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情况及其传毒媒介灰飞虱在麦田、秧田及大田中的发生情况,并对条纹枯病发病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稻条纹枯病;灰飞虱;发病情况;发病原因
中图分类号S435.11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180-02
条纹叶枯病是近年来射阳县严重发生的新病害,1999年前该县还很少查见,2000年以后发生普遍,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09年发生最重,是对水稻安全生产危害最重的病虫害。射阳县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政府、农林局的权力领导、组织、发动下,测报准确,防治方案正确,迅速、准确、及时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危害,全县共挽回稻谷损失35万t,有力保障了2009年水稻丰产丰收。现就2009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及其传毒媒介灰飞虱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1灰飞虱发生特点
1.1麦田灰飞虱发生情况
2009年麦田1代灰飞虱发生早、发生量大,常年5月田间很难查见灰飞虱成虫,一般在5月底可以查见,2009年在5月中旬即查见,比常年早10 d以上,5月17日调查长翅型成虫占3.1%。5月23—24日调查,麦田有虫54万~270万头/hm2,平均127.8万头/hm2,5月31日至6月1日调查,麦田有虫465万~600万头/hm2,平均510万头/hm2,是常年的3倍以上。
1.2秧田灰飞虱发生情况
水稻秧田从揭膜后即有灰飞虱迁入传毒为害。旱育秧田靠近虫源田,前期旱秧田虫量高于水秧田,后期由于大量成虫迁向水秧田,以及水秧灰飞虱繁殖系数高,水秧田虫量高于旱秧田[1]。5月23—24日调查,旱秧田有虫4.5万~45万头/hm2,平均21万头/hm2,水秧田有虫3万~27万头/hm2,平均10.05万头/hm2,即迁入期虫量旱秧田是水秧田的2倍;5月31日至6月1日调查,旱育秧田有虫90万~234万头/hm2,平均162万头/hm2,水秧田有虫126万~171万头/hm2,平均154.5万头/hm2,即5月底至6月初水秧田与旱秧田虫量接近。定田:5月29日旱秧田有虫63万头/hm2,水秧田54万头/hm2,5月31日分别为144万、126万头/hm2;6月2日分别为189万、171万头/hm2,6月4日分别为216万、198万头/hm2,6月10日分别为288万、1 188万头/hm2, 6月10日,水秧田成虫虫量是旱秧田的3倍左右,水秧田总虫量是旱秧田的4.1倍,旱秧田成虫与若虫比例为1∶2,水秧田为1.0∶(2.5~3.0)。6月16日调查,未用药水秧田虫量达6 639万头/hm2(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1.00∶0.27∶19.80;未用药旱秧田虫量为486万头/hm2(成若虫比为1∶8),水秧田虫量是旱秧田的13.7倍[2]。
落谷早的秧池比落谷迟的秧池迁入早、虫量高、发育进度快。6月8日在农牧公司调查,45 d秧龄的田块,虫量为4 374万~8 802万头/hm2,平均5 732.18万头/hm2,成若虫比例为1∶17(若虫中低龄若虫占96.7%),35 d秧龄的田块,有虫1 170万~2 835万头/hm2,平均2 313万头/hm2,成若虫比例为1.00∶6.59,都为低龄若虫。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全县麦茬水秧田在6月16日进入低龄若虫期,早播秧池在6月8日即进入低龄若虫期。虽然2009年迁入秧池的灰飞虱虫量高,但由于2009年积极有效地开展防治,虫量得到有效控制。6月10日调查,正确用药的旱秧田虫量3.6万~81.0万头/hm2,平均57.36万头/hm2,比未用药少81.0%,水秧田有虫54万~216万头/hm2,平均108.42万头/hm2,比未用药田少91%。
1.3大田灰飞虱发生情况
