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意义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luckxsb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化学家庭小实验以其贴近生活、简便易行、趣味性强等特点成为教材中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有益补充,使学生自由地、积极地参与实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实验进行探究和操作。它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促进交流与合作,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使化学实验更好地贴近生活和社会,拓宽了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等。
  关键词:家庭小实验 能力 兴趣 思想品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要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这样有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意识。
  一、家庭小实验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创新等多种能力
  1.家庭小实验能促进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们有效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首要能力素质,它常被人们称为智力的窗口和认知的起始点。家庭小实验为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广泛的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的计划性、条理性、准确性、敏锐性等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重大的发现源于细心的观察,而学生在家庭小实验中的细心观察能为探究的拓展创造条件,学生观察到教材上没有描述的现象,并针对这些异常现象进行探究,这样学生会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为自己探究的成功感到自豪。例如,学生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发现有许多黑烟出现,针对这个异常现象又设计了探究实验——黑烟是怎样产生的、黑烟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丰富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想象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化学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依托实验进行的,家庭小实验的实施可以在动手、动脑的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家庭小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庭实验中动手、动脑,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教师可从仪器的构造、功能、原理方面给学生讲解,引导鼓励他们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开展小制作活动,如用生活中的几种常见物品为例说明如何代替化学仪器,比如青霉素小瓶代替试剂瓶、口服液小瓶代替试管、铝塑药品包装代替点滴板等。学生回家后积极、主动实践,不仅把教师提供的仪器制作出来,而且创造性地做出了许多仪器,如眼药水瓶(或开塞露瓶)加上废圆珠笔芯制成长滴管、墨水瓶制成小酒精灯、注射器加上饮料管制成长颈漏斗、晾衣夹制成试管夹等。
  二、家庭小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能生动、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家庭小实验以其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的特殊魅力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受学生的欢迎,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安排一组探究实验——二氧化碳灭火。具体过程是:(1)授课前让学生预先探究以下实验:在盛有纯碱的杯中点燃一组位置高低不同的蜡烛,然后缓慢加入食醋,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学生会对“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产生强烈的疑问,激起探求欲,然后便会自觉地阅读教材,寻找答案,诱发了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强烈欲望。(2)讲完课以后安排学生探究下面实验:点燃一组高低不同的蜡烛,然后用大玻璃瓶倒扣在蜡烛上,观察哪只蜡烛先熄灭。设计第二个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与原有的知识基础发生冲突,激起学生更强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
  2.家庭小实验能使学生明白学有所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家庭化学小实验加强了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能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学习实际中,同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清洗餐具”实验:让学生观察家庭中餐具附着的污渍主要是油脂类,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⑤再冷水中加入一些纯碱;⑥在热水中加入一些纯碱,然后在规定时间内清洗,对比哪种方法洗涤效果最好,分析洗涤效果不同的原因。再如,“鉴别几种常见纤维”实验:让学生在家里利用自制的镊子、小酒精灯(或蜡烛)、几种纤维(棉线、羊毛线、腈纶线、涤纶线等)完成实验,最后获得几种纤维的鉴别方法。这两个实用的家庭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是有用的,激起他们学好化学的愿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家庭小实验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
  由于家庭小实验从设计到准备、操作、观察、记录、结论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摆脱了课堂上或实验室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完成实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同时,他们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回忆、对所掌握的化学实验操作技术的运用以及正确的学习、实验方法的自主实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方法,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些家庭小实验由于学生努力不够或操作不当没有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这就需要学生继续努力,自己思考,寻找失败的原因,直到取得成功,而实验过程中的这些挫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坚定他们必胜的信心。每一次实验的成功,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中无法得到的,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家庭小实验能够促进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家庭小实验的开展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平台。由于大多数学生都在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而且有的实验是几位学生共同设计和分析实验方案,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获得实验结论,因此同学间交流的机会增多了。同一个实验由不同的学生完成会有不同的收获,因此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共同话题增多了,说一说自己实验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出现的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者自己对某个实验的方案设计有什么看法,或者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等,他们能够在一起交流经验、分享成功的快乐。不仅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了,而且学生向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增多了,总想问一问自己设计的实验能不能做、做的时候注意点什么、实验的药品如何得到或者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与课本上描述的现象不同的现象等问题。可以说,通过家庭小实验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携手共进。
  在新课标改革实验中,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贴近生活,简便易行,趣味性强,意义尤为深远,值得提倡。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目标为宗旨,教学材料为依据,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归纳和总结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分析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基本的数学思考能力呢?  一、实物教学法,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刚刚接触数学这门学科的一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数字的概
摘要:图书馆是学校信息的重要基地。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工作进一步发展的保证。这就要求图书馆建立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具有互动性、服务性、高效性、开放性等特点。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创新互动性服务性高效性开放性“以人为本”专业人才馆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1    中专学校图书馆是学校广大师生获取资料信息的根本源泉,是实现学校信息科技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时代赋予当今图书馆的责任,是提高图书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