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央视全力打造、董卿担任制作人和主持人的大型文化类節目《朗读者》,播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通过朗读的形式,让朗读者及观众感悟文化的魅力。《朗读者》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由此,我想到了如今的语文课堂,难得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虽然,我们很多教师知道朗读的诸多好处,但由于考试的时候不考朗读,于是,朗读指导、朗读训练在课堂上日渐减少。语文课堂,只见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理性”泛滥,感性不足,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语文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读”占鳌头,“读”具匠心,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意思,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喜爱的。
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丢失了语文的重要之美——声律美。阅读教学只是让学生默读、思考,语文成了“哑巴”。其实,对于汉语,只有通过朗读处理好节奏、声调、轻重、语气等,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不必说诗歌的平仄押韵,就是一句普通的语句,因不同的朗读节奏、朗读语调、朗读速度,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有的教师就是读生词,也能够变着花样指导学生读,如变着节奏读,变着速度读,重新排列后押韵读,等等。三分文字七分读,朗读,让文字有了生命。那种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声情并茂的朗读,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审美情趣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汉语的声律美。
由此,我想到了学生朗读的矫揉造作。董卿表示:“朗读的技巧、字正腔圆并非这个节目最想展现的,真情实感才是节目最打动观众的地方。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在这个朗读节目中,请来的不都是朗诵家、播音员,很多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没有朗读的技巧,甚至普通话都不标准,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但是他们自然地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听众为之动容。可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经常命令孩子读出感情:“这里应该读重点。”“这里应该读慢点。”“读得再高兴点。”“读得再伤心点!”……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命令下,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地读起来。感情是命令得了的吗?其实,自然地读出自己的理解就是最好的朗读。朗读要像呼吸那样自然!
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师的朗读。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能听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简直是奢望。教师不朗读,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现行的考试不考朗读,于是课堂上不重视朗读指导,最多是让学生齐读课文一遍。有的虽然知道朗读的好处,也重视朗读指导,但对自己的朗读没有信心,课堂上要么是命令学生读出感情,要么是播放朗读音频,自己就是不读。其实范读是最好的指导。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教师通过范读,能给学生最形象的指导。教师要读好,就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展示。要把朗读当作备课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画面美、声律美、情感美。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可把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通过朗读向学生展示,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
让我们人人都成为朗读者,通过朗读传递人间真情,通过朗读感知语文的魅力!
(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212132)
《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通过朗读的形式,让朗读者及观众感悟文化的魅力。《朗读者》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由此,我想到了如今的语文课堂,难得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虽然,我们很多教师知道朗读的诸多好处,但由于考试的时候不考朗读,于是,朗读指导、朗读训练在课堂上日渐减少。语文课堂,只见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理性”泛滥,感性不足,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语文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读”占鳌头,“读”具匠心,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意思,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喜爱的。
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丢失了语文的重要之美——声律美。阅读教学只是让学生默读、思考,语文成了“哑巴”。其实,对于汉语,只有通过朗读处理好节奏、声调、轻重、语气等,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不必说诗歌的平仄押韵,就是一句普通的语句,因不同的朗读节奏、朗读语调、朗读速度,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有的教师就是读生词,也能够变着花样指导学生读,如变着节奏读,变着速度读,重新排列后押韵读,等等。三分文字七分读,朗读,让文字有了生命。那种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声情并茂的朗读,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审美情趣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之一,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汉语的声律美。
由此,我想到了学生朗读的矫揉造作。董卿表示:“朗读的技巧、字正腔圆并非这个节目最想展现的,真情实感才是节目最打动观众的地方。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在这个朗读节目中,请来的不都是朗诵家、播音员,很多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没有朗读的技巧,甚至普通话都不标准,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但是他们自然地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听众为之动容。可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经常命令孩子读出感情:“这里应该读重点。”“这里应该读慢点。”“读得再高兴点。”“读得再伤心点!”……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命令下,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地读起来。感情是命令得了的吗?其实,自然地读出自己的理解就是最好的朗读。朗读要像呼吸那样自然!
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师的朗读。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能听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简直是奢望。教师不朗读,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现行的考试不考朗读,于是课堂上不重视朗读指导,最多是让学生齐读课文一遍。有的虽然知道朗读的好处,也重视朗读指导,但对自己的朗读没有信心,课堂上要么是命令学生读出感情,要么是播放朗读音频,自己就是不读。其实范读是最好的指导。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教师通过范读,能给学生最形象的指导。教师要读好,就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展示。要把朗读当作备课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画面美、声律美、情感美。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可把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通过朗读向学生展示,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
让我们人人都成为朗读者,通过朗读传递人间真情,通过朗读感知语文的魅力!
(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2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