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来的路大夫扎根陕北五十年

来源 :延安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佳县,只要有风吹过的地方,就能听到路生梅的名字。从京城到山区,从门诊到手术台,从韶华到白头,一句承诺,便是一生。她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佳县人民,把自己最深沉的爱,倾注在这片黄土地上。中国好人路生梅的传奇,因坚守而不朽!
  “如果咱医院组织救援队,我要参加,无论奔赴哪里,无论生死,我都要参加,因为肩上有责任,心底有使命,因为我是中国医生。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
  2019年1月29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76岁已经退休20年的佳县人民医院老党员路生梅,毅然向她所在的党支部递交了一份“请战书”,要求驰援疫情第一线。短短几行字,铿锵有力,感人至深,令人肃然起敬。展现出一位中国好医生的高风亮节,更是一名老党员的初心流露。
  路生梅的这份“请战书”被媒体披露后,引发了一片赞誉,网友们纷纷转载点赞,更多的年轻医生在她的感召下,主动请缨战“疫”。路生梅再次成为媒体的焦点。事实上,她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野,她的故事也从未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沉寂。
  梅之德
  1944年冬月的一天,北京一个四合院里,一声清脆的啼哭唤醒了屋檐下的一株梅。第一朵梅花在枝头上含苞欲放,爷爷惊喜地说:“这朵梅花盛开之后,肯定特别美。”于是就给刚出生的孙女起名为“盛梅”。因为“盛”字笔画多,初学写字的小盛梅就把“盛”字写成了“生”。从此,路生梅三个字,伴随和见证她走过了76年的风风雨雨。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梅的品格,也是路生梅做人的写照。
  成长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路生梅,和那个年代所有的北京孩子一样,享有首都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先进的文化教育。小时候,衣食无忧的她在后海的碧波上划过船;因为品学兼优,作为学生代表为毛主席和外国元首献过花。1963年,路生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她学习刻苦,性格活泼,同学和老师们都喜欢她,因为有一双花生豆般圆圆的大眼睛,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花生豆儿”。
  1968年,路生梅大学毕业。她甚至能预料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分配到自己实习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或儿童医院。在医疗资源丰富、平台宽广的北京城,通过努力,或许能成为一位名医。然而,一场时代的洪流,改写了她的命运。
  1968年,路生梅积极响应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怀着“建设大西北,服务大西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美好愿望,从北京出发,前往陕北一个她从未听说过的山区小县——佳县。
  正值寒冬,路生梅背负着行囊,也背负着一个年轻姑娘全部的未知和希望,踏上南下的列车。北风呼啸,汽笛长鸣,就在火车开动的一瞬间,眼泪摧城。亲人和故乡越来越远,荒凉和苍茫越来越近,年轻的她压根都不曾料到,这是一次转身就是一生的别离。随着窗外渐次萧条的景色,最初那份“听党指挥,到偏远地方去奉献青春”的热情,也渐次低落。
  火车到了西安后,转乘汽车到铜川,到了铜川还得再转一次车才能到佳县。就在铜川车站排队买票的时候,身后有人听说她要去佳县,就主动和她打招呼,说也是佳县人,跟着他走就行。佳县老乡看着路生梅干巴巴的嘴唇,将仅有的一块烧饼掰了一半给她。这是路生梅见到的第一个佳县人,也是在嗖嗖冷风中感受得到的第一丝暖意。她坚信,这是冥冥之中的遇见,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开启了她与佳县人民长达50多年的深情厚谊。
  后来,她和烧饼大哥成了一生的朋友。
  初到佳县
  佳县的冬天异常寒冷。路生梅永远都忘不了那个早晨,冻得发抖的她拎着小包,穿过县城狭窄的街道,惴惴不安地来到佳县人民医院。所谓的医院不过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周围是空旷的荒野和荒野里长满了枯草的坟茔。穿过简陋的铁栅大门,看到院子里只有一排石窑洞。瞬间,一腔热血凉了半截。“谁能想到我会在这里度过50多年的漫长岁月,我本该是过客,却成了这里的子民。”
