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兴衰成败及建议对策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郑州国棉一厂至国棉六厂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纺织工业由盛转衰的历程与原因,探寻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和新时代形势中应怎样汲取历史教训,深化改革,不断发展。
  关键词:纺织工业;就业;改革开放;原材料;规模经济;精品经济
  
  一、昔日的辉煌
  (一)郑州国棉纺织厂建立背景
  河南省作为全国产棉大省,解放后为了解决人民基本的遮体御寒的需要和就业问题,1951年国家决定将原豫丰纱厂改建,更名为郑州国棉二厂。并在“一五”、“二五”计划中,相继建成了国营郑州第一、三、四、五和六厂这5个大型纺织厂和印染厂。历经多年的发展,郑州市拥有门类齐全的直属纺织企业43家,同时配套以纺织技工学校、纺织干部学校和纺织工业学校等相关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
  (二)棉纺厂历史的贡献
  1、财政收入方面。1951年至今,国家对郑州纺织工业的投入总计不足5亿元人民币,但该行业同期上缴国家税利却高达100多亿,占郑州市同期财政总收入的一半。在当时,无论何省何市,纺织多则财政兴,可谓“摇钱树”。
  2、产成品方面。纺织工业的建立,拉大了农产品深加工链条。全市年产纱制品(纯棉制品,化纤制品等)共计10万吨,各种布类共计5亿米,印染布,色织布1亿5千万米。不仅在国内销售,并大量出口国外。对解决群众衣着问题,取消布票凭证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3、就业方面。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郑州纺织企业有职工10万人,退休招新累计达20万人,连同家属计30万人,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民工”一词由郑州纺织工业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启用。当时安排贫困地区农民就业数目达6万人之多,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对贫苦农村解困起到很大作用。几十年来,纺织企业创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爱厂如家、技术娴熟的职工队伍。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生产者。还从中产生了一些省市领导干部。
  4、对外关系方面。20世纪80年代,河南的主要出口拳头产品是纺织品,年直接出口交货值达人民币10亿元。同时还积极参与各项对外援建工程,如1964年援助缅甸建立的纺织厂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竞争能力。郑州和武汉等城市1981年被国家列为内地6个纺织工业重点城市,可以说90年代以前是纺织工业的兴盛期。
  二、由盛转衰的大滑坡
  自1990年起,全国的纺织工业几乎是一夜之间滑入谷底,由“摇钱树”变成了“苦菜花”。大批企业负债累累,资不抵债。职工工资收入普遍下降,职工队伍不稳,优秀人才流失,招不进留不住的现象严重,最终形成全国性的行业亏损,由昔日的盈利大户转变为亏损大户。对此,舆论界一片哗然,众说纷纭,连有些政府官员也说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三、剖析纺织工业经济大滑坡的原因
  (一)原材料价格骤升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民生的最大问题是解决温饱。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纺织工业原料和粮食的种植规模、比例进行严格控制。全国控制生产纱锭总规模3000万锭。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提出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要求各级政府放权。新上纺织企业原来必须经过国家批准,由于纺织工业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多,因此1990-1991年全国工农商学兵争上纺织工业项目,纱锭由3000锭猛增至4000锭,出现了严重的僧多粥少现象,棉花原料奇缺。因此原有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纺织工业,即使有国家的单列计划,单独调拨的条件,却依然无法保证原料适时按量的供应。多数企业无奈停产或部分停产。
  全国范围展开棉花大战,由于原料奇缺,当时国家为了保证原有计划内的国有企业的原料供应仍然按执行全国原料生产总量计划调拨供应。由于计划外的1000万锭多数在产棉区,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当地利益,下令先供应本地区不在计划内的纺织企业的原料供应。因此,确保内的计划供应成了一纸空谈。原料供应者为保证国家规定的产量,在棉花中掺假,掺杂,甚至掺水。原料成本上涨相对加剧。据统计,1990年,一吨标准327棉(3级花,纤维长度为27毫米)售价4000元人民币,仅1991年1年时间,上涨了10000元,价格翻了3倍有余,到1995年每吨涨至20000元以上。生产成本上升,形成企业亏损。
  (二)产成品售价下降
  在原材料价格飞涨的同时,纺织品价格却一跌再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水品逐步提高,消费需求结构高级化,由最初仅需要满足基本生活到多元化,高档化。而我国纺织工业的产品结构却仍徘徊于中低档的原材料,半成品的简单加工中。附加值低,生产单一,设计陈旧,使用价值大打折扣,难于满足新兴市场需求层次。加之非国有企业独有的优势竞争力(经营方式灵活,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廉),国有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一直呈下降趋势。由于当时政治因素和国际市场需求与企业当时生产状况的矛盾,出口贸易大大下降,国内外双重市场均无法消化,导致生产过剩,供求失衡。基于价值规律作用,售价被迫削减。生产成本,劳动量与货币价格表示严重不成比例。
  (三)经营体制缺陷重重
  原有国营企业多集中在中心城市,水电气价,劳动力成本高,构成了进行生产的主要困难。
  原有国有企业办社会的模式:大而全,小而全,形成厂办社会。从幼儿园到大学,食堂到医院,相关单位配备俱全。内部机构设置繁多,人员配置冗杂,企业负担沉重。由于政府机关改制之后,企业还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行政效率低下,无法与非国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