6月29日(水稻活棵期)调查,水秧田虫量100~200头/百穴,平均152头/百穴(成虫、低龄若虫各50%),旱秧田10~300头/百穴,平均122头/百穴(成虫占41%,低龄若虫占59%),7月2—4日调查,虫量0~320头/百穴,平均62头/百穴(成虫占16%,低龄若虫占22%,高龄若虫占62%),旱秧田0~220头/百穴,平均34头/百穴。由于大面积防治,7月13号调查,麦茬稻虫量0~30头/百穴,平均6.5头/百穴,7月14日调查春茬水稻,虫量0~150头/百穴,平均35头/百穴(成虫占41%,高龄若虫占52%,低龄若虫占7%)。
3代低龄若虫峰在7月22—23日,7月22—23日调查,虫量0~120头/百穴,平均64头/百穴,其中低龄占82%;7月28—29日调查,虫量10~360头/百穴,平均47.5头/百穴(以3~4龄若虫为主)。8月5日调查,稻田养蟹田自然虫量1 620头/百穴,其中成虫210头/百穴,占13%,高龄若虫750头/百穴,占46.3%,低龄若虫660头/百穴,占40.7%。8月4—7日普查,虫量30~550头/百穴,平均124头/百穴。
3代低龄若虫一峰在8月15日,二峰在8月25日。8月11日调查,灰飞虱50~400头/百穴,平均167头/百穴(其中成虫62头/百穴,高龄若虫87头/百穴,低龄若虫18头/百穴),8月15—16日调查,虫量0~20头/百穴,平均66头/百穴(成虫12头/百穴,占18%,高龄若虫8头/百穴,占12%,低龄若虫46头/百穴,占70%);8月25—26日调查,虫量0~600头/百穴,平均146头/百穴(其中低龄若虫96头/百穴,占66%,高龄若虫50头/百穴,占34%),9月1—2日调查,虫量40~360头/百穴,平均184头/百穴(其中成虫52头/百穴,占28.3%,低龄若虫69头/百穴,占37.5%,高龄若虫63头/百穴,占34.2%)。10月8日调查,虫量60~240头/百穴,平均136头/百穴。
2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
2009年条纹叶枯病见病早、发生重、发生范围广。2009年始病期6月10日在秧田即查见,比常年早10 d以上,6月23日进入发病盛期,大田病株率超过0.5%的发病面积4 000 hm2,占感病水稻面积的12.6%,6月25日发病666.67 hm2,病株率超过5%的重发面积66.67 hm2,27日发生面积9 333.33 hm2,严重面积333.3 hm2,6月28日发生面积1.2万hm2,重发面积400 hm2;6月29日发病面积1.3万hm2,占感病水稻面积的42.0%;30日发病面积1.67万hm2,重发面积533.33 hm2,7月1日以后发病面积稳定在1.86万hm2,占感病面积的58.7%,但严重面积继续增加,至7月10日,严重发生面积2 400 hm2。2009年水稻条纹叶枯病1期发病水育秧明显重于旱育秧,早播早栽秧重于晚秧。防治不好的小麦茬旱育秧最高病穴率18%,水育秧病穴率68%,5月底移栽的旱育秧病穴率54%,水秧病穴率88%。2期发病在7月下旬至8月初,自然病穴率22%~31%,平均26%,病株率4.1%~7.6%,平均5,3%。3期发病在8月中下旬,病穴率8%~15%,平均12.4%,病株率0.9%~1.8%,平均1.35%。主要是小分蘖,发病部位为剑叶及倒2叶,正常防治的田块零星见病。据观察,1期发病病穴率达20%左右,只要管理措施适当,对产量无影响。病穴率在70%左右,减产40%~50%。
3发病原因
3.1品种
近年来射阳县大面积种植粳稻,2009年粳稻面积达到3.18万hm2,占水稻面积的99%,全县种植的粳稻主要为武育粳3号,占水稻面积的78.8%,其他粳稻有武育粳7号、武育粳8号、武育粳11号,这些品种高感条纹叶枯病等病毒,而杂交中籼稻对这些病害高抗。大面积种植粳稻是近年来条纹叶枯病等病害大流行的关键因素。粳稻成熟期比杂交中稻迟15 d左右,而且后期秆青叶绿,有利后期灰飞虱的发生,同时由于粳稻成熟收割迟,水稻与小麦播种期近,有利稻田灰飞虱迁移到麦田繁殖越冬,加重了条纹叶枯病的发生[3]。
3.2育秧方式
旱育秧苗条纹叶枯病显著低于水育秧,近年来推广的旱育秧技术对控制陶文叶枯病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旱育秧落谷迟,减少了染病机会,同时由于旱育秧苗群体小,有利药剂防治。更关键的原因是旱育秧老健,一是不利灰飞虱的发生,尽管全县大部分旱育秧池靠近麦田,前期迁入虫量较多,但由于旱育秧苗老健,灰飞虱的繁殖系数比水育秧低很多,减轻了灰飞虱的发生;二是抗病能力比水育秧强,虽然没有经过接种试验,但根据旱育秧的虫量及发病情况看,旱育秧应该比水育秧抗病[4]。
