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别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情况下,科技进步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制约因素。
  关键词:科技;经济;生产力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著名的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兹这样说到:“标志着现代经济的时代创新特征, 是科学广泛地应用于解决经济生产的难题。”这种情况最早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这一方面源于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一方面源于企业界和政府的支持。长期以来,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在许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看来,这是明摆的事实,觉得好象没有必要去论证。问题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粗放经营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低水平技术的重复生产,而集约经营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投入要素综合利用率的提高使产出趋向于最大化。亦即只有科技进步才有可能实现从依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进行低水平重复生产的粗放经营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要素产出率的集约经营的转变。从历史来看,科技作为人类器官的延长,它不但提高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推动人类对资源的加工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小投入换取高产出,实现人类的经济原则,很显然,只有现代化生产技术装备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产生,才会使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集约化经营出现;只有在几次技术革命发生之后,现代工业的机械化、专业化、自动化、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发展才成为现实。没有科技进步,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依靠劳动力和资本的追加投入来维持低效率的产出,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因为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科技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科技进步可以促使经济结构向合理化、 高级化发展,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二是科技进步可以更好地使经济活动主体实现规模经济,把企业引上集约化经营轨道。三是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减少生产成本,实现集约增长。一方面科技进步使生产技术不断更新,提高生产自动化,专业化程度,从而提高投入要素的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木,并增加产品总量,提高产品性能,企业因此实现集约化经营。另一方面,由于科技进步,管理技术亦随之提高,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扩大投入-产出比率。
  1957年罗伯特-索罗 (RobertSolow) 发表了题为《技术变化和总的生产作用》的开创性论文,他发现在1909-1949年期间美国非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本增加的效果大约占生产率提高的12.5%,而技术进步的效果则占 88%,自此,关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直是经济学家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丹尼森教授对1948-1973年间有关资料分析、计算,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0.3%,对提高劳动率为68.6%。另一些经济学家得出的数字更高。在日本算出的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根据1988年日本经济企划厅有关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报告推算,从1982年到1986年的五年间,每年实际经济增长的大约60%是由技术进步做出的贡献。即使是在资本作用较大的70年代以前,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尤其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
  关于技术进步的经济学分析和计算,加深了我们关于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认识。但是,这些分析和计算多是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得出的,技术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外在变量,与其他要素关系不大,对这些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解释和推论则需小心谨慎。因为,技术包括是很广泛的,它包括所有的技巧、方法和工具;同时,技术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技术与人力资本有关,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组织的变化,也必然会体现在资本投入上。这样,对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经济学分析和计算是前提和限定的,存在许多进一步解释的地方。比如,对于美国20世纪上半叶技术对生产率提高的贡献,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下列原因:科學管理的发展、企业管理中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增多、有组织的研究发展工作的推广等;同样,解释日本的情况,必须考虑到日本出口导向的国家战略、政府的作用和公司制度。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简单归结为经济增长。科学技术能力也不是经济增长的惟一决定因素,许多制度和文化的因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把科学技术实力转变为市场上商业成功的经营能力与管理体系。但是,可以说,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来说,即使不是充分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其他文献
摘要:综合测试台为烟草行业专用检测仪器,用于检测卷烟成品的各项物理指标。在实际卷烟生产活动中,卷烟物理指标的检测成为了卷烟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在各项物理指标中,吸阻及通风率单元易出现数据偏差及故障。本文从吸阻及通风率检测原理及设备结构出发,结合常见的故障及问题进行直观阐述,为综合测试台设备的维修维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测试台、吸阻、通风率。  卷煙综合测试台是一种烟草行业专用检测仪器,用
期刊
摘要: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是其重要的分支,科学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对于学生以后更加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德育水平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生德育生活化被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如何在农村初中施行德育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初中生由于涉世不深进而产生的德育问题也愈来愈明显,农村初中德育生活化已
期刊
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的需求。核能是一种高效绿色的能源,应当作为能源发展的重点之一。不过,核能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中,反应堆产生的乏燃料特别是次锕系核素的处理问题尤为重要。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反应堆系统是一种高效的次锕系核素的嬗变系统。弥散型核燃料是该系统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核燃料形式,其结构是将含有次锕系核素的核燃料微球弥散分布在金属或者陶瓷基质之中。这种燃料结构既能通过金属或陶瓷基质材料的高热导率提高芯块的导热性能,也能限制辐射损伤的范围。另外,核能也面临着安全性问题的挑战,事故容错燃料是日本福
摘要: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高稳定性二氧化氯杀菌剂杀灭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和铁细菌(FB)的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影响稳定性二氧化氯杀菌剂杀菌效果的四个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对稳定性二氧化氯杀菌效果的影响程度,优化出了杀灭每种菌的最佳条件。  关键词:正交试验;稳定性二氧化氯  在油田回注水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1],如硫酸盐还原菌(SBR)、铁细菌(FB)、腐生菌(
期刊
摘要:工会是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与职工联系的纽带,是保障职工权益的关键。基于此,文章对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中工会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以期强化工会建设,促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改进自身管理模式,积极创新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尤其是工会的管理,及时找出
期刊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当前所处的经济背景下,以企业生存的市场导向为基础,将企业的决策目标以及资源配置方式以货币或者其他指标的形式量化呈现,从而有效控制企业内部业务活动的高级管理模型。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关注全面的预算管理,大多数企业将其作为一种内部管理控制的全新手段,它在优化配置有限的资源,贯彻与执行企业战略目标,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模式,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本文从
期刊
摘要:在市场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背景环境下,联合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不断进步时代更迭加快,各行各业的发展更是迎来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而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管理来说可谓是新的挑战。本篇文章主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促进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保障提供充足的动力,同时帮助其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积极迎接挑战、提升自我。  关键词:新形势;企
期刊
摘要:党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决策指导。新时期国有企业必须重视党建建设,基于自身管理实际,走精细化管理之路。本文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为研究对象,在论述国有企业党建精细化管理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就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体制不健全、工作方式单一及领导力量薄弱三大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举措,以期让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以精细化的管理运作,推动企业创新稳定发展。  
期刊
摘要: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并且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推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更好的顺应时代进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党建工作,不断的实现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党建工作的改革发展当中,党建政工工作在其中也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企业党建政工工作与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财务转型升级挑战,传统低效的财务管理模式阻碍了财务管理的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这已经不足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精细化管理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优势,它不仅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能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集约化,更加高效。这种管理模式会充分利用大数据与现有的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