  计划经济体制下非科学发展的体制,缺少问责制的约束,即使投资决策失误,损害的也是公共利益,个人不受行政或经济上牵连。从多年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总结出:
  (四)“硬实力”后劲不足
  原有国有企业设备陈旧,所创利润大都上缴,无力经行技术改造与创新,负债率高达82%,贷款利率高于资金利润率。形成了硬件实力后劲不足,这样的生产设备难以生产出国内外需求和消费增长需求的新型的原材料,所产产品只能是望洋兴叹(见图1)。
  四、国家已经采取的措施
  近10年来,国家和省市领导层为减缓纺织业下滑之势,采取种种措施:为解决资金供给不足,财力支持不力的问题,将债权变为股权,实行股份合作制;加大对技术改造的力度,改进部分设备,进行用人、工资等3项制度的改革等,但收效甚微。上述一些措施没有解决企业的机制体制、装备落后负担沉重的根本问题。
  五、改进调整建议
  (一)准确认识纺织工业的地位
  中国有庞大的纺织工业生产基础,廉价劳动力优势和广大市场需求。中国纺织品贸易在世界纺织品贸易总额中占23%。中国纺织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参考要素禀赋理论,在扩大商品销售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向国内市场的倾斜,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纺织业并非夕阳产业,是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行业之一,仍然是国家财政、出口利汇的重点之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过改革和调整,纺织工业必将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
  (二)切实做好企业改制、改造、搬迁工作,力求使企业做到脱胎换骨
  全纺织工业近几年来都在进行改制、改造、搬迁和“退二进三”(退出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等。郑州市政府从2005年以来下大决心进行这项工作,决心要抓紧、抓住机遇,重振纺织工业雄心,几个大型纺织企业搬出郑州,先进行改制,后进行重大的技术改造,搬入新建的纺织工业园,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举措,也是广大职工盼望已久的喜讯,尽管经过3年的实践,但在近期也困难重重,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应在有效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和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给企业创造更宽松的投资环境,减少或杜绝折腾。
  对企业而言,则要千方百计,加快速度,确保任务完成。尽全力解决企业异地搬迁,设备、产品雷同的缺陷,真正做到资源优化重组。目前在中国纺织企业发展有两种模式(据中国纺织报报道,全国纺织会会议精神)一是安徽省下决心对一个大型企业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全部引进国外一流的技术设备进行生产,生产出了适合国内外需求的高档产品,产品全部出口,年利税高达5000万人民币。在全国称为“精品经济”,不讲规模讲实力是其他纺织企业无法比拟的;另一个是山东的一个轧花加工厂,在1998年全国压锭的前提下,由于新生产设备,他们新增新纺织工业项目但缺乏资金,政府给了他们一条政策,可以招工带资入场,这样他们一下上去36万锭。这个厂机制体制人员装备成为中国最大的非国有制纺织企业,称之为“规模经济”,是其他纺织企业无法与之竞争的。但从郑州市和有些城市革新的状况来看,既达不到精品经济,也达不到规模经济,可想而知在新的竞争当中是困难重重的。
  综上建议郑州市纺织工业的几项措施为:一是改制彻底。二是通过精品经济战略,提升产品质量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走规模经济道路,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加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三是不盲目跟风,不在追求生产规模上做文章,抓住国内外市场需求,转变产品结构,扩大市场份额。
  (三)解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弊端,建立中国特色纺织业
  政府和各级协会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职能。转变行政干预为服务性指导,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资金支持、政策扶植,加强对深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更新知识层次,发挥高等院校的科技研发作用,培植新兴纺织工业企业,以对整个行业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四)企业应明确纺织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是历史的必然,不要墨守成规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国际国内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创汇商品。
  在企业自身不断拓新和国家政策辅助下,通过内外因的共同作用,相信纺织业能够从对历史的借鉴和现实的把握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元璋.政治经济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美)保罗·R.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吴玉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翼,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指数模型x0ert在生物、考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主要反映了实际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增长或衰减的规律。文章通过实例论述了指数模型在生物、考古、等经济领域的应用及预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指数模型;应用    指数模型x0ert在人口增长、考古、生物等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反映了现实世界中,一些事物的增长或衰减的规律。如人口增长、生物的生长、细胞的繁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设备折旧、连续复
