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教师工作,人们普遍认为“师爱”是关键,认为“爱”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爱”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关于“师爱”的话题很多,经典论述也很多,人们不厌其烦地谈论着“爱”,“爱”成了教师工作中的永恒主题。
教育的目的在于,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
一、爱生如人
爱生如人即像爱人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不是“为某一特定社会作好准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语),更不是“自己晋职升迁的台阶”。学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成长过程,是一个值得敬畏的独特生命个体。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长”的理念,教师承载“园丁”的职能。“生长”是一种自在自发的过程,强调的是人的自然性。为此,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生长秩序,为儿童发展其固有的本性提供自由的环境;作为“园丁”的教师,则应视学生为独立的、有尊严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差异,“因材施教”,并以爱为杠杆,把人类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人类生活,“学会做人”。
二、爱生如生
爱生如生即像爱学生一样爱学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节而施”,不要“埋怨学生的无知”,更不要抱怨“学生的犯错”。因为“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质。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发展”的理念,教师承载“先知先觉”的功能。“发展”注重学生主动性的激活和内在潜力的挖掘,强调未来愿景的可控性。知识的无限性和人类时间尤其是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要求我们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建构终身教育体制,创建学习型社会,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作为“先知先觉”的教师,则应深刻理解自身承载的社会责任,视学生的“无知”为自然,正确理解“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以爱为杠杆,把知识的积累及智能的开发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爱生如子
爱生如子即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工作便不再是“饭碗”,不再是“事业”,而是“良心工程”。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培养”的理念,教师承载“父辈”的功能。“培养”的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细心“呵护”,辛勤“养育”,全身心的投入;作为“父辈”的教师,此时的爱既有慈祥也有严厉,有娇宠更有期待,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教师就是如此。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和自理能力。“生存”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第一企望,每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首先关心的决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健康。因此,我们决不要以“学习”为借口去伤害孩子的“健康”,因为,那不是孩子和家长所要的,更不是社会所希望的。教师要严慈相济,精心呵护,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生存”。
四、爱生如友
爱生如友即像爱朋友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朋友,就不要处处时时“师道尊严”,不要“规训”学生,更不要“命令”。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师承载“伙伴”的功能。“合作”要求教育奉行民主管理、公平竞争。作为“合作伙伴”的教师,要通过民主协商来管理班级,要和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要让学生认识自然的多样性和相互依存性,理解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天理;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树立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懂得集体的生存价值,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学生要学会肯定别人、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学会正确的自我调节,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角色。教师要以爱为杠杆,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共处”。
五、爱生如己
爱生如己即像爱自己一样爱学生。把他人当自己,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心理学上叫“换位思考”,其妙处自不待言。把学生当自己,我们就会理解学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长中的个人意愿与主观能动性。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成”的理念,教师则承载“重要他人”的功能。“生成”意味着儿童的成长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对象性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信人成长过程中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生成”教育要求激发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主动发展;要教会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学会选择,选择他们自己的生活,选择他们自己的道路,选择他们自己的事业。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要爱岗敬业,以身示范,把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事”。
师爱的内涵如此丰富,意义如此深远,唯有用智慧将这份爱编码,用精密的讯号,通过畅通的渠道,才能让学生用心去正确解读。没有智慧的爱会演化成一种苍白的爱,没有智慧的爱,在传递的过程中会被曲解,导致溺爱甚至错爱,智慧的爱则是深沉的爱,是博爱、大爱,教师惟有用智慧去撬动爱的杠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爱无言,却深沉凝重,它要用责任和精神作依托;大爱无声,却馨香远播,它需用汗水与泪水来浇灌;大爱无形,却有迹可循,它要用理论与实践做支撑。智慧的师爱永远是教育深广的根基,有了这样的根基,攀登起来才会身轻步健,才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的目的在于,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
一、爱生如人
爱生如人即像爱人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不是“为某一特定社会作好准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语),更不是“自己晋职升迁的台阶”。学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成长过程,是一个值得敬畏的独特生命个体。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长”的理念,教师承载“园丁”的职能。“生长”是一种自在自发的过程,强调的是人的自然性。为此,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生长秩序,为儿童发展其固有的本性提供自由的环境;作为“园丁”的教师,则应视学生为独立的、有尊严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差异,“因材施教”,并以爱为杠杆,把人类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人类生活,“学会做人”。
二、爱生如生
爱生如生即像爱学生一样爱学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节而施”,不要“埋怨学生的无知”,更不要抱怨“学生的犯错”。因为“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质。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发展”的理念,教师承载“先知先觉”的功能。“发展”注重学生主动性的激活和内在潜力的挖掘,强调未来愿景的可控性。知识的无限性和人类时间尤其是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要求我们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建构终身教育体制,创建学习型社会,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作为“先知先觉”的教师,则应深刻理解自身承载的社会责任,视学生的“无知”为自然,正确理解“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以爱为杠杆,把知识的积累及智能的开发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爱生如子
爱生如子即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工作便不再是“饭碗”,不再是“事业”,而是“良心工程”。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培养”的理念,教师承载“父辈”的功能。“培养”的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细心“呵护”,辛勤“养育”,全身心的投入;作为“父辈”的教师,此时的爱既有慈祥也有严厉,有娇宠更有期待,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教师就是如此。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和自理能力。“生存”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第一企望,每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首先关心的决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健康。因此,我们决不要以“学习”为借口去伤害孩子的“健康”,因为,那不是孩子和家长所要的,更不是社会所希望的。教师要严慈相济,精心呵护,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生存”。
四、爱生如友
爱生如友即像爱朋友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朋友,就不要处处时时“师道尊严”,不要“规训”学生,更不要“命令”。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师承载“伙伴”的功能。“合作”要求教育奉行民主管理、公平竞争。作为“合作伙伴”的教师,要通过民主协商来管理班级,要和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要让学生认识自然的多样性和相互依存性,理解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天理;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树立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懂得集体的生存价值,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学生要学会肯定别人、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学会正确的自我调节,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角色。教师要以爱为杠杆,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共处”。
五、爱生如己
爱生如己即像爱自己一样爱学生。把他人当自己,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心理学上叫“换位思考”,其妙处自不待言。把学生当自己,我们就会理解学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长中的个人意愿与主观能动性。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成”的理念,教师则承载“重要他人”的功能。“生成”意味着儿童的成长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对象性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信人成长过程中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生成”教育要求激发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主动发展;要教会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学会选择,选择他们自己的生活,选择他们自己的道路,选择他们自己的事业。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要爱岗敬业,以身示范,把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事”。
师爱的内涵如此丰富,意义如此深远,唯有用智慧将这份爱编码,用精密的讯号,通过畅通的渠道,才能让学生用心去正确解读。没有智慧的爱会演化成一种苍白的爱,没有智慧的爱,在传递的过程中会被曲解,导致溺爱甚至错爱,智慧的爱则是深沉的爱,是博爱、大爱,教师惟有用智慧去撬动爱的杠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爱无言,却深沉凝重,它要用责任和精神作依托;大爱无声,却馨香远播,它需用汗水与泪水来浇灌;大爱无形,却有迹可循,它要用理论与实践做支撑。智慧的师爱永远是教育深广的根基,有了这样的根基,攀登起来才会身轻步健,才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