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实践出真知,虽然没人做得了完美妈妈,但当好妈妈的方法有很多。而这些方法,大多都出自于我们自己的本能。这是不是说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妈妈基因?请看妈妈们的锦囊妙计。
不洗澡
关键词: 游戏、实验
适用年龄: 1~2岁
分享人:李少林
1岁8个月左右,兜兜开始不喜欢洗澡。我就开始思考,难道他有什么不愉快的经历吗?似乎也没有。后来琢磨出来了,洗完澡就是睡觉,兜兜肯定把洗澡和睡觉联系在一起了,而他一定觉得没玩够,所以就不喜欢洗澡了。
我开始尝试各种方法:“那我们不洗澡,我们去给小汽车洗澡吧!”果然有效!但没几天,他也就腻了,给汽车洗澡也没意思啊!我就说:“咱们带小动物去玩吧!”把洗澡变成了游戏,兜兜就觉得挺好玩的。可是没多久又觉得不好玩了。我就说:“那我们去做个实验吧!”我们把高尔夫球放水里,直接掉下去了,而小皮球还漂在上面,他又觉得挺好玩的。很多天以后,兜兜开始特别奇怪地反复重复:“兜兜不洗澡,兜兜不洗澡!”怎么又不洗澡了呢?我正在想办法,他自己冒出一句:“兜兜要玩水!”哈,小家伙还挺幽默的。
不进幼儿园
关键词: 仪式
适用年龄: 2~4岁
分享人:阴丽萍
记得都都刚上幼儿园时,我也面对了很多家长遇到的分离焦虑问题。据我观察,很多时候,分离焦虑其实显现在妈妈身上,而非孩子身上。孩子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接收体,你的任何一点小小的犹疑都会被他抓住,所以妈妈越是平静和坚决,孩子的分离焦虑反而会越快度过。
除了用平静坚决的态度面对孩子,我还和孩子设立了程序说“再见”。这种恒定、有节奏的程序会给孩子心理上一个缓冲,调适好他的心情。我和都都有一段时间固定的分别仪式,具体内容是抱着他在幼儿园门口左转8圈右转7圈,后来一度更迭为陪他玩5分钟猫抓老鼠,再后来还有他荡秋千我拍他的脚100下等等。这种程序是我和孩子商量后共同设立的,这种仪式让分离更容易接纳,过程相对愉悦。这招儿是我在妈妈读书会上跟一位妈妈偷师学来的。
不刷牙
关键词: 贴纸
适用年龄: 2~4岁
分享人:李少林
兜兜3岁时有个阶段不爱刷牙。刷牙不像洗澡还可以进行游戏,刷牙就是一个枯燥的工作,还得刷3分钟。于是我就利用了贝瓦淘奇包里的刷牙卡,很简单,就是一个表格。如果刷牙了,就贴一个牙齿精灵,如果没刷牙,就贴一个细菌。兜兜不想刷牙的时候,我就故作认真地说:“那就贴上一个小细菌吧。”他立马会说:“不要,不要,我要刷牙。”这样坚持了1个月,就养成了每天主动刷牙的习惯。
这种工具特别好,把它贴到墙上,宝宝能看到自己做了一些什么,能看到自己得到了什么,当他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个牙齿精灵,两个牙齿精灵,越来越多的牙齿精灵的时候,他会为自己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刷牙的兴趣也就会愈加浓厚。这实际上是帮助宝宝把抽象的事情具象化了,让宝宝直观地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这对于培养并强化好习惯非常有用。
我要出差
关键词: 表格
适用年龄: 3~4岁
分享人:李少林
兜兜3岁的时候,我要出差10天,他对时间的概念只知道早上、晚上。他知道晚上睡一觉就到了第二天,但他不知道两天有多长,10天有多长。为了让他踏踏实实的,我就画了一个表格,下面写上日期,比如我是3月19号出差,19号是第一天,一直写到我回来的那天。写完之后,我告诉他每天晚上睡觉前贴一个贴纸在那个格里,给他一版贴画,每天可以选一个贴上去,贴满了我就回来了。这个办法特别有用,当时我远程遥控,每天打一个电话,到第8天的时候,我妈妈告诉我,兜兜每天贴贴纸,今天还说:“太棒了,妈妈还有两天就回来了。”等宝宝再大一些,表格的方法还可以扩展应用到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和坚持性方面。
