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情演绎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与其他科目不同,它强调审美。从语文教材中能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吸引我们步入语文的课堂。
  一、工具人文,经纬交织,学生得“意”而不忘“言”
  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心灵活动和生命活动的展现。没有语言人和人之间是很难沟通的,经过对语言的积累及对其的体会,最终会达到领悟文章底蕴的目的。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教育专家仔细斟酌、精挑细选编制的,其文化内容精彩非凡,蕴藏着无尽的人文精神。它为未来我们写文章奠定基础,也是选择现有文章的一个标尺。比如:在第八册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第一朵杏花》,有一句话是这样的:“顷刻间竺爷爷像是年轻了几十岁的人,马上兴冲冲地快步奔到前院。”要结合着上下文才能全面把握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竺爷爷为什么顷刻年轻了几十岁?将与之相关的句子在文中找到并画出,说说你的体会。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一定要结合下面他对科学研究的态度进行概括。从哪看出她们想要尽早地看到这个时间?将相关的关键词语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这一问题学生要结合上文“您又看看花了”等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够得出竺爷爷在科学研究上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二、指导学法,点滴渗透,学生得“鱼”又能“渔”
  最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是叙事、写人的文章,这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文章拥有浓厚的感染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不仅具有以美育人的功效,还有以情感人的能力,这样学生在感悟语文底蕴及感受语文材料的时候,不但能够感化人格,还能够震撼心灵。为此,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首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利其器”,然后再教他们“善其事”,再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
  记得刚接手新班时,我每天中午手捧一本课外书在教室里读,学生先是目光惊奇地围过来,询问书的名字。我毫不吝啬地给他们看看,然后又低下头看起来,读到好玩处,还情不自禁地笑起来。第二天,我发现,班级就有学生也有了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我主动上前和学生大声交流书中的故事,故意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渐渐地,班级课外时间手捧书籍的人多了。我欣喜地感受到:不需灌输大道理,学生对老师的向心力,驱使他们走到课外阅读中来了。语文学习带有很大的主观想象性,学语文重在感受、体验、体会,接受熏陶、接受感染,让思想教育因素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三、多元解读,正确引导,学生得“异”而不忘“本”
  教师就像烹调师,像音乐家,在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其产生共鸣,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引入全新的学生观,即将学生当作是独特的人。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独特性,这是人存在及发展的依据,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区别对待。因为每个人在个性气质上及生活经验上各有千秋,所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不尽一致。比如:《但愿人长久》,其主要内容是以故事介绍为主讲述了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过程。故事的内容就是词的详细解释,这样便于学生了解词中的内容,感受词中所蕴藏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亲人的感受,既通情达理,又笃于情谊,不仅热爱生活,还以理遣情,诉说着离别的愁苦和真挚的祝福。学到苏轼埋怨月亮那一段时,引导学生讨论这段话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张云洁说:“都怪朝廷派他往那么远的密州去做官。”孙子毫说:“为什么要过中秋节呢?”李彦庆说:“苏轼啊苏轼,你为什么学习学得这么好呢,如果学习不好,怎么能让你去做官呢?……李彦庆说完后,同学们全都哈哈大笑,当时,作为教师的我一下子目瞪口呆,新课程标准下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难道这也能认同吗?学习好竟然成为埋怨对象了,这一幕我反思了许久。
  总之,语文是一门艺术,真实地描写了我们的生活,让人们从中感受着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语文也真实地描绘着自然界每一道绚丽的风景。在语文学习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阅读,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尺寸,不断地吸引学生去学习、探索和深化。
其他文献
古典诗词以其凝练、优雅的气质,成为汉语言文化之中的瑰宝,占据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一席。然而,很多学生为学而学,对诗词解读缺乏兴趣,自然无法体悟到诗词语言之美。怎样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诗词解读上来,是教师所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要让学生领略到诗词解读的乐趣,感受古人落笔之精妙,学会欣赏诗词之美韵。  一、咬文嚼字,辨诗义  咬文嚼字是阅读的好习惯,尤其在古典诗词的解读中,能充分体会字义、词义,琢磨切
当下的中国,大家都在议论贫富差距的扩大问题。对这一问题,老百姓高度关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执政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甚至有人惊呼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世界之最”。从财富占有差
当前,我们的理论工作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在解读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变迁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现实疏离的情况。理论对现实社会状况和中国实际发展状态的概括能力及解读能力,对普通大众的精神感召力,对世界主流人群的文化影响力,都还达不到应有的广度、深度、高度和强度。这不但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也与中国应有的国际地位有很大差距。无论在与国内民众的对话时,还是在国际间的日常交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本来,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目的在于希望各级政府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在制度改革和社会建设上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做好准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为“新生代农民工”刻画了一个“三高一低”标准像,将这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视为脱离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抽象社会群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刻板印象。    从幻想—失望—挣扎—调适的心路历程    从笔者的调查来看,较早时期(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