  一孔泥皮脱落的破旧窑洞,是路生梅宿办一体的立足之地。因为没有住过窑洞,冬天生火就成了她遇到的第一个难題。不得要领的北京姑娘把满屋子整得烟雾缭绕,愣是生不出一点儿火星子。一而再再而三之后,干脆放弃生火,晚上睡冷炕,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她就想北京、想亲人、想同学、想朋友。半夜里,常常不知是哭醒的还是冻醒的。附近的老乡知道后,就来帮她生火,炕热了,她的心也热了,那个冬天也随之变得温暖起来。
  那时的佳县极度贫困,灶上用羊油炒菜,吃一顿饭她要吐好几次,担心别人说城里来的姑娘娇生惯养,只好咬着牙关挺着。一个月下来,本来就不胖的她又瘦了十几斤。含着泪,路生梅在日记本上写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迷茫的她站在海拔近千米的城头远望,目之所极,看不到一点生机,更不用说看到前途和希望了。
  号称“石头城”的佳县山城,三面环水,却又异常缺水,“悬崖峭壁石头城,一瓢清水贵如金”,是当时流传在民间的一句顺口溜。居民饮用水得从山下挑浑浊的黄河水。为了节约用水,医院的职工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瓢水。为了把每一滴水用到极致,路生梅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合起来,一瓢水用来饮用,另一瓢水用来洗漱,而洗衣服则得步行五六里到山下的河里去洗。
  那个年代,条件艰苦,人们的卫生意识其极淡薄。每次下乡或是给病人诊疗时,都会染上虱子,头上、身上、衣服上到处都是,奇痒难耐,很难消灭。老乡教她捉虱子、掐虮子,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小虫子,不敢捉更不敢掐,只能忍着。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裸睡,每次在老乡家过夜的时候,就把衣服全脱了,挂在墙上,第二天抖落抖落再穿。“虱多不咬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竟然不觉的那么痒了。她庆幸自己终于过了用水关、饮食关和虱子关。
  被动到主动
  作为山区小县的一名医生,得经常出诊,而交通工具全靠步行。有一次路生梅到离城十几里的崔家畔出诊,患者是一个得了麻疹肺炎的孩子。麻疹肺炎是典型的呼吸系统传染疾病,婴幼儿和年老体弱及免疫力低下者,极易被传染。严重肺炎也正是婴幼儿麻疹死亡的罪魁祸首。经过叩诊、人工呼吸、纠正心衰等一系列治疗后,孩子的病情终于稳定了。她刚刚松了一口气,有村民跑来告诉她,村里还有几个孩子得了同样的病,也需要医治。路生梅一下子急了,她告诉村干部,这是严重的传染病,事不宜迟,尽快切断传染源,才能控制疫情。在村主任的帮助下,她把五六个病儿集中在一起,寸步不离,悉心诊疗、照顾。几天之后,孩子们痊愈了,村民们拉着她的手说:“路大夫是上天派来的活菩萨!”   路生梅知道,自己虽不是什么菩萨,但这里实在是太需要她了。
  真正触动路生梅想留在佳县的,是两次难忘的出诊。
  有一次,她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夜路,来到患者家中。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看到破旧的窑洞里只有两口水缸和一个灶台,半边炕上没有席子,脸色惨白披头散发的产妇坐在土袋子上,孩子已经出生。一位妇女死死揪着产妇的头发,说产妇“血迷”(失血性休克了),揪着头发就不会昏死过去。路生梅很是惊讶,这时另一位妇女拿来一把黑糊糊的家用剪刀,准备给孩子剪脐带,路生梅立刻制止并抢过剪刀。她用自带的消毒器械,有条不紊地给孩子断脐、包裹。无知的老乡哪里懂得,那个年代,因不卫生引起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那天,路生梅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乡亲们普及卫生知识。
  县城通往乡下的路大都是崎岖的石山陡坬,因为经常出诊,两个月下来,鞋底就磨出了洞。这样的路若是遇到雨雪天气,就更加难走。有一次下大雪,路生梅穿了一双从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出诊。走了一半路就摔了40多跤,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摔疼了还忍着泪说:“没事,没事。”来接她的老乡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路医生,别去了,我把孩子抱来吧。”路生梅知道,老乡是心疼她,孩子那么小,又有病,怎能经得起这么冷的天气,况且冰天雪地怎么看病啊?
  快到村口时,正好是下坡路,为了尽快赶到病人家中,她干脆坐在地上往下滑。由于坡太陡,滑起来惯性又大,差点掉到沟里。“当我爬起来继续往前跑的时候,深深体会到,含着眼泪前行的人,心里必定有坚强的信念。我当时的信念就是,有个病人在等我去救,时间就是生命,我只能快速前行!”
