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专科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高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专科院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效果不显著和效率不高的原因,并探讨了如何提升专科院校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 专科院校 职业指导 效果和效率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关注。但目前,高校特别是专科院校还存在职业指导效果不显著,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是当前需要切实研讨的问题。
一、专科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效能低下的原因
(一)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存在偏差。
首先,对职业指导的概念与内涵不理解,当下,许多转型期的专科院校将“职业指导”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专科院校的职业指导往往忽视了高校中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职业指导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限制。其次,对职业指导职能属性认识不到位,导致职业指导工作的参与程度较低。很多专科院校片面地认为职业指导是学校就业机构的事情,应由专职教师开课教授或由专门的从业者进行咨询指导,与其他教职工无关。这种现状下的职业指导自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建设有待完善。
1.课程体系设置不规范
职业指导课程应是高校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某些专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有的学校将职业指导课只安排在毕业年度,内容则局限为传授求职技巧,认为这样较有针对性,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对该课程的误解;有的学校则仅就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进行讲授,创业指导部分则经常被忽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了;至于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上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则是专科院校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做法都严重影响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
2.师资力量薄弱
当下专科院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甚至难以形成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很多院校由管理学生教育与学生德育的教师或辅导员讲授职业指导课,这些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更谈不上具备职业指导学科的专业背景。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因缺乏专业性而难以实现课程的有效性;同时,在课下的咨询指导中也常因缺乏咨询、测评等专业技能,而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从而影响职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
(三)职业指导信息化建设不够成熟。
尽管当前大部分专科院校均建立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用于发布相关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及招聘信息等。但这种网页的功能单一,影响力有限,无法承载起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指导。总体看来,专科院校职业指导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够成熟,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收效甚微。
(四)职业指导的一刀切模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指导需求。
当下,许多专科院校的就业工作注重整体就业率的提升,对学生个性化就业服务的探索与关注的力度不够,职业指导活动基本停留在职业指导课、就业讲座等传统方式,这种一刀切的指导模式没有体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需求,不利于学校就业质量的提升。
(五)职业指导的社会化程度还需加强。
专科院校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专业实习实训的机会很少,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在步入职场前有几次真正实践的机会,对于其尽快融入职场会有很大帮助。但缺乏实习实训经验、缺乏职业体验,致使不少学生在步入职场时表现出强烈不适应。
二、专科院校强化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的策略
(一)提升参与意识,实现职业指导全员化。
建立全体人员参与职业指导的机制,有效地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与效率。各专科院校除聘请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外,还可调动其他非专业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将职业指导的内容渗透性地融入各学科、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的特点、发展前景,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职业的现状和要求,为学生毕业后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可调动主管学生工作的各系书记、主任、辅导员及班主任等,积极地参与到职业指导机制中,利用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热情和信心,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二)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
专科院校应着眼于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直至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在大学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强化职业意识、逐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进而帮助求职者进行职业设计、做出职业选择、最终实现人职匹配。
(三)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强化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建设。
1.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专科院校应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首先从学生一入校门就开展职业通识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让学生及早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开始职业方向定位;其次从二年级开始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培养就业与创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在毕业年度安排求职择业技巧、就业中的法律问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内容,同时配合讲座、主题沙龙、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角色转换期。
2.建立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首先,鼓励职业指导教师积极参加培训,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提升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其次,专科院校可以构建集体备课机制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提高职业指导教师整体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近年来,一些专科院校构建的由本校教授、校外专家、就业指导课教师共同授课的教学体系,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此外,让职业指导人员从目前繁杂、琐碎的日常行政工作中抽离出来,让职业指导工作专人化、专门化、专业化,这样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才会有实质性提升。
(四)建立职业指导网络信息系统,推进职业指导信息化。
专科院校应在原有就业信息网站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设计开发,建立职业指导网络信息系统,搭建便捷的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内外良好沟通。除此之外,网络信息系统应具备职业测评、生涯规划、人职匹配、跟踪调查、信息反馈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从而提高职业指导的效率和质量。
(五)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实现职业指导个性化。
首先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善用个体职业测评,这种科学系统的测量和评估,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倾向和职业能力等,便于职业指导教师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指导;其次让学生尝试将生涯规划与学校的培养计划紧密结合起来,逐步确立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最终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此外,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职业意向变化,出现问题和改变时,应及时帮助其调整和优化。
(六)多措并举,促进职业指导社会化。
首先,在校企合作交流中实现“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引进企业一线专家作为职业指导教师,亲身传授经验、技能,另一方面借助见习、顶岗实习让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就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求职竞争力。其次,本校的创新创业基地也是促进职业指导社会化的重要载体。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学校应积极创设条件、提供支持,引导他们逐步打开局面,开创并拥有自己的事业。
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只有不断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坚持总结、创新,才能建立起系统、科学、完善的职业指导机制,从而更好地强化职业指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翠妮.提升职业指导有效性的几个途径——以仙林大学城经管类职业指导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78-80.
[2]宋志海.辽宁省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9):123-125.
