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国色笑风寒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_n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牡丹王”美誉的书画家、收藏家、慈善家程家焕,世居广州西关。“老西关”的珠江文化积淀,深深地浸润了程家焕的书画艺术与他为人行事的情趣。
  广东南海和顺人的程家焕,1943年出生于广州。是广州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慈善会理事,广东省与广州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牡丹书画院名誉院长,广州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广州中国画会名誉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成员。从程家焕的履历,我们可以纵观他的人生追求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程家焕出身贫寒,有兄弟6人。父亲从事花店生意,一家就挤在小小的花店里。夏天晚上睡觉时,在店门口铺上砖块拆下门板放上去就是床了。而他自小就是父亲的好帮手,经常给花浇水、修剪,在店里摆放鲜花。久而久之,他喜欢上了花草。当春寒料峭时花草显得冷清,但牡丹却能在寒风中挺立,于是他对牡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60年程家焕17岁那年拜岭南派著名画家陈子毅为师,学习画画。他从师学画画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找个能吃饱饭、睡好觉的活儿。他说:“这个深埋心中的‘活儿’梦想,影响了我的一生。”
  程家焕青少年时喜爱金石书画,尤其喜爱画牡丹。他说:“画牡丹,就想到了自己的身世。人穷思变,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可以抒发内心寻求生活美满幸福的感情;牡丹是国花,可以表达人们希望国家繁荣富强的愿望。我对牡丹情有独钟,就是想通过它表达对生活、对人民、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程家焕是书画坛的多面手。他继承岭南画派的表现技法,擅长中国花鸟画创作,以画牡丹而闻名海内外。同时,他的书法如隶书、楷书、行书等,也颇有影响。其书画作品凝重典雅,意境清新,富有时代气息。
  程家焕主要作品有《牡丹富贵图》、《瑞气图》、《秋艳》、《吐翠图》、《松龄鹤寿》等,在海内外不少报刊发表。1981年起入选香港“唐伯虎及古今名家书画展”、“五百年古今书画展”、新加坡“中国近代名书画家作品展”、“中国现代六位名家画展”、日本“亚细亚第十九回现代巡回美术展”、广州“中日书画名家作品展”、“中国现代书画展”、“中国现代名书画家作品展”等,先后在广州、新疆、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澳洲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及联展,被国内外多家收藏机构如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出版有《程家焕书法集》、《程家焕扇面书画选》等著作。1999年书法作品曾获得“全国牡丹杯书画展”金奖、国画作品获“第五届国际画展金奖”。
  程家焕以为,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但对他来说社会公益事业才是第一位的,没有什么比它更重要。
  1984年,程家焕拍卖自己的多幅作品,为广州市老人院捐献该院建立以来的第一笔筹款。1985年他率先发起、共有10位知名画家参与举办的为广州民办儿童福利教养院义卖筹款活动。1985年5月在中山市举办“十人书画展”筹款创建颐老院,他的四幅牡丹图以1万、5万、10万和29万元被人认购而自己分文不取全部捐出。1992年他发起为广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筹款并在香港举办了书画义展。1996年6月1日他组织广州市多位著名书画家为儿童节捐赠百幅书画作品。同年11月组织书画家为广州市七旬老寿星敬赠百幅寿字图。1997年元月,他为广州市慈善会捐赠书画多幅。1998年他再次向广州老人院捐赠个人书画作品5幅及广州名家书画30幅。同年11月又向澳门劳工子弟学校捐赠书画。程家焕近50年来热心公益事业回报社会,自己挥毫不断,义捐不断,并积极倡导、发动国内外艺术界同仁共同参与拍卖捐赠活动,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良好品格和深厚修养。他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多的书画家走到一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更有力地支持公益事业。”
其他文献
陆丰  国庆前夕,陆丰市首届百姓健康广场舞大赛在人民体育场举行。来自该市各镇场的12支健身舞队亮身。欢快的旋律,优美的舞姿,“草原风”、“西北风”、民族风唤起近千观众阵阵喝彩声。
期刊
在丰顺这片红色热土上,多年来活跃着一支体现着共产党良心、倾情为老区办实事的特殊队伍——丰顺县老促会。他们是由一批从领导岗位退休、对老区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甘当老区建设“义工”的老同志组成的。他们不顾年老体弱,不辞辛苦劳累,长年奔走在老区的大地上,为解决老区五难问题殚精竭虑。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赢得了丰顺老区群众的敬重和爱戴。  一  “不是丰顺人,却为丰顺贡献了自己的大半生。”县老促会的同志用
