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智能制造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战略、政策和具体措施,以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和普及。中央政府連续出台政策力推智能制造,国家层面智能制造战略框架逐渐清晰完善,加快了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步伐。本文对如何推进智能制造,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系列推进;智能制造;中国制造
引言:最近,国务院下发了《中国制造2025》通知,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实现智能化和服务化。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美国著名学者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世界正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在经历了蒸汽化、电气化时代后,终于进入了智能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已悄然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其核心技术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以网络化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二是以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物联为基础的数字设计、智能制造等“数字制造”信息技术;三是纳米生物等“新材料”的运用。第二个阶段是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其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第三个阶段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指明了方向,把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更具体化,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要抓好多个层面的科技攻关。
要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用户参与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全过程,不仅带来市场需求,提升研制效率,有助于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活动,而且形成了个性化定制、众包研发设计、大众创新的新模式、新业态。科技创新要下功夫抓好三个层面的科技攻关。一是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专项。新兴产业的灵魂是高新技术,国家17个专项几乎涵盖了七个新兴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目前已有明显进展,“十三五”都应该取得重大突破。二是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通过行业联合攻关突破共性技术,是我们的传统优势,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弱化了,因为涉及商业机密,同行企业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既浪费资源又耽误了时机。应由骨干企业或行业协会组成产业联盟,协力攻关,成果共享。三是企业层面技术革新。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要靠企业组织一线工人、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企业有成熟的经验。多年来大型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和专业团队,中小企业或专精特新、或依靠公共服务平台取得明显成效,但也有一些企业淡化了。企业要重视开展群众性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
二、推进智能制造,要重点抓好关键环节。
第一抓行业,《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10个重点行业,其他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也不能轻视。第二抓试点,每个行业选择具有不同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分别确定不同试点企业的重点任务,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带动整个行业。第三抓环节。培育智能制造关键点有五个:一是数字化研发设计,进一步推进仿真模拟、三维描述、高速运算、大数据库等信息工具。二是电子信息技术嵌入产品,提高质量、功能和附加值,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的质量和自给率。三是制造设备数控化,推广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实现精准制造。四是制造过程智能控制,流程式制造业生产线自动控制提升到智能化、数字化。五是制造业服务链数字化、网络化,运用工业互联网,发展现代智能物流、跨境电子商务、远程监控维护等,完善社会化、国际化的供应链和销售网。
三、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能力
我国正处于传统产业旧力渐弱与高新技术产业新力将生的青黄不接交替期。就工业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工业增幅5个百分点;但高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约为15%。传统产业如何注入活力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加快发展提高比重?两者都要同时发力,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存。要高度重视产能存量的改造和调整,落实财政贴息、加速折旧、信贷支持等政策,引导资金投向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改造。企业要通过改造全面提升技术经济指标,提高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进而使制造业的产品、产业、布局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要防止和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要从全局出发,确定地区和行业规划;根据各地的资源,环境、市场和产业基础,选准优势特色产业,确定主导产业,差异发展;防止和避免产业趋同,甚至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
四、实施人力资源超增长战略。
实行中等专业学校义务教育。凡中等专业学校教育一律免费,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行12年义务教育。发展多层次应用型大学。除211等高校按研究型大学重点支持外,其他普通高校和大量高职高专院校都应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企业参加兴办多种所有制的高等职业和高等专业技术学校。应用型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活动经费少部分来自财政拨款,绝大部分是市场化的,根据企业订单培养人才,根据企业合同开展设计、研发等创新服务。建立全民即时学习平台。依托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整合大学、中学、小学和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建立全民素质教育平台,普遍开展学历和非学历的自学教育,随时随地向全体公民开放,三网融合,免费学习,知识共享,最大限度增强科学文化的正外部性,使一切有学习意愿的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工人、战士、老少边穷地区人民、低收入人群能够与条件优越的人群一样拥有优质教育机会。建立复合型人才教育模式。中学教育废除文理分科,大学教育、科研、实习采取矩阵模式,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选课,也可以跨院系参加科研项目,跨领域参加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大学依托企业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企业依托大学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学用结合,以用为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适用人才。
结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我国应把握“机会窗口期”,积极总结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制造业竞争优势由传统要素优势向技术优势的转型。中国要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发展方式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2.0、3.0、4.0同步发展。同时,对中国而言,实现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但这不能以放弃广大传统产业的优势为代价,而是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还要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庆杨,孙秀秀刍议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J]经济问题,2015,(10)
[2]聂清凯,李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11)
