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中学教学的自主研读模式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max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创新能力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教师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研读、质疑、探究、总结”的自主研读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研读  质疑  探究  总结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20——02
  高中新课程标准也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我做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中学教学的自主研读模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借此为广大中学老师提供借鉴。    “研读、质疑、探究、总结”四步自主研读模式,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大胆的批判精神、高度的概括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它主要的特征是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通过与他人交流、查找相关资料、开展某种实验等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整个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  研读
  研读是指学生对文本由浅而深地进行阅读的一个过程。它包含两个内容,既指对文本仔细认真的整体感知,包括借用工具书消化常识性的语言信息,疏通文句,掌握有关文化文学信息等;也指借助教师的背景性提示、文本前后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与思考”或与文本有关的相关资料,阅读主体边阅读边思考,对文本独特的个性作初步的感知,对体现文本个性较为明显的语段作一定的思考,以形成阅读主体对文本一定的独特的感受,并初步明确学习的基本方向。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因为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础上。模式的后续环节都是在落实好这个前提性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要确保这一环节达到如期的效果,为后续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必须具备一个时间观念: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因为对文本感知的仓促和肤浅会导致学习全过程的低效。
  2质疑    质疑是指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发现文本与众不同的个性,发现阅读时的疑点和难点,进而产生的疑问。它是阅读者对文本研读到一定深度时的智力和心理的必然反映,是高级的思维活动,是阅读者对文本的深度把握。对文本质疑,尽管会受到阅读者的知识结构、学识水平、生活经历、情感形式等因素的制约,但阅读主体经过阅读、思考产生的疑问,对教学具有无可估量的推进意义和精神价值。首先是激发了对文本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自觉的深究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相对集中又有个性特征的疑问,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找到了切合实际的起点。
  如在教学《祝福》时,经过对文本的研读,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有学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祥林嫂真是冻饿死的吗?”其他同学都哄堂大笑,认为这是个极其简单而幼稚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位同学提的问题相当好。于是表扬了他大胆质疑的精神,并说他的观点很有创意,因为学术界也有这样的怀疑和争论,另外这个问题也是教学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因为对它的探讨会涉及到本文的所有内容及写作目的。之后,我又鼓励同学们不要迷信权威,不要人云亦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你有足够的依据,你的观点就是可取的。老师的话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深究欲望,经过再深入的阅读,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体现。
  有了学生对文本的主动研读、主动发现,教学内容的决定权就掌握在课堂主人的手中了,这是一大忤逆,也是一大进步。这样也可避免了教学内容的包罗万象,教学时间的冗长拖沓,让教学的精力更集中,时间更充裕,效益更显著。    当然对相当数量的相对集中又各有个性的质疑需要有个整合的工作,对众多质疑中有共同趋向的问题,能扣住文本独特个性的问题,对文本有独到新颖的见解都可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如果有一些问题,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发现水平有限或文本自身的难度较大学生无法理解,那么教师应作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3探究    探究是指阅读主体对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层的探讨和研究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模式的基本精神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发现意识、研究能力、探索精神。在整合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确定了教学的内容、方向后,对问题的自我探究成了教学的主要内容。探究方向的指引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在模式施行起始阶段尤显重要,要有一个扶植、引领然后放手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从“半独立研究到独立研究,从对单一问题的研究到复杂问题的研究,从参与局部研究到掌握全过程的研究”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或者文本难度太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目光迁向课外,或将课堂迁到图书馆、阅览室,查找相关的图书文献资料,触类旁通,获取有针对性的第一手资料,提高探究的广度和深度。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网筛选信息和下载有用资料。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探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更为便捷的服务。  小说《祝福》的教学在确定了探究的方向和重点后,学生再一次细读文本,定向思考。教师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然后分小组交流,让思维碰撞,思想交锋,真正起到了主体主动的作用。
  4  总结    总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即释疑;二是对所探究的问题作理论上的总结升华,提升认识,提高概括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仍然是主角,必须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因为有了足时的阅读和思考,有了准确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入广泛的探究作铺垫,释疑和总结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鼓励他们根据掌握的资料对自己的发现作分析和阐释,对提出的问题给予力所能及的解答。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好学生对问题解读的广度与准确度,对解答过程中产生的分歧和缺陷还应作适当的引导与补充,并于学生探究的关键处(即研究的瓶颈)要给予精要的点拨,以引领学生走向更高更广的境界。    “研读、质疑、探究、总结”四步自主研读模式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原则:    1、教师的鼓励原则。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学缺乏主动性,尤其是中差生,他们大多在那儿等着老师去灌,因此激发他们的质疑动力,树立他们的质疑信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给他们质疑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教他们学会“我要说”、“我要问”、“我能行”等学习心语,让他们主动地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
  2、学生主体与教师引领相结合原则。教师要懂得放开学生手脚,解放学生思想,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但自主探究并不是一种无序、盲目行为,需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参与与调度。必要时特别是模式实施的最初阶段,教师要传授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怎样思考、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独立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原则。“研读文本”、“发现问题”、“思考探究”、“分析归纳”等环节都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自主完成。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的个体力量往往难以独立解决已经产生的问题,这就需要个体参与到集体的学习活动中去,互相间的讨论、交流、切磋甚至争论,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而且,合作意识是学生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原则。教师要敢于将原先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为以“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不仅要注重对课内知识的研读,还要注意多渠道掌握课外素材,以使探究深入,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