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延迟型冷害是水稻从播种开始一直到抽穗前,外界温度低于某一临界温度所表现出的水稻生长发育异常变化。本文就此阐述其为害症状、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
关键词:水稻;延迟型冷害;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S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43-1
1为害症状
延迟型冷害是水稻从播种开始一直到抽穗前,外界温度低于某一临界温度所表现的水稻生长发育异常变化。比如,插秧期温度低于13℃,分蘖期温度低于16℃,孕穗期温度低于17℃,都会使水稻的生理、形态比正常温度下有所变化。插秧期低温,会使水稻扎根缓慢、缓苗期拉长、叶色淡绿;分蘖期低温,会使水稻低节位不分蘖或分蘖速度变慢;孕穗期低温,会使水稻花粉母细胞形成受阻,幼穗分化受到抑制,主茎叶数增加缓慢,出现迟穗或开花灌浆延迟,尤其是种植晚熟品种,抽穗期延迟,虽然穗上部谷粒饱满,但中下部多为秕粒,空秕粒率增加,出米率降低,青碎米多,米质变差,加重减产。
2产生原因
2.1气候因素
北方早春温度上升得缓慢,加之水田水温受外界气温影响也很大,此时容易产生苗期延迟型冷害;个别年份在水稻分蘖期仍有阶段性低温伴随阴雨连绵出现,有时持续时间可达4~5天,这样年份会使水稻有效分蘖期延后;孕穗期连续多日夜间刮北风,会使夜间温度骤降,持续时间越长,对水稻穗分化影响越大。
2.2品种因素
影响水稻产量的很大因素是有效积温。目前,吉林省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生育期为130~140天,需≥10℃有效积温为2750℃~2850℃。因水稻在大棚育秧阶段需要400℃左右的积温,故水稻本田阶段需要≥10℃积温为2350℃~2450℃。当某一个品种本田阶段要求的积温小于本地水稻本田生长期间常年平均积温时,该水稻品种安全成熟的保证率就高,反之就低。
2.3栽培因素
当土壤耕层温度低于5℃,外界温度低于10℃时进行播种,如果未采用大中棚育苗或棚温较低时,水稻种子易受冻、冷害影响,出苗后小苗发锈,底部叶片发红,影响正常生长;播种过晚,因棚内温度上升较快,易形成徒长苗和青枯苗;插秧较早,水温较低,水稻缓苗时间长;使用小井水灌溉,致使水温较低,田间有效积温不足;氮肥施用量过多或过分集中,可造成稻株徒长、生育延后;水分管理不科学,长期深水灌溉,会导致水稻生育期延迟。
2.4土壤因素
草炭地、冷浆型洼地因地下水位高,耕层土壤温度上升慢,发生延迟型冷害具有普遍性。其他类型土壤发生延迟型冷害的机率较小。
3防御措施
3.1选择适宜品种
依据当地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合理选择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稳定性好的品种。在确定本地水稻安全抽穗的同时,要给选择的品种预留100℃左右的风险积温,使选择的品种生育稳健、安全成熟。
3.2建育秧棚
为抢积温,要大力推广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秧技术。提倡提早扣棚,促进地表土壤温度升高。高寒山区、无霜期较短、终霜消失的日期历年较晚的原则上不主张推广应用透气膜育苗。
3.3适时移栽,科学管水
插秧期以当地气温稳定13℃后开始,一般为5月15日~25日,插秧最迟不应超过5月末。在水稻本田生长进程中,水分管理应以浅为主。只有三个时段或可实行深水管护,这三个时期是缓苗期适当深些,有效分蘖结束后,为控制无效分蘖产生,可以深水灌溉,孕穗期如遇到夜间温度低于17℃的临界温度,应将水层提升到15~20厘米,低温结束再恢复原来水层。
3.4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产量潜力来确定施肥量,做到有机肥料与化肥相结合,速效肥料与迟(缓)效肥料相结合,大量元素肥料与中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耕层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按照目前水稻生产能力、结合光合利用率等因素,可以明确水稻所需肥料的种类、数量、分配方式。一般地说,每公顷优质农家肥投入量为30~45吨,纯氮125~175公斤、五氧化二磷80~100公斤、氧化钾100~125公斤。如果是老稻田应施入硅矿渣(有效硅含量30%左右)不少于1500公斤。硅肥的施用可以增加水稻株体内活性硅的含量,叶片坚硬肥厚,对抗御低温冷害有很好的作用。氮肥一般年景20%作底肥,重点分配在分蘖期和孕穗期,磷肥应全部作底肥,钾肥的大部分(60%~70%)作底肥,少部分(30%~40%)作孕穗肥。在水稻抽穗前的各个生育时期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能够加快其生育进程,缓解低温冷害。根外追肥可以采用0.2%硫酸锌、600倍液天达2116、2000倍液生命素、5000倍液甲壳素等。
3.5提高水温和地温