  那天晚上她住在老乡家里,患儿的母亲一夜没睡。第二天孩子的病情大为好转。临走的时候,孩子的母亲塞给她一双千层底棉布鞋。看着大姐熬得通红的双眼,路生梅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她下定决心,做出了一个承诺:“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后来,她把这句话写进入党申请书。她说:“我要扎根佳县,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片土地。”
  从最初被动地来,到后来主动地留,路生梅的心路历程,从此转折。
  绽放的苔花
  佳县地瘠民貧,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人们吞糠咽菜,衣衫褴褛,小病扛,大病也扛。老百姓的生存状况尚且如此,医疗状况可想而知。缺医少药、交通不便加之封建迷信,使许多本不该送命的病人,失去了生命。尤其是肺结核、麻疹、营养不良、新生儿破伤风和百日咳等疾病,在城乡普遍蔓延。一些腹泻、脱水、酸中毒的病人,常常因输液扎不上血管导致休克断气。路生梅意识到,她接下来要过的业务关,远远要比用水关、饮食关、虱子关和走路关重要千倍万倍。
  在北京实习的时候,她几乎看不到新生儿百日咳,但在佳县,这种病很多。每当婴儿窒息的时候,她就口对口为其吸痰或做人工呼吸。“我的每一个诊断治疗,都关系到儿童的健康甚至是生命,救治如履薄冰,我只能自学。”
  除了百日咳外,当地还有一种常见病叫“四六风”,意思是凡感染到杆菌的孩子,存活时间只有四到六天。后来路生梅深究原因,发现是为孕妇接生时,用削尖的高粱秆或家用剪子割脐带造成的。这些无知的做法,深深震撼了她,她立志要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
  那时,可供学习参考的资料非常有限,她就托人从外地购买。没有上级医生,就向书本学习,向老医生学习。忙碌的学习和工作,让她暂时忘记了想家,也渐渐适应了在陕北的生活。要不是一口纯正的北京腔,和老乡们蹲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很难认出她是外地人。
  在医学院,路生梅学的是小儿科。当时佳县缺医少药,医院不分科,每个医生必须掌握内、外、妇、儿、中医、针灸等各科的知识。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医书看得不计其数,笔记做了几十本。由于她刻苦钻研,很快成为医院的多面手。
  住在医院的医生是24小时值班制,连续一周才能换班。一个星期日的晚上,已经值了6天班的路生梅累到了极点,心想这周的班总算快值完了,明天就能睡个懒觉。这时,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一个肠穿孔的病人入院了。救治手术是在汽灯下进行的,一个多小时的手术,病人得救了,可路生梅却晕倒了,整整昏睡了一天一夜,直到星期二中午才醒过来。醒来后,她就想,做一朵万众瞩目的腊梅太难了,既然如此,那就从做一朵苔花开始吧。
  “百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她将这首喜欢的小诗抄下来,贴在墙上。
  “苔花”平凡,但不平庸,那倔强绽放的风姿,正是路生梅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嫁给佳县
  来到佳县的第三年,路生梅和医院的一位男护士结婚了。这件事一时间成为榆林地区的新闻。住在附近的老人们至今都感慨:“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北京来的女大学生、女大夫,怎么嫁给我们本地中专毕业的男护士?这种组合太少见了。”
  大家问路生梅看上他什么了?路生梅的回答很实在:“第一知道自己回不去了,首先生活上得有一个依靠;其次,他身上有陕北人淳朴、勤俭和善良的特质。”
  冬天,每当大雪后,路生梅的爱人就会出门扫雪,先把大街通往医院的路扫开,再把医院每孔窑洞前扫干净,最后才清扫自家门前。有一次,爱人坐车去接病人,车从山上翻进冰河,不幸股骨骨折,需要马上手术,他却执意让医生先抢救患有心脏病的待产孕妇。
  “爱人家里很穷,父亲早逝,在‘糠菜半年粮’的时代,是母亲一个人带大他们兄妹10个孩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股劲儿,而这股劲儿,正是鼓励我在陕北生活下去的决心和勇气。他对党忠诚,对工作敬业,对家人、对朋友忘我无私,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动着我。虽然我们之间有地域、职务的差距,但我发誓,此生不离不弃。”
  路生梅的话让大家相信,她找到了真爱。
  那年生孩子,路生梅大出血,同事们纷纷主动为她献血。从此,她与佳县人民真正是骨肉相依,血脉相连。   丈夫骨折,孩子尚小,工作又忙。乡亲们主动帮她担水、做饭、哄孩子,那么贫困的年代,他们不惜人力、物力帮她渡过难关。更让她感动的是,一位老人临终前念叨的不是子女而是她的名字,而且执意要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手镯相赠与她;还有一位病人在病情危重时,拉着她的手,将妻儿老小托付于她。“总之,佳县人民把人世间最真诚的爱和信任给了我,我舍不得佳县人民。”路生梅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嫁给了丈夫,而且还嫁给了佳县这片她深爱的土地。和她一起来的同事们一个个都陆续调回去了,只有她永远留在了佳县。
  2007年,与路生梅相伴了近40年的爱人因病去世。路生梅一生救过无数病人,对自己的亲人却无力回天。这对她的打击很大,忍着巨大的悲痛,她仍继续为患者看病。
