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曾说:“人的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如何让思维的花朵拥有艳丽的色泽、芬芳的气味呢?作为一名正在教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形象思维特别活跃的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具体形象的材料不仅容易理解,还非常感兴趣,形象记忆能力也比较强。
从我和学生翻开语文书的第一页开始,我们与图为友,学了拼音;以图为据,学了象形字、会意字;以图为伴,去猜字、读文……在与图相伴的日子里,从老师讲图画,到学生按顺序看图画,再到学生把画面说清楚,我踏实细致地围绕教学生写话做了很多工作。学生开始写话后,我又重点从方法和技巧上去引导,但学生的写话还是出现了语言雷同、表达干瘪等问题,特别是图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密时。我常想,学生的语言是丰富的,生活是多彩的,但那一幅幅准备好的图画,显然在禁锢他们的思维、限制他们的表达。我除了教给他们写话的技巧和方法外,能用什么方法激发他们去真实生动地表达呢?能不能把学生形象思维的活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呢?
几个学生的课间游戏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张纸、一支笔,你一言我一语就能玩得不亦乐乎。是啊,学生的生活和想象都是丰富的,要打开他们的思维,我怎能一直在现成的几幅图画中打转呢?教材上的图画只能作为引子,要引出每个人独有的生活画面和生动的表达才是目的。几个学生边说边画的游戏过程就是图画和语言结合的过程。图画是他们形象思维的外显,语言也是形象思维的外显,把画画和语言结合,既利用了学生活跃的形象思维,又能在同步和互动中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这种方式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同,当下的幼儿教育就倡导让学生大胆想、大胆画、大胆说,再由成人整理语言。了解了这些,我想去实践这种方法,并给这种方式套用了一个名字——绘画日记。
在生活中让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起来,就得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促使他们用真实的语言表达。第一次绘画日记,我让学生去“找春天”。我对学生说:“春天可以是郊外嫩嫩的一棵草,可以是校园的一片叶子,还可以是小区里你发现的不一样。”我充满期待地收回第一次绘画日记,却失望地不想多看:“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小花开了,柳树在风里梳着长头发,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属于春天的标准语言充斥着大部分学生的作业纸。唯有两个学生写出“一朵在睡觉的白云”“一棵带着微笑长出来的小草”这样的语句,透过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抬头静静看云的学生,仿佛看见蹲在草坪边和小草说话的学生。两种情况一对比,我明白了在生活中要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写出生动句子的两个学生就是爱观察的学生,但大部分学生都还不会观察。
第二次绘画日记布置在一个雨后,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去观察。我们到室外做一次深呼吸,蹲下身去看水坑,抬手去摸树叶,小心地摇一摇叶子上的水珠……就这样,收回“春雨后去走走”的绘画日记,我看到了一幅幅本色图画,读到了很多学生观察后写下的语句:
小区里的树木和花朵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马路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水坑,水坑里映出了天上的朵朵白云。
我看见小草上落满了水珠,就像小草是停机场,水珠是飞机。
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来,它落到了三叶草上,我一碰,水珠会动。
学生是天生的发现者,掌握了观察窍门的学生,用他们的画笔和真实生动的语言,描绘着他们眼里、心里、嘴里的各种事物……学生的头脑中增加了很多有趣的新形象,原有的形象更具体、更生动了。而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学生的活动,与天气、环境结合,做一个个观察小任务的设计者、带领者。这些观察小任务逐步培养着学生的观察习惯,更加活跃着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着学生真实生动的语言。
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观察也是这样。绘画日记带给学生很多收获,他们边看边想,边想边画,边画边说,边说边写,语言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特别了、有趣了。但停留在把看到的直观画出来、说出来,就是在发展低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吗?我觉得还不够。正巧有这样一个看图写话的题:有三幅图,分别是有个小学生一个人在看电视、睡觉、上街,写话题目为“我是勇敢的小宝宝”。这样一道写话题,学生完成得不好,一半学生能写清楚单幅图意: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却不能有情景地连起来想象,更没有感受到图中小朋友的勇敢。我很纳闷,这些事都是来自他们的生活,怎么感受不到,不会表达呢?我问学生:“小男孩勇敢吗?”“老师,一个人看电视就是勇敢吗?”一个学生反问我。我恍然大悟,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刻意去关注、体验“勇敢”这类不具体的形容词,他们真的不理解画面与词语之间的联系。形象思维的提升,除了要发现身边的具体形象,还应该把内心的情感连接到生活中经历的画面,需要培养学生拥有一颗会感受的灵动之心。
那个周五,天气突变,电闪雷鸣,学生心中那些可能有的害怕、恐惧、勇敢等形容词在我脑中打转,于是当周绘画日记有了主题——《打雷,我不怕》。当我把主题公布,学生们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因为他們在想:“我该画什么呢?”于是,上课时,我对他们说:“你们好勇敢哦,外面在打雷,你们听课那么认真,一点儿也不怕。认真听课的画面可以画下来。”下课了,我对他们说:“下课了,该去上卫生间就上卫生间,该收拾文具就收拾文具,这些画面里,你们都不怕打雷。”有学生来我身边盖表扬印章,正好一个大雷响起,我说:“呀,好大的雷!你怕吗?外面的雷声,老师和你都不怕,我们都专注地做我们的事。”就这样,一个下午,学生坐在教室里听着雷声,看着天上时不时划过的闪电,体验着老师营造出来的“勇敢”氛围。一篇篇勇敢者的绘画日记诞生了。画面不再局限于教室,有晚上躺在床上和爸爸聊天气的小勇士,还有冒着雨去踩水被老师批评的小淘气。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形象思维特别活跃的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具体形象的材料不仅容易理解,还非常感兴趣,形象记忆能力也比较强。
从我和学生翻开语文书的第一页开始,我们与图为友,学了拼音;以图为据,学了象形字、会意字;以图为伴,去猜字、读文……在与图相伴的日子里,从老师讲图画,到学生按顺序看图画,再到学生把画面说清楚,我踏实细致地围绕教学生写话做了很多工作。学生开始写话后,我又重点从方法和技巧上去引导,但学生的写话还是出现了语言雷同、表达干瘪等问题,特别是图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密时。我常想,学生的语言是丰富的,生活是多彩的,但那一幅幅准备好的图画,显然在禁锢他们的思维、限制他们的表达。我除了教给他们写话的技巧和方法外,能用什么方法激发他们去真实生动地表达呢?能不能把学生形象思维的活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呢?
