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出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学科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各校大多数都是大班额授课制。对于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感到很困惑,班额这么大,如何操作,怎样探究?就实际情况来讲,短时期内实现小班额教学是不现实的。但不能因为大班额不能变小,我们就坐等不动。所以我们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式,从新的课程改革开始,我校就进行新课改实验,我们认真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报刊和优秀案例,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探索如何通过创设一种和谐温馨的教育氛围,关注学生的课堂细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促使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然而,在大班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总有学生没有机会发言。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抢着发言,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由于班额过大,老师也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恰当的方法来弥补这一种不足。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老师们也非常注重了师生的互动。但是采用问答式较多,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然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学生认同教師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参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大班额与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产生矛盾,我们要从内部挖掘潜力,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平等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可以科学合理分组,运用竞争机制,让学生自由、合作、探究学习,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共同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推动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一)理论意义
教育部长周济有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新课程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而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正如有经验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思想。现代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将个性发展分为两种情形考虑:(1)教学的个别化,在教学中教师洞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不同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以达到预期目标。(2)教学的个性化,在活动课程中视学生需求而调整教学目标,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二)实践意义
“大班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是依据素质教育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打好基础以往那种采用同一教材、统一要求、单一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农村中学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随着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凸显不足:一是办学场所较好、硬件设施足但班级学生多,课堂教学效率低。二是生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农民子女多,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好。三是家长家教意识淡薄,学生家长都是以打工、经商为主,大部分忙于生计,对子女的学习无暇顾及,家庭教育重视不够。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要发展,必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就必须探索适合于所有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大班额课堂高效教学研究就成了我校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大班额教学现状及原因:
①受大班额制约,教师难以实施课改。课改主阵地是课堂,课改有效实施者是一线教师,课改受益者是全体学生。好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中去实践,而课堂班额过大,学生在课堂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人均机会就要减少。这显然与新课改精神相矛盾。
②班额过大,影响教师设计作业、批改作业。班额大,学生多,每次设计作业无论是题型还是数量都关系到教师工作负担。如,拓展变化设计多了,教师批改费神;每人多做一题,那么教师批改量就增加不少。所以,大班额教师一般都低要求设计和批改作业,因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③班额过大,学困生相对增加。教师往往因工作负担重、精力有限,而无暇更多地关注到他们。补缺补差不到位,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差,久而久之使学困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上述三个方面,是目前大班额学校在实施课改进程中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在大班额中实施好课改,让大班额学生人人在课改过程中受益即参与教学全过程,合作探究,极力展示自我,让自己的知识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特提出本课题。通过探索实践,促进新课题背景下大班额教学从无模式可循到有模式可循,从旧的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从宏观的过程角度看,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學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目前,全国高效课堂建设成功案例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模式、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模式、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模式、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以及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等九大教学范式。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大班额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特别是针对我校的特殊实情,操作性不强。所以,不能完全照搬,只能借鉴可取之处,研究出一套适合双中校情的高效课堂模式。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解决大班额与新课程改革之间矛盾的方法。使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课堂教学中人人有参与的机会,人人有被老师同学关注或展示个性的机会。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教学模式,学习模式。
五、研究内容
①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实施?
②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包括如何分组、学生如何搭配、教师课堂如何调控等。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借鉴专家学者对本课题的认识及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2、调查法
深入班级、家长之中调查了解,掌握大班额教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先后召开座谈会,同教师、家长和学生交谈征询意见,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3、观察、实验及逻辑分析法
对大班额教学进行现场观察分析,组织六十人以上的大班额教学公开课,验证有关应对策略的实际效果,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大班额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七、研究的创新点
(1)通常情况下,凡是涉及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建设,若还保留有传统教学的影子,便会被人冠上所谓的“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本课题的研究偏要逆“大流”而行,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借鉴其可取之处与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探索出的一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模式,致力于简单性、实用性、易操作性,特别适合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
(3)我们校情决定了本课题研究和实践的难度,所以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本身就值得同类学校借鉴,最终课题研究的成果更值得同类学校采用。
(4)我们的研究团队是从全校120个教学人员中精选出来的5个人,我们来自三个不同年级,且都是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能手。所以既有管理经验,也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还有科研经验。这就决定了课题研究的宽度和广度,其研究成果更具适用性和普及性。
(5)本课题的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是有效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初中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用行动来践行课题的研究、开发和实施,所以更具可操作性、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八、实验设施