使用小井灌溉水稻,一定要提高水温,如加宽延长水渠、铺设晒水池、实行单排单灌、改灌排分渠为灌排兼用,两条水线轮换双向灌水、改水口直线灌为斜口曲线灌等,可以增加田间水温和地温,对促进水稻前期生长发育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水稻;延迟型冷害;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S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43-1
1为害症状
延迟型冷害是水稻从播种开始一直到抽穗前,外界温度低于某一临界温度所表现的水稻生长发育异常变化。比如,插秧期温度低于13℃,分蘖期温度低于16℃,孕穗期温度低于17℃,都会使水稻的生理、形态比正常温度下有所变化。插秧期低温,会使水稻扎根缓慢、缓苗期拉长、叶色淡绿;分蘖期低温,会使水稻低节位不分蘖或分蘖速度变慢;孕穗期低温,会使水稻花粉母细胞形成受阻,幼穗分化受到抑制,主茎叶数增加缓慢,出现迟穗或开花灌浆延迟,尤其是种植晚熟品种,抽穗期延迟,虽然穗上部谷粒饱满,但中下部多为秕粒,空秕粒率增加,出米率降低,青碎米多,米质变差,加重减产。
2产生原因
2.1气候因素
北方早春温度上升得缓慢,加之水田水温受外界气温影响也很大,此时容易产生苗期延迟型冷害;个别年份在水稻分蘖期仍有阶段性低温伴随阴雨连绵出现,有时持续时间可达4~5天,这样年份会使水稻有效分蘖期延后;孕穗期连续多日夜间刮北风,会使夜间温度骤降,持续时间越长,对水稻穗分化影响越大。
2.2品种因素
影响水稻产量的很大因素是有效积温。目前,吉林省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生育期为130~140天,需≥10℃有效积温为2750℃~2850℃。因水稻在大棚育秧阶段需要400℃左右的积温,故水稻本田阶段需要≥10℃积温为2350℃~2450℃。当某一个品种本田阶段要求的积温小于本地水稻本田生长期间常年平均积温时,该水稻品种安全成熟的保证率就高,反之就低。
2.3栽培因素
当土壤耕层温度低于5℃,外界温度低于10℃时进行播种,如果未采用大中棚育苗或棚温较低时,水稻种子易受冻、冷害影响,出苗后小苗发锈,底部叶片发红,影响正常生长;播种过晚,因棚内温度上升较快,易形成徒长苗和青枯苗;插秧较早,水温较低,水稻缓苗时间长;使用小井水灌溉,致使水温较低,田间有效积温不足;氮肥施用量过多或过分集中,可造成稻株徒长、生育延后;水分管理不科学,长期深水灌溉,会导致水稻生育期延迟。
2.4土壤因素
草炭地、冷浆型洼地因地下水位高,耕层土壤温度上升慢,发生延迟型冷害具有普遍性。其他类型土壤发生延迟型冷害的机率较小。
3防御措施
3.1选择适宜品种
依据当地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合理选择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稳定性好的品种。在确定本地水稻安全抽穗的同时,要给选择的品种预留100℃左右的风险积温,使选择的品种生育稳健、安全成熟。
3.2建育秧棚
为抢积温,要大力推广水稻大中棚钵体旱育秧技术。提倡提早扣棚,促进地表土壤温度升高。高寒山区、无霜期较短、终霜消失的日期历年较晚的原则上不主张推广应用透气膜育苗。
3.3适时移栽,科学管水
插秧期以当地气温稳定13℃后开始,一般为5月15日~25日,插秧最迟不应超过5月末。在水稻本田生长进程中,水分管理应以浅为主。只有三个时段或可实行深水管护,这三个时期是缓苗期适当深些,有效分蘖结束后,为控制无效分蘖产生,可以深水灌溉,孕穗期如遇到夜间温度低于17℃的临界温度,应将水层提升到15~20厘米,低温结束再恢复原来水层。
3.4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产量潜力来确定施肥量,做到有机肥料与化肥相结合,速效肥料与迟(缓)效肥料相结合,大量元素肥料与中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耕层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按照目前水稻生产能力、结合光合利用率等因素,可以明确水稻所需肥料的种类、数量、分配方式。一般地说,每公顷优质农家肥投入量为30~45吨,纯氮125~175公斤、五氧化二磷80~100公斤、氧化钾100~125公斤。如果是老稻田应施入硅矿渣(有效硅含量30%左右)不少于1500公斤。硅肥的施用可以增加水稻株体内活性硅的含量,叶片坚硬肥厚,对抗御低温冷害有很好的作用。氮肥一般年景20%作底肥,重点分配在分蘖期和孕穗期,磷肥应全部作底肥,钾肥的大部分(60%~70%)作底肥,少部分(30%~40%)作孕穗肥。在水稻抽穗前的各个生育时期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能够加快其生育进程,缓解低温冷害。根外追肥可以采用0.2%硫酸锌、600倍液天达2116、2000倍液生命素、5000倍液甲壳素等。
3.5提高水温和地温
使用小井灌溉水稻,一定要提高水温,如加宽延长水渠、铺设晒水池、实行单排单灌、改灌排分渠为灌排兼用,两条水线轮换双向灌水、改水口直线灌为斜口曲线灌等,可以增加田间水温和地温,对促进水稻前期生长发育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