期刊
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位于丰顺县八乡镇滩良村庄屋坪。1930年5月1日至12日,东江特委在八乡滩良庄屋坪召开了“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有184名代表参加,通过了工农民主专政十大纲领,选举产生了东江苏维埃政府,选出陈魁亚和古大存为东江苏维埃政府正、副主席。并宣布正式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古大存为军长,颜汉章为政委。该旧址原系木茅草建筑,1984年11月由丰顺县人民政府兴建了一座两层钢
期刊
马嘶村是龙门县龙华镇的一个普通小山村。三年前,马嘶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龙门县有31个省级贫困村,马嘶村就是其中之一。全村415户人家,低保户就有31户,帮扶户32户。  如今,行走在马嘶村,你会看到一幢幢掩映在绿叶丛中、错落有致的新楼房;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在田间伸展;路的两旁是藤蔓般的、攀沿在支架上的绿色作物……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2万多元,而到2010年一下子增加到5.3万元,2012
期刊
9月下旬,秋分后的南粤天气依然炎热。  汽车沿着广惠高速—惠河高速公路向梅州奔驰,这是广东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履新后开展调研的第一站。  梅州——充满传奇色彩的红色土地。80多年前,粤东北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勤劳勇敢的客家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年7月,该市8个县(市、区)先后全部被中央党史部门确认为原中央苏区。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革命老区,老区人民急切盼望加快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
期刊
今年以来,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南雄市大力实施统筹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带动改善农村宜居环境,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农村宜居水平。  根据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的要求,该市及早作出名镇名村建设规划,把自然地貌相近、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全安大坪村和水口河村2个村和乌迳镇高溯村、珠玑镇珠玑新村、水口镇河村祠堂小组、主田镇朝阳新村和帽子峰坪山移民新村等5个自然村作为今
期刊
1929年,时任红四军军长朱德率领官兵进驻丰顺马图村,留下了一串串感人肺腑的故事。  朱德深知粤东人民生活艰苦,他叫身边随员从马背上卸下一大袋从闽西准备带到井冈山的茶种赠给马头村茶农。此后,茶农把朱德夫妇赠送的茶种精心培育,并称它为“红军茶”。  1955年,马图老区人民怀着对朱德元帅夫妇崇敬的心情,把“红军茶”送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品尝。  丰顺县文宣队依据以上故事,编成“敬您一杯马图
期刊
丰顺县砂田镇黄花村,游客常年络绎不绝。探寻何因,离不开它厚重的文化气息,别具一格的客家民居,还有每逢二月,遍地金黄色的油菜花竞相绽放。丰顺县近年来按照“民富、村美、风正”的要求,不断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黄花村以其独具特色的田园式乡村旅游,大力融合当地的生态、人文特色,赢得了都市人的“芳心”,成为该县打造美丽乡村的成功范例。  “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
期刊
10月24日上午,省委老干部局、省社会科学院在广州举行《林若与广东改革开放》文集——《林若生态建设思想研究》、《怀念林若》出版(首发)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代表省委、省人大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黄龙云说,林若同志的思想、成就和风范,是广东人民的骄傲,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是广大党员干部最为珍贵的无形资产,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黄龙云指出,编纂出版《林若与广东改革开放》文集,以此纪念林若同
期刊
在梅州最具特色的丹霞风景区——五指石,差干老圩背山岗上矗立着一座炮楼。据差干镇文化站谢站长介绍,炮楼是1927年前后为防御土匪而建,人称“白炮楼”,结构两层,用石灰夯墙,瓦顶,墙厚1尺2寸。在“白炮楼”附近的山头上还有两座规模较小的炮楼,因其用黄泥建造(夯土墙),人称“黄炮楼”。3座炮楼坐落在就近3个山头上,镇守一方平安。  1949年5月22日,平远县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第一支队第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