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时代背景下,大学教育管理传统观念、体制等已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这要求管理者们深层分析制约发展的问题,转变观念并作出相应的变革决策。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问题、应对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大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面对各种竞争与挑战,大学教育只有转变迂腐陈旧的管理观念,注入先进完善的教育思想,切实分析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立足优势资源进行结构整合,构建动态、开放的教育管理系统,才能适应时代步伐自我突破并立足未来。
一、 大学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观念陈旧
大学教育管理观念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教育理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长期以来学术论和工具论占据着争论的主要立场,大学教育的纯学术理想摒弃功利,不屑于外界舆论和束缚,纽曼(Newman,J.H.C.)在《大学的理想》(The Idea of a university,1872)中写道: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并表明……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但工业革命将这种思想矫枉过正,“如今,知识是社会的核心。越来越多的人和越来越多的机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甚至是要求知识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不可避免地要向社会提供服务”。但是专注于实用会导致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在这种趋势下,大学势必沦为实现社会利益和国家目标的工具。教育管理观念随着这两种教育理想将大学变为封闭的象牙塔或者制造社会合格公民的工厂。众多管理者一边呐喊真理永恒,一边将管理变为管制,难以在追求真理为纯学术目的与服务社会为宗旨之间寻求到共处之地,难以在长足发展永恒理想和时代需求之间构建桥梁。
2、 管理意识薄弱
在大学国际化的道路上,我们想要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教育管理意识,从国际化的视角审视全局,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注重细节和质量。传统大学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责权不分、教政分离、激励机制落后、管理态度不严谨等等问题,反映出现有管理意识的薄弱性。在多元文化、各民族融合、信息网络发达的新时代新生存方式下,教育管理涉及到太多内外部因素,我们应强化教育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等等,才能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3、 管理缺乏创新
管理是指“它极力排除外界环境中各种非教育因素的影响,把复杂的社会环境系统和教育系统都简化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和相互间的关系”。但是这种要素模式下的管理很容易被看成固定的、封闭的系统,造成管理者的标准操作和思维定势,难以在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守旧、教条的传统教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创新的思维,妨碍了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对教育管理改革需求的实现,也难以为教育管理的内部注入新鲜的活力。
4、 管理队伍落后
网络信息时代,大学教育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机构庞大重叠、运行缓慢、信息及资源共享率低下、部门协调性差、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使教育管理体制跌跌撞撞难以成行。对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信息能力的忽略、对信息设备配置和投入的不足、教师及科研人员对使用信息技术的畏惧和忽视等原因,使得教育管理队伍难以驾驭新时代新要求的教育发展任务。
二、 大学教育管理改革途径
1、 转变管理观念,找准自身定位
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和价值的尊重。大学教育管理改革首先应转变观念,在学术观和工具观之间找到平衡点,那就是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优化资源配置,体现管理过程中对人本身的尊重,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不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发展,增加大学教育管理的生长力。教育的管理不是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操作,也不是漫无目的的放任自流,而是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关注知识的获得更关注情操的培养,满足人们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 加强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大学教育管理应不断对自身模式做出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竞争激流,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优化配置资源,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逐步走向开放、自主和民主的道路,规范化、制度化,扭转学术权行政化的趋势,立足于健康、长远、自主的发展,纵横对比不同国家、不同院校的管理体制,并结合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取长补短、改革弊端、发展优势,建立科学有效、多层次、有机的教育管理系统。
3、 建构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由复杂性和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所特征的,且由确定性混沌性所控制的高度動力系统;事件经历一段长时间之后终将变得不可预测。”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在飞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教育管理以不变应万变已不能解决众多扑面而来的问题,学校内外部的激烈竞争和挑战迫使我们要敢于创新敢于开辟。众多新的因素在组织、领导等各职能之间相互的交叉和渗透过程中产生新的变化和计划,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循环不息的创新成果才是推动管理工作不断进步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着手目标创新、结构创新、人员创新、技术创新,将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架构能够不断产生创新的管理机制。
4、 建设专业管理队伍,
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的发展和方向,信息时代和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对高校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加强管理理论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研究管理内部规律,摒弃狭隘主义和民族主义,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积极处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建立一支知识和学习型的高素质专业管理队伍,以推动教育管理的长足发展。
