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视剧《永远的战友》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受到观众好评。该剧首次以邓颖超的视角,展现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携手走过的风雨人生路。剧中展现的夫妻情、战友情,感人至深。从1998年第一次在影片《李知凡太太》中饰演邓颖超到现在,黄薇通过20年不断的努力,已经成为大众公认的邓颖超特型演员。这一次饰演邓颖超与之前有什么不同?黄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时时提醒自己要倒退20年”。时刻提醒自己“倒退20年”
《永远的战友》讲述的是1927年到1949年间的历史事件。剧中邓颖超的年龄从28岁到45岁,能否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充满朝气、活力和革命斗志的新女性?黄薇倍感压力。“这部戏的背景年代是从1927年到1949年这20多年间,也就是邓妈妈从20岁出头的小姑娘到45岁左右的成熟女性的这段日子。我要想把这个角色拿捏好,还是挺有挑战的。开篇是20多岁的邓颖超怀着自己的孩子。我要拿捏到位的话,真是挺难的一件事。从表演上,我要努力把自己往大学时代靠近一些,在眼神、形体上都要尽量把年轻感演出来。剧组为了帮助我,从发型到服装上也下了很多功夫。”
拍摄期间,黄薇每到片场都提醒自己“你是年轻的邓颖超”,因为她此前已经有点习惯了中年以后的状态。“这个戏和我之前演过的邓妈妈角色的差异就在于她的年轻。我要特别准确地去拿捏她三十岁时的状态。因为我本人早就年过半百了,已经习惯了中年人的状态。每天到片场时,我都要提醒自己:你是年轻时期的邓颖超。我要把自己倒退到20年前,说话的语速、动作的快慢都要尽量往年轻人那边靠。我平时性格偏慢,又演了很多次晚年的邓妈妈。包括我平时主持《夕阳红》也是娓娓道来的形式。所以演着演着我特别容易回到日常的状态。所以我时刻在提醒自己,你要倒退20年,一定不能演成和自己同龄的邓妈妈的样子。”
最怕哭戏却哭得最凶
“剧中周恩来和邓颖超之间有很多亲密的举动,在之前的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这是没有过的。之前的作品我们可能就是肩并肩地走,这部戏里有一些拉着手、依偎在他身边的情节。因为在白色恐怖之下,夫妻二人每天都面临生离死别,今天出去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在这种状态下加一点情感上的动作,和人物也是契合的。”多次饰演邓颖超,黄薇对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我记得邓妈妈曾经在一篇追忆周恩来的文章当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同志、战友、伴侣,听到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在邓妈妈的心里,她和周恩来既是夫妻也是伴侣,同时也是战友。所以我们这部片子取名为《永远的战友》。”黄薇说,也许有人不太理解夫妻为什么是同志,为什么是战友。但周恩来和邓颖超几十年风雨同舟,相伴永远,就是因为他们有着非常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才可以这样长长久久、恩恩爱爱。”
剧中,黄薇最难忘的戏份,就是邓颖超两次流产。“她一生有过两个孩子,怀上第一个孩子是她年龄还小,担心生完孩子后很长时间不能工作,自作主张就把孩子做掉了。周总理平时很少发脾气的,他知道这件事情后大发雷霆。所以当她怀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周恩来喜出望外。邓颖超在妈妈的陪伴下,对肚子里的小宝宝百般呵护,母亲杨振德也是悉心照料爱女,每天想尽办法让她吃好休息好。结果这孩子在肚子里被养得很大,生产时,已经将近10斤重。邓颖超生了三天三夜,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把这个孩子生下来,最后还是因为难产孩子死了。这件事情对周恩来和邓颖超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而最最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医生告诉她永远不能再生孩子了。”
