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庭不圆满这件事,我释怀了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城市里住久了会发现,餐馆是个挺有人情味的容器。
  爸爸熟练地点好了菜,妈妈把三份碗筷分别漂洗干净,而我坐在他们两人中间,等待美食的慰藉。
  他们聊我期末考的排名,聊我不大合格的發型,聊我一直没好的感冒……如果可以一直这样那该多好。而事实是,酒足饭饱后我们三个人便又各自走回各自的轨迹里。
  前几天我无意中看见一篇文章:《绝对不要找离异家庭的人结婚》,心被刺痛了一下。离异家庭的孩子总被描绘成有自卑、逆反、怯懦、孤僻等各种心理缺陷。
  无法否认,父母分开这件事,是从童年就烙下的梦魇。而局外人看不到的是离异家庭的孩子经过苦痛、挣扎和反思后,内心磨砺出的优秀品质,像秘密武器一样为此后漫长的岁月开路。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大家聊起小时候人缘最好的三个人,分别是我和另外两位女生。我们仨受宠若惊,反问原因,他们提到“幽默好玩,很有梗”、“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以及最重要的“会照顾身边人的情绪”。其中一个女生听完之后爽朗大笑,她说:“你们不知道我们成为‘快乐源泉’的源泉是什么。”我后知后觉,才发现我们三个都是从小就经历了父母离异的孩子。
  爸妈之间的对抗持续数年,结果却是分道扬镳。我曾听大姨提及,妈妈有过愿意为了儿子接受复合的妥协。听完之后我哭得稀里哗啦,感动、悲戚,甚至有对爸爸“不作为”的愠怒。
  后来有了恋爱经历,我渐渐了解到,“为了孩子好”而强制绑定的关系实在难以体面地维系。明白这些事,我用了十余年。
  后来,小我16岁的妹妹出生,她成了一个性格跟我截然相反的热闹存在。5岁时她问我:“哥,你爸是谁?”
  我说:“我爸是你爸。”
  她又问:“那你妈是谁?”
  我说:“我妈是我妈。”
  她思考片刻后说:“好吧,没关系,我们都是一家人。”那一瞬间我觉得,即使属于我的家庭没有圆满,却很幸运地成全了额外的美好结果。
  爸妈各自有了新的伴侣、新的生活,各自美好。我们三人偶尔还能凑到一块儿吃个饭,他们聊我现在的工作,聊我的感情近况,聊我一直没好的感冒。
  我开始把这个家想象成身体里的一个细胞,它一分为二地裂变,成为相互独立的个体,却又流淌着相同的基因。而我作为那个自由移动的分子,不断地逡巡、拜访、停留和暂别。
  这么想来,“父母离异”于我,似乎已经不是一件值得揪住不放的拧巴事了。
  “诗人放过夜里的笔,眼睛放下相机,一杯热茶留在客厅,放走蒸汽。我们除了和彼此相伴活在当下,不肯再做别的事情。”张悬的这段话,我把它总结为“释怀”二字。
  记忆回到那年的饭局,我揉揉鼓胀的肚皮,妈妈发着呆,看着我。爸爸脸朝窗外,不顾形象地剔牙,末了把手里的纸巾揉成一团,拍在桌面,说:“走吧,我送你们回家。”
  摘自《文苑》
其他文献
1  有位朋友曾与我说过一件事,我记了很久。  去年朋友的妈妈生病,住院半个月后她才知道。朋友说,她永远忘不了自己赶到医院后,剛看到母亲的样子。  母亲没有惊喜,也没有开心,只是默默擦起了眼泪,像做错了什么事。又怪丈夫多嘴非要告诉女儿,倔强地说自己根本没有多严重,还一个劲儿地催她早点回去:“对不起啊乖乖,耽误你工作了。”  那一瞬间,朋友再也忍不住眼泪,在心里骂了自己一万遍。  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就
期刊
在儿子面前,  我也有弱势的一面  周末,老公去出差了,家里只剩我和儿子。  快到晚饭时间了,我仍躲在书房里对着电脑忙碌。上初一的儿子来敲门:“妈妈,怎么还不做晚饭?我饿了。”  我无奈地对儿子说:“再等会儿,妈妈做完这段PPT就来。”  周一上级领导要来检查工作,单位里让我好好准备一下,特意叮嘱要弄个漂亮点的PPT。我一听头就大了,说实话这不是我的强项,平时部门里有需要PPT,我都是交给小周去做
期刊