期刊
摘要:文章以2006-2007年我国基金增持最多的20只股票为分析样本,通过对基金投资组合的实证检验,得出了价值投资和增长投资策略已成为基金的主流投资策略,并逐渐形成价值-增长投资策略的结论。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价值投资策略;增长投资策略;价值-增长投资策略    基金投资策略的传统研究以CAPM理论、有效市场理论(EMH)等经典理论为基础,以β值分析为投资策略的核心。近年来,对市场异常现象
期刊
摘要:文章对山东省的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采用索洛余值法对山东省1991-2005年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文章在此基础上从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角度就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贡献率;索洛余值法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表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我国电子商务的纵深化发展也遇到了众多问题。而我们必须像湖州织里童装这样的乡镇产业推广电子商务观念,使得占我国产业发展大比重的乡镇企业开辟新型经济增长点。文章分析了湖州织里童装业在电子商务观念方面的发展瓶颈,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推广方法。  关键词:电子商务;观念;织里;乡镇企业;推广    一、引言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信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目的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不断使学生取得一定的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引起和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公共英语;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是我们认识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当我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了较为长久的指向性注意时,我们就称之为对该事物产生了兴趣。兴
期刊
摘要:文章从公司的信息披露方面着手,收集公司的年报资料,运用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考察企业的信息披露程度,使用对信息披露程度有重要影响的公司特征变量,从直接、间接两方面来考查可转债发行选择与信息不对称之间的联系,认为在直接考察信息不对称与可转债发行选择方面,中国企业可转债发行选择与信息不对称水平负相关,和国外假说的预测相反;在间接考察方面,实证研究结果并不显著,不能说明可转债发行选择与信息不对称之间有
期刊
摘要:文章对湘西自治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湘西自治州;发展对策    民族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发达地区。本文将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寻求适合这一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湘西自治州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基本特征    (一)发展速度快、势头猛  湘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中国1978~2005年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和GDP的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及相应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二者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对GDP有稳定影响,反向影响关系却在统计上不显著。GDP对于广义单位标准差新息的响应是将在第三期达到高峰,之后很快减弱。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对此的响应是在初期最大,之后缓慢下降。中国要释放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大的潜力,应注重在第一和第二
期刊
摘要:文章以我国外资法为背景,从国际投资法的角度对作为入资的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作以简要分析,并着重以专利权的入资为例阐述知识产权的双重或多重“国籍”在我国入资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知识产权;地域性;国际投资法;地域性特征    各国外资法对外国投资的资本构成的规定各不相同,但大体上可以包括现金、有形资产(机器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厂房等)、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等。其中,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作
期刊
摘要:继承五四青年报国志,就要继承五四运动传承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学习五四青年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作为一名学药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就是要以发展祖国药学事业为己任,精业济群。精业,就是要刻苦钻研,精攻药业,精益求精,把自己打造成行家里手;济群,就是要惠济众生,以服务国家和人民为己任,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奉献于社会,救死扶伤,做祖国医药事业的栋梁。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