发脾气
关键词: 左脑和右脑
适用年龄: 3~5岁
分享人:马慧敏
我家老二脾气很大,很闹,发脾气的时候什么都不管不顾,我学了一个方法,充分利用好左脑和右脑的不一样。他发脾气的时候是右脑作祟,又哭又闹。那我就要让他从动用感性的右脑变到动用理性的左脑。比如数数字,回忆有情境的东西:“你记得我们第一天在迪士尼玩的是什么吗?是不是小小世界?哦,是的。后来玩的是什么?好玩吗?第三个玩的是什么?哦,对,是维尼小熊的蜜罐。”这样,他就慢慢镇定下来,不再哭哭闹闹了。因为他的左脑已经开启工作。大概两三分钟平静下来以后,我们再回去找他发脾气的理由,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老师说孩子不行
关键词: 判断
适用年龄: 0~6岁
分享人:蒋佩蓉
老二在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老师说他有智力障碍。我仔细观察过,我们发现是他的脑筋转太快,但表达不出来造成的。所以,当时以为是智力障碍其实是他智商太高。我们当然又去请教了不同的专家,专家说孩子还在发育,慢慢观察,不要太轻易服药。所以我们也很冷静,没有赶紧去治疗什么的。求助和判断对父母来说都很重要。
和老人意见不同
关键词: 决定权
适用年龄: 0~18岁
分享人:马慧敏
我爸爸是很小心很小心的人,比如他看见孩子在爬一个东西,他会说:“不要爬了,很危险的!”孩子到厨房拿一杯水,他会说:“不要进厨房,厨房很危险。”又或者“刚吃完不要跑。”他有很多“不要”的概念。但是我认为,孩子要尝试很多东西,要自己去做才可以成长。很幸运的是,爸爸妈妈还算比较开明,他们会配合我的做法。在平时,我也会跟大家讲,在给孩子立规矩方面,我和我先生具有最终的决定权。这样就不会出现孩子想买什么玩具,我们不同意,但他可以从爷爷奶奶那里得到的可能。
不洗澡
关键词: 游戏、实验
适用年龄: 1~2岁
分享人:李少林
1岁8个月左右,兜兜开始不喜欢洗澡。我就开始思考,难道他有什么不愉快的经历吗?似乎也没有。后来琢磨出来了,洗完澡就是睡觉,兜兜肯定把洗澡和睡觉联系在一起了,而他一定觉得没玩够,所以就不喜欢洗澡了。
我开始尝试各种方法:“那我们不洗澡,我们去给小汽车洗澡吧!”果然有效!但没几天,他也就腻了,给汽车洗澡也没意思啊!我就说:“咱们带小动物去玩吧!”把洗澡变成了游戏,兜兜就觉得挺好玩的。可是没多久又觉得不好玩了。我就说:“那我们去做个实验吧!”我们把高尔夫球放水里,直接掉下去了,而小皮球还漂在上面,他又觉得挺好玩的。很多天以后,兜兜开始特别奇怪地反复重复:“兜兜不洗澡,兜兜不洗澡!”怎么又不洗澡了呢?我正在想办法,他自己冒出一句:“兜兜要玩水!”哈,小家伙还挺幽默的。
不进幼儿园
关键词: 仪式
适用年龄: 2~4岁
分享人:阴丽萍
记得都都刚上幼儿园时,我也面对了很多家长遇到的分离焦虑问题。据我观察,很多时候,分离焦虑其实显现在妈妈身上,而非孩子身上。孩子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接收体,你的任何一点小小的犹疑都会被他抓住,所以妈妈越是平静和坚决,孩子的分离焦虑反而会越快度过。
除了用平静坚决的态度面对孩子,我还和孩子设立了程序说“再见”。这种恒定、有节奏的程序会给孩子心理上一个缓冲,调适好他的心情。我和都都有一段时间固定的分别仪式,具体内容是抱着他在幼儿园门口左转8圈右转7圈,后来一度更迭为陪他玩5分钟猫抓老鼠,再后来还有他荡秋千我拍他的脚100下等等。这种程序是我和孩子商量后共同设立的,这种仪式让分离更容易接纳,过程相对愉悦。这招儿是我在妈妈读书会上跟一位妈妈偷师学来的。
