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作为小学的一门学课,其意义和作用已不言而喻。作为科学课教师,只是学生探究科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才是知识的主人。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认为,探究学习方式应成为小学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精心创设情境,努力探索引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路径,巧拨妙引,让探究能力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捷径。下面谈谈我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唤起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一双双跃跃欲试的小手,教师应善于激励,把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的学习行为。我认为,教师的激励应包括语言、神情、动作等,一声深情的赞扬,一缕柔和的眼光,或是一个小的激励动作都能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唤起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淀粉的观察》一课时,课前我给学生表演小魔术。当我很神秘地举起一块白布,像真正的魔术师那样让大家看看,然后举起喷壶将碘酒喷在白布上面时。学生都惊奇的叫了起来:“奇怪,有字了,怎么变的?”这时,我发现平时语数成绩较低的小翔神情紧张,小手时举时放,我及时用鼓励的语气说:“看,我们班的小翔举手了,真是各有所长啊!”一语激起千重浪,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如下问题:怎么变这个魔术?老师给喷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老师的白布有什么秘密?此刻,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他们七嘴八舌想马上找到答案。其次,老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个生动,而又能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景,是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探究主题的上策。
比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课题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入时我们紧扣“声音”二字设计了送“礼物”的小游戏。当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请注意听听是什么?”时,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兴高采烈。这时,我把收录机中各种声音(如,牛、马、羊的叫声、母鸡下蛋后的叫声、摩托启动声……)送给学生,我看到的是欣喜的目光,满意的笑脸。学生惊奇地发问:这么多有趣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一个巧妙的情景创设了学生去思考,心中必定有无数个问号。接下来不用老师多引导,学生就会主动提出更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二、自主选择,尝试探究学习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利。”探究性学习真正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尝试探究学习。
1、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一研究主题,请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于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都被学生提出来,课堂40分钟不允许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研究。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并寻找合适的途径去解决问题,这样既不会抹杀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反复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教《蜗牛》这一课,当我把蜗牛一拿出来,学生对小动物天生好奇,顿时你争我抢,都想提出自己探究的主题。面对着跃跃欲试的小“科学家”,怎么办?我先照单全收,全部都在黑板上记录下来,肯定学生的见解,按照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成课内探究组和课外探究组,然后把在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
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科学教学中,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教学《蜗牛》一课时,喜欢“课内探究组”与喜欢“课外探究组”的学生参差不齐,要是按平常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打折扣,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自找探究伙伴,合作完成学习目标。不同的伙伴,共同的爱好,多元的优势互补,再困难的问题也在欢声笑语中迎刃而解。实践证明,多数学生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探究,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
三、巧拨妙引,提高探究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随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1、自我评价法: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探究的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在每节课的拓展环节,我特别注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对课题意义的再认识,对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报告自己的收获等。这样,课堂上不再是简单的“授一受”的教学模式,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往往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辩论会。比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的拓展辩论会。当我提出:“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这样的问题时,学生们都积极列举自己的收获,有一个同学说:“我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立即有同学举手补充:“在做音叉实验时我一连敲击几次都没有让水面溅出水花,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才做成功,这使我明白凡事都要听清楚了再做。”这样,自我评价既总结所学知识,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为学生在今后课堂上的自主探究、思考观察,不断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
2、自行探知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老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知,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我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花》时,结合我们学校有花坛、育花苗的花圃,有高耸的大树,有开得正旺的菊花。于是我带领全班同学到室外去观察,去研究,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像观察油花菜一样观察菊花吗?”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但最让我吃惊的是: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建议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位学生来观察,这样,我们的‘科学文件夹’内容不是更丰富吗?”于是我对她说:“你的建议很好,见解独特,长大了一定能成为出色的组织者。”听见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建议,看到一张张信心十足的笑脸,我心里很激动。
总之,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要结合当地实际及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大胆尝试。只要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更新,不断努力,我们肯定能与科学课同成长。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精心创设情境,努力探索引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路径,巧拨妙引,让探究能力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捷径。下面谈谈我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唤起探究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一双双跃跃欲试的小手,教师应善于激励,把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的学习行为。我认为,教师的激励应包括语言、神情、动作等,一声深情的赞扬,一缕柔和的眼光,或是一个小的激励动作都能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唤起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淀粉的观察》一课时,课前我给学生表演小魔术。当我很神秘地举起一块白布,像真正的魔术师那样让大家看看,然后举起喷壶将碘酒喷在白布上面时。学生都惊奇的叫了起来:“奇怪,有字了,怎么变的?”这时,我发现平时语数成绩较低的小翔神情紧张,小手时举时放,我及时用鼓励的语气说:“看,我们班的小翔举手了,真是各有所长啊!”一语激起千重浪,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如下问题:怎么变这个魔术?老师给喷壶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老师的白布有什么秘密?此刻,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他们七嘴八舌想马上找到答案。其次,老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个生动,而又能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景,是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并探究主题的上策。
比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课题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入时我们紧扣“声音”二字设计了送“礼物”的小游戏。当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请注意听听是什么?”时,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兴高采烈。这时,我把收录机中各种声音(如,牛、马、羊的叫声、母鸡下蛋后的叫声、摩托启动声……)送给学生,我看到的是欣喜的目光,满意的笑脸。学生惊奇地发问:这么多有趣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一个巧妙的情景创设了学生去思考,心中必定有无数个问号。接下来不用老师多引导,学生就会主动提出更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二、自主选择,尝试探究学习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利。”探究性学习真正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尝试探究学习。
1、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出一研究主题,请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于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都被学生提出来,课堂40分钟不允许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研究。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并寻找合适的途径去解决问题,这样既不会抹杀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反复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教《蜗牛》这一课,当我把蜗牛一拿出来,学生对小动物天生好奇,顿时你争我抢,都想提出自己探究的主题。面对着跃跃欲试的小“科学家”,怎么办?我先照单全收,全部都在黑板上记录下来,肯定学生的见解,按照学生的意愿,将学生分成课内探究组和课外探究组,然后把在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
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科学教学中,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教学《蜗牛》一课时,喜欢“课内探究组”与喜欢“课外探究组”的学生参差不齐,要是按平常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打折扣,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此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自找探究伙伴,合作完成学习目标。不同的伙伴,共同的爱好,多元的优势互补,再困难的问题也在欢声笑语中迎刃而解。实践证明,多数学生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探究,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
三、巧拨妙引,提高探究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随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1、自我评价法: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探究的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在每节课的拓展环节,我特别注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对课题意义的再认识,对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报告自己的收获等。这样,课堂上不再是简单的“授一受”的教学模式,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往往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辩论会。比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的拓展辩论会。当我提出:“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这样的问题时,学生们都积极列举自己的收获,有一个同学说:“我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立即有同学举手补充:“在做音叉实验时我一连敲击几次都没有让水面溅出水花,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才做成功,这使我明白凡事都要听清楚了再做。”这样,自我评价既总结所学知识,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为学生在今后课堂上的自主探究、思考观察,不断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
2、自行探知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老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知,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我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花》时,结合我们学校有花坛、育花苗的花圃,有高耸的大树,有开得正旺的菊花。于是我带领全班同学到室外去观察,去研究,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像观察油花菜一样观察菊花吗?”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但最让我吃惊的是: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建议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一位学生来观察,这样,我们的‘科学文件夹’内容不是更丰富吗?”于是我对她说:“你的建议很好,见解独特,长大了一定能成为出色的组织者。”听见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建议,看到一张张信心十足的笑脸,我心里很激动。
总之,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要结合当地实际及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大胆尝试。只要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更新,不断努力,我们肯定能与科学课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