[3]宁晓菊.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以高职类院校为例[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3):91-93.
关键词: 专科院校 职业指导 效果和效率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关注。但目前,高校特别是专科院校还存在职业指导效果不显著,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是当前需要切实研讨的问题。
一、专科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效能低下的原因
(一)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存在偏差。
首先,对职业指导的概念与内涵不理解,当下,许多转型期的专科院校将“职业指导”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专科院校的职业指导往往忽视了高校中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职业指导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限制。其次,对职业指导职能属性认识不到位,导致职业指导工作的参与程度较低。很多专科院校片面地认为职业指导是学校就业机构的事情,应由专职教师开课教授或由专门的从业者进行咨询指导,与其他教职工无关。这种现状下的职业指导自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建设有待完善。
1.课程体系设置不规范
职业指导课程应是高校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某些专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有的学校将职业指导课只安排在毕业年度,内容则局限为传授求职技巧,认为这样较有针对性,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对该课程的误解;有的学校则仅就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进行讲授,创业指导部分则经常被忽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了;至于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上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则是专科院校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做法都严重影响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
2.师资力量薄弱
当下专科院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甚至难以形成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很多院校由管理学生教育与学生德育的教师或辅导员讲授职业指导课,这些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更谈不上具备职业指导学科的专业背景。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因缺乏专业性而难以实现课程的有效性;同时,在课下的咨询指导中也常因缺乏咨询、测评等专业技能,而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从而影响职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
(三)职业指导信息化建设不够成熟。
尽管当前大部分专科院校均建立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用于发布相关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及招聘信息等。但这种网页的功能单一,影响力有限,无法承载起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指导。总体看来,专科院校职业指导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够成熟,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收效甚微。
(四)职业指导的一刀切模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指导需求。
当下,许多专科院校的就业工作注重整体就业率的提升,对学生个性化就业服务的探索与关注的力度不够,职业指导活动基本停留在职业指导课、就业讲座等传统方式,这种一刀切的指导模式没有体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需求,不利于学校就业质量的提升。
(五)职业指导的社会化程度还需加强。
专科院校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专业实习实训的机会很少,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在步入职场前有几次真正实践的机会,对于其尽快融入职场会有很大帮助。但缺乏实习实训经验、缺乏职业体验,致使不少学生在步入职场时表现出强烈不适应。
二、专科院校强化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的策略
(一)提升参与意识,实现职业指导全员化。
建立全体人员参与职业指导的机制,有效地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与效率。各专科院校除聘请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外,还可调动其他非专业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将职业指导的内容渗透性地融入各学科、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的特点、发展前景,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职业的现状和要求,为学生毕业后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可调动主管学生工作的各系书记、主任、辅导员及班主任等,积极地参与到职业指导机制中,利用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热情和信心,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二)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
专科院校应着眼于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直至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在大学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强化职业意识、逐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进而帮助求职者进行职业设计、做出职业选择、最终实现人职匹配。
(三)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强化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建设。
1.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专科院校应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首先从学生一入校门就开展职业通识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让学生及早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开始职业方向定位;其次从二年级开始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培养就业与创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在毕业年度安排求职择业技巧、就业中的法律问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内容,同时配合讲座、主题沙龙、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角色转换期。
2.建立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首先,鼓励职业指导教师积极参加培训,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提升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其次,专科院校可以构建集体备课机制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提高职业指导教师整体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近年来,一些专科院校构建的由本校教授、校外专家、就业指导课教师共同授课的教学体系,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此外,让职业指导人员从目前繁杂、琐碎的日常行政工作中抽离出来,让职业指导工作专人化、专门化、专业化,这样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才会有实质性提升。
(四)建立职业指导网络信息系统,推进职业指导信息化。
专科院校应在原有就业信息网站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设计开发,建立职业指导网络信息系统,搭建便捷的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内外良好沟通。除此之外,网络信息系统应具备职业测评、生涯规划、人职匹配、跟踪调查、信息反馈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从而提高职业指导的效率和质量。
(五)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实现职业指导个性化。
首先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善用个体职业测评,这种科学系统的测量和评估,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倾向和职业能力等,便于职业指导教师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指导;其次让学生尝试将生涯规划与学校的培养计划紧密结合起来,逐步确立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最终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此外,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职业意向变化,出现问题和改变时,应及时帮助其调整和优化。
(六)多措并举,促进职业指导社会化。
首先,在校企合作交流中实现“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引进企业一线专家作为职业指导教师,亲身传授经验、技能,另一方面借助见习、顶岗实习让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就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求职竞争力。其次,本校的创新创业基地也是促进职业指导社会化的重要载体。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学校应积极创设条件、提供支持,引导他们逐步打开局面,开创并拥有自己的事业。
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只有不断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坚持总结、创新,才能建立起系统、科学、完善的职业指导机制,从而更好地强化职业指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翠妮.提升职业指导有效性的几个途径——以仙林大学城经管类职业指导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78-80.
[2]宋志海.辽宁省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9):123-125.
[3]宁晓菊.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以高职类院校为例[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