[3]魏后凯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4]夏杰长等著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作者身份证号码:210404198710022718)
关键词:系列推进;智能制造;中国制造
引言:最近,国务院下发了《中国制造2025》通知,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实现智能化和服务化。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美国著名学者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指出,世界正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人类在经历了蒸汽化、电气化时代后,终于进入了智能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已悄然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其核心技术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以网络化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二是以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物联为基础的数字设计、智能制造等“数字制造”信息技术;三是纳米生物等“新材料”的运用。第二个阶段是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其概念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第三个阶段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指明了方向,把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更具体化,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要抓好多个层面的科技攻关。
要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用户参与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全过程,不仅带来市场需求,提升研制效率,有助于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活动,而且形成了个性化定制、众包研发设计、大众创新的新模式、新业态。科技创新要下功夫抓好三个层面的科技攻关。一是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专项。新兴产业的灵魂是高新技术,国家17个专项几乎涵盖了七个新兴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目前已有明显进展,“十三五”都应该取得重大突破。二是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通过行业联合攻关突破共性技术,是我们的传统优势,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弱化了,因为涉及商业机密,同行企业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既浪费资源又耽误了时机。应由骨干企业或行业协会组成产业联盟,协力攻关,成果共享。三是企业层面技术革新。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要靠企业组织一线工人、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企业有成熟的经验。多年来大型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和专业团队,中小企业或专精特新、或依靠公共服务平台取得明显成效,但也有一些企业淡化了。企业要重视开展群众性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
二、推进智能制造,要重点抓好关键环节。
第一抓行业,《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10个重点行业,其他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也不能轻视。第二抓试点,每个行业选择具有不同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分别确定不同试点企业的重点任务,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带动整个行业。第三抓环节。培育智能制造关键点有五个:一是数字化研发设计,进一步推进仿真模拟、三维描述、高速运算、大数据库等信息工具。二是电子信息技术嵌入产品,提高质量、功能和附加值,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的质量和自给率。三是制造设备数控化,推广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实现精准制造。四是制造过程智能控制,流程式制造业生产线自动控制提升到智能化、数字化。五是制造业服务链数字化、网络化,运用工业互联网,发展现代智能物流、跨境电子商务、远程监控维护等,完善社会化、国际化的供应链和销售网。
三、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能力
我国正处于传统产业旧力渐弱与高新技术产业新力将生的青黄不接交替期。就工业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工业增幅5个百分点;但高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约为15%。传统产业如何注入活力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加快发展提高比重?两者都要同时发力,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存。要高度重视产能存量的改造和调整,落实财政贴息、加速折旧、信贷支持等政策,引导资金投向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改造。企业要通过改造全面提升技术经济指标,提高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进而使制造业的产品、产业、布局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要防止和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要从全局出发,确定地区和行业规划;根据各地的资源,环境、市场和产业基础,选准优势特色产业,确定主导产业,差异发展;防止和避免产业趋同,甚至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
四、实施人力资源超增长战略。
实行中等专业学校义务教育。凡中等专业学校教育一律免费,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行12年义务教育。发展多层次应用型大学。除211等高校按研究型大学重点支持外,其他普通高校和大量高职高专院校都应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企业参加兴办多种所有制的高等职业和高等专业技术学校。应用型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活动经费少部分来自财政拨款,绝大部分是市场化的,根据企业订单培养人才,根据企业合同开展设计、研发等创新服务。建立全民即时学习平台。依托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整合大学、中学、小学和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建立全民素质教育平台,普遍开展学历和非学历的自学教育,随时随地向全体公民开放,三网融合,免费学习,知识共享,最大限度增强科学文化的正外部性,使一切有学习意愿的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工人、战士、老少边穷地区人民、低收入人群能够与条件优越的人群一样拥有优质教育机会。建立复合型人才教育模式。中学教育废除文理分科,大学教育、科研、实习采取矩阵模式,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选课,也可以跨院系参加科研项目,跨领域参加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大学依托企业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企业依托大学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学用结合,以用为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适用人才。
结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我国应把握“机会窗口期”,积极总结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制造业竞争优势由传统要素优势向技术优势的转型。中国要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发展方式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2.0、3.0、4.0同步发展。同时,对中国而言,实现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但这不能以放弃广大传统产业的优势为代价,而是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还要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庆杨,孙秀秀刍议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J]经济问题,2015,(10)
[2]聂清凯,李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11)
[3]魏后凯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4]夏杰长等著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作者身份证号码:21040419871002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