实践,有的放矢。应该简单介绍的知识的就简单表述,应该深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入的讲解。
(3)在課程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好的复习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经历“总体认识—分层学习—整体把握”这三个环节,以更好的掌握内容的所有知识点,更好的把学生学习的知识同化或是顺应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其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图表标记”很详细的向同学们展示,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更好促进学生的课下巩固复习。
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
(1)在课程内的详细讲解前,学生可以从思维导图中获得对本节知识系统、全面的认识,在大脑中初步建立要学习知识的框架,对后面的学习不会觉得知识零散,难以全面掌握。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很详细的掌握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更好的把握知识,使零散的知识更加的清晰明了。这对于学生内化知识起到很好的指引和促进作用。
(3)在课堂知识内容的复习阶段,学生在深入的学习了各种知识点的基础上,再次强化其中的所有关系,并且通过教师展示重点和难点,更好的把握知识的不同深度层次,对自己的课下复习巩固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课下学生巩固知识
把整个知识形成完整的框架,需要学生在课上学习和课下巩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在课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断的完善,只有把宏观的知识体系逐层细化,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在很好的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提高。
在这一阶段中很好的利用Mindmanager7中的“图表标记”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图表标记”中展示的各种图标,比如“任务的优先级”来逐步学习知识;“任务已完成(%)”、“旗标”、“笑脸”等图标能够更好的记录学生自己在课下学习时完成和掌握知识的情况,由于学生在课下学习巩固的时候时间也许不集中,利用这个图标就很好的避免了学生在下次学习的过程中遗忘了上次学习完成程度,更好的链接上次的学习接着复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清楚的表明自己在学习知识时的难易程度,对于以后的再次复习有更好的借鉴作用。
学生在课下巩固课堂学习知识时,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认知结构中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化的很透彻;学生把知识贮藏在长时记忆中,不容易遗忘。
四、总结和反思
把思维导整合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中,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与学工具,而且是一种创新思维的理念及方式。目前思维导图已经应用到了包括信息技术学科在内的许多领域。总之,把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沟通的方式和习惯来培养,可极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能够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更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目前思维导图和学科整合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思维导图出现了一定的滥用情况。有部分教师过分的推崇思维导图的形式、图形和软件。不管合不合适,都要使用以显示自己在创新,并没有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判断是否使用思维导图比不使用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目前还比较少,教师及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因为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参照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探索研究,以更好的使用思维导图来促进信息技术的教学;(三)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这些作用还有待信息技术教师以开放、积极的态度去实际运用好这一教学策略,有待于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以及学生的认真学习。对于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以及思维导图评判标准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李斯.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教学研究,2006,(6):59.
[3]高志军,李海青.对思维导图在教育应用研究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1):16.
[4]陈锡宗,段接会,孟祥增.基于思维导图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