  在佳县,路生梅医治过四代人的家庭比比皆是,走在街道上,有人称她“路姐”,有人叫她“路姨”,还有人喊她“路奶奶”。路生梅说:“我是一只拴在线上的风筝,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病人将线一拉,就会很快回到他们身边。”
  首创儿科
  为了更专业、更有效地救治更多的患儿,路生梅立志要为佳县医院创办小儿科。为此她东奔西跑、四处筹资,终于在1983年将小儿科独立分离出来,她也成为佳县医院的首任儿科主任。期间她提倡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处理好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医护与患者的关系,要把提高技术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在她的带领下,经过几年努力,学以致用、关系和谐、作风優良的小儿科,成为佳县医院的骨干科室。为了提高医疗和护理技术,她让科里所有护士分批到西安儿童医院进修学习,资金不足的时候,她就自掏腰包。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几年,她的努力见到了成效。佳县医院小儿科在全区小儿静脉穿刺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团体第一名和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为此,同行们惊讶地说:“佳县是榆林地区最穷的县,佳县医院是榆林地区医疗条件最落后的县级医院,可佳县医院小儿科的医生,却是榆林地区最棒的!”
  为了普及医疗常识,路生梅经常带领她的团队到基层培训乡村医生。随着城乡治愈的患儿越来越多,路生梅也成为佳县人人皆知的儿科专家。
  初心不改
  1981年,路生梅第一次回到阔别了13年的故乡北京。家人看到消瘦的她,异常心疼,多次劝她调回北京,都被她婉言拒绝了。家人无法理解,为何放弃条件优越的北京而选择荒凉贫瘠的一个山区小县?路生梅告诉他们:“我离不开佳县人民,佳县人民也离不开我!”
  1981年和1983年,路生梅先后两次被选派到北京协和医院及陕西省主治医师学习班进修。因为成绩优异,两家医院都希望她能留下,没想到也被她婉言谢绝。她说,她心中有两个承诺:第一个承诺是毕业时向学校表的决心,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第二个承诺是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
  那时的路生梅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佳县人,她只想早点回家,把学到的本领带回佳县,救治更多的患者。
  2018年,路生梅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你是花生豆儿吗?今年是我们大学毕业50周年,同学聚会老师让我一定要找到你。”
  一种久违的亲切让路生梅彻夜难眠,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阔别了50年的母校,见到了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老师和同学们。尽管当年的大眼睛“花生豆”已经70多岁,但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她很快就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老师问她:“这么多年,你为什么不和大家联系?”她没敢告诉老师,最早的时候是不敢,怕动摇了坚守的决心;再后是不愿,她要让时间证明,是谁守住了初心。
  最让路生梅震撼的是,自己的两位老师——全国小儿外科创始人张金哲和全国小儿骨科创始人潘少川,虽然都已90多岁高龄,但仍在北京儿童医院坐诊,仍然起身迎送每一位病人。路生梅觉得,和老师相比,她依然年轻,“我的老师都98岁了还在坐诊,我有什么理由不能继续为人民服务?”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1999年,路生梅从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位置退休,她说:“我还没有为佳县人民服务够50年,我要继续留在佳县。”
  和她同龄的大夫退休后大都被西安、榆林等医院返聘,她却放弃了年薪20万元的聘书,继续留在佳县。退休在家后,每天都有人来找她看病,“不收红包,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不滥用抗生素,不滥用激素,用良心、爱心、医术治病救人。”多年来,路生梅一直奉行自己的行医准则,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佳县儿童的健康和生命。除了看病之外,她还组建了“老年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关爱军人、关爱社会、关爱环境卫生的志愿服务活动。
  到2018年12月的时候,路生梅终于完成了对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可是,她又为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标:生命不息,服务不止。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也没有退休年龄。”
  从2019年起,路生梅逢周一、周三、周五的上午,在佳县人民医院或佳县中医院义务坐诊,风雨无阻。依然是一副金属框眼镜,依然是干净利落的短发,依然是一尘不染的白大褂。每到这一天,慕名而来的患者就排起长队。他们说:“路大夫给佳县城一大半人看过病,我们信她!”
