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电视台编辑工作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分析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h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到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来自信息技术的挑战,同时也获得了各自的发展机遇,这其中信息技术对于电视行业的影响最为深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让信息传播速度得到了几何倍数的提升,同时也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突破了时空限制,并且使媒体类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些变化对于电视编辑而言,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而如何正确面对这些挑战,又如何利用难得的机遇,实现编辑工作的创新发展,就成为如今电视编辑人员的主攻方向。本文基于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编辑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措施,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电视编辑工作;机遇和挑战;创新发展
  电视编辑本身就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一位优秀的电视编辑人员,需要用一双慧眼和一把金剪刀对拍摄的镜头进行精心设计,有效搭配,提升镜头语言的感染力。唯有通过电视编辑人员的专业化操作,我们才可以看到绚烂丰富的电视节目。这是传统编辑工作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面对大潮涌动的信息技术革命,电视编辑工作自然遇到了无法回避的价值拷问和存在意义的思考,需要放在全媒体时代背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维度中加以审视,继而实现电视编辑工作的创新发展。
  1. 全媒体时代下电视台编辑工作面临的机遇分析
  1.1 信息传播速度进一步提升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较传统媒体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受到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影响,信息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新兴媒体信息传播的这一特点对电视编辑工作而言是可以拿来主义,予以借鉴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节目的传播速度,同时在编辑工作中还可以将一些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元素添加其中,相交之前受制于傳统技术单一化的电视媒体传播方式,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节目在制作完成之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进行多端口、多样态、多通道的传播,这正是电视编辑工作得以创新发展的机遇之一。
  1.2 人们信息获取渠道的拓宽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受到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手段的影响,人们对电视媒体的依赖程度大大减弱,网络和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结合程度反而逐渐加深,人们借助网络及移动智能终端就可以很方便的接收到信息,因此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除了传统的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之外,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等信息产品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全新手段,因此电视编辑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变化,拓展编辑工作的创新路径,并且利用人们信息获取渠道拓宽的这一发展机遇。
  1.3 人们在信息获取上突破单一模式
  在当下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些全新的媒体形式的显著特征,也为电视编辑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发展机遇。比如这些新媒体除了显著提升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外,已经明显淡化了传统媒体范畴中受众这一概念,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信息收发两端的互动和交换,受众在接收信息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在消费看法的同时,也是观点的生产者。这一巨大优势是传统电视媒体所不具备的,之前的电视媒体只可以是单向发布,而观众只能是在固定时间蹲守在电视前观看节目。因此对电视编辑工作而言,双向互动成为传统编辑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和突破创新的最大机遇。
  2.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台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分析
  2.1 电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手段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影响下,信息传播载体的类型日益丰富,继而带来了信息传播、信息获取方式上的极大改变,导致在信息传播中电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被逐渐削弱,受众(或者可以称为信息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具有形式多元、双向互动、实时迅捷特征的全媒体中获取相应信息。为此,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编辑工作需要注重自身节目内容及其形式的创新。
  2.2 受众信息需求变得多元
  目前,信息的传播途径、接受渠道正在逐渐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观众在信息的需求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的海量爆发和信息的碎片化直接影响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人们因为兴趣爱好、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也就导致人们对于信息内容的需求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加之媒体类型的逐渐增多,人们获取信息的形式页由过去的被动式灌输逐渐转变为主动式选择接收和接受,这一变化要求电视编辑在进行内容编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受众的兴趣点出发,分析受众的兴趣点,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与此同时,受众在海量信息中畅游,对于信息的质量及品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为电视编辑工作带来了挑战。
