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把越胡拉起来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renw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北仑区百合社区王国光的家中,挂了十余把大小不一的越胡,很多人以为是他掏钱买的。事实上,王国光不仅会拉琴,还会做琴。
  王国光今年65岁,年轻的时候在生产大队参与过文艺宣传,与妻子王菊芬也是因此结缘。他早年学过木匠,后来的几十年都在跑运输。到了60岁以后,社区里文艺氛围特别浓,夫妻俩重拾爱好,和一群老伙伴又开始拉琴唱戏。
  琴用久了就会磨损,坏了还得找人修。王国光就寻思,要不自己也做做看,反正失败了也没关系。
  虽说做过木匠,可做乐器的活儿并不简单。第一把越胡算是“复制”的。王国光量好了样琴的尺寸后,找来各种制琴所需的材料。家里装修时留下一些废旧木料,他就用来做琴筒、琴杆,又到市场上买了琴皮、琴弦,甚至学着上网找材料,还让儿媳妇从网上给他买了雕花的琴头来搭配。
  第一把越胡做了一个星期。琴筒不好做,六棱形的筒子需要无缝拼接,否则用不了多久琴体就会出现裂缝,影响琴的音色。而蒙琴皮的时候,皮又不能绷得太紧,不然没拉几曲就该破了。用胶之后,还得反复晾干。就这样反复调试和研究,他在“复制”第一把越胡的基础上,又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些调整,制作出具有不同音色的越胡。完成之后,又根据经验细细调音,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做顺手之后,他又开始“批量生产”,就像汽车流水线似的,一批做四五个琴筒,然后同步往下做。
  王国光拿起一把越胡讲解:“琴筒小的,就像小孩的声音,尖脆;琴筒大的,就像成人的声音,平稳。筒越大,声音越低沉。”这些音色不同的越胡,可以应用到不同主题的曲子里。比如一些悲凉的曲调,就必须要用大胡琴,否则根本无法体现曲子的意境。这些越胡还可以组合成越胡组,一起演奏。
  今年年初,百合社区成立了民乐队,王国光担任副队长,夫妻俩对文艺方面的投入就更多了。有时候老朋友们来家里串门,王国光就拿出自己的宝贝越胡,和大伙儿一起吹拉弹唱一番。
  “自制的越胡毕竟粗糙,有时就送给老朋友们随便玩玩。”王国光说。自己做的越胡没有买来的好,但是作为一种爱好,动手琢磨的过程很快乐。再说成本不高,送人时双方也都觉得轻松又开心。
其他文献
“的卢跃檀溪,打一三国人物名。”  “是张飞!不对,是马腾!”  “对了,是马腾!哈哈哈哈哈……”  每天,小区的老年活动室里总是传出爽朗而开心的笑声———这是我们的“老年谜语沙龙”在摆“擂台”呢!  退休后,我和数十位喜好谜语的老友成立了全县第一个“老年谜语沙龙”,大家每天在一起切磋制谜、猜谜技艺,玩得不亦乐乎。谜语是一项雅俗共赏的娱乐活动,它既能锻炼大脑思维,又能增添生活乐趣,还能拓展知识面。
新年是所有人的新年,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春节,坏人也需要钱过年。而老人家们,就是坏人最便当的自动提款机。  所以,各位长辈:  1.请谨慎投资  人上了年纪,有些钱傍身也能心安,这一点谁都能理解。  但是,各位离开这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间。看看存款,炒炒小股票,领领退休金,应付这些事情我相信各位长辈还游刃有余。而面对社会上千奇百怪的“理财”“投资”,我不认为老家人有足够的辨识能力。  
陶玉玲(八一电影制片厂退休演员,81岁)  我是一个当兵的,现在生活在总政第二干休所。我81岁,大家看我还可以,但是不等于没有病。得病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要战胜它。我得过三次癌症,但是我活得很快乐,很幸福。  讲到老年人该怎么养生,我觉得生活要有规律。我早上起来必定要打四套太极拳,三套太极剑,在我们总政大院里面,有一个王管理员一直带着我们坚持好多年;另外就是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我为什么要学书法?
要大大降低中老年人再婚后的离婚率,同时让双方子女得到心理平衡,有“三不变”的“游戏规则”要遵循。  第一个不变是“双方婚前财产所有权不变”。即再婚前财产属于谁的,再婚后仍然属于谁。对对方的房产和室内家具等生活资料,另一方有使用权、管理权、维护权,没有所有权和处分权。这就需要双方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  第二个不变是“双方婚前财产继承权不变”。谁的婚前财产由谁的子女继承,这是第二个不变的核心内容。  
84岁的孙天恩参加广西南宁市开展的“新年百公里徒步走”户外运动会,以24小时10分钟总成绩顺利走完100公里。世界上还没有此纪录,他年龄之高、徒步路程之远尚属首例。  小偷栽在他手里  40年前,孙天恩就与马拉松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年轻时身体不好,他尤为注意健身锻炼,几十年下来,平均每日都得跑个5~7公里。对于跑马拉松,孙天恩有自己的训练心得:“马拉松要循序渐进,不可能每日保持高强度的训练,一般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