老家来了一个亲戚,临走时,母亲对那个亲戚说:“给二丫带个‘好’”!亲戚说:“您放心,回去后我一定把您的‘好’带给她!”  过了几天,二丫打电话给母亲,二丫激动地说:“您带的‘好’我收到了,非常感谢!您带的‘好’,我一定要好好珍藏,时常想到您的‘好’!”  一个简简单单的好,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它让人感到了一种天长地久的温暖和感动。  说出一个好容易,但是,记得说出一个好,让这个好带给某一个人,
期刊
1  前几天在一家馄饨店,和一对母子坐在了一起。孩子大概10岁左右,身材微胖,神色倦怠。这母亲倒是眉毛挑得老高,一副打满了鸡血的模样。  起先还挺安静,但从孩子的筷子进入馄饨碗里开始,这位母亲就像小马达开动一样:“儿子,昨天老师说了,你上课不太积极发言,你今天记得要改正啊,不懂的就举手问,懂的更要举手回答。”  儿子说:“知道了。”  母亲又说:“你数学小测验因为粗心丢了几分,你今天测试的时候,一
期刊
1  7月末,清晨6点半天光已经大亮,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上,没几分钟老李就浑身裹了一层汗。赶到老伴病房的时候,一张老脸被晒得红彤彤。  推开门,老李看见三人间的病房只剩下两个人,正要开口问,老伴齐红梅就已经明了他的意思,揉着脑袋慢悠悠地说:“王老太太昨天下午出院了。”  老李把吸管插进豆浆杯里,递给她说:“这下没人陪你唠嗑了。”  齐红梅咽下嘴里的包子,眼皮往上一翻,“算了吧,她太能说了,昨天我出
期刊
1972年,一个名叫伊夫琳·格兰妮的女孩出生在英国东北部的一个农场里。她非常热爱音乐,从6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并且经常参加演出,所有人都说她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家。  伊夫琳自己也这样认为,她一定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家。不幸的是,伊夫琳慢慢觉得自己听到的声音越来越轻,到医院一检查,居然是因为难以康复的神经损伤造成的,医生对此也束手无策。12岁时,伊夫琳就彻底听不见声音了,她的双耳全都失聪
期刊
有一次,比尔·盖茨接受访谈时,记者好奇地问:“回顾你一路的历程,你的事业发展得似乎很顺利,每一步都很稳,几乎没有任何失误的地方。请问你是怎样做到的?”  比尔·盖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记者一个问题:“过马路的时候,如果行人信号灯是红灯,你会过去吗?”  “当然不会,我会等一下,因为闯红灯是很危险的行为。”记者回答。  比尔·盖茨又问:“如果对面是绿灯呢?”  “那就可以放心地通过了。”记者理所当
期刊
一位读者投函某杂志,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小问题:“真想和老妈吵一架。干活仔细,她嫌太啰唆;干活马虎,她又嫌不认真。请问:您同您老妈吵架吗?”  信箱主持人的回答,可圈可点,醍醐灌顶。  “吵!不过我一般不出声。”  “不出声”这三个字,是以金子铸成的,里面包含了对至亲的爱、尊重、容忍、退让。  年轻,常常气盛。遇上长辈斥责,如果觉得他们不可理喻,便把他们当成“精神上的沙包”,用无礼的甚至粗野的语言,一
期刊
一个心理学博士跟我说,世界上最复杂的一句话,是“我对你好”。  他以前觉得这句话很暖,接触了太多咨询的客人,看透太多现实后,如今他最怕听到“我对你好”,直觉就想回怼过去:你别对我好,怕!  因为“我对你好”,始终存在一个预设前提,就是我要把我觉得好的东西给你。但“汝之熊掌,吾之砒霜”,站在不同层面去理解,这种好,就成了某种绑架。  父母就不说了,站在父母的层面上,不绑架几乎不可能,区别只是绑架程度
期刊
1  送爸妈回老家后再到武汉,感觉房间里一下子空了许多。  这两年,过了国庆节,爸妈就会来我这里住两个月,然后匆忙回家准备年货,等我回去过年。  奶奶年纪大了,说了无数次让她一起来,可她不愿意出远门,所以就只能守在老家,照顾着一猫一狗,伴着一院子的菜和花。  对于奶奶的身体,我和爸妈一向都是放心的,87岁的她,除了肠胃消化不好,照顾自己完全没有问题。而她不愿意来我这里的原因我也是清楚的,就是年纪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