3.3气候因素
一是暖冬有利灰飞虱发生。2003年12月平均气温3.5 ℃,比常年高0.2 ℃,但比2002年低0.9 ℃,2004年1月平均气温1 ℃,比常年低0.1 ℃,比2003年高0.2 ℃,2009年2月气温偏高,平均温度为5.6 ℃,比常年高3.1 ℃,比2003年高1.8 ℃,有利灰飞虱越冬。二是早春少雨干旱,气温偏高,有利其越冬代及1代的发生。在冬春灰飞虱喜温暖、少雨、干旱,2009年3月平均气温8 ℃,比常年高1.4 ℃,比2003年高0.6 ℃;2009年4月平均气温14.3 ℃,比常年高1.4 ℃,比2003年高0.7 ℃;5月平均气温18.7 ℃,比常年高0.2 ℃,与2008年相比,早春气温偏高,导致2009年灰飞虱发生期比常年早10 d以上,同时有利灰飞虱的繁殖。2009年3月降雨量22.3 mm,比常年少29.3 mm,比2008年少53.5 mm;4月降水量46.5 mm,比常年少9.0 mm,比2008年少27.9 mm;5月降雨量68.6 mm,比常年少3.1 mm,比2003年多23.9 mm。2009年3月雨日数7 d,比2003年少5 d,4月雨日数8 d,比2003年少7 d,5月雨日数12 d,比2003年少1 d。从上述情况看,2009年春季,尤其是3—4月气温明显偏高,雨日、雨量显著减少,少雨干旱有利灰飞虱的发生,麦田灰飞虱发育进度快,发生量大,迁入秧田早,迁入量大,因此2009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早、发生重。
4参考文献
[1] 张德胜,乔奇,秦艳红,等.水稻集中育秧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81-84.
[2] 许晓辉.水稻穗期灰飞虱成灾原因初探及治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83-84,143.
[3] 江根喜.无为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198,201.
[4] 俞建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198,201.
关键词水稻条纹枯病;灰飞虱;发病情况;发病原因
中图分类号S435.11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180-02
条纹叶枯病是近年来射阳县严重发生的新病害,1999年前该县还很少查见,2000年以后发生普遍,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09年发生最重,是对水稻安全生产危害最重的病虫害。射阳县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政府、农林局的权力领导、组织、发动下,测报准确,防治方案正确,迅速、准确、及时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危害,全县共挽回稻谷损失35万t,有力保障了2009年水稻丰产丰收。现就2009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及其传毒媒介灰飞虱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1灰飞虱发生特点
1.1麦田灰飞虱发生情况
2009年麦田1代灰飞虱发生早、发生量大,常年5月田间很难查见灰飞虱成虫,一般在5月底可以查见,2009年在5月中旬即查见,比常年早10 d以上,5月17日调查长翅型成虫占3.1%。5月23—24日调查,麦田有虫54万~270万头/hm2,平均127.8万头/hm2,5月31日至6月1日调查,麦田有虫465万~600万头/hm2,平均510万头/hm2,是常年的3倍以上。
1.2秧田灰飞虱发生情况
