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松解术在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rr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前路松解在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26例重度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结果,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平均15岁(10~21岁).24例可根据King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分型,其中King Ⅰ 4例,King Ⅱ 9例,King Ⅲ 5例,King Ⅳ 4例,King Ⅴ 2例;另2例为胸腰段侧凸.术前站立位主侧凸平均89.8°,重力悬吊牵引位平均66.5°,反向弯曲位平均67.7°,支点反向弯曲平均为61.2°,胸椎后凸平均43.5°.术前顶椎偏离骶正中线的距离为39.7 mm.前路松解后一期行后路手术6例,2周后二期行后路手术治疗20例. 结果 20例二期后路手术者,前路松解术后脊柱活动度与术前悬吊位X线片比较,平均增加了17.8°.术后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平均52.6°,胸椎后凸28.4°.冠状面平均矫正38.2°,矫正率平均43.1%,术后顶椎偏离骶正中线的距离为9.9 mm.随访时间平均2.3年(6个月~4年),随访时主侧凸平均Cobb角54.9°,矫正丢失6.4%,无断棍、植骨不融合及假关节的病例. 结论重度侧凸术前侧凸的柔韧性<20%的患者,单纯前路松解对增加脊柱的活动度意义不大,术后畸形的矫正效果不佳,应考虑前路的截骨来增加脊柱的柔韧性以使侧弯得到最大限度的矫正。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将改进的Canny边缘检测技术应用于数字电子稳像中的方法,通过选择图像边缘线的交叉点作为特征点,以此确定仿射模型的运动参数,并进行运动补偿从而达到输出稳定视频
目的 对患者经肢体延长术前及术后进行电生理检查,以研究患者肢体延长后其周围神经是否存在亚临床损伤及其修复转归机制,同时探讨肢体延长与神经损伤间的关系,为临床肢体延长术提供检测方法并指导治疗.方法对23例(共42侧肢体)患者肢体以1 mm/d的速度进行牵伸延长,整体延长幅度为4~10 cm.并分别于术前、术后2个月、3个月、2年对患者下肢进行复合感觉诱发电位(CSEP)检查,并对其症状、体征进行临床