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有了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民族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发展。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创新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4-0-01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唯有创新,才能走出困境,克服挫折,使事业发展焕发新的生机;唯有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世界风尚。当今时代,政治课教学的创新更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在眉睫。政治课教学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学创新推动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并积极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一批批实干人才。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要加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政治课抽象性的概念、原理很多,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或以当前社会热点入题;或以评析历史人物着眼;或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验结果切入。无论如何都要先用感性新鲜话题、事例、人物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再适度一转话锋,以原理扣现实,使学生兴趣盎然。当我们每引进一个新概念、原理,都先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且诱发学生意愿方向,细致观察、独立发现、深入分析、广阔想象,学生就会很快抓住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从而轻松学通政治理论。同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应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巧设问题情景,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图、文、声、逼真的多媒体课件等融入到具体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产生新的感觉、有新的发现,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新意识。
  
  2 开扩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指导意义。要解放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解放自己。教师要会思想,自己能干、能问,有自己充电的时间空间。教师能成功解放自己,也就意味着政治课教学会得到解放。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活学活教活用,真正用真理检验着自己和学生的每一步实践,那师生视野何只是书本、课堂、本国、本时代呢?!学生创新的触角又何局现于本行业、此领域、我个人呢?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不能只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要把政治课学习扩展到广阔的空间。要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材料,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时政教育》等;二是每天让学生收看《新闻》、《焦点访谈》,并做好摘记;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政治小论文,进行全校评比。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自主选择优秀刊物,广泛阅读并深入思索,正确解读社会现实,主动调整自己以顺应社会向前发展,自主能力大大提高。
  
  3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我们着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例如我国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这一事件,我就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能从经济上视角解读到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层面看,学生们自豪地感到了我国在世界上政治影响力的提升,国力的强大让中国人更加自信,更佩服中国国家领导集体卓越的方针;从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对学生加强训练,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4 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同时多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厚的原料。在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往往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和解决愿望,就容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政治课教学中的活动完全可以组织得丰富多彩。如课前的演讲、时事报告、社会热点,课堂中的辩论会、放映一些专题音像资料,课后撰写政治小论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可以交叉立体组织起来。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解放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搜集、利用信息和解剖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讲“环保”问题时,我结合教材内容,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组织所教班级学生对徒骇河沿岸居民区进行环保教学调查。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收集、查询有关资料,有组织有兴趣地进行实地考察。可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纸化应用越来越普遍,从教学到考试,都可以以无纸化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无纸化的应用不但提高了使用者的效率,还节省了大量的纸张资源,还可同时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考试,考试时可以随机抽题,起到了很好的信息化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无纸化;考试  现在的中职课堂,学生的学习层次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想提高他们的兴趣点,就可以在教学模式上做调整,改变以往的满堂灌的形式,实施项目化教
针对HSK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对思维导图进行基本阐释、给出理论基础;搜集了近几年思维导图在各学科的教学实例,总结研究成果,为思维导图运用在
期刊
一、平面设计行业的分析  平面设计是一个热点行业,计算机使设计在形式和视觉上更加具有冲击力。然而现在平面设计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否满足市场平面设计人员的需求,服务于平面设计行业?是当前院校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从业人员能力  首先就需要设计者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优秀的设计并不是图像和文字的简单组合,而是要体现出艺术与美感。一幅画面整体风格完整的设计,包括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与对比
期刊
期刊
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有其共同的规律与特征.但是,应用写作重在“应用”,是“有用之用”;文学写作重在“审美”,“是无用之用”.有必要厘清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异同,树立应用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 阅读 合作学习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4-0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六法”论,“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其中“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表现的
实验课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日常教学实施过程中,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用心关注,不难发现:往往在实验过程中,或是小组内个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