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国家赔偿法的进步与缺陷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决定》(简称“新法”),新法于2010年12月1日实施,和修订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简称“旧法”)相比,新法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承认了多元归责原则、“踢走”了申请国家赔偿门槛、平衡举证责任、增加了国家赔偿的范围、加入了程序性条件。从司法实践上看来,新国家赔偿法施行后,“人权保障法”功能显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家赔偿中认定难、“不赔偿”比例高、赔偿打白条的诸多难题,但新法也依然有其缺陷之处:依法“错拘不赔”条款有待完善、“举证倒置”范围不够大、“精神赔偿”问题仍未解决、赔偿标准太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使公民权利得到有效的救济。
  关键词:归责原则;举证责任倒置;赔偿范围;精神赔偿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一、新国家赔偿法的进步性
  新法的修订历时5年、经4次审议,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对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有着重大的意义,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承认国家赔偿归责原则多元化。新法与旧法相比较,将旧法第2条中“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修改为“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删掉了“违法”二字,这意味着国家赔偿由单一的过错归责原则向违法和结果并行的多元归责则体系转化,违法归责原则在实践中的确便于操作,不过却会造成国家机关侵权行为虽然不存在明显违法情况,但是有明显的过错和产生了严重的损害后果时也被排除在国家赔偿范围之外[1]。这并不符合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目的,修订后的多元归责更加合乎情理。
  (二)“踢走”了申请国家赔偿门槛。在旧法中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刑事赔偿,应当先由赔偿义务机关进行确认,待确认符合赔偿法的规定后才能进入国家赔偿程序。但在司法实践中,要赔偿义务机关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所以赔偿义务机关往往会以各种理由不确认或对确认申请拖延不办,老百姓追赔之路费尽周折。新法取消了刑事赔偿中的确认程序,明确规定赔偿请求人应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请求,义务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作出决定,如果没有按照法定期限作出赔偿决定或者请求人对作出的赔偿决定有异议,可以向其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这样在程序上简化了赔偿请求的渠道环节,个人申请国家赔偿更加便捷。
  (三)平衡举证责任。根据新法的规定,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处理赔偿请求,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据。赔偿义务机关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期间,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与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提供证据。引入举证责任倒置,更有利于保护赔偿请求人的权利,有利于规范刑讯过程,这一点是国家赔偿法的重大进步。
  (四)拓宽了国家赔偿的范围,纳入了精神赔偿。新法完善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国家赔偿,旧法规定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但却没有明确受到虐待以及监管人员放纵他人实施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情形,国家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因此新法将虐待、放纵他人殴打、虐待等行为纳入赔偿范围[1]。
  旧法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新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人身权,致其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进入国家赔偿,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彰显人权保障的法治进步。
  (五)增设程序条件。旧法中程序性规定偏少,这样易造成有关部门互相推诿[1],案件久拖不决。新法增加了申请书签收制度和期限性规定。如,新法第12条规定:“赔偿请求人当面递交申请书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当场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并注明收讫日期的书面凭证。”[2]第28条规定:“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决定;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2] ”。这些程序性规定,能够积极推动请求人的赔偿请求权的实现。
  除了这些亮点,新法还明确刑事赔偿义务机关主体,避免赔偿义务机关推卸责任,对赔偿费用的支付机制作具体规定,新法这些进步之处必定能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但新法也有其不足之处。
  二、新法的缺陷
  (一)依法“错拘不赔”条款有待完善。新法第17条第1款对刑事赔偿的规定之一:“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訴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 [2]这意味着:如果不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或没有超过规定的刑事拘留期限,未被批捕而释放的被拘之人,无请求国家赔偿的权利。此条款在讨论期间就争议不断,保留有一定道理,公安机关在发现有重大犯罪嫌疑的分子,对其实施人身控制,有利于案件侦破。特别在突发紧急情况下是打击犯罪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这对被拘留的无辜之人确实有失公平,我国国情特殊,公权力过于强大,公民用法制保护自己的意识还很差,所以防止国家机关滥用公权力是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错拘不赔”恰恰给公权利滥用带来了可能性。而且我国刑事拘留最长时间可达37天,在这么长时间里公民被错误拘留如果得不到任何赔偿这与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目的是相背离的,所以应当在司法解释中对“错拘不赔”做出相应的补充性规定。
  (二)举证倒置”范围不够大。新法规定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赔偿义务机关的举证责任倒置,这是一个进步,但还不够,因为它只局限于致人死亡和致人丧失行为能力这两种,如果扩大范围,就能有效遏制刑讯逼供。
  (三)“精神赔偿”问题仍未解决。新法中虽然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但是没有作出具体的操作规定,对于如何界定精神受到损害?哪些情形算是造成严重后果?以及精神赔偿的标准如何确定?目前对于精神赔偿具体的划分和界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可能使得“精神赔偿”在具体执行中随意性过大。我国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引入时间也很短,在司法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以司法解释做出相应的规定。
