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不仅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理念上的深刻变化,同时在语文教学设计上也带来了的很大变化。就语文阅读教学来讲,新课程标准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同时,又在“教学建议”中谈到“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师生这两个主体是互为存在、互为发展的条件,把“对话”引入语文教学就呼唤着这种主体间关系的建立。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是构建对话关系的一个主体,在这里,作为执教者的教师以及作为受教者的学生都要围绕“文本”与其进行对话,而这三者的交互对话,就会形成一个既生动活泼又丰富多彩的大“对话”场。作为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使他们成为对话的主体,使他们不断地得到发展与提高。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提倡“多重对话”,如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等等。
一、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合作形式
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单靠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是不够的,还要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加强合作“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读者,他们之间的这种对话又称为“垂直性互动”。由于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知识和智能上又是等级不同的,因此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对话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阅读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认知行为,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认知中形成的独特体验,要注重引导。教师不应以分析自己对文本的感知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阅读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引导他们从课前导读上提取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再结合预习思考和课后练习题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进入一个平等的“对话”的状态,这种对话不是传统意义上讲究师道尊严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是注重人格平等的“传其道解其惑”,教师是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与之展开对话。而这种对话,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个别学生较偏激的理解,教师要积极搭梯相助,引导他们换个角度和思路进行分析理解。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应用语言积极引导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巧妙引导学生与自己、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小结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可以把认知与想象、困顿与顿悟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尽情地表达出来,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又推动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与相互理解,有力地推动了语文阅读教学。
在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平等对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只有彼此尊重、理解、宽容和欣赏,才能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和谐、自由、舒畅、无拘无束的对话教学的艺术佳境。
二、建立同学之间互助 “对话”的合作形式
阅读教学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实践活动,又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自我封闭的学习状态转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探究的对话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种对话被称为“水平性互动”。这是因为学生彼此之间文化差异不大,又很少有心理隔膜,用“伙伴语言”对答极易沟通。但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趣味、看问题的角度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文本语言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差异,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看法与疑惑都提出来,甚至鼓励他们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必然会撞击出新的思想火花。比如,《雷雨》这篇课文,头脑简单的人只看到情节,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与性格的冲突,文学知识较丰富的人可以看到词语的表达方法,对音乐较敏感的人可以看到节奏,那些具有更高理解能力的和敏感性的人可以发现某种逐渐揭示出来的内涵意义。这种“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的“对话共同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最佳途径,对他们学习品质的塑造与学习水平的提高都非常有益。所有,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造合作对话的机会,留下充分时间让他们进行对话交流,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新知、提高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建立师生与文本之间探究“对话”的合作形式
当前新的阅读理念与阅读教学理念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这就要求执教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探究式的对话交流。由于教师与学生在年龄、知识、经验、方法等诸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在知识、阅历以及经验上都具有优势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得法的点拨和引导,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与文本进行对话中读出文本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从而生成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当然,学生也可以对文本进行直接阅读,形成“审美期待”,自我理解与感悟达文本内容。师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有时可以是无声息的,不需要言传,即俗语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意会是与文本对话的一个要求,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渠道。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在对文本的阅读中,读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为书中的某一人物,在与书中的其他人物进行对话。比如,我们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就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林冲;读《阿Q正传》时就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阿Q,将自己置身其中,与文本中的他们共同经历和感受人情的冷暖、世事的沧桑。通过与文本进行对话,读者把自身的独特体验融入到他人的作品中,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对文本做出自己创造性的理解,以扩展自己的世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异己世界的知识。只有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使读者真正走进作品,才能探究并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
总之,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主体间对话是多主体、多向度、多层次的。在阅读教学中,其主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围绕主线的则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师生人格上的平等是“对话”的前提。在对话中,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共同创造,教学相长,从而达到了共同进步。沐浴新课改的春风,让“对话”走进阅读教学,走进语文课堂,能彰显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责编 张翼翔)
一、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合作形式
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单靠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是不够的,还要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加强合作“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读者,他们之间的这种对话又称为“垂直性互动”。由于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知识和智能上又是等级不同的,因此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对话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阅读是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认知行为,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认知中形成的独特体验,要注重引导。教师不应以分析自己对文本的感知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阅读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引导他们从课前导读上提取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再结合预习思考和课后练习题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进入一个平等的“对话”的状态,这种对话不是传统意义上讲究师道尊严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是注重人格平等的“传其道解其惑”,教师是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与之展开对话。而这种对话,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个别学生较偏激的理解,教师要积极搭梯相助,引导他们换个角度和思路进行分析理解。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应用语言积极引导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巧妙引导学生与自己、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小结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可以把认知与想象、困顿与顿悟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尽情地表达出来,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又推动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与相互理解,有力地推动了语文阅读教学。
在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平等对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只有彼此尊重、理解、宽容和欣赏,才能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和谐、自由、舒畅、无拘无束的对话教学的艺术佳境。
二、建立同学之间互助 “对话”的合作形式
阅读教学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实践活动,又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自我封闭的学习状态转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探究的对话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种对话被称为“水平性互动”。这是因为学生彼此之间文化差异不大,又很少有心理隔膜,用“伙伴语言”对答极易沟通。但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趣味、看问题的角度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文本语言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差异,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看法与疑惑都提出来,甚至鼓励他们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必然会撞击出新的思想火花。比如,《雷雨》这篇课文,头脑简单的人只看到情节,较有思想的人可以看到性格与性格的冲突,文学知识较丰富的人可以看到词语的表达方法,对音乐较敏感的人可以看到节奏,那些具有更高理解能力的和敏感性的人可以发现某种逐渐揭示出来的内涵意义。这种“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的“对话共同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最佳途径,对他们学习品质的塑造与学习水平的提高都非常有益。所有,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造合作对话的机会,留下充分时间让他们进行对话交流,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新知、提高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建立师生与文本之间探究“对话”的合作形式
当前新的阅读理念与阅读教学理念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这就要求执教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探究式的对话交流。由于教师与学生在年龄、知识、经验、方法等诸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在知识、阅历以及经验上都具有优势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得法的点拨和引导,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与文本进行对话中读出文本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从而生成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当然,学生也可以对文本进行直接阅读,形成“审美期待”,自我理解与感悟达文本内容。师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有时可以是无声息的,不需要言传,即俗语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意会是与文本对话的一个要求,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渠道。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在对文本的阅读中,读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为书中的某一人物,在与书中的其他人物进行对话。比如,我们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就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林冲;读《阿Q正传》时就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阿Q,将自己置身其中,与文本中的他们共同经历和感受人情的冷暖、世事的沧桑。通过与文本进行对话,读者把自身的独特体验融入到他人的作品中,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对文本做出自己创造性的理解,以扩展自己的世界,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异己世界的知识。只有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使读者真正走进作品,才能探究并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
总之,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主体间对话是多主体、多向度、多层次的。在阅读教学中,其主线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围绕主线的则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师生人格上的平等是“对话”的前提。在对话中,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共同创造,教学相长,从而达到了共同进步。沐浴新课改的春风,让“对话”走进阅读教学,走进语文课堂,能彰显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