我国的教育管理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客观实际的看待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合实际的对策,以人为本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增强教育管理意识,并建立系统的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提高服务和责任意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提升现代大学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问题、应对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大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面对各种竞争与挑战,大学教育只有转变迂腐陈旧的管理观念,注入先进完善的教育思想,切实分析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立足优势资源进行结构整合,构建动态、开放的教育管理系统,才能适应时代步伐自我突破并立足未来。
一、 大学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观念陈旧
大学教育管理观念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教育理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长期以来学术论和工具论占据着争论的主要立场,大学教育的纯学术理想摒弃功利,不屑于外界舆论和束缚,纽曼(Newman,J.H.C.)在《大学的理想》(The Idea of a university,1872)中写道: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并表明……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但工业革命将这种思想矫枉过正,“如今,知识是社会的核心。越来越多的人和越来越多的机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甚至是要求知识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不可避免地要向社会提供服务”。但是专注于实用会导致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在这种趋势下,大学势必沦为实现社会利益和国家目标的工具。教育管理观念随着这两种教育理想将大学变为封闭的象牙塔或者制造社会合格公民的工厂。众多管理者一边呐喊真理永恒,一边将管理变为管制,难以在追求真理为纯学术目的与服务社会为宗旨之间寻求到共处之地,难以在长足发展永恒理想和时代需求之间构建桥梁。
2、 管理意识薄弱
在大学国际化的道路上,我们想要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教育管理意识,从国际化的视角审视全局,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注重细节和质量。传统大学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责权不分、教政分离、激励机制落后、管理态度不严谨等等问题,反映出现有管理意识的薄弱性。在多元文化、各民族融合、信息网络发达的新时代新生存方式下,教育管理涉及到太多内外部因素,我们应强化教育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等等,才能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3、 管理缺乏创新
管理是指“它极力排除外界环境中各种非教育因素的影响,把复杂的社会环境系统和教育系统都简化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和相互间的关系”。但是这种要素模式下的管理很容易被看成固定的、封闭的系统,造成管理者的标准操作和思维定势,难以在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守旧、教条的传统教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创新的思维,妨碍了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对教育管理改革需求的实现,也难以为教育管理的内部注入新鲜的活力。
4、 管理队伍落后
网络信息时代,大学教育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机构庞大重叠、运行缓慢、信息及资源共享率低下、部门协调性差、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使教育管理体制跌跌撞撞难以成行。对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信息能力的忽略、对信息设备配置和投入的不足、教师及科研人员对使用信息技术的畏惧和忽视等原因,使得教育管理队伍难以驾驭新时代新要求的教育发展任务。
二、 大学教育管理改革途径
1、 转变管理观念,找准自身定位
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和价值的尊重。大学教育管理改革首先应转变观念,在学术观和工具观之间找到平衡点,那就是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优化资源配置,体现管理过程中对人本身的尊重,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不断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发展,增加大学教育管理的生长力。教育的管理不是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操作,也不是漫无目的的放任自流,而是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关注知识的获得更关注情操的培养,满足人们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 加强管理意识,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大学教育管理应不断对自身模式做出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竞争激流,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优化配置资源,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逐步走向开放、自主和民主的道路,规范化、制度化,扭转学术权行政化的趋势,立足于健康、长远、自主的发展,纵横对比不同国家、不同院校的管理体制,并结合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取长补短、改革弊端、发展优势,建立科学有效、多层次、有机的教育管理系统。
3、 建构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由复杂性和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所特征的,且由确定性混沌性所控制的高度動力系统;事件经历一段长时间之后终将变得不可预测。”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在飞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教育管理以不变应万变已不能解决众多扑面而来的问题,学校内外部的激烈竞争和挑战迫使我们要敢于创新敢于开辟。众多新的因素在组织、领导等各职能之间相互的交叉和渗透过程中产生新的变化和计划,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循环不息的创新成果才是推动管理工作不断进步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着手目标创新、结构创新、人员创新、技术创新,将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架构能够不断产生创新的管理机制。
4、 建设专业管理队伍,
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的发展和方向,信息时代和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对高校管理者提出更高要求,加强管理理论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研究管理内部规律,摒弃狭隘主义和民族主义,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积极处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建立一支知识和学习型的高素质专业管理队伍,以推动教育管理的长足发展。
我国的教育管理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客观实际的看待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合实际的对策,以人为本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增强教育管理意识,并建立系统的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提高服务和责任意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提升现代大学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