并非专业演员出身的黄薇一直都怕演哭戏,而这场戏,她不需要有人启发,导演一说开始,她就泪如雨下,无法控制。“我很心疼当年的邓妈妈和周恩来。那天在现场,因为要分别拍近景、远景,真的是什么时候让我演,我都有那种状态。”黄薇说,此后,周恩来和邓颖超就把烈士的遗孤和难童视如己出,他们收养了很多孩子,就如自己的亲生儿女一般。
邓妈妈的母亲也是个伟大的女性
黄薇介绍,《永远的战友》展现了以往鲜为人知的邓颖超的革命经历。比如很多章节都是在表现邓颖超开展妇女儿童工作,组织了爱国人士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等。“我记得有一场戏,是周恩来、邓颖超、蒋介石、宋美龄都参加了儿童保育会的成立大会,这个组织的工作整整开展了7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得到救助的儿童有3万人之多。”这些儿童当中,后来有很多都成长为建设新中国的骨干。
《永远的战友》用大量篇幅展现了邓颖超和母亲杨振德的关系,这在以往的影视作品里是很少见的。黄薇说,邓妈妈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她母亲杨振德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邓颖超是家里的独女,当年她爸爸非常重男轻女,当他知道是女儿时候,曾经想送人不要了。杨振德听后非常气愤,以死相逼才留住了女儿。邓颖超不到6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从6岁开始,她和母亲跑了大半个中国,过着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母亲为了能够把女儿抚养成人,打零工、當老师、去行医,能做的工作她全都去做,就是为了给女儿一个很好的教育。妈妈在慈善机构帮别人做事,邓颖超也跟着一块去做。她慢慢从母亲的身上学到了坚韧、自信、博爱。在革命期间,母亲杨振德为了邓颖超和周恩来也付出了很多。比如她被抓进监狱,坏人希望她能够做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工作,让他们不要再去做革命工作了,她妈妈坚决不肯。她在牢房里整整待了三年多,直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才被释放出来。因为常年地在监狱里,杨振德落下了一身的病。但为了支持女儿女婿的革命工作,身体虚弱的杨振德毅然决定帮助周恩来照顾他的老爸爸。当周恩来知道杨振德病危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了她身边。杨振德最后的心愿就是能去看一看大有农场。周恩来毫不犹豫地想办法找来滑竿,亲自抬着杨振德走到了大有农场,杨振德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永远的战友》讲述的是1927年到1949年间的历史事件。剧中邓颖超的年龄从28岁到45岁,能否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充满朝气、活力和革命斗志的新女性?黄薇倍感压力。“这部戏的背景年代是从1927年到1949年这20多年间,也就是邓妈妈从20岁出头的小姑娘到45岁左右的成熟女性的这段日子。我要想把这个角色拿捏好,还是挺有挑战的。开篇是20多岁的邓颖超怀着自己的孩子。我要拿捏到位的话,真是挺难的一件事。从表演上,我要努力把自己往大学时代靠近一些,在眼神、形体上都要尽量把年轻感演出来。剧组为了帮助我,从发型到服装上也下了很多功夫。”
拍摄期间,黄薇每到片场都提醒自己“你是年轻的邓颖超”,因为她此前已经有点习惯了中年以后的状态。“这个戏和我之前演过的邓妈妈角色的差异就在于她的年轻。我要特别准确地去拿捏她三十岁时的状态。因为我本人早就年过半百了,已经习惯了中年人的状态。每天到片场时,我都要提醒自己:你是年轻时期的邓颖超。我要把自己倒退到20年前,说话的语速、动作的快慢都要尽量往年轻人那边靠。我平时性格偏慢,又演了很多次晚年的邓妈妈。包括我平时主持《夕阳红》也是娓娓道来的形式。所以演着演着我特别容易回到日常的状态。所以我时刻在提醒自己,你要倒退20年,一定不能演成和自己同龄的邓妈妈的样子。”
最怕哭戏却哭得最凶
