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再现
小敏今年23岁,去年大学毕业。但奇怪的是她没有就业也没有再度求学,而是不停地去各个高校旁听心理专业课。和小敏的认识就是在听心理学讲座的休息时间。
小敏是个双向性格的女孩,方才还热情无比地说笑,转眼就忧郁起来。交谈之下,得知她已经辗转了数个高校数个培训机构,旁听了不少心理学课程。问她,这么执着地学习是否想在应用心理学方面有所建树,她不置可否地顾左右而言他。
几个月后,小敏向我道出了她难言的心结:原来,她正为自己严重的恋父情结而犯愁。
在小敏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没得挑的好男人。父亲四十来岁,正值男人的黄金年华,举手投足尽显成熟持重的男性魅力。父亲的性情十分温和,尽管一直在企业担任管理工作,却从来不会高声斥责人,对小敏更是有求必应。
为了讨得父亲的欢心,小敏从小就努力学习,每次考试力拔头筹。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是父亲不喜欢的,小敏就不会去做。比如父亲看不惯年轻女孩染发和烫一头乱糟糟的发型,小敏就一直以一头乌黑的直发示人。父亲不希望女儿在公共场合穿着性感暴露的衣服,小敏就把新买的露脐衫露背衫都送了人。
小敏从小就和母亲关系不好,为了躲避母亲,小敏选择了去外地上大学。但离开家庭并没有让小敏快乐起来,原因就是小敏也难以见到亲爱的爸爸了。
至此小敏玩起了小伎俩,她放假不回家,却找了各种借口让父亲来看她。终于能和父亲单独地待在一起了,这是小敏最幸福的时刻,她真希望她的生活里只有父亲和她两个人。
在大学里,小敏也遇上不少追求她的男生,她并不排斥恋爱,但却没有一次恋爱能让她真正地、全情地投入。她曾经的男友说,与她这样有严重恋父情结的人是无法真正相爱的。
对父亲的依恋,对母亲的敌意,恋爱的失败,小敏陷入了既茫然又清醒的矛盾心理。她看了很多有关心理学的书籍,也旁听了许多心理学的课程和讲座,她清楚地了解自己虽已成年依然没有走出恋父情结的现实,但她很无奈,潜意识里也不甘摆脱这种情结,是父亲支撑了她的精神世界,她无法想像没有这一精神支柱后的生活。
心理探索
小敏的妈妈曾经在郊区工作,所以从上幼儿园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是父亲接送小敏上学放学。清早,小敏首先看到的是父亲温厚的笑脸,晚上,在父亲的朗读故事声中沉沉睡去。
小敏越来越依恋父亲的同时,也越来越冷漠妈妈,她觉得妈妈脾气粗糙,长得也不漂亮,又没有大学学历,根本无法与完美的爸爸相配。每次看到父母有些亲密动作,她就哇哇大哭,感觉好像妈妈在和她抢爸爸。
第一次和妈妈大吵是在七岁,以前都是爸爸为小敏洗澡,但那年夏天,妈妈说小敏大了快上学了,不能再让爸爸帮着洗了。当妈妈拉着小敏进浴室时,小敏哭得昏天黑地的,她认为是妈妈生生地剥夺了她的快乐,离间她与爸爸的关系。从此,小敏和妈妈越来越对立。
小敏从来不许妈妈碰她的书籍、日记。每次做错了事,爸爸批评她,她不介意,但如果换了是妈妈说她几句,她就会没完没了地大闹,甚至对着妈妈大叫:“你哪点比我强?没我漂亮没我聪明,你没资格管我!”把妈妈气得不知所措。
慢慢长大后,小敏的亲父仇母行为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烈了。因为她,母亲与父亲也常常吵嘴,母亲并不懂得什么恋父情结,总说是父亲从小惯坏了女儿。可每当这时,小敏就立即跳出来维护父亲,小敏会挖空心思地说些尖酸刻薄话,常常把母亲的眼泪都气出来。
父亲也看出了小敏的不正常,他很无奈也很心疼,只能慢慢地回避与女儿的接触。这是小敏最伤心的事,她多么渴望像小时候那样,天天被父亲背着抱着,闻着父亲身上特殊的味道。
小敏很痛苦很矛盾,一个人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得了病,却无力摆脱病痛,甚至从感情上竭力不想摆脱,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专家把脉
恋父恋母情结又称“埃勒克特拉情结”和“俄底浦斯情结”。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男孩女孩到了3岁左右,认识能力和独立性都有了较大提高,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意识里开始清晰地发现了父亲。只不过男孩更爱母亲,而排斥和嫉恨父亲;而女儿变得会撒娇,愿意与父亲接近,父亲成了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对女孩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
●父亲给儿童更多新奇、刺激和超出常规的东西,带给儿童更多的激情。母亲的活动则常重复、单调而刻板。
●父亲更富于身体上的魅力,令人兴奋。母亲则长于言辞,给人以安慰。
●父亲花在婴儿身上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玩乐上,母亲则主要是偏重于在生活上照顾婴儿。孩子更愿意与父亲一起玩乐,追求新奇的探索。
●孩子可以在父亲面前表现对母亲的愤怒和怨恨而不被谴责和遗弃,既能表达丰富情感,又有安全感。
小敏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对待她的迥异的态度促使她把亲近感投射给了父亲。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结果,不只导致了与母亲的关系疏远,而且与同龄男性的正常交往乃至婚恋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样的女孩总在有意无意寻找父亲式的恋人,但即使找到了,相处也会成为问题,因为恋父的女孩性格大多内向、娇气、任性,而且往往出现性的阻抗。
编辑/顾凯宪
专家建议
●像小敏这样的家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保持一致性,不让孩子卷入大人之间的冲突,也许这样的结果就不会发生。
●既然父亲在女儿心中很重要,那么,孩子大了,父亲应该主动转变角色,不再继续扮演呵护者、安慰者、容忍者,不要再把女儿当小孩了,要鼓励孩子开始脱离父母,开拓属于自己的生活。
●小敏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心理的困扰,并且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个积极的开始。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需依靠父亲的新生活和新价值,应该坚持下去。
●小敏应该尝试扩大交往的圈子,学会和各个年龄层次、不同性格特点的人交往,不要过分关注择偶意向,也不要用择偶标准或者父亲的标准去评价别人,只要社交的视野扩大了,我们就能看到一个超越父亲的人际世界。
●当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心理援助,在别人的帮助下获得心灵的成长也是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