水稻秧田从揭膜后即有灰飞虱迁入传毒为害。旱育秧田靠近虫源田,前期旱秧田虫量高于水秧田,后期由于大量成虫迁向水秧田,以及水秧灰飞虱繁殖系数高,水秧田虫量高于旱秧田[1]。5月23—24日调查,旱秧田有虫4.5万~45万头/hm2,平均21万头/hm2,水秧田有虫3万~27万头/hm2,平均10.05万头/hm2,即迁入期虫量旱秧田是水秧田的2倍;5月31日至6月1日调查,旱育秧田有虫90万~234万头/hm2,平均162万头/hm2,水秧田有虫126万~171万头/hm2,平均154.5万头/hm2,即5月底至6月初水秧田与旱秧田虫量接近。定田:5月29日旱秧田有虫63万头/hm2,水秧田54万头/hm2,5月31日分别为144万、126万头/hm2;6月2日分别为189万、171万头/hm2,6月4日分别为216万、198万头/hm2,6月10日分别为288万、1 188万头/hm2, 6月10日,水秧田成虫虫量是旱秧田的3倍左右,水秧田总虫量是旱秧田的4.1倍,旱秧田成虫与若虫比例为1∶2,水秧田为1.0∶(2.5~3.0)。6月16日调查,未用药水秧田虫量达6 639万头/hm2(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1.00∶0.27∶19.80;未用药旱秧田虫量为486万头/hm2(成若虫比为1∶8),水秧田虫量是旱秧田的13.7倍[2]。
落谷早的秧池比落谷迟的秧池迁入早、虫量高、发育进度快。6月8日在农牧公司调查,45 d秧龄的田块,虫量为4 374万~8 802万头/hm2,平均5 732.18万头/hm2,成若虫比例为1∶17(若虫中低龄若虫占96.7%),35 d秧龄的田块,有虫1 170万~2 835万头/hm2,平均2 313万头/hm2,成若虫比例为1.00∶6.59,都为低龄若虫。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全县麦茬水秧田在6月16日进入低龄若虫期,早播秧池在6月8日即进入低龄若虫期。虽然2009年迁入秧池的灰飞虱虫量高,但由于2009年积极有效地开展防治,虫量得到有效控制。6月10日调查,正确用药的旱秧田虫量3.6万~81.0万头/hm2,平均57.36万头/hm2,比未用药少81.0%,水秧田有虫54万~216万头/hm2,平均108.42万头/hm2,比未用药田少91%。
1.3大田灰飞虱发生情况
6月29日(水稻活棵期)调查,水秧田虫量100~200头/百穴,平均152头/百穴(成虫、低龄若虫各50%),旱秧田10~300头/百穴,平均122头/百穴(成虫占41%,低龄若虫占59%),7月2—4日调查,虫量0~320头/百穴,平均62头/百穴(成虫占16%,低龄若虫占22%,高龄若虫占62%),旱秧田0~220头/百穴,平均34头/百穴。由于大面积防治,7月13号调查,麦茬稻虫量0~30头/百穴,平均6.5头/百穴,7月14日调查春茬水稻,虫量0~150头/百穴,平均35头/百穴(成虫占41%,高龄若虫占52%,低龄若虫占7%)。
3代低龄若虫峰在7月22—23日,7月22—23日调查,虫量0~120头/百穴,平均64头/百穴,其中低龄占82%;7月28—29日调查,虫量10~360头/百穴,平均47.5头/百穴(以3~4龄若虫为主)。8月5日调查,稻田养蟹田自然虫量1 620头/百穴,其中成虫210头/百穴,占13%,高龄若虫750头/百穴,占46.3%,低龄若虫660头/百穴,占40.7%。8月4—7日普查,虫量30~550头/百穴,平均124头/百穴。
3代低龄若虫一峰在8月15日,二峰在8月25日。8月11日调查,灰飞虱50~400头/百穴,平均167头/百穴(其中成虫62头/百穴,高龄若虫87头/百穴,低龄若虫18头/百穴),8月15—16日调查,虫量0~20头/百穴,平均66头/百穴(成虫12头/百穴,占18%,高龄若虫8头/百穴,占12%,低龄若虫46头/百穴,占70%);8月25—26日调查,虫量0~600头/百穴,平均146头/百穴(其中低龄若虫96头/百穴,占66%,高龄若虫50头/百穴,占34%),9月1—2日调查,虫量40~360头/百穴,平均184头/百穴(其中成虫52头/百穴,占28.3%,低龄若虫69头/百穴,占37.5%,高龄若虫63头/百穴,占34.2%)。10月8日调查,虫量60~240头/百穴,平均136头/百穴。
2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