1. 为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落实好相关措施,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研究人员主要由学科一线教师参加,并且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成员全部中级职称。有国家级国培计划结业教师,有省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同志,都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经历过其他课题的研究,针对研究的课题,他们大多数人有相关的研究经验,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3.条件保证:我校拥有近百人的师资队伍,现有二多名千名学生。普通教室全部安装了电教一体机,学校专门装备了高标准的网络直播教室。一线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为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优越的硬件设施。学校每年均为教师订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为搜集资料提了条件。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学科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各校大多数都是大班额授课制。对于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感到很困惑,班额这么大,如何操作,怎样探究?就实际情况来讲,短时期内实现小班额教学是不现实的。但不能因为大班额不能变小,我们就坐等不动。所以我们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式,从新的课程改革开始,我校就进行新课改实验,我们认真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报刊和优秀案例,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因此,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探索如何通过创设一种和谐温馨的教育氛围,关注学生的课堂细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促使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然而,在大班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总有学生没有机会发言。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抢着发言,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由于班额过大,老师也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恰当的方法来弥补这一种不足。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老师们也非常注重了师生的互动。但是采用问答式较多,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然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学生认同教師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参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大班额与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产生矛盾,我们要从内部挖掘潜力,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平等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可以科学合理分组,运用竞争机制,让学生自由、合作、探究学习,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共同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推动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一)理论意义
教育部长周济有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新课程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而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正如有经验的教师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思想。现代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将个性发展分为两种情形考虑:(1)教学的个别化,在教学中教师洞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不同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以达到预期目标。(2)教学的个性化,在活动课程中视学生需求而调整教学目标,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二)实践意义
“大班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是依据素质教育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打好基础以往那种采用同一教材、统一要求、单一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农村中学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随着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凸显不足:一是办学场所较好、硬件设施足但班级学生多,课堂教学效率低。二是生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农民子女多,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好。三是家长家教意识淡薄,学生家长都是以打工、经商为主,大部分忙于生计,对子女的学习无暇顾及,家庭教育重视不够。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要发展,必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就必须探索适合于所有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大班额课堂高效教学研究就成了我校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大班额教学现状及原因:
①受大班额制约,教师难以实施课改。课改主阵地是课堂,课改有效实施者是一线教师,课改受益者是全体学生。好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中去实践,而课堂班额过大,学生在课堂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人均机会就要减少。这显然与新课改精神相矛盾。
②班额过大,影响教师设计作业、批改作业。班额大,学生多,每次设计作业无论是题型还是数量都关系到教师工作负担。如,拓展变化设计多了,教师批改费神;每人多做一题,那么教师批改量就增加不少。所以,大班额教师一般都低要求设计和批改作业,因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③班额过大,学困生相对增加。教师往往因工作负担重、精力有限,而无暇更多地关注到他们。补缺补差不到位,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差,久而久之使学困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上述三个方面,是目前大班额学校在实施课改进程中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在大班额中实施好课改,让大班额学生人人在课改过程中受益即参与教学全过程,合作探究,极力展示自我,让自己的知识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特提出本课题。通过探索实践,促进新课题背景下大班额教学从无模式可循到有模式可循,从旧的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从宏观的过程角度看,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學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目前,全国高效课堂建设成功案例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模式、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模式、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模式、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以及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等九大教学范式。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大班额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特别是针对我校的特殊实情,操作性不强。所以,不能完全照搬,只能借鉴可取之处,研究出一套适合双中校情的高效课堂模式。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解决大班额与新课程改革之间矛盾的方法。使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课堂教学中人人有参与的机会,人人有被老师同学关注或展示个性的机会。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教学模式,学习模式。
五、研究内容
①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实施?
②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怎样?包括如何分组、学生如何搭配、教师课堂如何调控等。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借鉴专家学者对本课题的认识及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2、调查法
深入班级、家长之中调查了解,掌握大班额教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先后召开座谈会,同教师、家长和学生交谈征询意见,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3、观察、实验及逻辑分析法
对大班额教学进行现场观察分析,组织六十人以上的大班额教学公开课,验证有关应对策略的实际效果,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大班额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七、研究的创新点
(1)通常情况下,凡是涉及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建设,若还保留有传统教学的影子,便会被人冠上所谓的“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本课题的研究偏要逆“大流”而行,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借鉴其可取之处与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探索出的一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模式,致力于简单性、实用性、易操作性,特别适合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
(3)我们校情决定了本课题研究和实践的难度,所以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本身就值得同类学校借鉴,最终课题研究的成果更值得同类学校采用。
(4)我们的研究团队是从全校120个教学人员中精选出来的5个人,我们来自三个不同年级,且都是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能手。所以既有管理经验,也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还有科研经验。这就决定了课题研究的宽度和广度,其研究成果更具适用性和普及性。
(5)本课题的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是有效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初中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用行动来践行课题的研究、开发和实施,所以更具可操作性、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八、实验设施
1. 为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落实好相关措施,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研究人员主要由学科一线教师参加,并且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成员全部中级职称。有国家级国培计划结业教师,有省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同志,都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经历过其他课题的研究,针对研究的课题,他们大多数人有相关的研究经验,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3.条件保证:我校拥有近百人的师资队伍,现有二多名千名学生。普通教室全部安装了电教一体机,学校专门装备了高标准的网络直播教室。一线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为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优越的硬件设施。学校每年均为教师订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为搜集资料提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