“剧中周恩来和邓颖超之间有很多亲密的举动,在之前的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这是没有过的。之前的作品我们可能就是肩并肩地走,这部戏里有一些拉着手、依偎在他身边的情节。因为在白色恐怖之下,夫妻二人每天都面临生离死别,今天出去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在这种状态下加一点情感上的动作,和人物也是契合的。”多次饰演邓颖超,黄薇对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我记得邓妈妈曾经在一篇追忆周恩来的文章当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同志、战友、伴侣,听到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在邓妈妈的心里,她和周恩来既是夫妻也是伴侣,同时也是战友。所以我们这部片子取名为《永远的战友》。”黄薇说,也许有人不太理解夫妻为什么是同志,为什么是战友。但周恩来和邓颖超几十年风雨同舟,相伴永远,就是因为他们有着非常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才可以这样长长久久、恩恩爱爱。”
剧中,黄薇最难忘的戏份,就是邓颖超两次流产。“她一生有过两个孩子,怀上第一个孩子是她年龄还小,担心生完孩子后很长时间不能工作,自作主张就把孩子做掉了。周总理平时很少发脾气的,他知道这件事情后大发雷霆。所以当她怀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周恩来喜出望外。邓颖超在妈妈的陪伴下,对肚子里的小宝宝百般呵护,母亲杨振德也是悉心照料爱女,每天想尽办法让她吃好休息好。结果这孩子在肚子里被养得很大,生产时,已经将近10斤重。邓颖超生了三天三夜,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把这个孩子生下来,最后还是因为难产孩子死了。这件事情对周恩来和邓颖超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而最最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医生告诉她永远不能再生孩子了。”
并非专业演员出身的黄薇一直都怕演哭戏,而这场戏,她不需要有人启发,导演一说开始,她就泪如雨下,无法控制。“我很心疼当年的邓妈妈和周恩来。那天在现场,因为要分别拍近景、远景,真的是什么时候让我演,我都有那种状态。”黄薇说,此后,周恩来和邓颖超就把烈士的遗孤和难童视如己出,他们收养了很多孩子,就如自己的亲生儿女一般。
邓妈妈的母亲也是个伟大的女性
黄薇介绍,《永远的战友》展现了以往鲜为人知的邓颖超的革命经历。比如很多章节都是在表现邓颖超开展妇女儿童工作,组织了爱国人士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等。“我记得有一场戏,是周恩来、邓颖超、蒋介石、宋美龄都参加了儿童保育会的成立大会,这个组织的工作整整开展了7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得到救助的儿童有3万人之多。”这些儿童当中,后来有很多都成长为建设新中国的骨干。
《永远的战友》用大量篇幅展现了邓颖超和母亲杨振德的关系,这在以往的影视作品里是很少见的。黄薇说,邓妈妈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她母亲杨振德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邓颖超是家里的独女,当年她爸爸非常重男轻女,当他知道是女儿时候,曾经想送人不要了。杨振德听后非常气愤,以死相逼才留住了女儿。邓颖超不到6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从6岁开始,她和母亲跑了大半个中国,过着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母亲为了能够把女儿抚养成人,打零工、當老师、去行医,能做的工作她全都去做,就是为了给女儿一个很好的教育。妈妈在慈善机构帮别人做事,邓颖超也跟着一块去做。她慢慢从母亲的身上学到了坚韧、自信、博爱。在革命期间,母亲杨振德为了邓颖超和周恩来也付出了很多。比如她被抓进监狱,坏人希望她能够做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工作,让他们不要再去做革命工作了,她妈妈坚决不肯。她在牢房里整整待了三年多,直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才被释放出来。因为常年地在监狱里,杨振德落下了一身的病。但为了支持女儿女婿的革命工作,身体虚弱的杨振德毅然决定帮助周恩来照顾他的老爸爸。当周恩来知道杨振德病危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了她身边。杨振德最后的心愿就是能去看一看大有农场。周恩来毫不犹豫地想办法找来滑竿,亲自抬着杨振德走到了大有农场,杨振德咽下了最后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