几个学生的课间游戏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张纸、一支笔,你一言我一语就能玩得不亦乐乎。是啊,学生的生活和想象都是丰富的,要打开他们的思维,我怎能一直在现成的几幅图画中打转呢?教材上的图画只能作为引子,要引出每个人独有的生活画面和生动的表达才是目的。几个学生边说边画的游戏过程就是图画和语言结合的过程。图画是他们形象思维的外显,语言也是形象思维的外显,把画画和语言结合,既利用了学生活跃的形象思维,又能在同步和互动中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这种方式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同,当下的幼儿教育就倡导让学生大胆想、大胆画、大胆说,再由成人整理语言。了解了这些,我想去实践这种方法,并给这种方式套用了一个名字——绘画日记。
在生活中让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起来,就得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促使他们用真实的语言表达。第一次绘画日记,我让学生去“找春天”。我对学生说:“春天可以是郊外嫩嫩的一棵草,可以是校园的一片叶子,还可以是小区里你发现的不一样。”我充满期待地收回第一次绘画日记,却失望地不想多看:“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小花开了,柳树在风里梳着长头发,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属于春天的标准语言充斥着大部分学生的作业纸。唯有两个学生写出“一朵在睡觉的白云”“一棵带着微笑长出来的小草”这样的语句,透过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抬头静静看云的学生,仿佛看见蹲在草坪边和小草说话的学生。两种情况一对比,我明白了在生活中要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写出生动句子的两个学生就是爱观察的学生,但大部分学生都还不会观察。
第二次绘画日记布置在一个雨后,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去观察。我们到室外做一次深呼吸,蹲下身去看水坑,抬手去摸树叶,小心地摇一摇叶子上的水珠……就这样,收回“春雨后去走走”的绘画日记,我看到了一幅幅本色图画,读到了很多学生观察后写下的语句:
小区里的树木和花朵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马路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水坑,水坑里映出了天上的朵朵白云。
我看见小草上落满了水珠,就像小草是停机场,水珠是飞机。
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来,它落到了三叶草上,我一碰,水珠会动。
学生是天生的发现者,掌握了观察窍门的学生,用他们的画笔和真实生动的语言,描绘着他们眼里、心里、嘴里的各种事物……学生的头脑中增加了很多有趣的新形象,原有的形象更具体、更生动了。而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学生的活动,与天气、环境结合,做一个个观察小任务的设计者、带领者。这些观察小任务逐步培养着学生的观察习惯,更加活跃着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着学生真实生动的语言。
任何事情都是熟能生巧,观察也是这样。绘画日记带给学生很多收获,他们边看边想,边想边画,边画边说,边说边写,语言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特别了、有趣了。但停留在把看到的直观画出来、说出来,就是在发展低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吗?我觉得还不够。正巧有这样一个看图写话的题:有三幅图,分别是有个小学生一个人在看电视、睡觉、上街,写话题目为“我是勇敢的小宝宝”。这样一道写话题,学生完成得不好,一半学生能写清楚单幅图意: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却不能有情景地连起来想象,更没有感受到图中小朋友的勇敢。我很纳闷,这些事都是来自他们的生活,怎么感受不到,不会表达呢?我问学生:“小男孩勇敢吗?”“老师,一个人看电视就是勇敢吗?”一个学生反问我。我恍然大悟,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刻意去关注、体验“勇敢”这类不具体的形容词,他们真的不理解画面与词语之间的联系。形象思维的提升,除了要发现身边的具体形象,还应该把内心的情感连接到生活中经历的画面,需要培养学生拥有一颗会感受的灵动之心。
那个周五,天气突变,电闪雷鸣,学生心中那些可能有的害怕、恐惧、勇敢等形容词在我脑中打转,于是当周绘画日记有了主题——《打雷,我不怕》。当我把主题公布,学生们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因为他們在想:“我该画什么呢?”于是,上课时,我对他们说:“你们好勇敢哦,外面在打雷,你们听课那么认真,一点儿也不怕。认真听课的画面可以画下来。”下课了,我对他们说:“下课了,该去上卫生间就上卫生间,该收拾文具就收拾文具,这些画面里,你们都不怕打雷。”有学生来我身边盖表扬印章,正好一个大雷响起,我说:“呀,好大的雷!你怕吗?外面的雷声,老师和你都不怕,我们都专注地做我们的事。”就这样,一个下午,学生坐在教室里听着雷声,看着天上时不时划过的闪电,体验着老师营造出来的“勇敢”氛围。一篇篇勇敢者的绘画日记诞生了。画面不再局限于教室,有晚上躺在床上和爸爸聊天气的小勇士,还有冒着雨去踩水被老师批评的小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