  2.3 收视环境发生改变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接收电视节目的途径也变得越发丰富,智能手机、电脑、Pad等全新传播载体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与此同时,诸如优酷、腾讯、爱奇艺及各省卫视的视频APP等具有分享性质的视频软件也逐渐成为人们观看节目的首要选择,借助于全新的传播媒体及视频软件,受众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同时,在这些新型传播媒体中观看电视节目,还可以很好的解决受众过去在传统电视媒体接收方式中无法调节节目清晰度、无法控制播放速度及进度的问题,因而种种因素叠加,导致整体的收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电视编辑工作带来了挑战。
  3.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台编辑如何实现工作创新
  3.1 编辑内容的拓展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编辑在创新工作形态的过程中,更需要将自身的编辑内容进行拓展,借此来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目前,由于受到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人们在一天的工作生活中接收信息的数量可谓是海量。而要应对这些扑面而来的信息浪潮,人们都需要有超强的过滤和选择的能力,这也是当前信息化社会对于人们信息素养所提出的全新要求。而对于电视编辑人员来说,在数量庞大且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流中,帮助受众获取有效有益的信息,也是电视编辑的责任之一。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影响力即便是有所削弱,但是在受众群体中依然有着较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换言之,在鱼目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传播矩阵中,人们则更倾向于相信传统电视媒体。为此,需要电视编辑在拓宽自身编辑内容的过程中,要做好甄别其他网络和端口发布信息内容的真伪性,并加以修正过滤,继而做出符合实际、公正客观的报道,在新媒体明显占优的媒体格局中,守住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价值,树立公平公正良心等媒体形象和公信力。   3.2 编辑工作平台的扩展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中,电视自身的传播方式需要从过去的单一传播转变为多媒体及多视频传播方式。比如,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新媒体类型的影响下,电视编辑人员同样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将电视节目发布平台进行拓展,在全面调研受众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节目内容的更新,制作出真正符合受众需求的电视节目,与此同时,在电视节目播出平台拓宽的过程中,注重节目内容和制作水平显得更加重要。唯有如此方可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受众的关注,
  3.3 传播工具的拓展
  目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编辑需要在顺应发展潮流的基础上,做到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传播工具的,并以此为基础不断丰富电视编辑工作的工具箱,继而提升自身工作的效率。在编辑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首先需要全面认知数字化工具的地位,始终坚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完全是服务于电视节目编辑的这一理念,避免为了应用而应用。除此之外,在丰富工具箱的过程中,编辑人员需要完全熟悉自己所承担节目的风格,在完全遵循编辑工作规范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深入学习以及熟练使用编辑工具、技术及手法,做到熟练使用各种类型的电子编辑软件,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创作出完全符合受众需求的电视节目。
  3.4 坚持优质创新的理念
  当下,针对海量的数据信息做出甄选加工,是电视编辑的主要工作,电视编辑工作的效果及其质量对于提升电视媒体的回头率和关注度有着极为直接的影响。为此,在电视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需要始终坚持优质创新的理念,并最终为受众呈献更多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电视节目中,声画是最为主要的表现元素。因此编辑人员需要在工作中要以此为手段和工具,严把质量,提高品质。基于目前电视和視频生产发布行业内部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的形势,视频内容创意和发布过程中抄袭的问题也是越发严重,继而带来电视节目内容同质化问题。为了提升电视节目的竞争力,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3.5 编辑人员工作能力需要不断提升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编辑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为了确保电视编辑人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全媒体时代带来的变化,并且根本提升电视编辑工作的质量,提高编辑人员适应新时代新变化的能力是一条必经之路。对传播工具的驾驭能力更需要编辑人员定期参加有关信息技术和传播工具的培训,借助培训和实践的结合,提升编辑人员对于现代传播工具的驾驭能力。同时,编辑人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提升,则需要编辑人员在遵守职业操守,严于律己的基础上,多从现实中观察。除此之外,编辑人员自身精准表达传送信息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同一个信息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则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为此,编辑人员需要立足于受众的需求,借助于自身信息表达风格的创新,将信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受众。
  总结:目前,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视编辑工作,在信息传播速度、信息获取渠道及信息交换互动等方面带来了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电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受众信息需求多元化发展以及收视环境发生改变的挑战,为了更好应对全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实现电视编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在坚持优质创新理念的基础上,拓宽传播工具、内容及平台,并通过编辑人员工作能力不断提升的影响,实现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淑荣.论全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编辑工作创新[J].中国报业,2019(12):79-80.
  [2]卢嘉磊.论全媒体时代电视台编辑工作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9(01):93-94.
  [3]聂渊博.全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编辑工作的创新转型[J].传播力研究,2018,2(26):141.
  [4]李笑雪.全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编辑工作的创新转型[J].传播力研究,2018,2(24):130.
