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学习”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wa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物理教学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物理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学习物理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要全方位实现三维目标,需切实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一、目前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正逐渐深入和落实到教学实践层面.但从整体来看,真正触及学生学习机制的课堂并没有发生典型性的变革.目前课堂学习的方式主要表现为:(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物理知识的载体之一,习惯性占据着师生对话中的话语权,课堂上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为中心,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讲——听”成为教师默认的最重要的课堂学习方式,整堂课的主要活动就是教师与学生的问答,教师借问答的形式将学习内容一点点引发、展开、呈现出来.学生实现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听中思考”与“听中接受”,学生的回答往往是一些迎合性的“课堂猜测”.(2)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经历”的现象.教师往往在灌输结论性知识后,以大量的习题充斥物理课堂.教师、学生围绕习题开展教学,忽视基本方法、技能和思维的训练.课后作业以“重复操练”为主要特征,通过操练来弥补学生课堂中的疑惑.(3)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虚、假学习”,“疑似学习”的现象.这些学生虽然坐在同一个教室空间里,也在听老师讲知识、讲方法,但是人在心不在,滥竽充数,或者看似认真努力,老师讲的都听懂了,但是遇到新的物理情境和问题时,发现自己仍然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不会思考、不会研究.
  这种以“对话为中心”的课堂只不过为学习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而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课堂创设怎样的教学活动(环节)才能让课堂重心转移到学生的“真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中需要着力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真学习”的内涵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历亲为的事情,其本质是学生主动吸纳和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不同的学生经历着不同的学习,不同的学习经历,达成了不同的学习效果.“真学习”一定是主动的学习,依赖于不可替代的主动学习经历.主动学习的方式有:说中学、做中学、教中学.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组织学习、维持学习与促进学习.
  那么,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的学生是听会的,有的学生要靠阅读才能学会,有的学生需要通过讨论深化学习,有的学生擅长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从学生个体看,从学习内容看,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该是多样化的、具体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的学习.推动学习的关键是一些具体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这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课堂”其实就是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迁移,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
  三、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创设任务学习主题
  美国哈佛物理教材改革计划的主要执笔人霍尔顿认为:物理学的任何一部分基本内容及其发展都可以分解为3种因素(结构):实验(事实)、物理思想(逻辑、方法论等等)和数学(表述形式或计量公式).这一普适性的“物理学科结构模式”为探讨物理学各分支学科、各章节单元课题的结构及其教学规律指出了道路.苏联的费多琴柯所做的学科结构图,如图1所示,形成“实验、核心理论、科学方法论、数学、运用与延伸”5个区间,进一步全面地反映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学知识的3个主要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反映了知识和方法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将教学内容按物理学科结构图(图1)进行分解,明确学习任务(教学主题);再创设各种情境来组织、呈现学习任务;最后通过学习任务的有效实施(开展)完成知识的建构.其流程见图2所示.
   (一)创设实验事实主题任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事实创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规律.
  【教学实例1】在《力的合成》教学中,出示如图3所示的《泗水拔鼎》的历史典故. 首先教师讲述数人用绳拉河中之鼎,绳断而鼎不动的历史事实.
  教师再创设如下活动任务:①两男生用绳大角度提起小铜鼎,感觉:好累.②一女生单手直接提起小铜鼎,感觉:轻松.③教师用自制的探究合力分力关系实验仪在黑板上边讲解边操作,让学生上台读数.……
  简评:引入《泗水拔鼎》历史典故,创设重演“拔鼎”经历的实验事实任务.女生轻松提起,而两男生需费九牛二虎之力,反差现象让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有效激发学习热情,揭示教学主题.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创设还原探究过程主题任务
  所谓“还原探究过程”是指:把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一些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与科学家发现规律相类似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与同学合作,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探究方案并解决问题,领悟规律发现过程中的“大智慧”,从而开启自己那扇思维之门,进而发展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实例2】在《楞次定律》教学中,为了“探究感应电流方向”创设了如下学习任务.
  (1) 设计感应电流方向实验记录表
  表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8)-10-0059-01  关键词:肺癌 大气污染    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近50多年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死于癌症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大气污染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大气污染程度与肺癌的发生和病死率呈正相
理想教育文化提出了社会范畴标准的特征是“尊重、民主、责任、科学”。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已有基础,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现状。课堂中,学生能深入思考、充分交流,老师能走到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称为课堂教学技能。[1]毋庸置疑,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蒲松龄说:“书痴者
一、面质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冲突、调适的过程,课堂教学情境的变化,师生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或将心理咨询与辅导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是遵循长期教学实践工作的规律和必然要求.[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话教学与生成教学都是较常用的教学策略,学者李润洲指出:“倾听、串联和反刍是对话教学的三件事情.
地理的学习不单单是死记硬背那么简单,要学会理解,注重方法去学习。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定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认为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把学习地理当作是一种乐
一、概念界定  “三主一变”教学形态是指准确把握教学主题,合理设计教学主线,根据不同内容和课型交替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小组活动和教师重点解析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的促进学生主动、高效学习的教学范式.  主题指一堂课的核心知识和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教学内容的重心.其外延是在充分研究学生,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教参,集体智慧合成的基础上确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重在对教材的深度挖掘,让学生学有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教学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借读画来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在说话、写话过程中,更是常常借助一幅幅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