不刷牙
关键词: 贴纸
适用年龄: 2~4岁
分享人:李少林
兜兜3岁时有个阶段不爱刷牙。刷牙不像洗澡还可以进行游戏,刷牙就是一个枯燥的工作,还得刷3分钟。于是我就利用了贝瓦淘奇包里的刷牙卡,很简单,就是一个表格。如果刷牙了,就贴一个牙齿精灵,如果没刷牙,就贴一个细菌。兜兜不想刷牙的时候,我就故作认真地说:“那就贴上一个小细菌吧。”他立马会说:“不要,不要,我要刷牙。”这样坚持了1个月,就养成了每天主动刷牙的习惯。
这种工具特别好,把它贴到墙上,宝宝能看到自己做了一些什么,能看到自己得到了什么,当他看到自己得到了一个牙齿精灵,两个牙齿精灵,越来越多的牙齿精灵的时候,他会为自己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刷牙的兴趣也就会愈加浓厚。这实际上是帮助宝宝把抽象的事情具象化了,让宝宝直观地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这对于培养并强化好习惯非常有用。
我要出差
关键词: 表格
适用年龄: 3~4岁
分享人:李少林
兜兜3岁的时候,我要出差10天,他对时间的概念只知道早上、晚上。他知道晚上睡一觉就到了第二天,但他不知道两天有多长,10天有多长。为了让他踏踏实实的,我就画了一个表格,下面写上日期,比如我是3月19号出差,19号是第一天,一直写到我回来的那天。写完之后,我告诉他每天晚上睡觉前贴一个贴纸在那个格里,给他一版贴画,每天可以选一个贴上去,贴满了我就回来了。这个办法特别有用,当时我远程遥控,每天打一个电话,到第8天的时候,我妈妈告诉我,兜兜每天贴贴纸,今天还说:“太棒了,妈妈还有两天就回来了。”等宝宝再大一些,表格的方法还可以扩展应用到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和坚持性方面。
发脾气
关键词: 左脑和右脑
适用年龄: 3~5岁
分享人:马慧敏
我家老二脾气很大,很闹,发脾气的时候什么都不管不顾,我学了一个方法,充分利用好左脑和右脑的不一样。他发脾气的时候是右脑作祟,又哭又闹。那我就要让他从动用感性的右脑变到动用理性的左脑。比如数数字,回忆有情境的东西:“你记得我们第一天在迪士尼玩的是什么吗?是不是小小世界?哦,是的。后来玩的是什么?好玩吗?第三个玩的是什么?哦,对,是维尼小熊的蜜罐。”这样,他就慢慢镇定下来,不再哭哭闹闹了。因为他的左脑已经开启工作。大概两三分钟平静下来以后,我们再回去找他发脾气的理由,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老师说孩子不行
关键词: 判断
适用年龄: 0~6岁
分享人:蒋佩蓉
老二在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老师说他有智力障碍。我仔细观察过,我们发现是他的脑筋转太快,但表达不出来造成的。所以,当时以为是智力障碍其实是他智商太高。我们当然又去请教了不同的专家,专家说孩子还在发育,慢慢观察,不要太轻易服药。所以我们也很冷静,没有赶紧去治疗什么的。求助和判断对父母来说都很重要。
和老人意见不同
关键词: 决定权
适用年龄: 0~18岁
分享人:马慧敏
我爸爸是很小心很小心的人,比如他看见孩子在爬一个东西,他会说:“不要爬了,很危险的!”孩子到厨房拿一杯水,他会说:“不要进厨房,厨房很危险。”又或者“刚吃完不要跑。”他有很多“不要”的概念。但是我认为,孩子要尝试很多东西,要自己去做才可以成长。很幸运的是,爸爸妈妈还算比较开明,他们会配合我的做法。在平时,我也会跟大家讲,在给孩子立规矩方面,我和我先生具有最终的决定权。这样就不会出现孩子想买什么玩具,我们不同意,但他可以从爷爷奶奶那里得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