  [5]张伟.论全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编辑工作的创新[J].新闻传播,2018(16):112-113.
  [6]李佳奇.论全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编辑工作的创新转型[J].新闻传播,2018(12):160-16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类社交软件应运而生,其中“抖音”APP以其独具特色的功能,广受青年群体的喜爱。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年轻人群体,通过分析“抖音”APP内容生产的特点,进而研究“抖音”APP 的年轻用户使用心理,探索年轻用户在社交类短视频软件使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关键词、“抖音”APP;用户;心理  1. “抖音”APP的兴起及用户人群  1.1 “抖音”的兴起  
期刊
【摘要】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听众最喜爱的二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已经落下帷幕。全台近200多名播音员主持人,为什么是这二十位选手获奖?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在哪里?播音主持人发展的方向在哪里?这些现实的问题怎样应对和破解?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要求;思想文化素养;能力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听众最喜爱的二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已经落下帷幕,当获奖的“二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受到如潮的掌声而备受瞩目
期刊
【摘要】传统村村落文化对丰富世界文化遗产、丰富我国古村落文化以及探究人类及社会发展历史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对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不到位,对文化的发展缺乏创新。本文以江西景德镇为例,探索古村落及文化保护的发展新途径,为全国古村落及文化保护工作提供意见与参考。  【关键词】村落文化;景德镇;传承;发展  本文是2019年景德镇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景德镇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期刊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视频生产的方式由PGC转变为UGC;内容由带有目的性的呈现转变为碎片化的分享;受众对内容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这一系列变化既是城市形象传播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其中短视频这一形式综合运用各种视听元素,且用户可以实现传受一体,带给用户多种的感官体验,能够加大用户对视频内容的认同感,从而达到积极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媒介融合;短视频;抖音;城市形象传播  伴随着媒介技
期刊
【摘要】在现在这个APP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品牌效应已经被大大的削弱了,只有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平台才更好的为卫视构建自己的品牌,湖南卫视与浙江卫视已经在台网融合的环境下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本文主要以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为卫视品牌在台网融合背景下的构建进行反思。  【关键词】台网融合、品牌构建、湖南卫视、浙江卫视  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
期刊
如今,海量信息通过互联网发布传送,跨越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的局限。4G 信号 5G 信号的覆盖、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公众号的爆款文章、微博的高点击量、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冲击着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中国传媒界悄然发生着整合与创新的变化。2019 年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五年,也是世界一带一路电视台运行的第二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我们遇到了许多实际操作的细节问题:如何发挥电视台
期刊
【摘要】影视人类学片与纪录片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处,但二者也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文选取了影视人类学片的经典之作《阳光宝贝》与作家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两部影片为例,从拍摄角度、题材选择等方面分析影视人类学片与纪录片的异同。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纪录片  1. 概念界定  1.1 影视人类学片  影视人类学这一术语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英文名称是"Visual Anthropology"。此
期刊
【摘要】随着新时代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都在飞速发展,目前两者的研究都已经遍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人类的生活、工作甚至在军事中均被广泛使用,例如常见的建模与绘制方法、城市规划、交互方式和系统建设方法等方面,同时两者具有明显的联系,有着两者结合发展的趋势,本文中针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定意见,同时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方向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虚
期刊
【摘要】随着各类同质化的娱乐类的真人秀节目的增多,观众在出现审美疲劳的同时也渐渐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求,而以《中国诗词大会》则以中国诗词文化为精神内核,凭借着其创新的节目形式和优质的节目内容在中国综艺节目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以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国诗词大会》取得成功的原因和其特有的创作特征,本文认为,《中国诗词大会》满足了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仅在内容上做到了
期刊
【摘要】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丰富便捷的网络视频观看取代了打开电视和走进影院成为人们获取视频欣赏的主要方式,网络视频的兴起也随之诞生了一种个性的文艺评论新媒介-----弹幕。作为寄生于传统视频网站实时诞生的一种文字媒介,人人可参与的弹幕逐渐发展为网络时代特有的个性表达与文艺评论新媒介。本文将从弹幕的发展历史入手,通过分析弹幕的传播特性、内容特点以及受众的特殊行为心理三方面来阐述弹幕作为大众个性表达的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