  (四)赔偿标准太低等问题。新法第33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2]按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赔偿工作办公室2011年5月4日下发的《关于2010年度全国职工日平均工资标准的通知》指出,2011年全国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赔偿案件时,执行新的日赔偿标准,具体数额为每日142.33元。需知公民在失去人身自由时人身和精神都遭受了极大损害,无法行使正常人拥有的人身权利和政治权利,如果失去一年人身自由,仅能获得近5万2千元的赔偿,这些赔偿金不足以弥补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同时新法第34条第1款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2] 个人认为除赔偿这些,还应当赔偿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给公民造成精神损害,还应当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除了上述不足,对有可能出现的两高争议案件的听证制度无规定,对负有责任的行政执法人员处罚太轻,没有规定国家机关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赔偿问题,我国赔偿法体制完善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怀德.完善国家赔偿立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来华旅游观光、商务洽谈的外国友人日益增多。为方便与服务国际友人,各大城市均添加、制作了大量的中英双语公示牌。但由于许多公示语的英汉翻译不够规范、准确,达不到其应有的示意功能,无法实现成功跨文化交际的目的。鉴于此,本文根据公示语的不同应用功能与语言特点,在对公示语英译常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公示语翻译的可行性策略,以期能为此类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会长的威信较难树立、组织形式的自发性、活动的灵活性、体制结构的松散性和成员的广泛性特点,这对社团的领导者——社长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领导科学理论知识,笔者认为,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社团领导者和管理者,社长应处理好内外部的各种关系,以增强社团成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为社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社团的善治。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社长;治理;领导科
期刊
摘要: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已经有五年时间了,在这五年的实践工作中,我对这份工作的内涵经历了从不太熟悉到逐渐深刻的过程,对这份工作的意义也经历了从无足轻重到举足轻重的变化,我对辅导员工作也有了重新认识和更加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辅导员;方法总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因为热爱所以喜欢,也因为热爱与喜欢所以会更加投
期刊
摘要:在尼采的哲学体系中,“酒神精神”是其核心思想。酒神精神体现于尼采的哲学中并与尼采个人一生的命运紧密相连。  关键词:尼采;哲学;酒神精神  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一、酒神的涵义  若要了解酒神精神,我们首先要反观古希腊神话,去了解什么是酒神。酒神,即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一。传说他是宙斯与凡女塞弥丽之子
期刊
摘要:树立积极的“差距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方法。川中公管中心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清醒认识差距和不足,正视矛盾和困难,不断弥补差距,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促进了中心较快协调平稳发展。中心以“差距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作法,产生了深刻的推动效应和积极反响,积累成推进创建一流公管中心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差距观;科学发展观;川中公管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 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如何深化实践活动, 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需要拓宽视野,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训练,所以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英语阅读策略和汉语阅读策略的研究都很丰富,但两者之间的迁移教学很少有人思考和实践。故本文就是对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阅读策略迁移进行探讨。  关键词:知识迁移;阅读策略;策略迁移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一、理论研究与延伸  (一)阅读策略到目前为
期刊
摘要:国际合作原则是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对于国际环境保护事业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该原则以国际宣言为依据,具有广泛的内容,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必然、理性的选择。但其实施现状并不乐观。国际社会分而治之的政治格局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存在矛盾,为促进国际环境合作的发展,各国需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让渡主权,坚守合作的承诺,以求实现保护地球环境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国际合作原则;国际环境合作
期刊
摘要:高校学代会制度是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加强学代会制度建设是高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客观需要。本文在研究高校学代会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高校学代会制度建设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学代会制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学代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学代会是“学生代表大会”的简
期刊
摘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第17条规定,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下列情形实施监督: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下列情形实施监督:(一) 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二) 超期羁押或者检察机关延长羁押期限决定不正确的;(三) 违法搜查、扣押、冻结或者违法处理扣押、冻结款物的;(四) 拟撤销案件的;(五) 拟不起诉的;(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