  50多年来,面对艰辛,她选择了扎根;面对患者,她选择了奉献;面对机遇,她选择了放弃;面对挑战,她选择了担当;面对考验,她选择了忠诚。正因如此,她才能走进佳县人民的心里。可她却认为:“与其说我服务佳县人民,不如说佳县人民成就了我。”
  天道酬勤,所有荣誉在路生梅70岁之后,接踵而来。2014年,被榆林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局评为“五好老干部”;2015年荣获“感动榆林”年度人物;2016年被市文明办评为“榆林好人”;2017年获榆林市“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2017年,被陕西省文明办评为“陕西好人”;同年,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2018年,被省文明办评为“陕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
  在“榆林好人”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问路生梅:“如果让您重新选择,您还会来陕北吗?”
  路生梅说:“留,比来,更需要勇气!”
  2021年5月12日至5月13日,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三秦楷模、全国“诚信之星”、全国第八届道德模范候选人的路生梅,应首都医科大学之邀,回母校作交流活动,受到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到底在哪里?路生梅的事迹告诉我们,初心在每一次走向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在每一次与老百姓执手相望的泪眼中,在每一次苦尽甘来的笑容里。
  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像爷爷当初预言的那样,这朵梅花一旦盛开,肯定特别美。现在的路生梅,已不再是那朵小小的“苔花”,而是一朵万众瞩目的“盛梅”。谁说七十六岁是古稀之年?对于路生梅来说,正是她的绝世芳华!
  栏目责编:魏建国  高权  惠潮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对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老年肝癌患者肺部感染、炎性因子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老年肝癌患者600例,依据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192例、静脉麻醉组198例、吸入麻醉组210例.全身麻醉组行静脉全身麻醉术,静脉麻醉组行静脉麻醉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术,吸入麻醉组行吸入麻醉术.比较3组患者麻醉前和拔管后呼吸功能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通气量(MV)〕,麻醉恢复情况(自主恢复
绥德合龙山红色文化展览馆,展厅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资料详实。  我有幸接触到边区文化生活的资料,了解了边区文化生活活动的一些内容和作品,非常激动,便拿起笔来,写了这篇边区群众当年的文化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边区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应该是一件好事。  记得少小之时,家家户户有线广播一响,就传出来“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的嘹亮歌声。后来上学读书,才知道歌词的作者是李有源,是个地地道道的佳县农民。
期刊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联合他克莫司对狼疮性肾炎患者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8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环磷酰胺治疗,研究组加用环磷酰胺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共6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h)、CD8+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Ts)及IL-17
目的 探究miR-34a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长沙市第三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50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及25例鼻腔黏膜慢性炎患者,分别作为NK/T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正常NK/T细胞淋巴瘤组织进行慢病毒miR-34a高表达(pLenti-miR)及干扰载体(pLenti-anti-miR)构建,分为miR-34a高表达组及miR-34a干扰组,NK/T细胞淋巴瘤细胞作为miR-34a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2组患者组织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及炎症因子对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烟台市北海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研究组(出现支架内再狭窄,n=21)和对照组(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n=75).收集相关临床病史数据并检测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的方法 探讨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对患者凝血酶调节蛋白(T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患者140例,根据是否应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分为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75~150 mg,每日1次)和观察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240 U,每日3次,厄贝沙坦片剂量同对照组),治疗12周.测量2组血糖指标[餐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牙周炎大鼠破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制备成功的48只雄性清洁级牙周炎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唑来膦酸1组与唑来膦酸2组,每组16只.3组分别给予10 mL/kg的0.9%氯化钠溶液、5 mg/mL、10 mg/mL的唑来膦酸溶液灌胃,1次/d.治疗第14、21天,检测与记录3组大鼠牙槽骨吸收值、破骨细胞数目、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Fos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第14、21天,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西北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土地革命时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西北根据地“是由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的红26军和红27军经过多年艰苦战斗创建的。” 而陕北革命根据地是西北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这里,笔者对陕北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原因提出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西北革命根据地由陕北和陕甘边两块根据地组成,地
期刊
Objective:By data mining,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or Han Fei’s med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pilepsy,to explore the rules of medic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pilepsy by Chine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激动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6例糖尿病肾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均采用基础降糖药物方案+生活方式控制方式治疗,试验组在上述基础方案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方案上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Gutt-胰岛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