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德育课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能马上集中学生注意力,较快而有效地进入课堂教学。只有导入成功,才能做到先入为主,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该课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就中职德育课导课艺术进行探讨,中职德育课导课的导入方法有:联系旧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乡土材料,导入新课;巧借生活经验,导入新课;用文学独白的形式导入新课。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导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是第一个环节。教师能否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导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短短的几句导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来,笔者都比较重视导课这一环节,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联系旧知,导入新课,这是导课艺术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样的导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有机地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例如,在《矛盾的世界》教学中,笔者先与学生共同回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及相关知识,然后话锋一转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那么普遍联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事物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事物为什么会运动、变化和发展?要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学习辩证法有关矛盾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将联系、发展和矛盾的知识分子有机地联系起来,对知识的掌握就系统化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与教学情境关系极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这些方式包括经典诗词诵读、角色扮演、故事启发等。如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中,引用了《华佗传》里的一则小故事:州官倪寻、李延同时请华佗看病,两人同说自己头痛发烧,不适的感觉没有什么差别。华给倪开通导药,给李开发散药。两人不解,向华佗请教。华佗说:倪寻的病不是由外部引起的,是由食积引起的,故用泻药;李延身体内部没有病,病是由外感风寒引起的,故用发散药。病状相同而病因不同,所以“治之宜殊”。两人按方服药,果然药到病除。成语“对症下药”由此而来。这样的导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利用乡土材料,导入新课
乡土教材包括的内容大多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学生对此都比较熟悉。利用乡土教材进行教学,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这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在导课中,运用乡土教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人生,因设计而美丽》的教学中,笔者选用乡土材料,校本教材中本地本校优秀毕业生事例以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导入。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案例,学生兴趣大,教育教学效果好。
四、巧借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现实性和实践性是德育课教学的两个重要特点。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目的是为生活服务,为家庭生活服务,为社会公共生活服务,为职业生活服务。离开了生活,德育就变成了抽象和空洞的说教,其可信度就没有了。学生喜欢生活化的导入,是因为生活化的问题贴近生活经验、贴近实际、贴近中职生,学生觉得有亲近感,觉得有用,值得一学,所以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回归生活,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因此,目前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大量的内容都可以选择生活化的导入。
五、用文学独白的形式导入新课
德育教材中包含着真挚的感情。教学中,教师若能以“情真词切”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便可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教学就能产生极为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全面奔小康》时,笔者边轻轻播放《走进新时代》乐曲边导入: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追求丰衣足食的生活。小康社会,梦寐以求,这个目标在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领导下已经基本实现。希望大家认清新时代青年肩上的重任,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小结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显而易见。导课艺术无止境,导课方法何其多。无论采用哪一种导课方法,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就是成功的导课。
参考文献:
[1]赵芬丽.语文导课艺术探讨[J].考试周刊,2008(48).
[2]张艳梅.形式多样的导课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6(4).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成职教中心管委会)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导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是第一个环节。教师能否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导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短短的几句导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来,笔者都比较重视导课这一环节,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联系旧知,导入新课,这是导课艺术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样的导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有机地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例如,在《矛盾的世界》教学中,笔者先与学生共同回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及相关知识,然后话锋一转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那么普遍联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事物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事物为什么会运动、变化和发展?要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学习辩证法有关矛盾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将联系、发展和矛盾的知识分子有机地联系起来,对知识的掌握就系统化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与教学情境关系极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这些方式包括经典诗词诵读、角色扮演、故事启发等。如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中,引用了《华佗传》里的一则小故事:州官倪寻、李延同时请华佗看病,两人同说自己头痛发烧,不适的感觉没有什么差别。华给倪开通导药,给李开发散药。两人不解,向华佗请教。华佗说:倪寻的病不是由外部引起的,是由食积引起的,故用泻药;李延身体内部没有病,病是由外感风寒引起的,故用发散药。病状相同而病因不同,所以“治之宜殊”。两人按方服药,果然药到病除。成语“对症下药”由此而来。这样的导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利用乡土材料,导入新课
乡土教材包括的内容大多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学生对此都比较熟悉。利用乡土教材进行教学,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这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在导课中,运用乡土教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人生,因设计而美丽》的教学中,笔者选用乡土材料,校本教材中本地本校优秀毕业生事例以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导入。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案例,学生兴趣大,教育教学效果好。
四、巧借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现实性和实践性是德育课教学的两个重要特点。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目的是为生活服务,为家庭生活服务,为社会公共生活服务,为职业生活服务。离开了生活,德育就变成了抽象和空洞的说教,其可信度就没有了。学生喜欢生活化的导入,是因为生活化的问题贴近生活经验、贴近实际、贴近中职生,学生觉得有亲近感,觉得有用,值得一学,所以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回归生活,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因此,目前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大量的内容都可以选择生活化的导入。
五、用文学独白的形式导入新课
德育教材中包含着真挚的感情。教学中,教师若能以“情真词切”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便可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教学就能产生极为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全面奔小康》时,笔者边轻轻播放《走进新时代》乐曲边导入: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追求丰衣足食的生活。小康社会,梦寐以求,这个目标在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领导下已经基本实现。希望大家认清新时代青年肩上的重任,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小结
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显而易见。导课艺术无止境,导课方法何其多。无论采用哪一种导课方法,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就是成功的导课。
参考文献:
[1]赵芬丽.语文导课艺术探讨[J].考试周刊,2008(48).
[2]张艳梅.形式多样的导课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6(4).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成职教中心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