2009年条纹叶枯病见病早、发生重、发生范围广。2009年始病期6月10日在秧田即查见,比常年早10 d以上,6月23日进入发病盛期,大田病株率超过0.5%的发病面积4 000 hm2,占感病水稻面积的12.6%,6月25日发病666.67 hm2,病株率超过5%的重发面积66.67 hm2,27日发生面积9 333.33 hm2,严重面积333.3 hm2,6月28日发生面积1.2万hm2,重发面积400 hm2;6月29日发病面积1.3万hm2,占感病水稻面积的42.0%;30日发病面积1.67万hm2,重发面积533.33 hm2,7月1日以后发病面积稳定在1.86万hm2,占感病面积的58.7%,但严重面积继续增加,至7月10日,严重发生面积2 400 hm2。2009年水稻条纹叶枯病1期发病水育秧明显重于旱育秧,早播早栽秧重于晚秧。防治不好的小麦茬旱育秧最高病穴率18%,水育秧病穴率68%,5月底移栽的旱育秧病穴率54%,水秧病穴率88%。2期发病在7月下旬至8月初,自然病穴率22%~31%,平均26%,病株率4.1%~7.6%,平均5,3%。3期发病在8月中下旬,病穴率8%~15%,平均12.4%,病株率0.9%~1.8%,平均1.35%。主要是小分蘖,发病部位为剑叶及倒2叶,正常防治的田块零星见病。据观察,1期发病病穴率达20%左右,只要管理措施适当,对产量无影响。病穴率在70%左右,减产40%~50%。
3发病原因
3.1品种
近年来射阳县大面积种植粳稻,2009年粳稻面积达到3.18万hm2,占水稻面积的99%,全县种植的粳稻主要为武育粳3号,占水稻面积的78.8%,其他粳稻有武育粳7号、武育粳8号、武育粳11号,这些品种高感条纹叶枯病等病毒,而杂交中籼稻对这些病害高抗。大面积种植粳稻是近年来条纹叶枯病等病害大流行的关键因素。粳稻成熟期比杂交中稻迟15 d左右,而且后期秆青叶绿,有利后期灰飞虱的发生,同时由于粳稻成熟收割迟,水稻与小麦播种期近,有利稻田灰飞虱迁移到麦田繁殖越冬,加重了条纹叶枯病的发生[3]。
3.2育秧方式
旱育秧苗条纹叶枯病显著低于水育秧,近年来推广的旱育秧技术对控制陶文叶枯病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旱育秧落谷迟,减少了染病机会,同时由于旱育秧苗群体小,有利药剂防治。更关键的原因是旱育秧老健,一是不利灰飞虱的发生,尽管全县大部分旱育秧池靠近麦田,前期迁入虫量较多,但由于旱育秧苗老健,灰飞虱的繁殖系数比水育秧低很多,减轻了灰飞虱的发生;二是抗病能力比水育秧强,虽然没有经过接种试验,但根据旱育秧的虫量及发病情况看,旱育秧应该比水育秧抗病[4]。
3.3气候因素
一是暖冬有利灰飞虱发生。2003年12月平均气温3.5 ℃,比常年高0.2 ℃,但比2002年低0.9 ℃,2004年1月平均气温1 ℃,比常年低0.1 ℃,比2003年高0.2 ℃,2009年2月气温偏高,平均温度为5.6 ℃,比常年高3.1 ℃,比2003年高1.8 ℃,有利灰飞虱越冬。二是早春少雨干旱,气温偏高,有利其越冬代及1代的发生。在冬春灰飞虱喜温暖、少雨、干旱,2009年3月平均气温8 ℃,比常年高1.4 ℃,比2003年高0.6 ℃;2009年4月平均气温14.3 ℃,比常年高1.4 ℃,比2003年高0.7 ℃;5月平均气温18.7 ℃,比常年高0.2 ℃,与2008年相比,早春气温偏高,导致2009年灰飞虱发生期比常年早10 d以上,同时有利灰飞虱的繁殖。2009年3月降雨量22.3 mm,比常年少29.3 mm,比2008年少53.5 mm;4月降水量46.5 mm,比常年少9.0 mm,比2008年少27.9 mm;5月降雨量68.6 mm,比常年少3.1 mm,比2003年多23.9 mm。2009年3月雨日数7 d,比2003年少5 d,4月雨日数8 d,比2003年少7 d,5月雨日数12 d,比2003年少1 d。从上述情况看,2009年春季,尤其是3—4月气温明显偏高,雨日、雨量显著减少,少雨干旱有利灰飞虱的发生,麦田灰飞虱发育进度快,发生量大,迁入秧田早,迁入量大,因此2009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早、发生重。
4参考文献
[1] 张德胜,乔奇,秦艳红,等.水稻集中育秧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81-84.
[2] 许晓辉.水稻穗期灰飞虱成灾原因初探及治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83-84,143.
[3] 江根喜.无为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198,201.
[4] 俞建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